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特·揚和戰隼是如何從普通人逆襲成為世界級學霸(問答錄)

如何學習封面

1

一個平凡無奇的星期一,在北京西四衚衕里的一個小院子里聚集了兩位世界級學霸,他們在討論如何學習這個話題。

一位是眾所周知的 Soctt Young,他試過在一年內完成 MIT 的 33 門計算機課程,也是歷史上麻省理工大學最快畢業的人;他還能十天搞定線性代數;在過去的一年他還挑戰去四個地方旅遊然後學會四種語言,其中中文是其中一門語言。中文學習對於外國人是一種十分難學習的語言,它的模式和結構跟英語完全不同。不過在分享會上,他不僅可以讀幻燈片上的文字,基本上分享和問答都一直始終中文。

另外一位就是百萬以上學習類博客訂閱博主的戰隼,也是知乎大 V,還是微信公眾大號 Warfalcon 的創始人。之前曾經連續一年以上每天閱讀一本書寫一篇讀書筆記,現在所推行的一百天行動改變了數十萬人。

2

Soctt Young 的分享:

他在大學裡覺得很多課程都很無聊,畢業後無意看到 MIT 所有的免費課程都掛到網站上,於是就想要不要用一年的時間來挑戰一下上面的課程。

MIT 的課程非常有趣,如果你也想上,可以直接登陸網站去上這些課程。

完成這一個項目之後就想繼續挑戰新的項目,然後他想到了去旅遊。但是去旅遊做些什麼呢,他想到了最好的方式,那就是去學習當地的語言。因為學習當地的語言才能深入當地的文化,真正地去了解和體驗這一個地方。

所以在過去的一年裡面他去了四個地方學了四種語言,去了法國學習法語,去了西班牙學習西班牙語,去了葡萄牙學習葡萄牙語,來到了中國學習中文。

他分享了他學習語言的幾種方法:

  1. 創造一個中文的朋友圈,無論是身邊的圈子還是在社交網路上;
  2. 習慣在一個地方不說自己的母語,第一個星期超級難受,第二個星期還是很難受,第三個星期好像好了一點,第四個星期好像開始舒服了。其實並不是自己的外語變得有多好,只是自己慢慢習慣了;
  3. 回到加拿大之後還會定期跟中國朋友溝通,閱讀中文的書籍。

他近期開始學習肖像畫,登陸他的博客 [scotthyoung.com]還可以見到他學習肖像畫 30 天的改變。

肖像畫

3

戰隼的分享:

其實從七八年前就開始關注 Scott Young 的博客,而自己是程序員出身,學習是基本技能,因為這個行業的更新迭代能力十分的快,你剛學習了一門語言然後這門語言可能在三四年之後就又被淘汰了。

所以就從 2007 年開始建立了「戰隼的學習探索」這個博客,為的就是記錄自己在學習方面的思考和成長。還有一個博客是收錄了很多書籍的思維導圖,2011 年從博客開始轉移到知乎,再轉移到微信。

關鍵的是找到學習技能的初心。

在三年半之前發起了一個一百天行動,然後自己平均每年也挑戰一到兩個一百天行動,現在這個一百天行動已經影響了數十萬人。譬如之前戰隼自己常年出差,沒有關注健康,身體出現三高,然後就開始學習跑步和減肥,三個月之後瘦了二三十斤。一百天的改變非常明顯。

其次就是找到自己合適的學習方式,譬如有些人是視覺型,如果是看視頻,又或者把知識做成思維導圖的形式他會更加容易接受;有些人是聽覺型,曾經他有一個朋友要複習 CPA 考試,這是一個需要大量背誦的資料,單單看幾次很難把裡面的內容記住,他就把課本內容讀一遍然後錄音,自己常常去聽,結果在兩三個月之後通過了這門這麼難的考試。

接著還要注意自己的注意力邊界,譬如有的人可以持續專註 15 分鐘,有的是 45 分鐘,知道了這點之後就可以避免死磕自己,為什麼看不進去。專註了一定的時間就可以給自己好好休息,在這方面有一個很好的方法,那就是「番茄工作法」,每工作 25 分鐘就休息 5 分鐘,用這樣的方式持續高效學習。

番茄工作法.jpg

4

然後下面開始進入兩位嘉賓的問答環節。

問題1:學習和解決問題之間有什麼關係?

