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女德」與「傳統文化」復辟:一碗讓你覺得你在愛國修身的迷魂湯

原創:時木

前不久,有關江西九江學院丁璇「女德班」的討論不斷。類似打著「復辟傳統」旗號的性別平等倒退行為其實已經不是新鮮事了,只是這樣的事情雖然常常被發現,也常常遭到大範圍的輿論吐槽和批駁,但又總是在熱度消退後繼續默默生長。

宣揚「傳統文化」與「女德」:不是曇花一現

2011年1月11日,一座孔子像曾突然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北廣場落成。雖然之後因太受爭議而於當年4月就撤走了,卻被眾人視為近年傳統文化復辟的大信號。

2011年在國博前短暫立起的孔子像

近些年,以「傳統」為名維護儒家尊卑觀念、宣揚男權性別規範的事件屢見不鮮,受到爭議後,當地政府往往最多以緊急處理的方式責令停止。

2014年,南方周末報道過東莞蒙正國學館的「女德班」,記者寫道:

「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逆來順受,絕不離婚」,這正是蒙正「女德」

東莞蒙正國學館的精髓:如果要做女強人,你就得切掉子宮、切掉乳房,放棄所有女性特點。

東莞蒙正國學館

被報道過後,當地展開調查,發現這個擁有學前教育和中小學培訓班資質的「女德班」國學館「存在傳播內容違背社會道德風尚以及超範圍經營、無證辦學等問題」,將其依法責令停辦。

2015年,某單位的官方集中學習資料被po到網上,引起網友的吐槽。隨便摘取幾條,即可見傳統文化如何成為糟粕之說的護身符:

「一個女人管三代」,助夫成德還是助夫為虐事關一個家族的前途命運。許多犯錯誤的領導幹部背後必然有一個貪婪自私的女人,還有許多女人在家裡不盡婦道。

在多元價值觀的衝擊下,一些人價值取向與老人大相徑庭……突生婚變、獨身不婚、不育丁克、單獨不生二胎……如何顧及老人感受、消除老人憂心是必須首先考慮的問題,否則,令父母長期憂而致病乃至致命,後悔莫及。

圖片來自網路

廣受關注的丁璇事件後,九江市婦聯一改之前撰寫「女德教育資深專家丁璇應邀講授《女德乃齊家之要》」之立場,聲稱「當地婦聯組織呼籲,各類宣傳教育活動不能出現男尊女卑內容,這些與男女平等基本國策背道而馳。相關部門應增強社會性別意識,堅決不為封建愚昧落後觀念提供傳播陣地。社會各界也應正確辨識國學及傳統文化精髓與封建『三從四德』思想的本質區別。廣大女性應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時代精神。」

為什麼在一次次被網友拆穿或吐槽之後,這些「女德教育」仍然屢禁不止,甚至頑強生長,在全國各地以蔓延之勢傳播呢?學習傳統文化就是讓性別觀一夜回到解放前?一系列曾經有的事件都表明,尊卑有別的封建禮教的回溯並非獨立的現象:這些「教育」打著「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重塑中華傳統美德」的旗號,實則在宣揚與重複極其陳腐的性別刻板印象和限制女性的各種自由權利,流進社區,流進街道。

當文明被「傳統」綁架

女性的德行被打著傳統旗號宣揚尊卑思想的「女德」、「國學」、「傳統美德」所綁架。但其根源,卻不僅僅有關女性。

你也許對各地公交車上類似這樣的廣播不會感到陌生: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請為需要幫助的乘客讓個座。」

不停重複這類宣傳口號很容易讓人產生這樣的思維定式:我們應該去實踐美德,而美德=傳統。

當公民的文明公德與傳統美德緊密聯繫起來,一個不可避免的副產品就是,中文語境下的「文明」也在被這些我國曾費力破除的「傳統」所綁架。現在,人們想起美德,即想起傳統,想起「大義」,而非公民的公德心與守法的義務。

是故,地鐵打人的老經濟學家認為自己教訓年輕人並無錯誤。而再往前回溯,2015年爆出來的某單位孝道家風學習資料也就不足為奇了:

圖片來自網路

遵紀守法竟是為了「孝道」,為了維護老人臉面,而非維護社會法治,盡公民義務。老人可以犯錯,可以挾持子女的行動,從職業選擇到婚姻生育,甚至到育兒與價值信仰,都必須遵從老人的意見……其根本是維護家庭中的長者,尤其是男性長者的專制。

將傳統凌駕於社會公德之上,綁架中華「文明」,是一個危險的信號。美德值得弘揚,但不是所有的傳統都等同於美德。

只有尊重傳統,才是愛國、復興民族?

