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和白堊紀的巨型怪獸~前方高能!!!

我相信大家肯定看過或知道 侏羅紀公園 這部片吧。有4部,是由美國導演史蒂文·斯皮爾製作的。侏羅紀公園肯定大家一想到就是恐龍。比如霸王龍啊,滄龍什麼的。。。可是大家要知道,電影裡面的恐龍是製作出來的。是的,我就是要向大家介紹侏羅紀和白堊紀的恐龍!!!

侏羅紀是恐龍的鼎盛時期,在三疊紀出現並開始發展的恐龍已迅速成為地球的統治者。各類恐

龍濟濟一堂,構成一幅千姿百態的龍的世界。當時除了陸上的身體巨大的迷惑龍、梁龍、腕龍等,水中的魚龍和飛行的翼龍等也大量發展和進化。主要的草食性脊椎動物有原龍腳類和鳥盤目恐龍,以及類似哺乳類的小型爬行類。但晚期,巨大的蜥腳類恐龍佔了優勢。這些動物可以同時吃到高與低處的植物;龍腳類主要靠吞下的石頭來磨碎食物。

大型的獸腳類獵食草食性動物;而小型的獸腳類,如腔骨龍類和細顎龍類等則追捕小型獵物,也可能以腐肉為食。肉食性恐龍介紹,第1.霸王龍。霸王龍,其正確的學術譯名為雷克斯暴龍,為暴龍的主要模式種。屬暴龍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是史上最龐大的陸地肉食性動物之一和最著名的食肉恐龍。它是最晚出現的恐龍之一,體長11.5~14.6米(最大順彎體長15.3米)。平均臀部高度4.3米。最大臀高5.2米,最高6米(從地面至頭部)。平均體重8噸,最重14.86噸,頭部長度1.2-1.55米。咬合力有史以來居陸地生物第一(咬合力可達120000牛頓左右),同時也是體型最為粗壯的食肉恐龍。

霸王龍生存於白堊紀末期的馬斯特里赫特階(MAA)距今約6850萬年到6550萬年的白堊紀最末期,是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最後的非鳥類恐龍種類之一。化石分布於北美洲的美國與加拿大,是最晚滅絕的恐龍之一,也是陸地史上已知的最強的食肉動物。第2.異特龍異特龍,又名躍龍或異龍,是蜥臀目獸腳亞目肉食龍下目恐龍的一屬。異特龍是種中型的二足、掠食性恐龍,身長8.5米,最大9.7米,體重1.5~3噸最重3.6噸。它們生存於晚侏羅紀,於1億5500萬年前到1億3500萬年前。自從在1877年被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命名以來,已有許多的可能種被歸類於異特龍屬,但只有少數被認為是有效種。第2.鯊齒龍鯊齒龍(學名Carcharodontosaurus)又名望齒龍,名字含義是"像噬人鯊的蜥蜴,(Carcharodon是噬人鯊屬的拉丁學名,在希臘語中καρχαρο(karcharo),意思是鋸齒狀的,οδοντο(odonto)意思是牙齒,而σαυρο?(sauros)意思則是蜥蜴。)",屬於獸腳亞目鯊齒龍科,生活於10000萬到9300萬年前的白堊紀中期到白堊紀晚期,生存時代為白堊紀的阿爾布階到土侖階。鯊齒龍是種巨大的肉食性恐龍,也是目前發現最大的獸腳亞目和食肉恐龍之一,成年的估計可達14米,體重6噸到11.5噸。體型超過了奧沙拉龍、魁紂龍,南方巨獸龍和西雅茨龍。主要特徵包括:極其鋒利並類似鯊魚的牙齒、長牙齒、大而酷似骷髏眼睛的眶前孔、較為短小的前肢、巨大而長的頭顱骨、比例上較窄的吻部、瘦的軀幹、比例上略微短的後肢 。

撒哈拉鯊齒龍(Carcharodontosaurus saharicus),是體型最大的食肉恐龍之一。生存於白堊紀中期到白堊紀晚期,阿爾布階(Albian)到土侖階(1億-9300萬年前)。鯊齒龍是一種生存於埃及,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的巨型食肉恐龍。鯊齒龍身長11.5至14米,重6噸至11.5噸,高約4.5米。特點是牙冠有整齊的鋸齒,類似噬人鯊的牙齒上的鋸齒,適合切割皮膚以及肌肉組織。它的頭比霸王龍略長但偏窄,腦容量比霸王龍小。第3.食肉牛龍

