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工具》里的幾個小故事

今天看到一張很好看的圖,於是決定寫篇文章來配這張圖。

《巨人的工具》,英文原名Tools of Titans。

這本書的作者採訪了各行各業兩百多位成功者,記錄了這些成功者身上比較有趣的工作方式、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成長故事。

這本書還沒有中文版,我只是聽到了其中幾個人的故事,但我覺得這本書應該很有價值。

對編劇來說,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複製別人的成功(事實上也做不到),也不在於改變自己的工作方式(當然能提升自己最好),它的價值在於,能一下子收集到很多有趣的人物原型和他們的生活細節。

所有的故事都是關於人的。一個故事的情節出了問題,局部修改就可以,但一個故事的人物出了問題,整個故事一定會被推翻。因此,在生活中積累儘可能多的有魅力的人物原型,是編劇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雖然電影電視小說里能看到不少有趣的人物,但積累人物原型的最好手段,我認為還是大量閱讀人物傳記。像《巨人的工具》這樣一下子總結了幾百位有趣人物的書,還都是當下的弄潮兒們,自然有其特別的價值。(當然可能這些人物里也有水分)

舉兩個例子,都是讓我比較有印象的。

一位畫家,同時也是一位博客作者,在一份著名報紙上經營著一個很有名的漫畫專欄。他認為成功有兩條路,一種是把某一種專業技能練到全世界前1%(所有的運動員都是如此),或者把兩種專業技能練到全世界前25%並融合起來。以他本人的例子,他就是把寫文章和畫畫這兩件事情都修鍊到前25%,然後自己寫作,同時畫畫,獲得了成功。

把兩種技能練到前25%這個思路,繼續延伸下去,又出現了兩個很具體的建議。其一,讀大學時,最好能修出雙學位,而且兩個學科差得越遠越好,比如計算機加工商管理,物理加歷史等等。其二,不知道修鍊什麼技能的話,首推演講。畢竟會表達的人在任何時代都不會吃虧。

我對把兩種技能練到前25%這個思路不置可否(當然大體上是認同的),但我覺得作者提到的兩個具體建議很真實,很有趣。

第二個例子是一位風險投資人,他把工作分為防禦型工作和進攻型工作。防禦型工作是別人布置給你的工作,進攻型工作是你主動想去完成的事情。這個分法並不新鮮,但這位投資人做得很極致。他從大城市搬到郊區生活,只和自己想來往的人來往。

這位投資人的童年故事很有意思。他說他小時候的暑假叫做「酸甜暑假」,即一半是甜的,一半是酸的。甜的那個月,當時只有12歲的他會跟著他哥哥去華盛頓遊說政客,見識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場面。酸的那個月,會在父親安排下前往鄉下的施工隊工作,干諸如挑大糞之類最苦最累的活。這位投資人後來回憶,這種冰火兩重天的暑假對他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而對我來說,這也是一個很有趣的素材。

期待這本書早日出中文版。

推薦閱讀:

《迷鎮兇案》發布海報,《迷鎮兇案》講了什麼故事?
「音樂人養成遊戲」,此創意如何?
營銷人的「創意年貨」!9.9月費嘗鮮最新最in創意案例
日本工匠將古代漆器設計融入現代的審美體驗
舌尖上的創意-零食食品糖果包裝設計

TAG:編劇 | 創意 | 個人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