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治療三幕劇》讀書筆記
書籍信息:Innovations in Narrative Therapy
我讀的是台灣翻譯版,這本書將敘事治療與一些神話學、語言學甚至對時間觀念的思考結合起來,提出了一些有趣的觀點,下面是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幾個部分:
一、敘事治療與英雄之旅
Joseph Campbell將不同化背景下的神話故事進行提煉,提出了「英雄之旅」理論,定義了經典的神話故事敘事模式,這一理論對神話學、電影、遊戲等專業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在本書中,作者巧妙地借用「英雄之旅」做類比,將其簡化成出發(Departure)、啟程(Initiation)和歸返(Return)三個階段(三幕),從而展示了敘事治療的作用機制:
1. 出發
英雄之旅:英雄感受到冒險的召喚(家園被入侵、公主被綁架、接到魔法學校的入學通知……),必須離開平凡的生活/家鄉,開始冒險。
敘事治療:來訪者決定尋求改變,與諮詢師共同確定故事的重點(即希望改變的目標)。在這一階段,諮詢師開始嘗試引導來訪者看到故事更多的可能性。
2. 啟程
英雄之旅:英雄踏上冒險之旅,遇到智慧老人、陰影、盟友、敵人……經歷試煉、誘惑、戰鬥,創造出各種新的故事;
敘事治療:來訪者在諮詢師的陪伴下,重新解釋那些根植於生活中的關鍵事件的經驗,從問題故事移動到替代故事情節;這一階段也被本書作者引用教育心理學的「最近發展區」理論來比喻,它的核心是豐富的對話,諮詢師通過引導來訪者體驗到連續、微小的變化,拓展更多的可能性空間,在固有的問題故事模式中開始建立新的替代故事,並逐漸累積形成質性的改變。
3. 歸返
英雄之旅:歷經千險,英雄終於滿載而歸,回歸平凡的生活,但和故事開始時相比,最大的改變是英雄自身的成長。
敘事治療:通過創造新的故事,來訪者逐漸用這些替代故事改變固有的問題故事,重新整合併建立起新的自我認同,可以更適應地面對生活。
二、敘事治療與語言的隱喻
在這一部分,作者引入了語言學的「能指」與「所指」的概念,在諮詢師的角度提出了一個自我反思:我們是否可能過於理所當然地理解來訪者的言語?
「能指」是語言表達出來的內容,而「所指」是語言實際想傳達的含義。作者指出,來訪者的言語表達往往隱含著更豐富的意義,諮詢師應當理解語言的脆弱和不穩定性,保持對來訪者故事的好奇心,反覆探索和確認來訪者語言的隱喻。
其實不僅是語言,諮詢師的開放性還應該擴展至對來訪者問題的診斷,即避免過早或過於篤定地用某種診斷結論來理解來訪者,這種概括化可能會讓諮詢師和來訪者局限在病理的框架中,因而無法覺察到更多的選擇性。
三、敘事治療與時間觀
時間的線性模式:時間(或者說人生)是單一線性發展的,不允許有替代路徑的產生,過去的經歷影響現在,而現在又會影響未來。在古希臘神話中,俄狄浦斯王被預言將會弒父娶母,因而在孩童時就被決定處死,卻陰差陽錯逃過死劫,然而長大成人後,他還是在無意中實現了預言。線性時間模式就是來訪者延著自己預言的道路,宿命般地前進。
時間的分支模式:每一個當下都存在多種可能性,因此我們可以在每個當下進行開放的選擇,一位經歷創傷的「受害者」,同時也可以是一位「倖存者」。相信時間的開放性,來訪者就得以自由地詮釋當下的生活,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回顧過去的經歷。
推薦閱讀:
※你究竟愛TA什麼?
※語言暴力不會因為隔著屏幕而減輕其傷害
※網路社交帶來的改變(社交系列文章之二)
※男神要我冒充女友回家過年我該不該答應?
※熬夜上癮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