【Educiot育聯網】智商和情商,你了解多少?

智商

智商就是智力商數,它的英文縮寫是IQ。(IQ 是 Intelligence Quotient 的縮寫)。智力通常叫智慧,也叫智能。是人們認識客觀 事物並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智力的高低通常用智力商數來表示,它用來表示智力發展水平。智力包括多個方面,如觀 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分析判斷能力、思維能力、應變能力等。那麼智力商數就是這些能力的數字表示。美國心理學家推孟對智商劃分了層次:智商 140 以上者接近極高才能(國外常把這種人稱為「天才」),愛因斯坦擁有超過160的超常的智商水平。120~140者為很高才能,110~120為高才能,90~110為正常才能。90以下呢,智力就逐漸下降、衰退。80~90 為次正常才能,70~80 為臨界正常才能,60~70 為輕度智力孱弱,50~60 為深度智力孱弱,50 以下就逐漸接近白痴了,25~50 為亞白痴,25 以下者為白痴。推孟認為,正常智力的界限為智商90~110。這就是說我們一般 人,正常人的智商大都在90-110之間。

智商有兩種,一種是比率智商。用比率智商來衡量智商是由特曼提出的,某個體的比率智商用公式表示就是:智力年齡÷實際年齡=智力商數。也就是你智力年齡越高、實際年齡越小,你就越聰明。反之,智商就低。如果某人智齡與實齡相等,他的智商即為100,表示其智力中等。 另一種是離差智商,即把一個人的測驗分數與同齡組正常人 的智力平均數之比作為智商。他的基本思想就是將一個人放到這個人同齡人的群體中,以群體的平均智力為準則,測定這個人離 開群體準則的位置而定量這個人的智力。現在大多數智力測驗都採用離差智商。用離差智商來衡量智商是由韋克斯勒提出的。他認為,如果從人類總體來看,人的智力的測驗分數是按正態分布的,且平均數為100,標準差為15。離差智商將個體的智力放在 其同齡人中的相對位置來度量,這就解決了比率智商中個體的智 商受年齡增長的影響這一問題。比如說,兩個年齡不同的成年人,一個人的智力測量得分高於同齡組分數的平均值,另一個的測驗分數低於同齡組的平均值,那麼我們就作出這樣的結論:前者的IQ比後者高,也就是說前者的智商比後者高。目前大多數智力測量都用離差智商(IQ)來表示一個人的智力水平。

情商

情商 (EQ)(EQ是 「Emotional( Intelligence)Quotient」的縮寫)又稱情感智力,是近年來心理學家們提出的與智力和智商相對應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以往人們認為,一個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現在心理學家們普遍認為,情商水平的高低對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起著更加重大的作用。那麼,到底情商包含那些內容呢?情商(情感智力)是由哈佛大學的彼得·薩洛瓦里和新罕布希大學的約翰·梅耶兩位心理學家在1990年首次提出。並對其應包含的能力內容作出界定,這三種能力是:

——區分自己與他人情緒的能力;

——調節自己與他人情緒的能力;

——運用情緒信息去引導思維的能力。

他們認為高情商的人比高智商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

戈爾曼提出了情商的基本內涵:

1.了解自我,自我知覺。也就是當某種情緒出現時便能察覺,這是情感智商的核心。比如,你因為一些事情或是欣喜、或是悲哀、或是得意、或是鬱悶,這個時候你能夠明確的知道當時的感受,這就是一種自我知覺。比如,你在家裡面跟愛人吵了一架,可能把這個情緒帶到單位上了,你在單位受到惡劣的氣了,不順心,回到家裡找愛人找孩子發怒發氣,也是這樣的,這個時候呢,你自己還不知道。當你遇到什麼不順心的時候,你上課聽課也不能集中精力,這些都是沒有能夠很好地認知自己的情緒。控制情緒時刻變化的能力是自我理解和心理領悟力的基礎,若沒有能力認識自身的真實情緒就只好聽憑這些情緒的擺布,但是如果對自我的情緒有更大的把握性,就能更好的指導自己的人生,更準確的決策婚姻、職業等重大問題。所以我們中國有句話叫做吾日三省吾身,反躬自省就是講的要自我認知,包括認知自己的 情緒,自己的情感,這是講的第一個情商能力。

