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做好事不留名?


謝邀。

莊子在《養生主》說:「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

為善而欲人知,就是好名。君子好名,就有了欺人之念,「好名」就是禍根。為善而好名,就相當於處處授人以柄。何況人們對於善人,總是求全責備。一旦掛上「善人」的招牌,就會被道德綁架,行事處處肘掣,做了一件錯事,便會晚節不保,一世英明,毀於一旦。而惡人不好名,行一善就會把人感動得要死要活,如浪子回頭,老妓從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莊子勸人「為善勿近名」,就是出於這種考慮。

何況「好事」的標準是什麼?從不同的立場和利益訴求出發,就會有不同的標準和答案。幫一部分人「做好事」,可能就在無形中得罪了與之敵對的另一部分人,你在明,敵在暗,事後報復,防不勝防。所以君不見俠士「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見義勇為,飄然遠遁,成不圖報,敗不受辱,此為保身全義之道,而非坦然受名,自立於危牆之下。

其實說到底,無非是管理學上的「期望值管理」和「風險管理」而已。

關於「為惡無近刑」,看贊數不定時更新。喜歡請點贊。

以上。


這只是一個選項,

假如題主做了好事也可以說出自己的名字


為什麼做了好事,沒有留名字:

幾千年的傳統強加的觀念,做好事的時候別留名字,這是真善美,這是不虛偽。

主觀感受上,想要被自己的高尚滿足。想想自己也是很不錯的人呢...

潛意識裡,其實想要別人主動「挖出」你的名字,然後稱讚你。

咳咳,其實我認為這是一種不會給自己爭取利益的愚蠢行為,大家收到傳統的影響而盲從了而已。

做好事,就算留了名字,也不會完全出現壞的效果:

1.路上扶老奶奶過馬路,老奶奶問:小夥子,你叫啥名字啊?

大膽的告訴她,沒事,不會訛詐你的。

2.拐角的小巷子發現有男學生欺負女學生,英雄救美之後,妹子長的不錯,趕緊藉機聊:你沒受傷吧?住在哪裡,我送你回家;對了,我叫xxx,很高興認識你。

沒準就會發生一段愛情。


好事兒壞事兒其實都該留名


擔心被道德綁架。

壞人做了好事人人稱讚。

好人做了一丁點壞事,嘖嘖,簡直就是十惡不赦了。


我讀大學的時候,有一個大課老師上課時喜歡叫同學回答問題,回答好期末成績有加分。有一天,老師問了個問題,我們班學霸L起來回答了,老師對其很滿意,問名字,學霸機警的說老師,我叫Z。然後過了一會,老師又問了一個問題,沒人回答。老師拿出點名表。無奈說,看來我要點名回答了,L同學,你起來回答下!

看,這就是做好事不留名的後果!


先說結論,和留名比起來做好事不留;,更養生更快樂。

孟子說:吾欲仁斯仁至矣

做好事 幫助別人,本身就很快樂了。這種快樂是人的本能。這筆賬,當下做,當下了。

如果做完好事,留下名字,有人會因此讚譽你,被讚美得到快樂也是人的本能。但這筆額外收入。也許會鼓勵你下次在做好事的東西,加成一些希望別人讚美的成分。

不留名的快樂源泉是付出本身,主動權在於自己。留名的快樂源泉保護了付出還有別人的讚美,流失對快樂控制的主動權。

所以,從身心健康角度來說,不留名比較好。

莊子在《養生篇》里也說過,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

做好事不留名,是一件很養生的事兒,


《呂氏春秋·察微篇》中有一段

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其金於府。子貢贖魯人於諸侯,來而讓,不取其金。孔子曰:「賜失之矣。自今以往,魯人不贖人矣。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魯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見之以細,觀化遠也。

意思是

魯國有一條法律,魯國人在國外淪為奴隸,有人能把他們贖出來的,可以到國庫中報銷贖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貢(端木賜)在國外贖了一個魯國人,回國後拒絕收下國家賠償金.孔子說:」賜呀,你採取的不是好辦法.從今以後,魯國人就不肯再替淪為奴隸的本國同胞贖身了.你如果收回國家的補償金,並不會損害你的行為的價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錢,別人就不肯再贖人了.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謝他,送了一頭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說:「這下子魯國人一定會勇於救落水者了.」

孔子的意思是,當社會的道與個人的大義擺在一起,選擇什麼不言而喻

在一定程度上,高調行善是合理的,但自我膨脹卻並不可取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謝邀。

做好事是為了名嗎?

做好事是為了利嗎?

假如不為名利有必要留名嗎?


圖一種「成功裝了一回逼」的感覺。

相較於帥不過三秒的尷尬,這種持續性的感覺自我良好還是很容易上癮的


謝邀。

這只是選擇之一。

並不是必須的。

PS,抖個可能讓人反感的機靈……

敢扶老人的話,似乎不留名膽氣更壯一些。


沒有「要」啊。你想留名,結果就是後果不可預見唄。這完全是個主觀選擇,沒人要你「要」


心安就好


子貢贖人

魯國有一道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外國見到同胞遭遇不幸,淪落為奴隸,只要能夠把這些人贖回來幫助他們恢復自由,就可以從國家獲得的補償和獎勵。 孔子的學生子貢,把魯國人從外國贖回來,但拒絕了國家的補償。孔子說:「賜(端木賜,即子貢),你錯了!向國家領取補償金,不會損傷到你的品行;但不領取補償金,魯國就沒有人再去贖回自己遇難的同胞了。」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謝他送了一頭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興地說:「魯國人從此一定會勇於救落水者了。」


為了積德。


君難道不知 升斗恩 升斗仇 ?


如果是小事,留名才奇怪吧…如果是大事,你不留名別人也知道你是誰。


留名,馬上回報你善報

不留名,積小善報為大善報,關鍵時刻能救命

所以不要留名


瀉藥。

我不這樣。

我是雷鋒。


推薦閱讀:

是什麼填補了你曾經的迷茫與空虛?
一個人掉進大海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為什麼我們越努力,越焦慮?
為什麼那些還愛著前任的人不去找回對方呢?

TAG:生活 | 思考 | 道德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