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中國教育:蘇格拉底孔子教育哪家強?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闇然日章(anrrzh)

by(北川)

蘇格拉底孔子哪家強?中西文化差異的核心到底在哪裡?一直以來都有很多的爭論。我也看過很多不同的觀點和角度,但是個人覺得,似乎絕大多數的討論,看似有些道理,但都沒有觸及深層次的原因。私下裡也有很多朋友問我類似的問題,我想藉此機會也談談我個人不成熟的理解,也算是一種觀點的補充吧。

迷失的當代中國教育

(中國真出不了國產喬幫主么?)

這段時間,連續有兩位朋友發了同一篇文章給我看,是一篇關於蘇格拉底和孔子的教學方式區別的文章,朋友們說想聽聽我對這篇文章的看法。我看了以後,覺得如果僅僅是對於兩位前賢不同的教學方式的比較,那可能還不見得能引起大家的關注。關鍵在於,文章從蘇格拉底和孔子的不同教學方式談起,講到了中國傳統教育的諸多弊端,而我的朋友中,很多都對中國文化很有興趣,對中國傳統的教育也很有信心,現在被嚴重否定了一下,大家心裡自然就有點不安了。

(關於東西文化和教育的差異,歷來都是個熱門話題。其實在這些表象之後,有很多深層次的歷史和文化根源。如果不能理解文化背景的差異,要談教育觀的優劣比較,很難說到要點。)

其實關於 中國傳統的教育,以及中國現在的教育,和西方的一些比較,我一直都在做一些思考,所以呢,也想趁著這個機會,把自己思考的一些內容,和大家做個分享。不能說這就是一定正確的,但至少是我自己思考觀察的結果,供大家參考吧。

文章略顯冗長,不好意思給大家添麻煩了。不過我覺得看完這篇文章,應該只是添麻煩而已,卻不是在浪費大家的時間。

蘇格拉底 vs 孔子

(一篇朋友圈文章引發的爭論)

先說說那篇文章。文章的主要觀點也很簡單:蘇格拉底對於學生,是不斷地提問,引發學生的獨立思考,並且不斷推翻、超越前人已有的觀點,形成自己的見解;而孔子,則是只給學生提供某種結論,卻不提供思辨的過程,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後世的一代代學生就只是背誦孔子的教言,從未有過什麼超越。文章認為,前者是激發學生,而後者則是固化學生。而西方和中國的教育傳統,也就在這兩位先賢時期,由這兩位先賢的教學方式,就已經定下了基調。

文章還進一步提出,當今時代,還有很多人提倡要讀誦傳統經典,崇拜孔孟,這是扼殺學生的好奇天性、獨立思考能力和想像力、創新力,是在扼殺天才,等等。

(其實關於當代的中國教育,無論是從高考制度,應試、素質教育之爭,還是到現在的早教,讀經班,藝校考級等。似乎任何一種教育方式都多遭病垢。總體看下來,中國當代的教育很迷茫,孩子和家長們也很都無奈。)

簡言之,該文章認為:西方的教育傳統,培養出來的人,都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有勇氣質疑甚至推翻前輩觀點,不斷走出屬於自己的創新之路。而中國的教育傳統,則每一代都培養出了沒有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僵化呆板,墨守成規,只知道遵循古制的人。

中國當代教育現狀

(筆者的個人體會和觀察)

幾年前,蘋果公司的喬布斯去世時,曾經在國內引發的一場討論:我們為什麼培養不出喬布斯這種人?不少人就直指國內教育的弊端,認為我們的教育都是在固化學生,讓大家變成一個個只會聽話、不會思考的人,那當然不可能出像喬布斯這樣的創新天才。就算有孩子具備喬布斯的潛質,也被我們的教育扼殺掉了。

(中國的基礎教育在全球來看也是非常厲害的。然而,似乎我們可以培養出很多個「奧數」冠軍,卻很難有「喬布斯」。問題的關鍵到底出在哪裡?)

從表面上看,的確是如此。我自08年以後,有機緣在世界各地走走,至今則更多時間在歐洲安住,所見所聞,的確有這個類似的感覺:西方的學生,乃至西方人,在獨立思考、質疑、創新等方面的能力,遠遠要強於中國學生和中國人。

說個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事情,大家可能更加會有感受。有一個英國朋友,曾經在一段時間裡給我們幾個中國人講授西方歷史。幾次課程以後,他問我們:「你們覺得我講得怎麼樣?」我們說,講得很好啊。他又問:「你們覺得有什麼講的不對地方么?」我們幾個面面相覷,都沒說話。我當時就在想,有沒有搞錯?你是老師唉,你能有什麼不對的?後來問了一下朋友們,他們都是類似的感受,覺得你是老師,你講,我們聽就好了,怎麼會想到你還有不對的地方?即使離開學校這麼多年了,我們還是保有著這樣的習慣,很少會去質疑,甚至沒有想過要去質疑。

(西方的教育方式,表現上從形式到內容都是很開放的,鼓勵學生隨時提問並提出自己的觀點。)

相信不少朋友都有會有類似的感受,相關的案例,可能也是非常多。那麼,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問:那看起來你的觀點和前文的作者一樣咯?

