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世書選譯4:乳海生波出甘露

根據Cornelia Dimmitt & J.A.B. van Buitenen編的Classical Hindu Mythology: A Reader in the Sanskrit Puranas(Temple UP, 1978)譯出。

本篇出自《毗濕奴往世書》

--

敝衣仙人[1](商迦羅的一部分)漫遊大地時,見到天女[2]手中有一枚神聖的花環。婆羅門,花環上桑塔納卡的芳香飄散林中,森林的居住者正在歡宴。當這位婆羅門看到美麗的花環,就發出痴狂的咒語,向豐臀的天女索要花環。四肢纖細、眼波盈盈的天女應他之求,崇敬地跪於他足邊,敬獻花環。啊,慈氏仙人[3],他拿到這個飾物,就戴在頭頂,狀如瘋癲遊走四方。

瘋子看到舍脂之主、三界第一神主因陀羅迎面而來,他端坐白象之上,大神們眾星捧月伴隨左右。敝衣仙人從頭頂摘下被蜜蜂團團圍繞的花環,發瘋似的朝不朽者之王扔去。因陀羅接住花環,放在白象頭上,花環閃閃發亮,猶如吉羅娑山上的恆河。

白象的雙眼被褶皺遮擋,它聞到花香,長鼻探嗅一番,便把花環扔到地上。出眾的敝衣仙人見狀怒不可遏。啊,慈氏仙人,他對眾神之王說:「你醉於權柄,墮落神魂,啊,婆蘇王[4],你太過傲慢!你拒絕我給你的花環,可這是室利的居所!你沒有伏拜在地,感恩戴德,也沒有將花環戴在頭頂,滿臉欣悅。蠢貨,因你不敬重我給你的花環,你在三界的權威將歸於無!能天主,[5]你以為我和其他婆羅門一樣,以傲慢的態度侮辱我。因你把我給你的花環扔在地上,你將不再安享三界的榮華。眾神之王,你如此輕慢於我,而我怒火一旦燃燒,一切動與不動之物都會驚怖。」

魔醯陀[6]迅速下了象背,勸慰無咎的敝衣仙人。當因陀羅伏拜在他面前施以安撫,出眾的仙人對千眼大神[7]說:「我沒有同情心,也不像其他仙人那般寬容,能天主,須知我是敝衣仙人!喬達摩等人使你妄自尊大。須知我是敝衣仙人,無情是我的宗旨。極欲仙人那些心懷憐憫之輩,令爾倨傲不遜。如今你對我不屑一顧。看我面射怒火,眉頭擰結,鬚髮倒豎,三界中又有哪個不怕?百祭之神[8],無論你如何請求,我絕不原宥,言盡於此!」語罷,這位婆羅門揚長而去。啊婆羅門,眾神之王騎回象背,去往天都。

從此之後,三界與能天主霉運連連,草木凋萎,滿目凄愴。無人再行祭祀,苦行者不再苦修,人們不再布施,無視一切律法。世界了無生氣,人們變得斤斤計較,啊偉大的再生者,他們的諸根為貪婪和其他弱點所侵蝕……

三界受此厄運每況愈下,昧於貪婪的阿修羅眾,將矛頭轉向天神。阿修羅向倒霉而無力的天神宣戰。因陀羅等三十天神一敗塗地,他們在火神的帶領下,逃去偉大的神祖[9]那裡。梵天從眾神口中聽聞此事,便說:「你們應當去向誅魔者、萬有之主毗濕奴尋求庇護,祂乃萬物無因之因、生主之主、永恆者、不可征服者。去找毗濕奴吧,祂是無生的原質與原人[10]之因,祂消除祈禱者的苦痛。祂將賜福爾等天神。」世界之祖梵天如是一番訓誡,便偕同眾神前往遙遠的乳海之岸。梵天率領三十天神,對至高主訶利讚頌備至……

