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機」們的告白——關於孩子拖拉的小故事
你們可能猜到了,「拖拉機」是我的綽號。但你們一定猜不到,它,居然是,我,爸爸,起的。
我爸他總嫌我做事情動作慢,拖拖拉拉,晚上吃完飯都要在客廳書房磨蹭很久才開始做作業,偏偏作業又做得慢,寫完了揉揉酸酸的眼睛,自己都嚇一跳。哈?已經十一點半了?
這種時候爸爸媽媽就會很著急,他們會一直催我快點要專心,要是生氣了就會沖我大喊大叫。最近的一次,爸爸走進我的書房,看著我卷子一大塊空白,又抬頭看看牆上的掛鐘,我以為他又要像以前一樣著急上火了,沒想到他只是長嘆一口氣,搖搖頭說:拖拖拉拉的,你真是個拖拉機。
我覺得可委屈了,拖拖拉拉的,又不只是我一個人。在我的朋友裡面,我算是動作快的了,我要是拖拉機,他們就是板車、三輪車、小風車!
上個周末我們難得聚在一起,我說了被爸爸叫拖拉機的事,他們竟然還指著我鼻子笑!我氣壞了,就他們一個個,還有資格笑話我!
被包辦的土土
土土是我們裡面年齡最小的,過了這個暑假才三年級。他最讓我羨慕的地方,就是有一個非常愛照顧人的奶奶。上次他生日的時候請我們放學一起到他家,我看到他奶奶給他接過書包,倒一杯涼開水送到他面前,切好水果擺在盤子里,撕開小麵包的包裝袋,再拿著家裡穿的乾淨衣服給土土換好,一連串麻利的動作把我們都嚇呆了。我們一走進他房間,我就忍不住問他:「你平時都這麼舒服的嗎?」
土土抬起胳膊在鼻子底下擦了一把,嘿嘿的說:「是啊。」
「那你平時在家裡要做什麼呀?」
土土撓撓頭,然後搖搖頭。
可是他的早晨就沒有那麼舒服,賴床的老毛病把他爸爸媽媽氣壞了。他爸媽送他去學校還得趕著上班,每天到點了喊他起床可總是哼哼唧唧一下又沒動靜了,生拉硬拽都沒辦法。據我所知,有一次他爸爸著急動手在他屁股上狠狠揍了幾下,結果他哭哭啼啼吃了早飯離開家,第二天,還是老樣子。
有一次我們拿這件事嘲笑他,他很生氣,臉脹得通紅瞪大了眼睛,大聲喊:
「他們沒叫我起床,都怪他們,就怪他們,都是因為他們我才遲到的,跟我有什麼關係!」
大人為孩子做了許多他本來能做也需要做的事,無形中把孩子對這些事情的責任也攬了過去。如果養成習慣,孩子可能會覺得,這些事本來就是你做的,我冷得感冒了,是因為你沒給我穿夠衣服。以致到學習中,也會類似的覺得學習是你需要我做的,我不需要著急,因為有你們操著心。在此建議,根據家庭和孩子的實際情況,把孩子的事情留給他自己承擔。
生氣的大包
大包比土土大3歲,是他的表哥,就住在我家對門。大包的爸爸媽媽脾氣都很火爆,晚上安靜的時候,偶爾還能聽到從他們家窗戶飄出來的吵架聲音。
大包媽對大包管得很嚴,雖然很快就要上初中了,每天放學到家的時間還是要嚴格遵守。據我所知,周末的時候接到同學的電話,也是需要審查登記通過才能放行說話的。有一次大包不知怎的回家晚了,在樓底下碰到我一起上的樓,剛要敲門,他媽就殺氣騰騰的出現了,二話沒說,拽著大包進去。趕在大門關嚴實之前,我的耳朵好像就抓到了從他家門縫裡擠出來的,大包媽訓他的聲音。
大包周末要上很多輔導班,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他媽給他報的名。作文、奧數、新概念英語什麼,大包每次說起來,都千篇一律的皺皺眉,嘆口氣。他經常在包里塞進去還沒做完的周末作業想插空寫一寫,結果卻再帶回來更多要做的作業,苦不堪言。我說大包你還沒上初中呢,整得比我都累,你還有一點點玩的自由嗎? 大包悶聲不響靠著牆坐著,我都想給他貼個大大的「禪」字配合一下意境,然後他突然開口說,
「反正我也沒時間玩,反正作業也做不完,我就拖著慢慢做,管他。」
我很好奇,慢慢做折騰那麼久,不是自己更累嗎?
