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傳統的力量
當今社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觀念的更新,看似陳舊不堪的傳統文化竟然出現了復興的思潮,而且正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在各個階層萌發、壯大。尤其在年輕人中,傳統文化對於他們的吸引力與日俱增。這股力量究竟從何而來,去往何處?值得思考。
中華文化綿延不絕,在人類歷史上留下過輝煌的印記。有人曾說過,英國自從有了莎士比亞就不會亡國了。而中國歷史上有多少莎士比亞式的人物可能沒有人能夠說得清,一個有如此深厚歷史底蘊的獨立國家,卻不知從何時起找不到傳統了,奇怪嗎?更奇怪的是多少年的時間裡沒有人反思這個問題。面對充斥在一切場合的外來文化,不加甄別的拿來就用,倒是成為了新傳統,以至於好像我們自己都認為,中國人是不是從來如此。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那這種風氣從何而來?
近代史的劃分,一直是一個問題,有人主張從唐宋之交來劃,有人主張從宋元之交來劃,有人主張從明清之交來劃。但是這些理論多是洋人主張,中國人自己壓倒性的一致採用鴉片戰爭的劃法。讓這段歷史從一開始就是恥辱的。自那以後,多少中國的仁人志士,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已經數不清了。但無一例外的是,他們的路充滿了不幸和失敗。中國人的自信心在那一百年的時間裡被不斷的打擊著,內心中的自卑感使得原本驕傲的一群人開始反思起自身存在的意義。我們的失敗是不是我們傳統文化帶來的?當時這個問題的提出也就有了心理學上的邏輯了。於是人們開始嘗試全盤西化的道路,開始不假思索的學習西方,結果出人意料的開始有了成效。來之不易的成功讓人們開始相信,舍棄傳統才是進步的正確途徑。把這個思想推到極致的,就是五四運動。自那以後,中國在去中國化的問題上堅定了起來,不久後,我們贏得了二戰,建立了共和國。這一切似乎都是我們全面撲向西方文化的成果。是嗎?
當然不是,這只是一個單純的巧合。只是國際局勢正好在五四之後變得對中國有利了起來,而絕不是因為我們走了全盤西化的路。不信看看中東,現如今風頭正勁的是誰?是伊朗。他近幾年外部壓力的減少是因為他進行了徹底的西化?當然不是,他比中東許多國家,比如敘利亞要更加伊斯蘭。但是現在敘利亞和伊朗比,到底是什麼在起作用?是國家間的博弈!是實力的對比!而絕不是因為他們放棄了他們的伊斯蘭文化!可以設想,不論中國走什麼樣的道路,只要堅定的站在美國一邊,我們依然會迎來勝利。蘇聯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蘇聯的制度自始至終都不是西方國家欣賞的,但是二戰的時西方國家對於蘇聯的援助是不遺餘力的。這又從一個方面證明,五四之後那接連而來的勝利,絕不是因為我們擯棄了傳統。多麼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啊。
多少年了,我們居然生活在一個誤會的後果中。多少悲劇,是這個誤會導致的?這些悲劇中,頭一個就是全國性的道德淪喪和信仰缺失。這個問題不亞於霧霾,而且早於霧霾,影響遠比霧霾更加惡劣和徹底。如果不盡早改善,終有一天,我們的文化會像美洲原住民的文化一樣走入博物館,走入劇場。那時候我們就可以說是國未亡時天下亡啊。如果全國上下,嘴裡說的英文,手上拿著漢堡,一副美籍華人的模樣。那時候我們作為中國人,存在的價值又在何處?我們還有何必要苦心維持這個國家呢?而且,最關鍵的問題在於,難道,我們的文化真的不值得存在了嗎?如果不是,我們以後走進博物館的時候,會不會有人為這個誤會的結局有哪怕半點的悔恨?
