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樣的紀實婚禮攝影才算好照片-想像的空間(II)
它們都是來自攝影界的大咖,Bresson、Elliott Erwitt、Bruce Davidson、Martine Franck,當然,類似這樣的照片在所謂的「紀實界」的數不勝數,拋開照片本身固有的構圖、光影、歷史背景等屬性,拋給讀者最多的依然是——故事,其他的一切都被弱化了。
照片留給讀者的想像空間有多大,相應的故事性就有多強。
也許不同的觀眾對於同一張照片所能讀出的故事是不同的,但講真,這正也是這類照片的魅力所在。
是否認為這樣的表現方式離現實的婚禮很遠?
還是先來看看Jeff是如何運用的吧(繞不開啊~~確實。。。)
不得不說,Jeff是講故事的高手,三張照片都為觀眾預留了不等的想像空間,無論觀眾是婚禮的當事人,還是婚禮的旁觀者,都使對方願意去品讀、去想像、去揣摩、去追溯。
要學會講故事,先要學會去讀故事。
帶著高帽,衣著整齊的主角,步履有些沉重,此時他是怎樣的一種感受?當時發生的是怎樣一種情況?
明顯就是讓你安靜!現場需要莊重,大家正在進行儀式,你是餓了么?還是尿褲子了...
你一定是喝了不少,緩口氣下來再繼續吧,這樣的酒會喝多也沒人會在乎,然而也許還沒有那麼簡單...
這樣的表現方式,註定會把一定的空間交給讀者,交給婚禮當事人,不僅可以讓當事人在腦海中重構婚禮的現場,還使得重構的故事有更多的不確定性。
照片就應該這樣,婚禮故事也應該這樣來讀、來講。
同樣,這些作品任然可以讓人在腦海中構建出大量的故事,這些重構的事實,將是婚禮攝影師帶給婚禮當事人最有價值的東西。
學會習慣讀照片故事,基於現實描述故事,利用攝影構圖、光影等手法烘託故事,為觀眾設置想像和追溯的空間,這必然成為創作好的紀實婚禮攝影的步驟和要素。
當然,攝影師預設的空間並不是越大越好,平衡照片本身所表達的主題,在拍攝時同樣是不可忽略的要素。一味地讓觀眾開腦洞作品,顯得太過置身事外,有些不務實,因此,最好也不要將一個婚禮故事講成一個科幻大片或是魔幻現實巨著,讓普通的觀眾無從下手。拍攝時拿捏其中的分寸,既給觀眾以想像空間,又能直接傳遞出真實的信息,對攝影師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好的婚禮紀實照片,當然是有別於市場中那些同質化嚴重、被「白、瘦、美」內容擠壓得沒有一點想像空間的「小清新」照片,也就是低調奢華有內涵的一種直接體現。
推薦閱讀:
※如果孤寂有源頭,那就是從《鴉》開始(下篇)
※雪域佛音 · 庫拉崗日邊境穿行記(四)
※2017.03.17 今日日曆
※什麼是單反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