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基因的坎坷上市之路

來源:礪石商業網 (lishibiz.com/

礪石導語:由於政策限制與行業監管,華大基因不能到美國等海外市場上市,也無法赴香港融資。想要坐實行業龍頭地位、打開發展空間,A股上市已經成為其必須拿下的唯一渠道。

「過去4年內,超過50家投資人(含中途退出者)通過關聯、非關聯的方式,為入股華大旗下的華大科技、華大醫學共計投資高達72.15億元,其中包含紅杉、軟銀、雲鋒基金、光大控股、深創投等知名機構」。

在一篇廣為流傳的文章里,作者詳細的梳理了過去4年里所有積极參与華大基因投資的金主,這其中囊括了大量主流投資機構。事實也是如此,由於華大基因掌門人汪建對於資本極端嚴苛的態度,這些機構在投資過程中費盡了周折。然而貼身肉搏之後,終於獲得了購買華大基因股份的機會的投資機構,卻並沒有得到預期中的順利進展。

在過去的幾年中,基因行業在政策上始終沒有獲得一個清晰、穩定的環境。屢屢出現的叫停事件,雖然並未傷及行業根本,但也不免給潛在的用戶帶來心理衝擊,從華大基因自身的情況看來,不僅上市之路充滿艱辛,也並未爆發出預期中的持續性快速增長。

一個全新行業,一個建立在科研與人體生命數據累積基礎之上的「黑科技」產業,仍處於市場培育期,距離真正的爆髮式增長狀態,仍需要時間。但躁動的資本顯然希望這一切能夠快一些,再快一些。

A股借殼、港股上市、創業板IPO,上市中止,關於華大基因上市的種種傳聞與事實紛繁複雜,撲朔迷離。在資本與監管的裹挾之下,華大基因像極了一個矛盾的綜合體,充滿希望而又步履蹣跚,神秘虛幻,卻又必須跌落凡塵。

利潤暴跌 監管苦果

這些在華大基因中進進出出的資本,將有機會在IPO中盈利退出通道,卻有不少熬不到這一天。

2015年12月,華大基因向深交所遞交了創業板上市的申請。根據方案,華大基因準備發行新增股份4000萬股,募集資金17.32億元,這一數字佔到了華大基因截止到2015年6月30日凈資產比例的58.20%。

根據規劃, 此次上市融資將進一步完善華大基因的各個業務環節,建設更加完善的基因測序產業鏈。在當時A股IPO開閘、渠道的暢通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之後,華大基因的重磅登台,一度被認為將造就一家千億市值的全新創業板龍頭。

蟄伏多年的第一批投資者、剛剛入股不久的Per-IPO參與者,都將有機會在上市之後迎來退出良機。但屢屢出現的壞消息,卻讓這一切橫生枝節。幾年來,資本一直都被迫與華大公司一起,面對基因行業、資本市場環境、企業盈利等各種問題,退出時間不斷向後拖延。

2014年2月9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聯合發出了通知,要求在相關的准入標準、管理規範出台以前,任何醫療機構不得開展基因測序臨床應用,已經開展的,要立即停止。通知下發後仍繼續開展的,屬地衛生行政部門要依法依規予以查處。

這樣嚴苛的禁令對於這種新興行業來說,影響之大可想而知。實際上,在2013年9月份,華大基因就已經受到特別「關照」,其商用檢測項目被叫停,被指其「產前優生優育篩查服務」違背現行法律。

雖然一段時間之後禁令就悄然解除,但華大基因的業績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響。根據2015年華大所提交的《招股說明書》,公司在2013年取得了1.73億元的凈利潤,但在2014年,這一數據下降至5852.98萬元,不及前一年的零頭。

監管環境的變化,政策的調整,對於華大基因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在2014年,市場上一直傳聞華大基因將在這一年赴港上市,但最終卻不了了之。

同時,由於政策的限制,醫療檢測相關企業不允許有外資持股,因此華大基因無法選擇美股等海外市場上市,A股成為了其上市融資所必須拿下的唯一渠道。

上市中止 虛驚一場?

今年11月3日,又有一條消息讓所有與華大基因有關係的人緊張不已。

有消息爆出,華大基因的IPO申請被中止審查。根據證監會統計資料顯示,截至10月27日,深圳華大基因IPO審核狀態顯示為中止審查。中止情形顯示為:申請文件不齊備等導致審核程序無法繼續。

華大基因現任CEO尹燁

很快,媒體、投資者、相關網民就開始議論紛紛,懷疑華大基因的上市歷程再一次遭遇重大挫折,並有行業內的人士向華大基因現任CEO尹燁詢問。而尹燁與華大基因官方的回復口徑是一致的,即因為部分中介機構簽字人產生了變動,根據相關法規的要求,更換籤字人員,就必須要履行中止審查程序。

「目前,簽字人員已更換完畢,公司已收到恢複審查通知,各項上市工作正常進行。預計近期會公告更新後審核狀況」,華大基因的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中止」與「終止」顯然不是同一回事,華大基因的上市歷程也可以繼續下去,但經過一段時間的「中止」,原本基本能夠在2017年年初上市的華大基因,將不得不再度向後拖延。

