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只用一篇文章,就揭開青春片的遮羞布

不知是第幾個吃螃蟹的,卻帶動了一個類型片市場

2010年的網劇《老男孩》口碑飆升、迅速走紅,八零後為曾經的遺憾和懷念找到了情感出口,同時沉寂已久的青春片市場也彷彿看到了新的市場。

2013年上映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以7.1億的成績橫掃檔期,樹立起了青春片「以小搏大」的里程碑。隨後青春片批量生產、陸續登場,哪知幾家歡喜幾家愁:雖然近年來年度票房TOP10影片中總有青春片,但總體上情節老套、雷點重重的硬傷慢慢凸顯,觀眾審美疲勞,片方賺少賠多,而行業內多方研究機構更是發文批判和唱衰。

微影數據研究院長期關注青春片市場,鑒於本年度幾部主要的青春片已上映,特此撰稿分析青春片市場的是是非非,旨在為業內外人士提供一些嶄新的觀察角度。

報告研究樣本說明:由於青春片是近些年才提出的電影類型,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定義,因此編者選取豆瓣上具有「青春」標籤的影片進行分析。

圖1 2011至2016年(8月)青春片數量及累計票房

根據統計:2011年至今共上映了103部青春題材電影,累計票房95億元,豆瓣評分平均5分。

投資青春片真的暴利,但並非每部都掙錢

無論觀眾如何吐槽卻依然貢獻票房,這使得青春片顯得有種不可思議的吸金魔力。比起同樣以小博大的驚悚片,青春片不僅在內容的政策限制上較為寬泛,觀眾共鳴度也較高。其次,製作成本少(各影片的製作費用均在6000 萬元以內)、技術門檻低、拍攝周期短(約2個月)、執行程度高等也是受到投資人青睞的重要因素。

表1 青春片票房及成本

青春片該不該傍IP?不傍的自求多福吧

IP流是目前青春片的普遍路子,無論是小說、電視劇還是遊戲,哪怕是一首歌名,都可以提前吸引一大部分IP粉絲的關注,不僅使得票房有了基數保證,準確的目標人群畫像也讓發行動作有的放矢,可謂娘胎帶出來的天然優勢,而比起目前幾百萬的IP授權費,投資者們更看重是背後動輒幾億的票房。

表2 IP類型青春片及版權費

小說IP 項目較為成熟,是青春片的主要來源,但完全忠於原著可能不適合現代電影手法,而過多的改編又會讓原著黨瞬間變「黑水」。相比之下,音樂IP改編電影則有另外的問題,劇本創作者只能對著歌名和歌詞「望文生義」,新電影想要擁有老歌的意境則並非易事境。對於非IP的電影,如果宣發沒有打動用戶、排片率低的可憐、品質又無力造就爆款,那麼很容易就埋沒在激烈的檔期競爭中,目前看來,有不少優秀的非IP作品就這麼折在了起跑線上。

總說國產青春片有過輝煌,可輝煌總要付出代價

中國青春片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推起了一波小高潮。而隨著第六代導演的加入,這一時期青春片主要以諷刺社會現狀,突顯青年男女在新浪潮中的矛盾心理狀態。

如今大家耳熟能詳的有,《陽光燦爛的日子》、《榴槤飄飄》、《那時花開》、《任逍遙》、《蘇州河》、《小武》、《站台》、《任逍遙》、《十七歲的單車》、《青紅》、《頭髮亂了》等電影,姜文、賈樟柯、王小帥、婁燁等優秀導演在那個年代奉獻了大量堪稱經典的青春片,但是,這些影片或多或少都被禁過一段時間,也對這些導演的職業生涯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圖2 國產經典青春片

客觀來說,推崇早期青春片的人,能在國內影院看到這些片子的並不多,恐怕大多數人都是根據別人推薦而尋找盜版資源來觀看,如今津津樂道的電影也許根本就不符合那個時代的政策環境,一方面「出格」的內容凸顯其藝術性,另一方面「禁映」則抬高了這些電影的受關注度,但這絕不是青春片的出路。

有人說當今青春片沒有深度,但深度並非那麼好拿捏,在盈利和藝術面前,顯然投資者更希望青春片走安全的路子。

青春片適合新晉導演、尤其是跨界導演,但處女作多為試水作

青春片強於劇情和人設,弱於動作和特效。在以上提到的第六代導演中,很多都是以青春片入行的,而對於近些年的跨界導演,青春片也成為門檻最低的電影類型。雖然在口碑和票房上都不免讓人懷疑是其試水之作,但如果沒有他們的加入,一些年輕的演員就不會被人挖掘和熟知。

表3 青春片中的跨界導演們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主角「少年們」演技堪憂

青春片不同於其他類型的片子,對於主演的年齡、顏值、演技、人氣有著全方位的高要求。而戲中那些老師、校長、家長哪怕是看門大爺等配角,都讓這些年輕人顯得實在青澀,而有些電影如果選擇出道多年的「准年輕」演員又會被觀眾詬病其裝嫩。當然中國也有年輕的優秀者,例如近期靠網劇《餘罪》大火的張一山,但類似這種童星出身、經由科班培訓的佼佼者則少之又少,可遇不可求。

目前對於主演的爭議主要在以下兩點:

  • 年齡違和論: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上海戲劇學院三大表演系本科生的平均畢業年齡22歲。以《致青春》為例,主要演員拍攝時期平均年齡27歲,相當於應屆生要在演藝圈摸爬滾打5年左右才會被好劇本好導演賞識發掘,而那些剛畢業的學生只配去演國產小成本恐怖片!(無意冒犯)時間跨度較大的青春片主角年齡從16歲(高中)要演到30歲(為人父母),本身對於年輕演員的要求就大,被批裝嫩或是裝成熟無可避免。