「我媽整天讓我做這個做那個,不讓我玩這個玩那個。我知道她要我快點做,我就偏不,管他!」
父母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干預得太多,孩子就可能會感覺到壓抑、失去自由,親子的關係也會慢慢轉向對抗的方式。孩子會用拖延這種不激烈的辦法(意味著可能不會遭到進一步的懲罰),或者你讓我往東我偏往西這種激烈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哪怕會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也在所不惜(其實在情緒的驅動下根本就想不了那麼多)。在此建議:清晰明確自己的底限,在父母允許的範圍內,給孩子自由選擇並為選擇負責的權利。畢竟和諧親密的親子關係才是對孩子一生都有所助益的。
需要關心的葉葉
葉葉是土土的同班,挺文靜一個小女孩。因為我們剛好都住一個小區,土土就也把她帶了來一起玩。第一次見面我們問她你叫啥名字,葉葉兩個字就她自己的鼻子能聽見。
葉葉的爸爸在一家大公司上班,據說賺很多錢,可惜老要出差,一年大概有十二個月不在家。每次她爸回家,她都高興地和過年一樣,後面幾天,我們就會分到各種小零食,包裝上都是看不懂的鳥語。
所以只有媽媽和葉葉住在一起。我就是不明白,她爸賺那麼多錢,她媽幹嘛還要上班。葉葉說,每天晚上她開始做作業,她媽就開始忙家務,具體做什麼她也不知道,總之把書房門一關,就得很長時間才進來一次,把水果盤子放下,又急匆匆出去了。
「看你多爽,又有好東西吃,又沒人管你。」有一次大包一邊急匆匆把鳥語包裝撕開,一邊羨慕不已的說。
可是葉葉沒理會這份眼紅,嘴角沉了下來。
「其實我挺想媽媽陪我說說話,我一個人待著很難受,想和誰說說話。」
「哦。那你可以找我弟。」大包手背擦一把嘴角的餅乾渣,說話沒心沒肺。
「後來我想到了一個辦法。」葉葉露出個笑容,又害怕被人發現一樣趕緊收起來,「本來我心情不好,沒辦法專心做作業。後來發現,我慢慢做作業的時候,媽媽會更經常進來叫我快一點,這樣我就可以和她多說幾句話啦。」
需要關心和陪伴是孩子的天性,沒法獲得滿足的時候,常常能找到各種各樣的辦法來。這個案例中,因為某種原因媽媽對孩子的拖拉比較焦慮(猜測可能是會影響到媽媽的時間安排),而使孩子「演練」出了通過拖拉來求關注的策略。需要多說一句的是,孩子對關注和陪伴的需要不僅是衣食起居學習情況這些方面,每個孩子獨特的情感、需要和內心世界也是需要父母花些心思去了解的,否則就可能產生和「盯著手機陪孩子」類似的效果。
總是擔心的我
我總是擔心,雖然我的學習成績不賴,可我還是擔心。
如果老師批改我的作業,發現不該犯的低級錯誤,他會怎麼看我呢?老師會不會覺得我不專心不用功?他們會不會失望?會不會批評我?
上小學的時候我就是班長,學慣用功成績好,也為班級承擔了一些工作,本來老師們都很喜歡我。
一直到有一次,大概是三年級前後吧,數學單元考,我不知道為什麼心不在焉的,錯了好多簡單的題目。而且關鍵,數學老師他就是我們班主任。
放學以後的辦公室,我垂著頭站在他的辦公桌邊,聽他很生氣的說一些話。他的聲音不大,甚至比平時還小一些,但是說的什麼我一句也沒聽進去,只感覺到鋪天蓋地的失望和憤怒的浪頭。我淹沒在那裡面,亂抓亂踢,用力想要呼吸,可還是窒息。放學以後進進出出的老師辦公室里,只有我一個人。
打那以後,我做作業一定會認真檢查,尤其是數學作業。什麼進退位漏掉、上下行符號抄錯之類的事情是絕不能發生的,多花些時間也沒關係。那些難的題目,只要時間允許,我都會想想再想想。你以為我努力,你就錯了,我只是怕。我怕他們對我說:「你讓我很失望。」所以我要做好我需要做好的事,這樣他們才會喜歡我。
再到後來,我變得不太敢做數學作業了。看著一份份卷子,心裡都覺得是沉甸甸的負擔。我擔心沒辦法做得那麼好,於是就先做別的作業,只剩下數學了,喝點水再上個廁所,到客廳看幾分鐘電視,等到實在不能再等了,才硬著頭皮,擺好工具,看看第一題。
我爸他嫌我拖拉,還給我起了外號,我很委屈也很生氣。
其實我只是害怕,害怕自己不能讓你們滿意。
「高標準嚴要求」是傳統教育中生產「好學生」的重要武器。而讓「好學生」對此產生反應的原因,卻常能夠在早年的家庭關係中找到源頭。因為在傳統的家庭教育模式中,「你做好了我就愛你,做不好我就批評你「(孩子的感受可能是「做不好你就不愛我」)這樣的邏輯,充分貫徹了「有條件的愛」。孩子擔心自己的工作成果無法達到外界的要求,從而會「被證明」自己的態度不好或者能力不足,因為做不好,自己就會失去外界權威對自己的愛和接納的可能,深深的威脅著孩子的安全感。怎樣避免呢?最可操作的策略之一就是,不要開始,晚點開始。 我們成年人,又何嘗不是如此。 在此建議,把給孩子的愛與孩子的行為和表現分開,相關內容,可閱讀艾爾菲·科恩的書籍《無條件養育》。
註:以上小故事,據真實案例改編,未盡之處,歡迎交流討論。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自我催眠」是必要的?
※你如何看待你的另一半與兩個或兩個以上異性,發生過婚前性行為這件事?
※心理暗示真的能導致殺人嗎?
※鑽石真的有那麼值得追捧嗎 從化學角度來看 鑽石不過是碳 你怎麼看?
※最想對那個曾經或現在仍在暗戀的人說的一句話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