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阿甘 2017 年 04 月 13 日的文章
§地產火爆依舊。4月6日,全國房地產兩大主管部委——住建部和國土資源部聯合下發《關於加強近期住房及用地供應管理和調控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建立購地資金審查制度,嚴格審查拿地資金,確保房地產開發企業使用合規自有資金購地。效果如何呢?
據4月12日中國證券報消息,截至第一季度末,全國50個熱點城市合計出讓土地金額為5885.8億元,同比上漲59.6%,在樓市調控重拳出擊之下,土地市場特別是優質的住宅地塊成交依然活躍。放眼全國,自去年10月份以來,儘管有近40個城市先後發布了超過100次房地產調控政策,但熱點城市土地市場仍然火爆。對此,官方媒體解讀為房企在經過2016年創紀錄銷售後有充裕的現金和強烈的補貨需求。前者筆者不敢肯定,但對後者還是舉雙手贊成的。
政策層面高喊去槓桿、將銀行風險轉嫁給房企的意圖非常明顯,明顯到似你我這等路人甲乙皆知,那些頭頂插著定風標的地產商人豈不更加明白?而他們不退反進的反常之舉,只能證明其對下一步房價走勢信心十足。有細心讀者可能要質疑,阿甘你這叫倒果為因吧,政策發布在4月上旬,而土地出讓數據是前三個月的,邏輯上講不通。筆者嘆口氣,春江水暖鴨先知,你以為那些手眼通天的地產商會像我們一樣,直到4月上旬才掌握第一手信息嗎?
那啥重複一千遍就是真理。利益主體保房價、保資產泡沫的決心是如此決絕不可撼動,檯面上的理由是不使國民經濟硬著陸,但客觀上呢?是不是也順帶保全了一部分人的身家?然而還是那句話,凡事有其利必有其弊,社會資源就那麼多,又適值美聯儲加息壓力下央行不得不收縮貨幣,房地產領域佔盡東風,那麼流入到實體經濟中的資本可想而知,說不得在冷宮之中繼續呆著吧。而新增貨幣和信貸繼續從房地產市場外溢,那麼民生市場通貨膨脹就不可避免會繼續走高。
經濟基本面是不是這個樣子呢?
§實體詭異飄紅。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3月份數據顯示,建築業擴張速度加快,隨著今年重大建設項目的推進,基礎設施投資加快,建築業生產保持較快增長,商務活動指數為60.5%,比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其中,房屋建築業和土木工程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分別為61.5%和60.6%,均處在高位景氣區間。
製造業PMI為51.8%,高於上個月0.2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上升,持續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5.1%,比上月上升0.9個百分點,升至近三年的高點;服務業繼續穩中有進,商務活動指數為54.2%,分別高於上月和去年同期1.0和1.1個百分點,景氣度進一步上升。
這份統計數據竭力想說明的無非是經濟形勢一片大好,完全符合預期,民眾大可不必擔憂,符合統計局一貫的風格。但是,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建設雖然貴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絕對主力,但如此火熱發燙,卻讓人不免為實體製造業和服務業捏一把汗,資金都流入房地產和基建市場了,其餘領域會好過嗎?詭異的是製造業和服務業統計數據居然也同步上漲,這讓人感覺貌似有點兒懵逼,無論是資本市場還是切身感受,真的像統計數字那麼樂觀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筆者拿到了另一份統計數據。4月6日,財新網發布的PMI數據顯示,3月份中國綜合產出指數較2月下跌0.5個百分點至52.1,整體經濟活動增速放緩至近半年來較低的水平。財新智庫表示,3月份製造業和服務業增速雙雙下滑,製造業PMI下降至51.2,低於2月0.5個百分點,服務業經營活動指數PMI為52.2,環比下降0.4個百分點,創2016年9月以來的新低。這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完全大相徑庭!