不然。我只是根據自己的一些見聞和經歷,覺得西式的教育的確有其優勢,有對孩子成長積極的作用。但是,因為而說中國傳統的教育一無是處,甚至是扼殺了孩子,我並不這麼看。

陌生的東方哲學觀

(不變與變化,道與術的統一)

關於中國傳統的教育,到底應該怎麼看,要說清楚這個問題,有點小複雜,涉及到中西方思想的比較。以下我盡量簡明地來說明,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記得去年夏天我回國時,和一些大學同學吃了個飯。都是中醫大畢業的,少不了要聊聊中醫的話題。我記得當時Z同學說,西醫的科研在不斷前進,技術在不斷的發展,儀器也在不斷更新,很多前人的觀點都被推翻了;而反觀《黃帝內經》,數千年來,一直被當做中醫的《聖經》,後人只是不斷去解釋它,很少有人質疑,更沒有在《內經》的基礎上有什麼明顯的創新和發展。如此下去,中醫如何發展呢?

怎麼樣,思路是不是很熟?幾乎和前文作者一樣,即西方的東西,就是在不斷被質疑、被推翻中發展前進的,越來越好;而中國的東西,就是抱殘守缺,認為老祖宗傳下來的就是金科玉律,應該遵守,不能有自己的什麼想法,所以就越來越落後。

(在之前的公眾號文章《中醫會滅亡么?》里,我曾經表示對中醫前景的擔憂。這種擔憂不是在於中醫、中藥這些外在條件的變化,而核心在於由於當代中國傳統文化的衰弱,導致傳統、辯證的中國式思維模式正在消失。而這種消失情況存在之普遍,甚至包括很多傳統領域的工作者們。)

對於Z同學的觀點,我當時並未發聲,只是安靜地聽。但是,內心卻有一個聲音在問:「創新和發展固然沒錯,但是,有沒有什麼東西,是不需要創新,也不需要發展的?甚至根本就是不能創新和發展的?」

這個問題,我相信很多人應該從來就沒有想過,因為大家已經太習慣變化、發展、創新了。似乎世界上不應該有什麼東西是不變的。但凡不變的,就是守舊、就是頑固,就是應該被批判和拋棄。

也許你會不服,運動是絕對的,一切都是在變化的,難道不是么?是的,一切都是變化的,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一切都是變化的」這條規律,似乎從來沒有變化過呢?至少在已知的領域,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一切都是變化的」是一種規律,是不會變的。所有的變化,都離不開這個不變的規律。

要了解中國的傳統教育是怎麼回事,你必須先了解變化和不變。在中國文化的語境中,變化的現象和事物,往往被稱之為「術」,而這些變化後面,有不變的規律和本質,則被稱之為「道」。而「道」,又被用來指永恆、不變、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中國古人相信世界上有這樣的東西,這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特點,知道這點非常重要。

(中國的傳統文化里認為,在一切變化的現象背後,是有一個不變的「規律」的,這種規律被稱為「道」。)

西方文明的世界觀

(所有人都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

反過來,看西方文明的發展,我個人認為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首先是古希臘古羅馬時代,然後是長達一千年,所謂「黑暗的中世紀」,再往後就是由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這三大重大歷史事件引導進入近現代。而在這三個階段中,除了中世紀的一千年,由於天主教會勢力的強大,個人的思想和意志受到壓制以外,其他的兩個時期,都不認為世界上有什麼必然的、永恆不變的真理,也不認為有所謂已經了達全部宇宙真相的「聖賢」,都是強調個人獨立思考和探索的重要性,強調在知識探求的道路上,人人都是平等的,沒人能說自己已經知道了全部。因此,也就有了亞里士多德這樣能說出「我愛我的老師,但我更愛真理」的人物。

(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古希臘哲學史上最重要的三位思想家,其哲學觀點深刻影響了歐洲乃至整個西方文明的發展。)

這樣的一種觀念,在古希臘時代就已經產生,經過中世紀一千年的壓抑,到了文藝復興時期,教會的力量開始變得越來越弱,古希臘時代的觀念開始恢復。隨著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的進行,科技越來越進步,越來越多中世紀時期的觀念被證實是錯誤荒謬的,也進一步引發了人們對於所謂「絕對真理」(即中國文化講的「道」)的懷疑,進而相信現代科學,相信科技的進步和人類的發展是建立在不斷質疑和創新的基礎之上。