牛龍 (屬名:Carnotaurus)又名食肉牛龍、肉食牛龍,屬於獸腳亞目角鼻龍下目的阿貝力龍科,是一類大型的肉食性恐龍。由於頭頂有兩隻觸角,顧名思義為牛龍。食肉牛龍生活白堊紀末期的(麥斯特里希特階)的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由發現很多南美洲恐龍的何塞·波拿巴(Jose F. Bonaparte)在1985年所描述及命名。食肉牛龍是種擅長奔跑的高速掠食者,是已知的奔跑速度最快的大型恐龍,速度可達每小時60公里,加上小腿較細、腦袋高、尾巴偏細、腿部極其長,也被稱為白堊紀的獵豹。根據唯一發現的一個很完整的骨架,食肉牛龍體長8米,體重2.3噸,臀高3米。食肉牛龍的模式種是薩氏食肉牛龍(C. sastrei)。屬名在拉丁語的意思是「食肉的牛」(carn意思是「肉食」,taurus意思是「牛」),因為它們眼睛上方有一對類似牛的角。種名則是以發現標本的Anselmo Sastre為名,化石即是在他的牧場中發現的。食肉牛龍的化石為止目前僅發現一具,但非常完整,完整度高達72%,缺少絕大部分尾巴、絕大部分小腿及雙腳,並具有多排的小型皮內成骨,是少數發現皮膚痕迹的非虛骨龍類獸腳類恐龍,除了牛龍外,只有似松鼠龍和昆卡獵龍兩種非虛骨龍類發現過皮膚痕迹。食肉牛龍與阿貝力龍都屬於阿貝力龍科,阿貝力龍科是白堊紀末期,南方各大陸的優勢頂級掠食動物。第4.棘龍

棘龍意思為「有棘的蜥蜴」),是一類大型獸腳類肉食龍,其中的亞種埃及棘龍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食肉恐龍、體長12~19米,帆高1.65米,臀高2.7~4.8米,體重4-18噸。是與鯊齒龍同時間生活的大型肉食動物。主要生存於早白堊世的非洲,約為9800萬年前到9500萬年前。分布區域包括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埃及、突尼西亞,可能還有西撒哈拉、尼日和肯亞。目前棘龍屬有兩個種,其中最著名的種是發現於埃及的埃及棘龍(S. aegyptiacus),而第二個種摩洛哥棘龍(S. marocannus)發現於摩洛哥。棘龍是由德國古生物學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發現於埃及並在1915年加以敘述,最初的標本在二戰期間在被盟軍摧毀,所以它的化石非常珍貴。

2014年9月12日,據BBC,一副的棘龍化石在位於摩洛哥境內的撒哈拉沙漠上被挖掘出土。新化石證明了棘龍的喜水性相當之高,是半水生的食肉恐龍。第5.泰坦巨蟒塞雷洪泰坦蟒(Titanoboacerrejonensis),屬於一種遠古的蟒類,屬名的意思是"泰坦的蟒蛇",種名塞雷洪是為了紀念發現地塞雷洪。泰坦蟒的化石最早在南美洲哥倫比亞東北部的瓜希拉半島,大約6000萬年前到5800萬年前的塞雷洪組(Cerrejon Formation)地層被發現。

簡介

塞雷洪泰坦蟒屬於蟒科(Boidae),推測體長15.24米,體重超過1135千克,是目前已知最大的蛇,它們就像是將現代蟒蛇放大後的產物。據說這樣大的變溫動物,至少要在最低從30℃到34℃的氣溫下生存,所以確定在古新世的新熱帶界因為有大量二氧化碳而高溫的氣候模型的假設一致。泰坦蟒身長可達到50英尺(約合15.24米),體重超過2500磅(約合1134公斤),這兩個數字已經足以說明它們的可怕之處。它們的獵物包括鹹水鱷等在內的巨型鱷魚。泰坦蟒早在近5800萬年前就已滅絕。陸地食肉恐龍就介紹到這就行了接下來就介紹海洋的生物了。第1鋸齒鯊巨齒鯊(Megalodon),在希臘語中的意思是「大牙齒」。這種鯊魚大約有16-20米甚至更長,體重大約有47噸。是已發現地球歷史上具有最強撕咬力量的生物,平均咬合力為20噸,最大咬合力可達28噸,其牙齒撕咬力量大大超過了霸王龍。 生活在2800萬年前的晚漸新世到200萬年前的早更新世,是其生存年代的終極掠食者。第2.滄龍滄龍(Mosasaurus)--中生代海洋中最大的頂級掠食者。雖然它的歷史很短(從陸地上的崖蜥進化而來,在白堊紀中晚期才出現並且迅速繁衍,隨後和恐龍一起滅絕),但卻一路平步青雲,把比它歷史早遠得多的海洋爬行動物趕盡殺絕。蛇頸龍亞目、上龍亞目

它生活於白堊紀的馬斯特里赫特階(約7000萬至6500萬年前)的海洋中,分布於世界各地。第一具化石於18世紀末期在荷蘭默茲河附近的白堊岩層中被發現。曾經被歸類於鱷形超目的卡普林鱷,也是滄龍屬的一個次異名。