中國的文化形態,確實是在不斷變遷,但也有不變的因素,這才是我們應該去尋找的傳統。就像很多人在大談中國的文藝復興,但是中國有記載,有成熟認知的歷史也有三千多年了,復興,復興到哪個時代去啊?這中間可不能籠統的概括,周朝和明朝那差別大了,文化形態上不亞於兩個文明之間的差別。但是,傳統的力量依舊在其中起著針線的作用。而這個傳統中,最顯而易見的就是中華傳統信仰體系的一貫,直到袁世凱。
這個傳統的信仰體系是什麼?早有學者研究過,但是由於這個信仰體系並沒有一個名字,所以如何稱呼他,至今不明,有人稱之為原生性宗教,有人稱之為宗法性宗教。可以看出,這個信仰體系的基本特徵,就是其原生性和宗法性。有人會說,這不就是儒教嗎?並不是,儒教只是以維護這個宗法體系為核心的教育體系,若要等同於這個信仰體系本身,絕對是不恰當的。
首先,這個原生性宗法體系的核心是以天地人心為主體的泛靈信仰。這個信仰相信萬物有靈。並且有對於這些神靈的祭祀活動。而這個信仰體系的禮儀規則作為中國人對於大自然的原生性崇拜形式,很早就被法律化、制度化。可以說,這個信仰體系本身,就是我們所一直想尋找的那個所謂中華文化的根根。我們一切的文化、道德、學說、宗教,都是源於或者植根於這個信仰體系的。這個信仰體系的確立可以一直追溯到神話時代。為什麼這個信仰體系沒有名字?因為他就是中華文明本身,中華文明叫什麼名字,他就叫什麼名字。是一個具有核心地位、宗法地位的存在。他作為中華文化的底色,確保了中國幾千年的世俗傳統。這使得中國人對於這個世界的認識更趨於理性和多元。而其萬物有靈的神性一面,則被道德化,理論化,法律化,制度化後,很早就融入到了每一個中國人的生活中,體現在我們對於萬物的敬畏之心和為人處世的天地良心上面了。
其次這個文化或者說信仰最關鍵的是什麼?一個信仰體系,要想落實,要讓人相信其存在,不是真的去求一個神靈說法,也不是去找一幫鬼怪鬧事,而是回歸於儀式,也就是回歸祭祀制度。通過制度化的祭祀,也就是儀式,來告訴每一個人,至少祭祀者本身是相信天地有德萬物有靈的。而這個宗法體制、祭祀體制的核心角色是誰?是天子,不管他是叫王也好,皇帝也好,天皇也好,天子就是這個信仰的教主、大祭司。因此,中華文化這個原生性信仰的核心中的核心,關鍵中的關鍵就在於天子。那麼問題的答案也就顯而易見了,為什麼中國人的道德水平無限突破新低?因為天子制度被徹底廢除了,那宗法體制也就進了電視劇了。既然宗法都進了電視劇,還能有誰能告訴中國人,萬物的可敬,處事的良心呢?布施教化的人都沒有底氣。那讓天地何存啊?天子體制祭祀制度都不存在了,也就沒人再相信那一套了。外來的信不足,原生的不足信。就在這信仰的空檔期,尤其是見過皇帝的人都去世之後,斷崖式的道德崩潰,不應該出人意料。
廢除帝制,是走向全盤西化的起點,是因噎廢食的代表。廢帝最大的理由就在於中國歷史上,壞皇帝層出不窮。但是這些人忽略了皇帝在中華文化中的重要性,尤其中國是一個歷時如此悠久的大國,多少制度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生生滅滅,但天子制度從中華民族作爲一個整體而誕生就存在的,延續千歲萬歲而未亡,一定有原因。如今,外教橫行,邪教叢生,是因為什麼?就是因為中國人需要信仰,需要道德。但是我們傳統的信仰被我們自己破壞得體無完膚才會讓旁門左道趁虛而入。
當然天子制度,確實有問題,有很大的問題,但我們應該想的是如何發展他,完善他,修補他,而不是乾脆廢掉。這是極不負責的行為,貽害無窮。如今在想恢復都難。要恢復,誰來當皇帝啊?更重要的是,天子制度在中國歷史上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狀態,很少有人去細想。其實天子並沒有以前所認為的那麼放肆。決策的失誤,誰都會有,沒有皇帝了,難道人就不犯錯了?而且中國的天子制度歷朝歷代都有所不同,有很多值得參考的經驗,更何況,近代以來,西方國家的制度也進入中國人的視野中,君主立憲,二元君主等君主制度都可以好好拿來研究。
中國歷史上,天子也是有不親政這個傳統的。先秦時代就不必說了,那是貴族最好的時代。那天子就是一個像征性的角色,一個大祭司,政府的決策和運作基本都是各國貴族自己決定。後來的漢朝,尤其東漢,皇帝權力虛得很。為什麼日本人那麼熱衷於三國?我覺得是出自於他們對於一個理想政治制度的想像。一個皇帝,什麼都不管,行政權交給丞相,天下大亂也不是皇帝的事情,皇帝就是虛設的,或者說是被架空的。而丞相也不要想著怎麼去取代皇帝,而是想著怎麼樣代表皇帝來處理好全國的事務。這不就是三國嗎?這不就是虛君制嗎?後來的兩晉南北朝,基本也是延續的這個制度,這才有了中國歷史上繼先秦以後第二次文化的大繁榮。這不是偶然,魏晉的制度是保障,而這個制度就是虛君制。所以中國很多人讀三國讀的是東漢末年皇帝的無能,幼稚,不務正業,才真是讀出一個天大的笑話,難道那不正是我們要追求的一種虛君的皇帝制度嗎?後來的日本一直堅持這個制度,直到民治維新。