慈氏仙人,聽到這番歌頌,至高神手持海螺與神輪,現身於他們眼前。眾神目睹持有海螺、神輪、神杵,光芒四射的無上形態,都雙目發直,在神祖的帶領下躬身行禮。他們頌揚蓮花眼大神:「禮讚,禮讚萬物齊一的您!您是梵天,是持三叉戟者,是因陀羅、阿耆尼、風神、伐樓那、太陽神、閻摩。您是婆蘇、摩魯特[11]、薩迪亞[12]、維希瓦提婆[13]。您是立於您面前的眾神。您創造世界,遍及一切。您是祭祀,是『瓦薩特』![14]您是OM[15],是生主[16]。您是已知與未知的知識,是宇宙之魂。您存於天地萬物。毗濕奴,我等被阿修羅打敗,心懷悲苦,前來尋求您的庇護。仁慈的全靈,請憐憫我等,以您的偉力滋養我等!誅魔者,不求您的庇護,就只有苦痛、欲求、混亂與不幸。寧靜的神靈,請降福前來求助的我等!護持者,請助長我們的力量!」

顯示寧靜相的訶利神、宇宙的創生者被伏拜的不朽者讚頌,便說:「是的,眾神,我將增長你們的力量。我會告訴你們如何行事。將這些靈藥和戴蒂亞帶去乳海,你們和戴蒂亞[17]、達那瓦[18]一起將靈藥拋入海中,由此可得甘露。你們以曼陀羅山為攪柱,婆蘇吉[19]為攪繩,攪動乳海獲取甘露,我會從旁協助。為了得到戴蒂亞的幫助,告訴他們,他們將與你們共享成果。然後爾等不朽者將飲用攪乳海得來的甘露,增強力量。我自有安排,三十天神之敵不會得到甘露,只有受苦的眾神才能得到。」

在眾神之神的指引下,天神與阿修羅聯手,同心協力獲取甘露。天神、戴蒂亞和達那瓦集齊各種靈藥,扔入乳海,乳海泛起秋空般的澄澈波光。慈氏仙人,他們以曼陀羅山為支柱,婆蘇吉為攪繩,熱火朝天地攪起了甘露。天神與奎師那聚在婆蘇吉的尾部,而戴蒂亞待在婆蘇吉的頭部。巨蛇吐信的嘴中噴出烈焰,使得力量無窮的阿修羅變得虛弱,而巨蛇嘴中鼓出的風攜來雲雨,使天神精神煥發。

啊,偉大的仙人,中途訶利化為龜的形態,撐起被攪動旋轉的曼陀羅山。啊,慈氏仙人,凱撒瓦[20]以一種形態現於天神之間,手持神杵與神輪;以另一種形態與戴蒂亞一起拉動蛇王;以第三種偉岸的形態跨上曼陀羅山,天神與阿修羅都看不到祂。訶利給蛇王注入活力,並以自身的原初形態賦予天神力量。

從天神與阿修羅攪動的乳海之中浮現了蘇拉比[21],它是犧牲之源,眾神將它敬奉。偉大的仙人啊,天神和達那瓦都喜上眉梢,他們精神亢奮,眼睛一眨不眨。正當天庭的大成就者們在思索「這是什麼」,女神伐樓尼[22]出現了,她醉眼迷離。接著從翻滾的乳海中誕生的是帕利賈塔樹[23],它清香四溢,天神之妻為之欣悅。慈氏仙人,隨後乳海中出現一群美妙無比的阿布沙羅斯[24],她們秀麗端莊。然後出現清冷的月亮,魔醯首羅將之據為己有,這時,群蛇吸走了乳海產生的毒液。最後,曇梵陀利現身,他身著白袍,手托盛滿甘露的水罐。慈氏仙人,一直密切關注的戴蒂亞、達那瓦頓時與眾仙人歡欣鼓舞。

上。聚在那裡的大仙人滿懷歡喜地念誦室利歌[25]禮讚她。乾達婆在毗濕瓦瓦蘇[26]率領下為她歌唱,阿布沙羅斯在格瑞塔西帶領下為她跳舞。恆河與其他河流攜著沐浴之水向她奔來。四方之象[27]舉起金器中的凈水,為三界至尊女神沐浴。化為人形的乳海向她獻上永不凋謝的蓮花花環,維希瓦卡爾瑪[28]為她的聖體製造芬芳。她凈身沐浴,穿上天國的花環與衣裙,戴上首飾,在眾神的注視下,款款來到訶利胸前。慈氏仙人啊,拉克什米棲於訶利胸前,眾神只是注視他倆,便感到無上喜悅。