滄龍的德文意思是「默茲河的蜥蜴」,是滄龍科的一個屬。它們是群肉食性海生爬行動物,擁有巨大的頭部、強壯的顎與尖銳的牙齒,外形類似具有鰭狀肢的巨型鱷魚。第3.上龍上龍是一種已滅絕海生爬行動物,屬於上龍科,生存於侏羅紀晚期。上龍是一種大型掠食性動物,以魚類、魷魚、以及其他海生爬行動物為食。 上龍在正式命名前被稱為「妖怪」,在大約2億—1.45億年前的侏羅紀,它們是海洋中的高級掠食者。上龍是上龍科中最先發現的,這主要是理查·歐文的貢獻,他在1841年對這種動物進行了研究並予以命名為上龍。

較有名的上龍亞目爬行動物有滑齒龍、克柔龍,現時已知最大的上龍亞目生物為北極圈附近斯瓦爾巴德島發現的斯瓦爾巴德上龍,根據其化石殘骸推測有十多米。上龍的化石曾發現於英格蘭、墨西哥、南美、澳大利亞、接近挪威的北極地區。還有食草恐龍。第1。腕龍腕龍(學名:Brachiosaurus)是蜥腳下目的一屬恐龍,生活於晚侏羅紀,它的名字是由古希臘文的"βραχιων"(前臂)及"σαυρο?"(蜥蜴)結合而來,因它的前肢比起後肢大很多。腕龍是曾經生活在陸地上的最大的動物之一,亦是所有最有名的恐龍之一。侏羅紀晚期的巨大草食性恐龍,名字的原意為"頭部像手腕的蜥蜴"。

一頭25米長的成年腕龍,能把腦袋抬到距離地面13米的位置,相當於4層樓的高度。

腕龍的頸部由13塊巨大的頸椎骨連接而成,長度超過體長的三分之一。和梁龍一樣,人們也曾認為腕龍的脖子可以向上90度垂直抬起,但較新研究表明它們只能抬到50度左右。不過,腕龍的骨骼結構能支持它們長時間抬頭,"標準姿勢"就是頭頸斜向上抬起,不像梁龍的頭頸平時都是向前平伸的。

不光是脖子,腕龍的全身彷彿都在追求高度。大部分蜥腳類恐龍都是後肢比前肢發達,腕龍卻是前肢更長,從前腳掌到肩膀足有6米!腕龍的拉丁文學名,意思就是"前臂蜥蜴",中文又將前臂譯作了"腕"。從尾巴、臀部、肩膀到脖子,腕龍的身體如同一道逐漸升高的斜坡,腦袋高高懸在半空中,傲視著腳下的大地。由於後肢和尾巴比較短,腕龍沒法像梁龍一樣用後肢站立-其實也不需要,它們憑藉高昂的頭頸,只要4條腿穩穩站在地面上,就能吃到高處的植物啦。第2.劍龍劍龍為一種巨大的恐龍,是一種生存在侏羅紀晚期和白堊紀早期的食草性動物,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質板,以及帶有四根尖刺的危險尾巴來防禦掠食者的攻擊,大約12公尺長和7公尺高,重達4 噸。

研究認為它們居住在平原上,並以群體游牧的方式和其它(如粱龍)食草動物一同生活第3.馬門溪龍中國發現的最大的蜥腳類恐龍之一,在宜賓市馬鳴溪渡口發現化石,經科學鑒定,屬蜥腳類亞馬目"。此屬動物全長約22米,體軀高將近14米。它的頸特別長,相當於體長的一半,不僅構成頸的每一頸椎長,且頸椎數亦多達19個,是蜥腳類中最多的一種。另外,頸肋也是所有恐龍中最長的(最長頸肋可達12.1米)。與頸椎相比,背椎(12個)、薦椎(4個)及尾椎 (35個)相對較少。第4.三角龍三角龍(屬名:Triceratops)鳥臀目角龍目角龍科的草食性恐龍的一屬,化石發現於北美洲的晚白堊紀晚馬斯特里赫特階地層,約6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和暴龍生活在一個時期,同一個地方,三角龍是最晚出現的植食恐龍之一,經常被作為晚白堊紀的代表化石。目前已有2個有效種:恐怖三角龍、T. prorsus,但還有其他屬被命名。三角龍也是最著名的恐龍之一,也是在通俗文化中非常受歡迎的恐龍。這些就是我介紹的恐龍,謝謝大家!!!另外,別光顧看,還要點贊。


推薦閱讀:

二十餘年來鳥類起源研究(四):特徵的改變
看恐龍滅絕視頻才知道恐龍為什麼會滅絕?
6500萬年前地球單一氣候助力恐龍稱霸聯合超級古陸1.6億年!
人類進化的疑問
南方巨獸龍比霸王龍誰體型更大?

TAG:恐龍 | 古生物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