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南京中山陵
那些年,票在旅途。帶你去一個你曾經去過或者沒去過的地方。
鐘山又稱紫金山,古稱金陵山,位於南京城東郊。
中山陵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陵墓及其附屬紀念建築群。
早在1912年,孫中山在紫金山打獵時就曾對胡漢民說:「等我他日辭世後,願向國人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軀殼爾。」臨終前他對宋慶齡、汪精衛等人說:「吾死之後,可葬於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
1924年10月23日,直系將領馮玉祥率軍發動了「首都革命」,推翻了直系軍閥首領曹錕任大總統的政府。馮玉祥於11月4日電請孫中山來京指示「一切建國大計」。11月13日,孫中山由廣州啟程,12月31日到達北京後沒有「指示建國大計」,而是檢查出晚期肝癌。次年3月12日病逝世於北平(今北京)鐵獅子衚衕行轅。
孫中山生前曾經吩咐葬禮儀式和棺木式樣仿照列寧的格式,永久保留遺體,讓民眾瞻仰遺容,並要求葬於南京。後因種種原因只好改為土葬。先生靈柩暫厝在北平碧雲寺內。
1925年4月,孫中山葬事籌備處廣泛徵集陵墓設計方案。建築師呂彥直設計的「自由鍾」式圖案榮獲首獎。陵墓自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原名總理陵園,孫中山先生的靈柩於1929年6月1日奉安於此。整個建築群依山勢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主要建築有牌坊、墓道、陵門、石階、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格。從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鍾」,寓含「喚起民眾,以建民國」之意。
(這樣倒看對比,中山陵像擺鐘的形狀)
進入陵園首先是視覺上震撼。整個陵墓用的都是青色琉璃瓦和花崗石牆面。飽和的藍白色調異常醒目,同時藍白色也是國民黨黨徽「青天白日」的顏色。
從博愛坊到祭堂,共有石階392級,8個平台,落差73米。392級石階象徵當時全中國的3億9千200萬同胞。
中山陵的設計者和建築者,巧妙地把392級石階分成10段,這種布局,獨具匠心,頗有特色。
由下向上仰視,只見台階,而不見平台
但從上向下俯視,只見平台,而不見台階
孫中山先生紀念碑,只刻碑名,不刻碑文,是「無字碑」
2001年謁中山陵時的門票,25元 現已免門票
2001年祭堂台階下拍下的照片
祭堂中央供奉著孫中山坐像。高4.6米,孫中山先生身著長袍馬褂,高額廣頤,手持一本長卷,目光深邃凝視前方。祭堂東西護壁大理石刻著孫中山手書的遺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
祭堂後為圓形的浩氣長存墓室。直徑18米,高11米。墓室頂部用彩色馬賽克鑲嵌成國民黨黨徽,地面用白色大理石鋪砌。中央是長形墓穴,上面是按遺體等身像塑的孫中山漢白玉卧像,墓穴直徑4米深5米。
中山陵有很多獨具匠心設計在裡面,往往要注意聽現場講解,否則很難領注意到。比如孫中山塑像著什麼服裝當時國民黨元老有不同看法。有的說要穿長袍,有的說要著中山裝。祭堂中塑像著長袍,墓室中塑像著中山裝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墓室是下陷的,瞻仰者在圓形墓室內圍繞漢白玉欄杆繞行一圈,俯視靈柩上的卧像,實際上就是在低頭向中山先生默哀。這些都是機巧的設計。
2001年拜謁中山陵時,從市區火車站乘專線大巴路上50分鐘,到了中山陵感覺遊人還是挺多的。我有幸拜謁了中山墓。隨著2004年中山陵的免費開放,參觀中山陵的客流大幅度劇增,出於保護和安全,墓室一般就不開放了,但在重大節慶日將適時開放,那就看你運氣了。
鐘山風景區是範圍很大的一片風景區。大的方面包括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和紫金山天文台等。我安排了兩天時間。
中山陵附近還有附屬建築如音樂台等,近處還有宋美齡別墅。
音樂台
2001年,孫中山紀念館,門票10元,現已免費
孫中山紀念館在中山陵與靈谷寺之間。1934年11月,由中國佛教會發起募建的藏經樓,1935年10月竣工,氣勢雄偉,極為壯觀。1987年經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將藏經樓闢為孫中山紀念館。收藏孫中山先生的物品,並展出奉安大典珍貴史料。
紫霞湖建於1935年,是虎牌萬金油的創始人胡文虎捐款建造。當時是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為解決陵區用水困難而修建的水庫。有「林海中的明珠」、「南京第一無污染湖」之譽。
正氣亭,蔣介石游鐘山時有意於此,想百年之後可以陪伴中山左右,特建亭坐標。還有宋美齡別墅,都可以去看看。
總的說來,時間充裕建議中山陵及周邊安排一天時間為寬裕。明孝陵和紫金山天文台(去的人不多)另外安排一天。
微信公眾號:票在旅途
新浪微博:票在旅途
今日頭條:票在旅途
推薦閱讀:
※[i·寧德] 有幸在這個年代用腳步走過這些地方
※四海八荒很大,如果你願意,我們一起走。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之約(4)
※摩洛哥的生命之樹,阿甘樹
※【36氪專訪】提供全託管代運營服務,「大象民宿」讓城市民宿變身旅途第二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