毗婆羅吉提[29]帶領下的阿修羅被拉克什米拋棄,深感失落。於是他們從曇梵陀利手中竊走盛滿神力甘露的水罐。而毗濕奴以幻象愚弄了他們。大神變出女身,從阿修羅手中取走水罐,交給天神。於是天庭之主——能天主與眾神飲用甘露。阿修羅舉起武器和利劍,向三十天神發起攻擊。他們被飲過甘露的強大天神擊敗,四散逃走,潛入地底。

眾神興高采烈,伏拜於手持海螺、神輪、神杵者足下,因陀羅再次統治天庭。啊,大仙人,太陽發出祥寧之光,運轉於它的軌道,各種天體各行其道。婆羅門啊,承受祝福的火神高高在上,赫赫炎炎,眾生心歸正法,而因陀羅、三十天神之首,再度煥發光輝。能天主得回第三天界[30],回到他的寶座統領眾神,讚頌持蓮的女神。

譯註:

[1] 敝衣仙人(Durvasas):脾氣古怪的仙人,阿底提與阿納蘇耶之子。根據《梵轉往世書》的說法,濕婆與梵天因激烈爭吵而影響了眾天神和帕爾瓦蒂,為了控制自己的脾氣,濕婆將怒火轉生為阿底提之子,就是敝衣仙人的由來。敝衣仙人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難以一起生活」,出自帕爾瓦蒂對狂躁狀態濕婆的形容。所以這裡說敝衣仙人是濕婆的一部分。

[2] 天女(Vidyadhari):Vidyadhara的陰性詞。原文Vidyadhara woman,故譯為天女。

[3] 慈氏仙人(Maitreya):本文的敘述對象,上一句的「婆羅門」也是同指。

[4] 婆蘇王(Vasava):指因陀羅。婆蘇(Vasus)是阿底提與阿納蘇耶所生的一組天神,他們還生了另一組天神叫阿底提耶(Adityas),因陀羅屬於阿底提耶,也是婆蘇之王。

[5] 能天主(Sakra):因陀羅別名。

[6] 魔醯陀(Mahendra):因陀羅別名,意為大天帝。

[7] 千眼大神(thousand-eyed god):因陀羅別名。一個傳說是因陀羅引誘喬達摩的妻子阿哈利耶,被喬達摩詛咒在身上打了一千個優尼標記,後來原諒因陀羅,又把它們變成一千隻眼睛。

[8] 百祭之神(god of hundred sacrifices):因陀羅別名。傳說中只要舉行一百次馬祭,就能成為天帝。

[9] 神祖:指梵天。印度創世紀神話版本眾多,一個版本認為梵天創造了人類始祖摩奴。神祖之名或由此得。

[10] 原人,原質(Purusa,Prakrti):印度哲學的一對核心概念。也譯自我和自性。根據數論派學說,原人與原質分別是宇宙至高的精神與物質,無生無滅,萬物皆由原質演化而成。

[11] 摩魯特(Maruts):吠陀時期的風暴和雷電之神,是一組神的合稱,傳說中是樓陀羅的兒子,《梨俱吠陀》說他們的數量是27或180。單數的摩魯特就是風神伐由。

[12] 薩迪亞(Sadhyas):吠陀時期守護祭祀與祈禱者的神,也是一組12個神的合稱,為達薩與薩迪亞之子。

[13] 維希瓦提婆(Visvedevas):吠陀時期一組神的合稱,數量可能是10或12個。根據《毗濕奴往世書》是達薩之女毗濕婆所生。

[14] 瓦薩特(Vasat):也寫作Vausat,一種用於火祭的咒語,見於《梨俱吠陀》。

[15] OM:印度教的聖音,也是最重要的咒語,常見於吠陀經、奧義書許多句首,指代宇宙至高精神。

[16] 生主(Prajapati):擁有創生與護持之力的神靈,也是個集體名詞。早期是大神們從仙人中選出來的,後期也用來稱呼太陽神、風神之類的自然神。達薩就是一位有名的生主。