Soctt Young

學習最好的方法是去解決一些問題,譬如學習程序語言最好是做一些項目,考試內容需要做哪些練習。

如果自己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就試試如何去教別人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這樣就會梳理成第一步第二步,知道在哪個步驟出現問題。

譬如在 MIT 挑戰裡面:

  1. 先看書先看視頻,看別人用什麼辦法解決什麼問題;
  2. 然後自己試試;
  3. 如果自己不會,就看看答案;
  4. 就再試試自己再解決;
  5. 如果看了答案還不會的話,就試試教別人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具體知道了自己那一個步驟出現問題。

戰隼:

其實這個問題比較廣泛,也很難在短時間內給出一個很好的答案。其實在這方面推薦兩本書《學會提問》和《批判性思維》。其實關鍵是在於定義問題,明確問題的界限,然後解決問題其實是比較簡單的。

批判性思維.jpg

學會提問.jpg

問題2:請 Soctt Young 分享在高效學習的三個關鍵詞

Soctt Young:

  1. 儘快的反饋
  2. 練慣用法
  3. 深入的理解

    其次這三個關鍵詞在我的書籍《如何高效學習》裡面提及到。

如何高效學習.jpg

問題3:如何堅持一個好的習慣

戰隼:

我之前專門發起的「一百天行動」就是針對這個問題的。習慣應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非靜態。如果你沒有堅持得很好,往往半途而廢,那麼就得先分析自己為什麼沒有堅持的原因。是自己確實遇到一些客觀上的意外,還是自己的其他原因。所以在設定一個習慣之前最好要提前了解可能會遇到什麼障礙,在這方面有一個方法叫做「WOOP」就是專門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其次對於這個習慣你的期望是否過高?

在培養一個習慣的初期盡量減少投入成本,譬如你要每天健身 30 分鐘一開始可能很難,如果在 Keep 下載一個 15 分鐘的教程跟著做就更容易行動起來。之前扎克伯格跟被人打賭一個星期可以做 5000 個俯卧撐,幾乎全部人都覺得他不可能實現,怎麼可能在一個星期做完 5000 個俯卧撐。然而扎克伯格一有空就做,譬如開會休息那 5 分鐘他就馬上做二三十個,最終在一個星期內完成了 5000 個俯卧撐。所以在習慣裡面不一定一次投入很多的時間,而是應該思考如何快速和簡單地去完成。

而且每個人的注意有限,一次針對一個目標,這樣成功率就會提高很多倍。

其實不同的習慣會有不同的方法論,關鍵是找到自己適合的方法,反覆多次去做,定期檢視為什麼有時候自己沒有達成。

正確對待習慣,失敗是很正常的事情。

Soctt Young:

在開始一個習慣的時候盡量去做非常容易達成的習慣,譬如我一個朋友就是要健身,他一開始培養的習慣就是去健身房 5 分鐘。這很簡單,一進去很快就馬上出來了,習慣後他就慢慢地把時間延長,從 5 分鐘變成 15 分鐘,再變成 30 分鐘。

其次,選擇一個最重要的習慣,放在第一位。有時候甚至需要放棄其他習慣,如果還不是放在第一位就很難持續。

問題4:平時讀一些實用類的書好還是文學作品好,我自己就是特別喜歡文學作品,喜歡下班後讀,但是身邊的朋友總叫我看關於工作的書籍,提升自己的能力,這兩者應該如何取捨?

戰隼:

根據你所在的職業階段,譬如在前期閱讀實用類書籍,這樣可以快速提升你的工作能力,但是當你遇到一定的職業瓶頸之後,可以嘗試讀讀廣泛一些的書籍,這樣對於一個人開拓視野可能會更好,還可以打破過去的思維定式。

問題5:如何迅速學習一個新的學科?

Scott Young:

這可能就是涉及到知識的知識,對於需要記憶的,我會使用卡片的方式,在手機上有專門這樣的工具。其次在開始學習一個題目的時候,會先到網路上搜索別人是如何學習的,然後選一種自己覺得合適的方法來開始。

戰隼:

首先是定義目標,究竟達成什麼階段才算是完成目標?譬如學習心理學領域,目標可以設定為考一個心理學諮詢師。如果你的目標是考上心理學博士,所需要耗時的時間和精力是完全不一樣的。

其次善於找專家,譬如在行或者分答,花費幾百元找到這樣的人來問問,就可以快速入門。並且可以知道劃分領域,知道自己應該朝著哪一個領域進入。

最後知道了這個目標需要花費多少精力和資源去完成,再衡量要不要做這件事情。

問題6:記憶和理解兩者該如何取捨?