換言之,西方的文明,從根本上就是不承認有「道」的存在,或者哪怕承認,也不認為有人已經完全了解了這個「道」。所有的人都在探求的道路上,而所謂的老師,只是比學生早幾年接觸到了現有的知識而已,並非是已經完全了解世界的「聖賢」,所以,老師的話,當然可以被質疑,被推翻,甚至就應該被質疑,被推翻,否則人類社會將無法進步。

而且,西方人的思維比較直觀,往往以表面感官的直接體驗來看待世界,並以此為基礎來研究世界,所得到的,往往也是一時「正確」的結論。等到將來技術發展,儀器更新,能被感知的東西更多,則前人的結論往往會被推翻。

(西方的核心思想認為,我們都在探尋真理的道路上。 )

基於上述的種種原因,獨立思考、質疑、推翻前人,當然會成為西方人教學的方式,無論老師和學生,都是這樣認為的。

東西文化的分歧核心

(「道」是否存在或被發現)

我們前面已經說過,我們的老祖宗相信有道,也相信世界上有人已經完全通達了宇宙間所有的道,這就是中國文化所說的「聖賢」。而所謂的學習,首先就是要跟隨已經成為聖賢老師學那些不變的「道」,然後才是跟隨其他專業領域的老師學習那些千變萬化的「術」。

北川按

注意:本文不是要論證中國古人說的道和聖賢是否真的存在,我只是在告訴大家,中國古人的一個重要觀念,了解這個重要觀念,對理解下面的文字非常有幫助。至於是否真的有「道」和悟道的「聖賢」,則不在本文的探討範圍內。

(東方的哲學看待這個世界,分為看得見,現象界的「術」和現象變化背後的「道」兩個層面。道作為一種規律是不變的,也是無法推陳出新的。而現象層面的「術」就是應該不斷討論、深化、變革和與時俱進的。)

所以,中國古人也不否定有很多知識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也不否定這些知識需要進步,需要革新。但和西方的關鍵不同在於,中國古人認為除了有需要革新的術,還有不需要革新,甚至永遠不會改變的道。這種道,需要跟隨已經「悟道」的聖賢來學習。而對於聖賢所教導的道,不能質疑,不能創新,更不能推翻。因為道是永恆不變的,又深奧難知,只有跟隨已經悟道的聖賢,全盤接受,才能學會,才能自己也悟道成為聖賢。而後世的很多老師,雖然本人不是聖賢,但他所傳授的,是歷代聖賢所傳,沒有經過個人思想的改造,等於是聖賢本人親自傳授的,所以學生們也應該全盤接受,無需質疑和思考。或者說,哪怕有質疑和思考,也最終要回到老師的答案上來。老師的任務就是向學生們講清楚道,並解答學生的問題,使學生消除疑惑,回歸大道。這就是韓愈所說的,做老師的,要傳道,要解惑。

這裡注意,所有的解惑,是最終為了學生回歸大道,而不是想出一個和大道不同的新東東,來推翻大道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學生也可以有質疑,有思考,但和無質疑、無思考沒有什麼區別。

偏頗:重道輕術

(東方哲學下的另一個極端)

在中國人的觀念中,認為道是比術更加重要的東西,本來這種觀點也沒什麼錯,但是凡夫俗子總是有傾向性,總是會出現極端,這種觀念,慢慢就發展成了「只重視道,極端輕視術」,甚至把和術有關的知識都稱之為「奇技淫巧」,可算是極為貶低了。所以,古代的科舉,考的都是和「道」相關的知識和經典,而幾乎從來沒有考「術」的。民間長期重道輕術的觀念,加之朝廷的科舉也不考,和術相關的那些知識,在中國古代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

(最近一段時間,似乎「匠人精神」很流行。很多人質疑,為什麼在日本可以有所謂「人間國寶」,而中國「匠人」的生存狀況卻很難。其實,千百年來,中國在「術」領域的成就和社會階層,都是缺乏重視的,甚至包括治病救人的「醫生」。)

搞明白這一點,就可以解釋很多中國古代的一些看似奇怪的現象。比如,為什麼醫生的社會地位低下?因為醫生雖然很重要,但醫生的那些知識,是被列在「小術」的範疇里的,不是「大道」。所以不要問為什麼古來都只是註解《內經》,而少有發揮創新,因為首先,絕大部分中國古代醫生都認為,《內經》里講了很多「大道」,至少是醫學界的大道,這個道,是無需也不可以革新的;其次,整個醫學界都是「小術」,好不容易《內經》至少還和「大道」沾點邊,如果去革新,去質疑,去推翻,那豈不是連這點沾邊也被自己糟踐了,徹底淪為「小術」了?

