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父母和孩子 誰離開誰 ——看紀錄片《零零後》說教育之一

原創 作者:愛自然

看完紀錄片《零零後》之後,百感交集。從第一集中的錫坤媽媽身上,明顯地看到自己的影子。特別是錫坤上小學第一天、第二天的情景,喚起我對自己孩子剛上小學時的記憶。回想起來,真是感慨萬千。那時候,雖然我沒有跟孩子進到學校裡面去(學校不允許),但第一天接孩子放學時,也彷彿他是遠行歸來。之後曾多次在中午休息時間到孩子學校圍牆外,隔著護欄向操場上張望,尋找那個小小的身影。

看完第一集,非常急切地想對錫坤媽媽說:儘快獨立起來吧!不要擋住孩子成長的路。我們對孩子過多的保護慾望,實際上很可能會限制了孩子的自我發展。現實中,很多親子關係存在的問題,不是源於孩子,而是源於家長,源於家長不能妥善地與孩子分離。誠如片中錫坤所說:「是你要離開我。」錫坤媽媽聽到兒子這麼說的時候,表現出很困惑的樣子。她似乎自言自語地輕聲問:「誰離開誰?」她認為是兒子還沒有要離開家長的意識。其實,孩子年齡雖小,卻道出了親子間更深層的「分離」——心理上的分離。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親子心理上的分離,往往決定了物質空間上的分離。在個體家庭中,孩子多為獨生子女的時代,很多家長的分離焦慮遠超過孩子,而這些家長自己卻意識不到。

在我的兒子像錫坤一樣大時,我也沒有意識到,孩子已經具備獨立自主的能力,自己對孩子的悉心照顧,無形中成了束縛孩子的枷鎖。像錫坤媽媽一樣,我希望能夠為孩子多做些事,希望幫助孩子去適應未來的社會。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出於做母親自以為是的愛心,忽視了親子間的邊界。直到孩子升入初中後,我才逐漸地意識到:家長對孩子過多的關心和照顧,會阻擋孩子成長的道路。過多的保護,會使孩子成為溫室中的花朵,失去經歷社會風吹雨打的機會。而家長對孩子的過度關注,家長為孩子未來的焦慮,反映出的是家長內心深處的不自信和不安全感。

如果不出所料,錫坤在進入中學後很可能會以反抗媽媽的形式來爭取自己的獨立。面對兒子的叛逆,媽媽即使有心理準備,也很可能會不知所措。如果錫坤不是採用直接與媽媽對抗的方式實現自我獨立,那麼他也很可能會選擇另一種方式:封閉自我。他本身就是內向的。幸好,錫坤媽媽已經在思考怎麼與孩子分離的問題,只是似乎還沒有意識到,錫坤說的是對的: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離開的是家長,而不是孩子。與孩子分離的過程,對家長來說,是艱難的。親子分離過程中,家長的痛苦程度通常會遠遠大於孩子。孩子本身只會無憂無慮地成長,如果家長能夠把握好邊界,恰當地與孩子分離,那麼這個過程就會比較順暢。

推薦閱讀:

養育小棉襖,你有多淡定,她有多自信
您被孩子像八爪魚一樣撲纏過嗎
娘,拖延症是祖傳的嗎
什麼樣的父母,會養出愛發脾氣的孩子?
除了命令孩子,我們家長還可以這樣做……

TAG:親子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