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鏈》讀後感

今天看了一部短篇小說,莫泊桑的《項鏈》。

這本小說的名氣就不用多說了。但我到今天為止才完完整整地看完一遍。跟上大學的時候相比,現在看小說再也不會去分析它的藝術技巧之類的文學屬性,而是對照自己的現實情況以自省。

從這篇小說中,我們能夠看到女主人身上的矛盾特質。之所以稱女主人,而不是她的名字,那是因為看外國的小說,我很少能夠記住小說主人公的名字,尤其是俄國的。所以,下面就以男女主人公相稱。

首先,女主人身上的第一個矛盾: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小說開篇就提到,女主人的現實情況是,她,面容姣好,風姿綽約,出生於一個貧困的小職員家庭,將就著嫁給了一個小科員。(題外話:我不會也會成為這樣一個小科員,在「科員」的前面加一個「小」字,就能看出作者對科員這種公務人員的輕視的態度,以及低級別公務人員生存狀況。這是要在大學,老師又該然我們分析一下這個「小」字好在哪裡之類的問題了。)女主人的理想或者說是夢想是,能夠解釋一位有錢、有地位的男子,並與之結婚,過上體面、衣食無憂的生活。這樣的差距,讓其內心很痛苦,就像貴族下嫁了平民一般,總認為自己生來就應該享受種種豪華的生活。

前兩天看到一篇文章,題為《慾望不是問題,執著才是》。裡面引用了《新京報》採訪宗薩欽哲仁波切的一段話:「佛教只對一件事感興趣,就是洞察真理。擺脫慾望並不是佛教的終極目標,佛教的終極目標是對獲得對真理的證悟。如果慾望是洞見真理的障礙,那麼你需要放棄慾望;如果慾望不構成障礙,那就沒關係。處理慾望和情緒的過程,也就是引導你洞見真理的過程。 」他說,「我的朋友當中有些是世俗意義上的名人,我從來沒有告訴他們要放棄名利和金錢,我總是鼓勵他們要有抱負,要更加有名。佛教跟世俗並不衝突,世俗生活從來就是不是問題,對它的執著才是問題。如果你有1000公斤黃金,但你不執著於它,那沒有任何問題;假如你有一塊餅乾,但你的注意力都在如何守住它、不失去它,那即是是一塊餅乾,也是個很大的問題。」

小說中的女主人公其實就是在太執著於對奢華生活的幻想。這個或與更可怕。因為執著於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不管是黃金還是餅乾,至少你可能會珍惜當下。而執著於自己從來沒有擁有過的東西,就好像一個已婚男士精神出軌一樣。不僅不能好好的活在當下,對於未來也是充滿了誤解。就像現在很多的雞湯一樣,它不管是目前處於什麼樣的狀態,上來就是一套走心的說辭,讓人對未來產生美好的遐想,認為努力就能成功。害人不淺。對於絕大對數普通人而言,靠譜的策略還是要立足於現實的情況,先活在當下,再活在未來。

其次,男女主人公的夫妻關係並不和諧,兩人對生活的要求不一樣。

男主人公是一個勤勤懇懇、忠誠厚道的小科員,他愛自己的妻子,認認真真地工作,盡量讓女主人公生活的更好。但女主人公對生活的要求是男主人公努力一輩子也無法實現的,因此,對男主人公存在諸多抱怨,整天想的是「高富帥」。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然而他們卻戲劇性地結合在了一起,這也為後面悲劇的發生創造了條件。

再次,虛榮與真誠。

在項鏈丟失之前,女主人在為整個晚會準備的過程中,他讓自己的丈夫拿出400法郎為自己買了一件禮服。但她還是不願意參加晚會,因為她認為自己沒有一件像樣的配飾,在他們買不起的情況下,女主人向他人借了一個「鑽石項鏈」。在晚會上,她用漂亮的禮服以及貴重的「項鏈」為自己增添色彩,出盡了風頭。但她不知道這一切都是假的,當她脫下那件禮服,拿掉「項鏈」之後,她就會覺得晚會時間只是一場夢罷了。但是在「項鏈」丟失之後,為了賺錢償還買鑽石項鏈的錢,她不再矯情。完全沒有了公主病,成為了一個真正的家庭主婦,每天都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家裡的笨重活,廚房裡膩人的工作,鍋碗瓢盆的洗涮等等都是她一個人來做。到最後再一次見到福雷斯蒂埃太太的時候,她也沒有覺得不好意思,微笑著向前跟她打招呼,不怕給人鄙視和笑話。她面對了真實的生活本身,並未改變這種生活而努力,足夠真誠。

文章包含的內容不止以上這些。本文就說這麼多。故事在弗雷斯蒂埃太太告訴女主人項鏈是假的之後戛然而止。我不禁會問自己,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麼?

本文前面提到了三個人人物:男女主人公和弗雷斯蒂埃太太。弗雷斯蒂埃太太是假項鏈的所有人,男女主人公是遭受假項鏈丟失的受害者。 究其原因,第一,弗雷斯蒂埃太太在女主人公借走項鏈的時候沒有告知其真實情況,讓愛慕虛榮的女主人拿走了鑽石項鏈。第二,女主人在項鏈丟失的時候,沒有向弗雷斯蒂埃太太坦白。在進一步追求二人不說實話的原因,其實都是虛偽。那這篇文章的住址可以理解為「拒絕虛榮,擁抱誠實」嗎?你怎麼看?

推薦閱讀:

【短篇小說】《珠寶》[法]莫泊桑 著
如果你是羊脂球,你怎麼辦?
說實話,誰才是最討厭的小說家?

TAG:項鏈 | 小說 | 莫泊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