又比如,為什麼通達《易經》的占卜高手,羞於因為能掐會算而被朝廷徵召,因為,那是「小術」。當然,《易經》本身包含大道,所以也被列為經典之一,但古來書生,讀《易經》主要是為了體悟大道(當然你也可以說為了考公務員),並不在於成為半仙。當然了,順便學學占卜也是可以的,但純屬玩票,玩玩的。比如清朝的大學士紀曉嵐,也會算卦,考試前他老師(是教他《四書五經》的老師,不是馬路上的半仙)給他算了一卦,他還指出了其中的誤判,說出了自己的解釋。最後考試結果和他自己算的一樣,可見水平還行。但是,今天我們提起紀曉嵐,只會記得他的文采,他的性情,他主編的《四庫全書》,誰會記得他算的卦?恐怕連他自己都不想被人記住他會算卦。

(說起紀昀,人們只知道《鐵齒銅牙紀曉嵐》和他主編的《四庫全書》,很少人知道其實「紀大煙袋」也是相當精通「易術」的。)

北川按

所以,上次公眾號文章《那一卦,那口鍋。易經五十卦:火風鼎》中最後提及的現象,也就有了答案。各位看官,哪怕是生活在21世紀,經常旅居國外,自認為還算開明的我,骨子裡還是有那個烙印,當今中國教育的問題,也就不足為奇了。

中國教育的迷失

(用傳「道」的方式教「術」)

總算講完了中西方對於知識教學的看法,有了這些基本概念,現在可以來談談當今中國教育的問題了。

自1905年清政府廢除科舉以來,中國人在學校里學的就是現代知識了,那些以前被稱之為「術」,不受重視的東西。而原先備受重視的「道」,反而在學校里沒人教了。但是,數千年的習俗,導致我們還是很習慣那種「老師絕對正確,學生全盤接受」的教學方式,於是,在當今中國教育界,就出現了前文所說的現象:看上去我們的教育都是在固化學生,讓大家變成一個個只會聽話、不會思考的人。而中國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普遍低於西方歐美國家的學生。

導致這個現象的真正原因,絕不是中國傳統的教學方式有問題,而是:我們現在的教育模式,是在用傳授「道」的方式,來教孩子們「術」的知識。

(可以說,當今社會我們從學校教育到社會上各種學習班學習,孩子們接受的基本都是「術」的層面,「道」的內容微乎其微。)

什麼是傳授道的方式?如前文所述,就是老師絕對正確,老師給出標準答案,學生無需甚至不能有自己的思想,接受老師的答案就好。因為「道」是永恆不變的真理,經由聖賢發現並一代代傳承。你的老師雖然可能不是聖賢,但他的道是從古聖先賢那裡繼承下來的,所以你應該全盤接受,不能質疑,也不能自己發明創新,並將之不走樣地傳給你的學生,如此周而復始。

本來,由於道的特點,這種傳授方式並沒有錯。但是,現在學校里用這個方式來教術,那就出大毛病了!

我們前面說過,術,就是需要不斷革新,不斷推翻的。如果在學習術的時候,都不能去質疑,去獨立思考,都要求千篇一律地接受標準答案,那如何使得?

可嘆的是,當今中國教育,就是這樣一種現狀。由於數千年重視道的習俗,所以中國人還是很習慣「老師絕對正確,學生全盤接受」這種教學模式。但是,現在拿這種模式來學習需要獨立思考、大膽質疑、不斷推翻的知識,那就大錯特錯了。

簡言之,當前中國教育的一大問題,就是用傳授道的方式,來教孩子們術的知識。我們其實並沒有意識到,原先為什麼要堅持老師正確?那是在什麼前提之下?而現在前提失去了,我們卻依然沿用過去的方法,怎麼可能培養出喬布斯呢?

(當代教育的現狀:東方的思想核心被擯棄了,西方的內容還沒有適應過來。)

而另一方面,質疑中國教育的這個問題,並認為是中國傳統的教學方式有問題、中國的文化有問題,那也是因為不了解「道」和「術」的區別以及它們各自不同的教學方式所致。簡言之,指責中國傳統教育模式禁錮學生思想的人,其實並不了解中國的文化,並不知道那種教學方式,是有其前提的。

那,又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其實也很簡單,把道和術區分開來,用不同的方式來傳授。

以上就是我對於當前中國教育問題的一些思考,觀點很簡單,解決方法也不複雜,一家之言,不一定正確,僅供大家參考,並且歡迎質疑和拍磚,因為我不是聖賢。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闇然日章(anrrzh),歡迎關注闇然日章(anrrzh)微信公眾號。


推薦閱讀:

關係社會中的寄生與偏執-分裂
人是如何被理性的逼瘋
你如何看待建黨偉業?
拿錢砸出來的國際航線 會有喊停的一天嗎?
為什麼春節親戚都會問來問去?

TAG:教育 | 中國教育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