[17] 戴蒂亞(Daitya):一組阿修羅。譜系源自達薩之女底提(Diti)。這個詞之前也出現過,譯成阿修羅了,文中只要不區分戴蒂亞和達那瓦,一例譯為阿修羅。

[18] 達那瓦(Danava):另一組阿修羅,譜系源自達薩之女達奴(Danu)。

[19] 婆蘇吉(Vasuki):那伽(蛇)之王。日常纏於濕婆頸部。後文的「巨蛇」,「蛇王」也是同指。

[20] 凱撒瓦(Kesava):毗濕奴的別名。

[21] 蘇拉比(Surabhi):神牛,又名Kamadhenu,是豐產的象徵。

[22] 伐樓尼(Varuni):水神伐樓那之妻,也是一種酒的名字。

[23] 帕利賈塔(Parijata):宇宙之樹。原型是一種印度的刺桐樹。出現後就歸因陀羅所有。

[24] 阿布沙羅斯(Apsaras):姿容美麗、能歌善舞的天女,是天廷樂師。

在這之後,美艷無方的室利女神自乳海升起,她手持蓮花,立於盛開的蓮花之

[25] 室利歌(Srisukta):《梨俱吠陀》中獻給女神室利的頌歌。

[26] 乾達婆(Gandharvas):男性精靈,常有半人半獸形象,擅長歌舞,是阿布沙羅斯的丈夫。毗濕瓦瓦蘇(Visvavasu)是一個半人半馬的乾達婆。

[27] 四方之象(elephants of the four quarters):傳說中宇宙是由四頭大象分別在四方支撐的。

[28] 維希瓦卡爾瑪(Visvakarman):天神的建築師。為眾神建築宮殿,也為毗濕奴、濕婆、因陀羅製造武器。

[29] 毗婆羅吉提(Vipracitti):羅睺(rahu)之父。

[30] 第三天界:七層天界的第三層,因陀羅的天界。至於天界的說法,往世書版本眾多,七層、八層都有。

--

攪乳海(Samudra manthan)是印度神話里非常著名的故事,見於各種文藝題材。故事的大體情節是:天帝因陀羅得罪了敝衣仙人(印度神話里的仙人是最開罪不起的!)而遭詛咒,眾天神失去了神力,被阿修羅欺負得很慘。大家去找梵天,梵天(一如既往地)把皮球踢給毗濕奴。毗濕奴想出了攪乳海的主意。天神和阿修羅都想得到甘露(Amrita,長生不老的靈藥),難得合作一回。攪乳海的過程,就是讓巨蛇婆蘇吉纏在曼陀羅山上,阿修羅、天神分踞婆蘇吉頭尾,像拔河一樣來回拉扯蛇王,翻動海水,持續了一千年才攪出甘露。(這個過程可以類比用打蛋器攪打淡奶油,實際上乳海就是字面意,它被攪打成半固體狀才出現甘露。)

攪乳海的唯一目的是甘露,但同時伴生了很多寶物,神牛、神馬、神象、神樹、天女、神醫、各色珠寶、拉克什米,這些都被眾天神瓜分了。

毗濕奴在攪乳海中起到極大作用,他的第二個化身(龜)在此出現,而且承擔了分配甘露的職責。在較為詳細的版本中,毗濕奴化出自己最具魅惑力的幻象——美女摩西尼,騙走阿修羅的甘露。有個名叫羅睺的阿修羅偽裝天神,剛喝了一口就被日神和月神發現,憤怒的毗濕奴立刻用妙見割斷羅睺的頭。被割下的頭因飲過甘露而不死,後來一直追咬揭發他的日神/月神,是為天狗食月/日的一種傳說。

濕婆也有重要作用。攪乳海時產生了巨量毒液(Kalakuta),為了避免世間遭受毒害,濕婆毅然飲下毒液,濕婆的妻子帕爾瓦蒂用手扼住濕婆咽喉,不使毒液深入身體,因此濕婆的脖子被灼成青色,這是他「青頸尊」(Nilakantha)名號的來歷。