2.管理自我,即調控自我的情緒,使之適時適地適度。要有妥善的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不要讓自己的情緒像一匹脫韁的野馬,情緒化控制不住。這種能力建立在自我知覺的基礎上。這一能力低下將使人總是陷於痛苦情緒的旋渦中;比如,你沒有得到提拔、受到不公正待遇、孩子調皮不聽話等等都會使一些人精神 不振,愁眉苦臉整天沉浸在傷心、絕望中,在這樣一種情緒中,人是不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長處的。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踢貓效應」:老闆罵了員工小王;小王很生氣,回家跟妻子吵了一架;妻子覺得窩火,正好兒子回家晚了,「啪」給了兒子一耳光;兒子捂著臉,感到非常的委屈,看見自家的貓就狠狠的踢了一腳;那貓受到驚嚇後奪門而出,正遇上街上的一輛車,司機為了避讓貓,卻把旁邊的一個小孩給撞倒了。的確,心情是可以傳染的,一個人不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可能就會影響很多人。相反,自我控制能力高的人則可從自身的挫折和失敗中迅速跳出,重整旗鼓,迎頭趕上。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經的起大風大浪,才會有卓越的成就。

3.自我

激勵。這是服從於某目標而調動、指揮情緒的能力。任何方面的成功都必須有情緒的自我控制——延遲滿足、壓抑衝動。人在這一生中肯定會遇到林林總總的麻煩、苦惱,但是成功人士就知道怎樣調節自己的情緒,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為了這個目標的實現,時刻不忘激勵自己。歷史上 的韓信胯下受辱,勾踐卧薪嘗膽,他們之所以能忍受屈辱、直面打擊,就在於他們明確目標、自我激勵,知道自己為了這個目標的實現應該放棄什麼、怎樣控制自己的情緒。具有這種能力的人,無論從事什麼行業都將有更高的效率,更富成效。

4 .認識他人的情緒。這是在情感的自我知覺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又一種能力,是最基本的人際關係能力,是指你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為對方著想,考慮到對方的心情、情緒,也就是我們 常說的換位思考。

有這麼一則寓言:有一位少年去請教智者:「我怎樣才能成為自己愉快,也能帶給別人快樂的人呢?」 智者笑著說:「孩子,在你這個年齡有這樣的願望,已經很難得了。我送你四句話。第一句是,把自己當別人。你能說說這句話的含義嗎?」少年回答:「是不是說,在我感到痛苦憂傷的時候,把自己當成別人,這樣痛苦自然就減輕了;當我欣喜若狂之時,把自己 當成別人,那些狂喜也會變得平和一些?」智者微微點頭,接著說,「第二句是,把別人當成自己。」 少年沉思了一會兒說:「這樣就可以真正同情別人的不幸,理解別人的需要,而且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幫助?」智者高興得兩眼放光,繼續說道:「第三句話,把別人當別人。」

少年默默思索著,而後回答說:「是不是說要充分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能侵犯他人的核心領地?」 智者哈哈大笑稱讚:「很好,很好,孺子可教!第四句是,把自己當自己。這句話理解起來太難了,你留著以後慢慢品味 吧!」這則寓言提示了人對自己的認識過程,是一個從自我本位向他人本位轉移的過程,而實現這一過程最需要的條件就是換位思考。通過換位思考,我們才能更好的認知他人的情緒,融洽的與人相處。 這裡還有一則挺有意思的小幽默:妻子正在廚房炒菜。丈夫在她旁邊一直嘮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趕快把魚翻過來。快鏟起來,油放太多了!把豆腐整平一下。哎唷,鍋子歪 了!」「請你住口!」妻子脫口而出,「我懂得怎樣炒菜。」「你當然懂,太太,」丈夫平靜地答道:「我只是要讓你知道,我在開車時,你在旁邊喋喋不休,我的感覺如何。」所以說,學會體諒他人並不困難,只要你願意認真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和立場看問題。具有移情能力的人通過細微的社會信號,就能夠敏銳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

總之,現代心理學家認為,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如果說智商更多地用來預測一個人的學業成績,那麼情商則是被用於預測一個人能否取得職業上的成功,它更好的反映了個體的社會適應 性。情商的水平不像智力水平那樣可用測驗分數較準確地表示出來,它只能根據個人的綜合表現進行判斷。心理學家們還認為,情商水平高的人具有如下的特點:社交能力強,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懼或傷感,對事業較投入,為人正直,富於同情心,情感生活較豐富但不逾矩,無論是獨處還是與許多人在一起時都能怡然自得。情商為人們開闢了一條事業成功的新途徑,它使人們擺脫了過去只講智商所造成的無可奈何的宿命論觀點。

推薦閱讀:

柔惜青少年成長營好不好
比《素媛》還駭人聽聞的一件事,正發生在中國大地上。

TAG:情商 | 青少年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