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之困1

當上海通用財務公司老總在討論中欣喜地提到本次財務公司年會級別為十幾年來最高時,在座的財務公司老總們還是沒有更多的笑意,不僅僅是因為銀監會非銀部主任李建華幾天前的驟然離世,更多是因為每次年會都提到的財務公司降准議題恐怕又要泡湯了。

可以說這次財務公司年會各方面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包括會議請來了財務公司的三位婆婆:銀監會、人民銀行和國資委的領導;也邀請財務公司所屬集團高層,以期自上而下攪動財務公司這灘死水,而問題的核心就在於財務公司的存款準備金以及背後蘊藏的種種玄機。

不得不說財務公司這一非銀金融形態在近幾年得到了極其快速的發展,從幾次財務公司協會組織活動的洶湧人潮就可見一斑。財務公司開業審批在前十幾年的停滯中在最近終現絲絲曙光,但拿到金融許可證的人們在興奮之後突然發現一個尷尬的事實,財務公司這個所謂金融的香餑餑並不能讓企業們嘗到銀行般的甜蜜滋味,且不論可能吃不飽,甚至不大好吃。

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存款準備金這個東西。本來企業自己的資金存在銀行,不僅可以獲取存款利息,對於企業集團而言,也是與銀行談判的重要砝碼。但財務公司的成立,將原本銀行的存款變為同業存款,破壞了與銀行的關係外,還需要額外凍結存款餘額的15%到16%的資金。這樣的轉變讓很多企業經營者感到難以接受,特別是在當前整體資金面偏緊的局面下,也難怪他們如此期待這次盛大的年會能夠帶來的政策利好。

可惜央行當頭澆得就是一盆冷水,劉士余副行長甚至沒有修飾或是躲閃,就直接地說出「對於財務公司而言,存款準備金是不可能也不應該降的。」理由很簡單,也出現過多次,財務公司作為非銀行金融機構,需要吸納存款,會產生貨幣的乘數效應,必須要繳納一定數量的存款準備金來釋緩可能出現的系統性風險。

聽了劉行長的話,很多財務公司無言,也有的惡狠狠地嘟囔道:「還不如把我們當做企業呢,存款存在銀行,準備金讓銀行交去。」真的轉回企業就能萬事大吉了嗎?且慢,恐怕大多數人想的並不是這樣。這還得從財務公司的淵源說起。話說八十年代中後期,隨著國企改革的逐漸深入,財務管理能力的地下越來越成為大部分國企的共同問題,出於國外集團化、財團化企業的模仿,在集團的內部成立一家金融屬性的子公司,有利於集團資金的集中管理和金融化運作,於是1987年有了第一家集團財務公司——東風汽車財務公司(有意思的是,本次隆重的年會就是在東風汽車所在的湖北省召開,不知是巧合或有意)。在監管方面,監管層也坦言,因為沒有國外類似金融機構的監管政策的參考,凡事都在摸著石頭過河。在中國大家都知道,很多時候都意味從頭到腳的緊縛。在隨著國企財團化試驗的實質失敗,27年來,財務公司發展極其緩慢,牌照只集中於少數的央企與試點外企間,更多的在於金融政策的配套宣傳效應。

近年來風雲突變,隨著銀行業瘋狂的賺錢,大部分國企和部分有辦法的民企削尖腦袋想要進入金融行業分得一杯羹,但銀行之路實在渺茫,而沿途發現的財務公司牌照似乎有著過渡之用。於是乎,財務公司的數量大幅度增加,一季度末財務公司的數字是184,已較年初增加8家,而之前26年累積的數字只是176。

也難怪人行看破各位的小九九,為了自己夢想中的銀行,大部分企業只能熬著。

推薦閱讀:

九卦| 銀行網金2018展望:忘掉銀行身份,猛烈謙卑走出去
為什麼這麼多外資銀行逃離越南?
信用卡有何優點?
傳統金融業已經在走下坡路了,在銀行工作是個笑話么?
40次套現、218億港幣,馬化騰的錢去哪了?

TAG:金融 | 銀行 | 財務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