進一步值得我們深思的是,連丁璇事後的九江市婦聯都能指出「男尊女卑內容,這些與男女平等基本國策背道而馳」,這些明顯與自由、平等相抵觸的「女德班」、「國學班」究竟為何在當代成為某種「政治正確」?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傳統尊卑觀與女德除了被其綁架的「文明」以外,有哪一點能符合黨中央與政府所推崇的核心價值觀呢?定睛一看,可能是「愛國」二字。

蒙正宣傳語中所言的有德行的女人是有使命的,這個使命,就是承載國家的命運。而這,也是許多女德班得以繼續生存的秘訣。

丁璇事件後,@新媒體女性 《踢館記:我們組團去了丁璇來過的女德班》報道了頂風作案的另一位「女德大師」馬益玲。這位「女德大師」在一篇叫做《女德母教天下太平之源》中寫道:

相信越來越多的人,會重視女德教育,並把女德教育與家國天下的責任自然融合在一起,用一種使命感去培養教育女子,這種意識是真正利國利民的長遠心,因為家、國、天下三位本來即是一體,而女子是宇宙自然法則賦予的這一體的本源,所以女德母教,乃教育之重,關乎修齊治平。

如此愛家愛國,闡明婦女使命的女德教育,自然會俘獲眾多愛國者的心。把國家、民族和個人作為一個命運的共同體,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個人的具體利益都緊緊地聯繫在一起,難怪還能頂風不懼。

馬益玲的講堂。圖片來源:新媒體女性

然而實際上,馬益玲是如何教導女性的呢?

要繼承祖宗的根,你的歸宿就是你的祖宗,而教育你的孩子是為了傳續你祖宗的血脈,所以傳宗接代是女性的第一要務。而中國對傳宗接代的重視,正是我國對於女性地位重視的表現。學習傳統文化的好處,就是「婆婆公公不罵你,老公也愛護你,孩子也孝順你。

更有雷人的心電感應說與丁璇女性的天譴、輪迴說相映成趣。在課堂中,有一位聽眾向老師提問:如果我和我的孩子不在同一個城市,常年不見面,他又是如何受到我的影響呢?老師回答道:沒關係,她可以感受到你的意念,你們之間有著心靈感應。你的德行會通過感應教化她。

在後面的詢問環節,馬益玲大師甚至和與會者鼓動五年級女生對提出質疑的「卧底」新媒體女性成員寫出如下聲討文字:

我想問一下今天上午的幾位大哥哥大姐姐,你們是中國人,不是美國人…….大姐姐大哥哥年齡才19、20歲,為什麼為了這麼點點誘惑,竟然背叛祖國!這樣是無恥的……

五年級女生手寫的「討伐文」,圖片來源:新媒體女性

將愛國主義、民族主義與「傳統」相捆綁的策略,毫無疑問是極具煽動性的。更進一步地說,它將所謂「傳統」與國家、民族進行捆綁,使得接納其邏輯的人們可以輕易從「國家大義」層面對其提出質疑的人進行抨擊與指責,而不批判性思考其本身的合理性。

復興中華,難道必然復辟傳統禮教嗎?

女子從傳統性別角色與觀念中解放,難道就不能愛國,不能承擔家國天下的責任嗎?

我們必須對這樣的「捆綁營銷」說不,我們需要明白,愛國不是重提尊卑與封建禮教的理由。

「女德」興盛是女權的倒退,也是社會的警鐘

1917年《新青年》所刊《女子問題之大解決》明確指出:「女子者,國民之一,……非家族所私有,非男子所私有,具完全人格者也。故所受教育方針,當為女子自身計,當為國家前途計,非以供男子私人之役使也。良妻賢母之說,盛唱於日本,……依其教育方針,達其極峰,不過造成一多知識之順婢良仆,供男子之驅策耳。」

胡適在北京女子師範學校做演講時也指出,女子應該是「堂堂的一個人,有許多該盡的責任,有許多可做的事業,何必定須做人家的良妻賢母,才算盡我天職,算做我的事業呢。」

對比之下,百年過去,在丁璇女士的「女德班」中,我們看見「男人是天,女人是地,地要敬天」的話語,女性被教導要向婦顏婢膝、任人驅使的方向努力,頗具諷刺意味。

傅里葉曾說:「在任何一個社會中,婦女的解放可以作為社會解放的天然尺度」。而以男為本的社會資源分配,以長為天的家庭角色規範,以男為尊的性別角色規範倘若頻頻可見,不免會影響社會大眾對傳統男尊女卑、長尊幼卑的舊秩序認同。

「今天,物質發達、經濟發達、科技發達,卻沒有了傳統文化的基礎,沒有了家庭孝道,我們的生活將走入空虛與迷茫的名利與物慾的追逐中,精神世界一片渺茫……」

上面是一個女德班的宣傳語。

為什麼對女德與傳統的回溯會成為一個潮流,如此受人追捧?除了傳統與女德班拿起國家民族當大旗以外,人們對信仰再造的混亂也值得我們警醒。這些宣揚「女德」的人們也許真心相信,只有孔孟之道才能解決當今世界的問題。而這裡的「孔孟之道」內涵究竟應該是什麼樣的,多數人卻只能不加考據地聽之任之。

倘若不及時遏制這股所謂「傳統勢力」的迴流,建立人們對法制、正義和社會公德的信心,反而以傳統為名,破壞女性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破壞社會的「文明、自由、平等、公正」,讓愚昧與落後的尊卑之見揮舞著愛國與民族的旗幟捲土重來,女權與人權將被進一步踐踏。到那一天,不僅女性的權利得不到保障,整個社會都將重陷愚昧與落後的泥潭。

文| 時木

資料整理| Chenyi,Jingwen

編輯| 合子

推薦閱讀:

誰說中式婚禮只有滿屏的紅與金?別讓傳統局限你的想像!
關於Tattoo刺青紋身日式新傳統以及老傳統篇
有這麼一批手藝人,哪怕生活平淡且艱難,他們依然傳承著傳統手藝
為什麼傳統思維逐漸在失效?(MFC特別推薦好文)
自媒體運營與傳統實體生意?

TAG:傳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