Soctt Young:

在我挑戰 MIT 項目的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這些課練習起來去解決具體的問題。在這個期間最關鍵的其實不是視頻和書籍,而是作業和正確的答案,這是最重要的。特別是有非常快的反饋,可以迅速提高你的能力。如果一個課程只有單純的視頻的話,反而往往比較難學。

戰隼:

  1. 及時反饋,明確自己知道和不知道的內容;
  2. 建議可以通過考試來檢驗自己的知識盲點;
  3. 關聯新和舊的知識點,把重要的知識點做紮實就可以了。譬如自己做了思維導圖筆記,即便忘記了馬上花費幾分鐘看一遍就可以快速複習。

問題7:如果對一門科目沒有興趣但是必須要通過一門考試,應該怎麼辦?

Soctt Young:

其實在 MIT 挑戰的時候確實是對很多科目是沒有興趣的,但是我對挑戰 MIT 這件事情有興趣,那麼我就有動力繼續做下去。

戰隼:

儘可能找到自己的動力,即使你不喜歡,但是考過了之後對目標有幫助。譬如很多人考托福和 GRE 其實也是非常枯燥的一件事情,但是只有考過了才能出國。或者之前有一個人想拿獎學金,他拿起來小紅本來背單詞,但是這是很痛苦的事情,但是他的目標就是拿到獎學金,然後他就以每背一個單詞就能賺 5 元的方式去做。

又或者之前有一個朋友要學習日語,必須需要考過 N1 的考試,他的學習方式就是把所有的日本遊戲都翻譯過來。

問題8:編程和線性數學有什麼關係?

Soctt Young:

其實很多時候是沒有關係,但是在高階的時候,譬如你要學習人工智慧就要了解微積分,但是對於普通編程遊戲就不需要了。

戰隼:

高階編程是需要一定的數學知識,特別是針對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就必須知道演算法,因為這要應對成千上萬,甚至上百億條數據,沒有演算法是做不出來。其實變成反而比較容易。

其實我之前做程序員的時候為了一個項目整整弄了三個多月,加班加點,還弄得不好,結果有一個人他就是懂數學,在兩周之內把整個程序重構了並且完成得更好了。在某些方面,特別是數學確實是存在天才,也是因為這件事情所以後來沒有在程序員這條路上面繼續走下去。

問題9:學習的動力從哪裡來?我就沒有目標,不知道自己該學什麼,好像學什麼也學不好。

Scott Young:

我所學習的項目都是我自己非常喜歡的,問題是想學習的太多了,自己反而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把它們全部學完。

戰隼:

這往往可能是傳統教育導致的,沒有自己的特別愛好,也沒有自己什麼目標,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可以嘗試去找一些跟自己不同的人去好好地聊聊,譬如跟那些去過 100 個國家旅遊的人去聊你就會發現世界很不一樣。其次把自己沒有試過的事情做一遍,譬如跳傘、攀岩、潛水、衝浪等等,做完了一遍之後自然就會有新的想法。

總的來說,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那就嘗試一些自己沒有嘗試過的事情,跟各種不同職業的人去溝通,學一些藝術等等。世界總有一些你想像不到的人和事,多去接觸,自然發現不同,慢慢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問題10:程序員學「如何學習」有用嗎?因為本身學習一門語言或者技能就是很漫長的過程。

戰隼:

快速成長的程序員通常有這樣的特徵:

  1. 自己給自己設定目標,譬如建立一個小系統;
  2. 記錄自己的問題和解決方案;
  3. 積累自己的編程模塊;
  4. 思考更多,用所有業餘時間不短提高自己。

    有些人積極主動,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學習如何優化自己的程序,對於這些人而言 5 年每一年都是嶄新的一年,而有些人只是把 1 年的經驗用了 5 年。

問題11:用這種高效學習方法有失敗過嗎?有遇到特別困難的經驗嗎?

Scott Young:

當然,失敗是非常正常的。失敗是學習的第一個部分。

在挑戰 MIT 項目之前我先了解了有什麼好和不好的方法,後來發現最好的方法就是聯繫這些問題,單純讀書是沒有那麼高效。

如果一個方法失敗了,那就去找新的方法。

5

在周一西四衚衕里的小院子里,重要的不是這裡的內容,而是這個空間,它容納了這些人討論和智慧。

推薦閱讀:

怎樣提高講故事的能力?
什麼時間、什麼狀態下你最能有效地思考問題?
如何深度閱讀書籍?
付出努力沒有收穫回報的原因是什麼?
如何學習提升自我認知的水平?

TAG:學習 | 如何學習X | 個人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