對於研發、布局需要不斷花錢,市場卻仍在培育階段的基因行業來說,這當然不是什麼好消息,華大基因的資金鏈也將會備受考驗。

而與此同時,華大基因的競爭對手們,卻絲毫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宏灝基因、達安基因、碳雲科技乃至中源協和等等,或通過併購登錄資本市場,找到上市公司作「靠山」,實現了或多或少的融資。

小型創業企業方面,僅從2016年5月至今,就有海普洛斯、天昊基因、和壹基因、鵾遠基因、愛基因等相繼獲得大額融資。總的來看,這個行業已經變得越發擁擠起來。

其中被華大基因視為最重要競爭對手的貝瑞和康,已經宣布要在A股借殼天興儀錶(000710.SZ)上市。這家一向低調、不事宣傳的企業,一直是華大基因最忌憚的對手之一,已經在無創產前檢測市場(NIPT)市場,與華大基因幾乎兩分天下。

這實際上也是一家從華大「裂變「而來的企業,其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自然人高揚、董事蔡大慶、 股東和檢測報告審核人任媛媛,之前分別擔任華大基因的健康事業部總經理、CFO、常規測序部門經理。

貝瑞和康高管甚至曾經向一位記者表示,公司在NIPT檢測的市場佔有率達到了70%。不論數據是否準確,但率先獲得A股資本運作平台的貝瑞和康,確實將會攜帶資本的力量,給不順心的華大帶來強勁的挑戰。

道路曲折 前景光明

根據相關資料的顯示,由於國內相關政策限制等諸多原因,與美國能做的近3000項基因檢測技術相比,國內被批准及能開展的基因檢測技術僅有20多個。

即便是這樣一個在政策監管之下「先天殘疾」的行業中,中國仍然爆發出了相當數量的創業公司,以及華大基因這樣的世界級巨頭,其中是有很深刻的社會原因和市場原因。

首先,中國雖然已經逐步完善了社會保障體系,幾乎所有的城市固定居民都參加了醫保,但在大型、惡性疾病、新生兒先天疾病面前,人們仍然難以抵抗。動輒數十萬的治療費用,是每個家庭都難以承受的負擔。

因此,在生育期間,對新生事物有所了解的年輕父母,會非常願意去嘗試做基因檢查,如果發現新生兒有嚴重先天疾病的可能,可以立即採取終止妊娠等措施。相比之下,檢查費用就具有了相當可觀的性價比。

另外,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決定了這種面向終端客戶的檢測產品,相比人口數量少的歐美國家,具有龐大的市場,雖然目前來說,監管、市場兩方面能夠接受的檢測種類還很少,但仍然會因此形成一個更大的蛋糕。

產前檢測、宮頸癌篩查等健康服務,是華大基因非常看重的目標市場。掌門人汪建曾經在兩年期提出了目標,「科技服務要做到一百億營收,但醫學服務能做一千億營收,人人服務一萬億營收」。

華大基因掌門人汪建

在汪建看來,一個成熟的基因測序行業,可以極大的提升全民健康水平,讓90%以上的先天性疾病消失,「人人都能活到100歲、管理癌症甚至攻克癌症」等等,都是他曾經描繪的壯美藍圖。

想要實現這樣的目標,華大基因顯然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不僅在監管層面需要獲得更多認可,也需要有在資本方面獲得來自市場更多的支持,因此上市對於華大基因來說,已經變得非常關鍵。

在醫院渠道建設完善之後,華大基因將進一步完善一體化的服務能力,通過對雲服務生態系統的建設、醫學檢驗解決方案平台的升級、精準醫學服務平台的升級,大幅度提升基因檢測產品的用戶體驗,不僅讓檢測的結果更準確、效率更高,還將完善與之相配套的精準醫療服務體系。

在目前的基因行業中,能夠有足夠的人力、物力、財力去實現這種從研究到檢測再到治療全產業鏈的企業,恐怕只有華大基因可以做到。這也是其面對市場上湧現出的各類競爭者,最強大的競爭優勢。

尾聲:一切都是值得的

截止目前,A股市場上基因檢測類、精準醫療類的上市公司,雖然股價經歷了較長時間的回落,但仍然保持了非常高的市盈率;而華大基因的美國同行Illumina,也有著超千億人民幣的市值水平,資本對於這個行業仍是充滿期待。

華大基因想要將行業龍頭的地位坐實,在相對有利的資本環境下上市融資,並獲得便利的再融資平台,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將為其後續發展徹底打開空間,因此雖然遭遇了諸多困難,但對於華大來說,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華大的上市之路充滿坎坷,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整個行業在中國蹣跚起步的狀態。作為消費者、投資者、監管者來說,都需要給這種新生事物一些期待,一些包容,只有更深刻的了解了自身,人類才能獲得更健康、更有質量的生活。

礪石商業評論,中國最專業的商業評論。搜索微信公眾號ID:libusiness 關注礪石商業評論訂閱號。


推薦閱讀:

「絕處逢生」日內逆襲 三優品種定要低吸
過會!東旭光電的帝國時代:申龍客車+烯王電池,「石墨烯之王」的新征程!
大咖看兩會:女神董明珠是怎樣系民之所想,道商之所痛的?
透析資管新規,審視個人理財
IPO否5過1!新發審委的標準是什麼?

TAG:華大基因 | 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