再看歐洲,當年盛行的就是二元君主制,就是分權制度下的實君制度。其實當年歐洲皇室基本都是這個制度,或者變形。日本民治維新學的就是這個制度,也就是,司法,行政,立法三權分立,皇帝管行政,立法歸議會,司法歸法院。但是歐洲的君主制度有一個問題和中國不太一樣,歐洲有教皇,各國的君主可以說還真是政教分離的。所以他們的存廢不存在問題,換個叫總統的人當國家元首也無所謂,反正道德信仰問題可以交給教皇。中國則不同,中國的天子制度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制度或者起碼是一個宗教信仰制度,那就不能輕易廢除。歐洲唯一有一個國家的國王同時也是教主的,那就是英國王室。所以後來歐洲王室基本都退位下台了,死的死,逃的逃。但是英國王室平安度過最危險的一段革命時期,以君主立憲制為台階,走進了安全區。戰後的日本,在美國的安排下,也基本走的是這條路。
這樣看來,從二元君主制,到君主立憲制的過渡是平順的。因為分權君主制和君主立憲之間只是君主權力的虛實不同,其他都差不多。而且皇帝不親政確實比親政好,因為親政就意味著他要參與決策,那麼他就需要對決策負責,歷史上很多皇帝不討好就是這個原因,所以君主立憲,讓皇帝回歸教主或者大祭司的本來面目,讓皇帝更像一個出離世間的逍遙教徒,更能夠維護其形像和傳統的文化信仰。
堅持中國的這個原生性宗法宗教除了有助於維護我們的傳統文化和道德信仰還有什麼好處呢?最直接的好處就是能夠幫助我們正確的理解我們大中華地區的歷史。尤其如今,時代進入了新的一頁。中華傳統文化陷入了自古以來沒有的危機境地,尤其在日本1945年戰敗之後,面對強大的美國,也不得不俯首,整個東方文化陷入低迷。自此以後,西方文化在全世界橫行,製造了一個又一個文化的殖民地帶。
雖然中日之間矛盾頗深,但是請讓我們冷靜的摘下意識形態的眼鏡來看看,作爲東方文明體系的一員,原本一直恪守傳統的日本,也不得不承受戰敗帶來的文化衝擊。我們不應該否認,正是由於日本的戰敗,東方文化從此整體進入了自古以來的最低潮。其實,傳統價值觀的崩塌,帶來的道德問題,在整個東方都是存在的,但好在日本頂住了美國的壓力,保留了天皇制,因此其法統還在,所以經過戰後幾十年的發展,傳統勢力的元氣開始恢復,甚至開始潛移默化的影響周邊地區。再加上,由於國內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自信的中國人也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問題,這些問題應該讓我們慢慢意識到,進一步改善我們的生活對於我們來説有多麽重要,我們不能滿足於表面繁榮實則內裏混亂的現狀。可是我們到底該向何處去?我認爲,這個世界很大,歷史很悠久,未來更是擁有無限的可能性,對於中國,未來的答案也絕非是一個單項選擇,我們應該打開視野和思維,尋找到更多的選項和可能性,尤其我希望我們在對於未來的探索中,尋找到原本屬於我們的傳統力量!
補充內容:
一、商朝的王位繼承製度(參考王暉的《商周制度文化比較研究》)
尾聲:
我這麽推崇君主制,絕不是希望全盤的復古,畢竟時代是在進步的,要想那樣也勢必是不可能的。我衹是在想,當今世界,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來看,都是多姿多彩的,從來都不是哪一種制度哪一個學説的一言堂,既然君主制存在著她的不合理性,以至於導致了其在中國的衰落,那麽其他制度一定也會有類似的問題,因此,在中國,我們不論走哪條路,我們都應該有一個很好的心態,不能再像以前一樣有一點問題就全盤否定,然後全部推倒重搞一套,那樣會浪費很多時間,走很多彎路。
好在如果我們想要進一步研究,君主制度距離我們其實還不算太遠,也就是太爺爺那一輩的事情。而且現今世界上依舊還是有很多君主制國家。我們應該冷靜的去觀察他們。如果我們仔細的去觀察,我們會發現他們很多的優點,我們也會發現原來世界上很多君主制國家發展得都相當好,根本不像我們教科書裏所描述的那樣,君主制就代表落後生產關係和封建舊地主,是最終要被淘汰的制度。 如果真是那樣,那二戰之後也有七十多年了,時間已經足夠讓這些落後的君主制國家土崩瓦解了。可這些國家並沒有出現我們教科書裏所預料的結果。這並不是多麽奇妙的事情,道理很簡單,就是別人在用心去思考,而不是上來就是一套意識形態正確的話語。別人在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在挫折中找到妥協和解決問題的辦法,於是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越來越成熟的君主制度,我不認爲英國的君主制就要被民選總統取代了,教皇也還會是密室裏誕生的,天皇夫婦也還是會在來年的元旦在東京皇居接受日本民衆的朝拜。相比之下,一些年輕的制度,反而出現了巨大的問題和危機。現在,歷史又走到了十字路口,對於中國來説是幸運的,因爲我們距離傳統還不遠,如需從長計議,也還來得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