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不懂小朋友的玩具觀——玩具,就是用來玩的(3-6歲篇)
在即將到來的兒童節,大臉媽媽要替所有的小朋友發聲:請也給孩子們一些純粹用來玩的玩具。
今天我要編一個新詞:
玩具觀:玩具觀就是說一個人對待玩具的態度和觀念,他玩玩具的初心和目的。家長和孩子在選擇玩具的時候,雙方的購買目的是非常不同的。家長們,尤其是女性家長們,最喜歡購買的玩具往往是益智類玩具。她們覺得買這種玩具,可以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潛移默化的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甚至是提高智力,提高藝術修養。所以,那些漂洋過海的外國益智類玩具,尤其是獲過獎的,幾百塊一小盒也買起來毫不手軟。
相反,那些遙控汽車啊玩具槍之類的玩具,她們會覺得買起來沒什麼用,屬於玩物喪志。還有就是那些景區,遊樂場和學校附近的一些玩具,質量差不安全,即使只要花幾塊錢也是浪費錢的消費行為。
但是小孩子們是怎麼想的呢?他們想要玩具的目的就是愉快的玩耍啊。在一堆需要半天才能費力搭好的小積木或雪花片和按幾個鈕就可以操作的遙控汽車或按一下就能打出子彈的玩具槍之間,他們當然會更想要遙控汽車和玩具槍啊!
家長們選擇的益智玩具是從發展的功利性的角度,從成人的玩具觀來看,會覺得很好玩,但是成人的這種判斷,是建立在現有的智力和動手能力的基礎上,對於小孩子說,面對一大堆積木和小零件,如果沒有任何的引導,大概拿起來一大把再丟的四散開去也是個不錯的玩法吧。
益智玩具當然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也是把玩和培養能力結合起來的非常好的途徑,但是,只提供益智玩具,卻沒有引導和陪伴孩子一起玩,這些玩具最終會變成閑置的學習工具。
那3-6歲的小孩兒們更喜歡什麼樣的玩具呢?
除了在家裡和爸爸媽媽一起玩的益智玩具,那種便於攜帶的,具有炫酷的對外展示功能和社交功能的玩具絕對是他們的最愛。就像大寶雖然很喜歡玩樂高,但是他出門是絕不會帶出去的,男孩子相聚在一起的時候,這種小塊塊沒有魅力也不拉風。他更喜歡帶那種機巧的,用一張磁卡或者兩個碰撞一下就會變形成各種動物造型的玩具車。帶出去更容易引起圍觀,也可以和攜帶一樣玩具車的小夥伴一起互動玩耍。
我開始對這種類型的玩具沒有一點好感,除了設計的很機巧以外,這種一鍵變身型或一鍵發射型的玩具,基本上就是零動腦,完全是條件反射式的觸碰——變形——還原——觸碰——變形。但經過我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這種快餐式的玩具通常是從兒童頻道的電視廣告的傳播開始,慢慢的在幼兒園或小學群體間預熱,升溫,最後變成一種流行趨勢,逐漸演化成小朋友群體之間的一種社交資本。
是否擁有這些流行的玩具,決定了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之間在課間有沒有共同的討論話題,能不能在課後加入群體性的遊戲。對某種流行玩具了解的最多或擁有的最多的小朋友往往能成為這方面的意見領袖,在小群體裡面非常受歡迎。
大寶經常回來和我聊:他們班的某某告訴他,某個玩具一共有多少款,分別叫什麼名字,是什麼顏色可以變成什麼動物,他們倆覺得哪個和哪個應該是系列裡面最厲害的角色。
有的家長可能會覺得只想著聊玩具玩玩具,會不利於學習。但請大家回想一下咱們的青少年時光,即使是在學習最緊張的初中和高中階段,那時候同學之間好朋友之間每天都一起聊什麼玩什麼呢?還不是最近流行的遊戲,電視劇,流行音樂,小說,漫畫和各種娛樂運動明星嘛。青少年尚且如此,更何況小孩子呢?
成人的玩具觀沒有錯,只是對於小孩子來說有點超前,益智玩具可以有,但請陪小朋友一起玩,否則益智玩具會敗給各路層出不窮的新花樣;機巧玩具雖然看著沒什麼用,但也要給小朋友備幾個,手裡有爆款,出門心不慌啊。最後還是要講講讓家長們安心的話,大寶從三歲開始玩樂高,一直到快五歲了,依然喜歡玩。這期間爆款的機巧類玩具不知道流行過多少輪了,很多都是玩個把月就不喜歡了,這就是經典和流行的區別。
大臉媽媽
80後媽咪,市場營銷專業碩士畢業後曾在大學任教六年,現任全職媽媽,家有兩個男娃,在每天的雞飛狗跳中積累了豐富的帶娃經驗,育兒理念:正視兒童成長中的各種大小「問題」,完全「聽話」的孩子只存在於幻想中。
更多關注公眾號:kuajinglama
推薦閱讀:
※教育部決定: 特長生招生逐漸取消! 影響萬千考生
※如何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認識觀?
※家裡的錢少了,只有孩子就一定是孩子偷的嗎?
※心疼孩子,也請心疼自己的父親
※父母必讀!「乖孩子」不為人知的心酸故事
TAG: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