面對趨勢截然相悖的統計數據,我們到底該相信誰?對此華泰證券分析稱,之所以兩個PMI趨勢相反,原因在於統計樣本不同,財新PMI統計樣本多數來自中小企業,而統計局樣本主要為大型國企。在上游產品價格提升中,訂單向大企業集中,中下游的中小企業壓力比較大,所以財新PMI出現下降態勢。這是一個比較令人信服的說法。
而統計局也承認,從調查結果看,反映資金緊張的企業比重有所反彈,升至41.1%,特別是小型企業超過五成反映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五成?)。另外,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繼續高位攀升,分別為68.9%和73.5%,且出廠價格指數連續兩個月高於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值得進一步關注。嗯,的確是應該『關注』了。
§民企國企冰火兩重天。有必要明確一點,中小企業生產用的上游原材料,基本上掌控在大型國企手中,這個道理不用多說吧?由此導致原材料價格上漲、國企利潤增加的同時,壓縮的卻是中小企業的利潤空間,羊毛始終出在羊身上對不對?問題也恰恰出在這裡,表現在製造業方面,隨著國企利潤增速創下2012年4月份以來的新高,對應的卻是民企一片悲鳴。
中國自古以來有句話叫做那啥不與啥斗,而現實中民企也鮮有機會和國企在同一個平台上公平競爭,這一點隨著『L』型經濟新常態以來,國企理直氣壯做大做強後愈加明顯。國家政策層面對國企的傾斜僅是其一,其二是行政化去產能客觀上推高了資源品的價格,讓壟斷資源的央企國企成為最大的受益者,而中小型民營企業的成本卻直線上升。最後一點就是上文中統計局承認的中小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面對在金融市場上動輒呼風喚雨的央企國企,夾縫中求存的民企實在是太難太難。
§關於通貨膨脹和CPI指數。本想到此做個收束,可刷新一下網頁後發現國家統計局剛剛發布了3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順道兒一起看看吧。統計數據顯示,3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0.9%,環比下降0.3%。一季度比去年同期上漲1.4%。其中,城市上漲1.0%,農村上漲0.6%;食品價格下降4.4%,非食品價格上漲2.3%;消費品價格下降0.1%,服務價格上漲2.7%。一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1.4%。
3月份,其他七大類價格同比均有所上漲。其中,醫療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務、居住、教育文化和娛樂、交通和通信、衣著、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分別上漲5.3%、2.9%、2.4%、2.3%、2.0%、1.3%和0.7%。
環比是和2月份相比較,大可忽略不計,我們著重關注的是和去年同期的同比比較。從數字可以看出,除了食品和消費品價格下降,其餘都在上漲。不知那些高喊『通縮』的朋友們看到這裡作何感想?資本市場固然流動性緊張,但卻沒有妨礙民生市場一路上漲,只緣於貨幣數量一直在增長。
貨幣不可以不發,但政府的底線顯然是食品類價格不能上漲,沒房子住不打緊,大街上、地鐵站又熱鬧又涼快是不是?但民以食為天,不到萬不得已餓肚子是絕對不可以的,沒了吃的誰知道那幫吊絲會做出什麼出格的事兒來?這個不用多說歷史書上都寫著。但居住類也就是房子,卻只上漲了2.4%,筆者實在撐不住又笑了。統計局總是一如既往那麼調皮,渾然不顧高層振聾發聵的警告,『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硬是不把房子歸類到用來住的消費品中,而是固執的歸類到用來炒的投資中去,有意見就敬請保留吧。
不妨假設一下,如果像絕大多數國經濟體那樣,把房子歸結到消費品中,那CPI會是多少?一定不要吝嗇你想像的翅膀,能飛多高就飛多高吧。至於具體數字,嗯,您別問我我也不知道。對於這個只包含租房不包含購房的CPI,筆者從來興趣不大,道理很簡單,CPI表徵的僅僅是物價上漲的速度快慢,這點類似於物理學中的加速度,而我們需要知道的並不是加速度而是真實的速度,也就是實際的通貨膨脹率到底是多少。
全國人民都知道,今年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廣義貨幣M2預期增長為12%,而經濟增速為6.5%,二者之差是5.5%。換句話說,你的資產如果不能升值5.5%以上那就是縮水的。5.5%就是真實的通脹率了嗎?
然而並不是。因為經濟增速GDP並不完全代表社會財富積累,甚至有負數折減。打個比方說筆者所在的基建行業,一個工程項目的設計使用年限是100年,但沒到50年就OVER了,需要拆除重建吧?一拆一建之間,增長的是GDP,但社會財富卻不增反降,道理不用多說吧?而如果把這部分飽蘸水分的GDP折減掉,那麼M2和GDP之差只會更大。大到多少?作者並無定量數據,只能做定性分析。
一不小心,又扯了一大堆,就此打住吧。
原創文章出自公眾號『阿甘看天下』ACM_KAKA22,如果公眾號發生意外,請加個人同名微信號『自由的阿甘』ACM_KAKA22,方便繼續交流。(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推薦閱讀:
※固安樓市現在什麼情況?
※德國經濟(二):勞動力市場怎麼改?
※中美關係的未來會有什麼變化?
※中國貨幣分析:貨幣層次(2)
TAG: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