  • 跨界必毀論:大量的歌壇、體壇、舞蹈界、模特界、網紅等其他領域的明星湧入電影圈,也許年齡、外形、人氣都合適,但由於不是科班出身,表演拙劣不可避免,好劇本被演砸會讓觀眾更為憤怒。

表4 2011年至今青春片「常客」TOP10

青春片難以起承轉合,「三寶」、「三失」、「三毒」來湊

目前中國主流觀影人群都經歷過或是正在經歷著青春,這使得青春片不同於其他類型片的架空和超現實。接地氣的內容會讓觀眾倍感親切,而得到共鳴則是」自來水」的源頭。貼近現實至少不會被詬病,例如中國的高三學生是不會有太多機會去參加各種文體活動的,劇本中過於豐富的校園生活本身就是對「過來人」觀眾的智商侮辱。

但是不像科幻、動作、懸疑等電影可以天馬行空,越是貼近生活的青春片就越難免越是無聊乏味,就連故事起碼的起承轉合都無法湊齊,如何凸顯矛盾,如何帶動高潮,觀眾在影院睡著了怎麼辦?沒有話題性怎麼傳播?於是大量青春片開始打起了安全的「套路牌「。

表4 青春片中的套路牌

對標美國青春片,題材受限並非無可奈何

青春片的內容取決於拍攝青春片的國家或地區的文化背景,在北美的青春片,關鍵詞是「舞會、酒、愛戀、性、社會團體、派系、信仰、種族、人際關係、衝突、文化」等,多數往往以爛漫喜劇結尾。而《美國派》、《留級之王》、《賤女孩》、《朱諾》等青春片則涵蓋嚴肅、惡搞、輕鬆、反思等多種風格。

回想那些美國的青春片,人設雖然呈現模式化,但性格多異:

圖3 美國青春片常用人設及關鍵詞

而國產青春片無一例外的走了國產電視連續劇的套路:曲折、複雜、虐心、矛盾。主要講述校園的青春美好以及走出校園的職場故事,情節關鍵詞多為高考、成長、暗戀、勵志、分手、友情、競爭及背叛、物是人非。且國產青春片的人設則相對簡單:

圖4 中國青春片常用人設及關鍵詞

甚至有人說,每一部青春片都要有一個被人欺負的善良胖子。如此臉譜化的人設成為青春片的標配,劇情也只是將各種元素簡單堆砌,難免給觀眾一種沒有誠意的感覺。

而目前成功的國產青春片,幾乎都不是皆大歡喜的結尾,《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無一例外都是回憶過去的種種遺憾,最終理性地接受現實生活,現在看來,笑中有淚彷彿才是國人認可的青春片路數。

觀眾能有幾多愛,能騙幾塊是幾塊

除了跨界導演,還有很多傍著熱門IP的「山寨片」前來攪局,片名相似但質量口碑極低,這種明顯蹭熱點的圈錢行為無疑是再次傷害觀眾對青春片的印象,實在應該譴責。

圖5 蹭熱點的「山寨」影片始終繞不過觀眾的法眼

青春片生存環境逐年嚴峻,還要拍么?

在《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之前,豆瓣上還從未有在一夜之間黑掉一個青春片的情況,而現在黑青春片已成普遍態勢,甚至當天就有偷拍版提供下載的狀況,總結「黑水軍」主要分為以下三種人群:

  • 沖著某個導演或是演員的路人無腦黑:凡是有某某某,必定是爛片。

  • 被此前某個版本傷過的IP粉絲怒黑:求你們別再毀原著了。

  • 同期競爭影片的黑水軍的故意黑。

(目前國產恐怖片還沒有受到過第三級的待遇)

而目前市場對抗此態勢的方式是傍IP和動用人氣高的小鮮肉,因為各路粉絲是不會因為評分低而放棄貢獻票房的,但質量不佳的作品堂而皇之地大肆圈錢,長此以往顯然對於作品IP和演員的形象都十分不利。

也許電影並非最適合形式,電視劇能夠有效補充

電視劇適合娓娓道來,電影只能製造話題點。很難想像,如何用120分鐘(通常為90分鐘)的電影把《歡樂頌》、《琅琊榜》等熱門電視劇講述完整。那如何讓電影將一本小說娓娓道來則成為一個很大的難題。

近期多個青春IP的電影版本和電視劇版本風評差別較大,電視劇版本對於各個角色的描寫更為立體但有時難免拖沓,而電影既要保證看點又要把控時長,多數情況會對原著進行刪減,如果情節過渡不佳,就容易給觀眾產生糟糕的代入感。

如果沒有十分強大的編劇功底,暫時放棄電影版的改編不失為一個好選擇,今年上映的幾部青春片票房都不及預期,或已經預示:中國觀眾的忍耐力是有限的,那個隨便圈錢的時代過去了。

圖6 相同IP電視劇版本口碑強於電影版本

觀眾已不傻,青春片未來出路為何?

謹贈十四字箴言:欲名利雙收,請多些真誠,少點套路

微影數據研究院 分析師 難追

推薦閱讀:

景甜的背景到底有多麼強大,能夠出演張藝謀導演的新電影《長城》?
《旺角卡門》影片中的男主和女主是誰?
《軍中樂園》影片的製作過程是怎麼樣的?
為什麼那麼多人罵李連杰?
《舉起手來》這部電影講了什麼故事?

TAG:青春片 | 電影 | 愛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