攪乳海見於《毗濕奴往世書》、《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各版本細節出入較多。本篇出自《毗濕奴往世書》。很顯然,作為毗派的主要文獻,迴避了(或可能還沒出現的)濕婆的作用,同時詳細描述毗濕奴的作用。毗濕奴同時分身為天神、阿修羅、龜,以及跨上曼陀羅山的形態,僅見於這個版本。但他變身摩西尼的過程只是一筆帶過。

《摩訶婆羅多》中攪乳海出現的寶物依次是月神、拉克什米、蘇摩酒(一種已經失傳的酒精飲料,曾在吠陀時代為重要的祭祀飲品)、神馬、珠寶(為毗濕奴所有)、甘露、神象。詳細描述了濕婆飲毒、毗濕奴變身摩西尼誘騙阿修羅、羅睺偷喝甘露、天神-阿修羅的慘烈大戰。

《羅摩衍那》中我注意到一個《摩訶婆羅多》沒有的細節:濕婆喝毒液是毗濕奴讓他乾的,而且……說法頗為奇特。大致是:大神啊,因為你最年長,乳海里攪出來的第一件寶貝應該歸你,去喝了毒藥這樣好東西吧。(What treasure first the Gods upturn / From troubled Ocean, as they churn, Should--for thou art the eldest—be Conferred / O best of Gods, on thee / Then come, and for thy birthright』s sake / This venom as thy firstfruits take.) 這一版本也描述了隨之而來的天神-阿修羅大戰,但沒有羅睺的情節。甘露一出現,雙方就大打出手。

在派系問題上,這三個版本的共通點是這場盛舉是毗濕奴主持的。而2011拍攝的DKDM電視劇雖然參照了情節最豐滿的《摩訶》版,但因為是以濕婆為主神,這個角色就轉給了大天。同時為了維護那羅延的形象,某些或許看似不大光彩的細節被捨去了。比如,那羅延分配乳海寶藏是公平的,他將神馬高耳給了阿修羅王,將酒之女神伐樓尼給了阿修羅們,神象給了因陀羅,神醫歸天界,正好兩派對分;剩下的三種寶物(珠寶、神弓、海螺)過於強大,在梵天的建議下由那羅延自己保管。他也沒有預謀從阿修羅手中騙走甘露。這裡編劇部分參考了《毗濕奴往世書》,將劇本微妙地改成:阿修羅眾自身先出了叛徒搶走甘露,毗濕奴化身摩西尼拿回甘露,打算平分給雙方,羅睺混進天神想先喝甘露,被毗濕奴斷頭,正直的伯利(阿修羅王)主動放棄己方的甘露,羅睺不服,鬧到大天那裡,大天指出雙方(天神vs阿修羅)人性弱點,各打五十大板,平息此事。這裡多少可以窺見電視劇改編的力度和思路。

我看完三個版本後,比較在意的是那場血流漂杵的大戰。天神與阿修羅系出同源,而且阿修羅在早期神話中也是天神,有可能存在這種情況:雅利安人在征服達羅毗荼人的過程中,在勝利者的神話中將後者貶為惡魔,其間使用欺詐、暴力,聯合一派攻打另一派併產生戰利品的瓜分矛盾,這類情況並不奇怪。而作為雅利安早期主神的因陀羅,本身可能是部落首領/民族英雄的人格神化(根據艾恩斯《印度神話》,因陀羅被誇耀為「城市的毀滅者」。),他在攪乳海事件前後的地位變化,可能反映了他所屬派系的勢力起落。這,只是個人的一點腦洞……以後有其他想法,我會再來補充。

--

本篇原題 The Churning of the Ocean。

擴展閱讀:

hinduwebsite.com/churni

這篇文章分析了攪乳海的各種神話象徵

DKDM的攪乳海,260-263集

【印度神話劇DKDM】眾神之神 TV260~262(林伽字幕組)

相關圖片:

攪乳海的藝術畫(圖源:wiki)

吳哥窟的浮雕攪乳海(圖源:bbkz.com/forum/showthre

曼谷機場的雕塑攪乳海

推薦閱讀:

豬八戒真的是錯投豬胎嗎? | 西遊記釋疑14
超自然事件之營口墜龍內容是什麼?
牛魔王的愛情故事(下)
方法論應用:神話系統論(二)

TAG:神話 | 印度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