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和華盛頓:國父國父,天下大同大不同
開啟一個嶄新朝代或國家的先驅者,我們稱之為國父。歷史上,享有「國父」之稱的偉大人物有很多,但人們總是喜歡拿近代兩個著名「國父」來比較:孫中山和華盛頓。究其原因,大概是中美兩國之間的關係微妙,從近代的開端到今天的大國角力,中美兩國都在各個領域不斷被人比較著。
在歷史上,孫中山和華盛頓,前者開啟了中華民國,後者創立了美利堅合眾國。要比較兩者的不同,看似容易,其實很難。在有問平台上,曾經有過一次集中的討論,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 孫中山終結了封建制度,華盛頓開啟了民主之路。
- 華盛頓立國規則迄今未變,孫中山建國方略尚未完成。
- 華盛頓激流勇途,為美國後世民主制度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孫中山樹立唯一「領袖」精神,某種程度上是「人治」的傳承和縮影,對後世制度影響也是極大的(立了個壞傳統。)
- 華盛頓面對的是國家獨立問題,英美製度相近;孫中山則是要建立全新的,難度更大。
- 華盛頓是紳士,有底線,是在搞建設;孫中山是賭徒,無底線,是在掀桌子。
不難看出,這裡對華盛頓的溢美遠遠超過了孫中山,一言以概之,就是:孫中山領導的革命不徹底,其個人也有問題。
但也有人就孫中山面對的當時國內問題的複雜性遠遠超過美國的事實,提出了針鋒相對地質疑,比如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宇就認為:「美國與中國不一樣,沒有大一統的負擔,所以華盛頓也是腳踩西瓜皮,滑倒哪裡算哪裡,北美十三州是臨時搭成的草台班子,能黏在一起,已經是歷史功勛,至於他建立的美國有多大,今後有多強,世界地位有多高,並不在他考慮之內。中山先生異乎是,背負著三千年大一統中央帝國的沉重負擔,他的難,不是華盛頓能夠夢見的。」
說到孫中山,就不能不關聯到同時期另一個重要人物:袁世凱。滿清政府實質上是袁世凱推翻的,他也最有實力撲滅革命。後來的歷史也證明了,當孫中山一半被迫一半自願地辭去中華國民臨時大總統之職時,是袁世凱取代了孫中山,成為了中華民國史上第一任正式大總統。後來孫中山先後進行的幾次革命,都被袁世凱鎮壓。直到袁世凱去世,中華民國陷入混亂的北洋政府統治時期,孫中山依然未能凝聚起全國的力量。
也許,孫中山作為精神領袖無可爭議,但在具體實務上,卻多少有些暗弱。蘇州大學法學院教授劉磊就援引歷史學者唐德剛的評價,認為孫中山三民主義遠見卓識,但具體治國能力,可能未必勝於袁世凱:
比如,他請纓修鐵路,結果幾年下來,連段像樣的路軌都沒鋪成。所以,國父之類的稱呼,不可過度渲染。美國雖尊稱華盛頓傑弗遜等為建國元勛,但歷史書絲毫不忌諱坦率承認他們的不足,比如傑弗遜有私生子,華盛頓家裡養黑奴等等。而據日本學者考證,孫中山在日本期間曾經娶友人14歲日本女兒為妻同居。當然,偉人不能求全責備,但也沒必要造神,尊重歷史事實是學術嚴謹。不能說,當我們喜歡某個人,覺得他沒缺點,一切都是好的。不因一個人的缺點否定他的優點,也不因一個人的豐功偉績而抹掉他的歷史局限性。
但願我們都能如此看待歷史人物。
時至今日,華盛頓的理想早已實現,但美國的兩黨制如今多少有些走樣。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既理想又複雜,至今未能完全實現。
推薦閱讀:
※蔣介石為何秘密給胡適送錢?
※媒體:個別地方寧讓民眾受凍也不許燒煤 要如何交差?
※《石灰吟》中若等閑是什麼意思還有全文的故事梗概是什麼?
※庫里三分歷史?超基德?
※禹音:我讀史學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