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二十二》,你有什麼感悟?
當回想起30年來,組織被迫充當慰安婦的受害者訴訟日本的事時,陳厚志這樣說:
那時候年輕,想法很幼稚,想替她們討回公道,三十年過去了,沒有得到一分錢賠償和道歉,阿婆們的事全國人都知道了,現在想來,我寧願從來沒有驚擾她們。
導演郭柯在知乎上說,把這些老人當作親人去看待,你的拍攝就有了分寸,問題就有了底線。
於是《二十二》平靜而剋制,每當要進入最核心的部分——日軍的暴行,就會在阿婆們的淚眼婆娑,和「不講了,不講了」「不說了,我說了不舒服」「記不得了」的隻言片語中戛然而止。
看完你會發現,全片的主題不是挖掘過去,而是活在當下。
阿婆們大多出生於192X年,這意味著被迫充當慰安婦時,她們還是十幾歲、二十齣頭的姑娘,如今已是九十高齡。
日本侵華期間,中國有20多萬女性成為受害者,直到今天,已知的倖存者只剩下8位。
電影不曾講述她們屈辱的細節,沒有波濤洶湧的情緒渲染,但透過零散瑣碎的生活日常,我們或許可以知道,她們為什麼能活到今天。
1.
為什麼能活到今天?
因為除了痛苦,生活里還有光。
林婆婆住在養老院,因為往事,她不能生育,沒有兒女,腿腳也壞了。
她和別的女子不一樣,罕見的有頭腦和膽識。
日本人要娶她,她就假裝答應,隨軍期間一箱一箱地偷子彈補貼我軍,逃出來後還組建了女子作戰隊,編了抗日歌謠,拿槍崩了兩個日本士兵。
你看她的樣子,不是老人慣有的慈祥,而是剛毅。足夠為她在苦海中撐起一葉小舟。這樣的人,實在不需要別人的眼淚。
養老院的生活平靜中滲透著小樂趣。
她早上起床了便搬著椅子坐在門口,有隔壁的老頭找她尬聊,吃飯嗎?不吃不吃。喝酒吧?不喝不喝。你吃多少?三勺飯。還不夠我吃一碗……
退休教師來看望她,她念叨自己的勳章和錢被人偷走了,氣憤得很。
他繞到林婆婆背後,從一堆棉物里翻出她的勳章盒子和錢,嗔怪般說:「是你自己藏太深啦!」
林婆婆反覆確認東西都在後,仰頭問:「你從哪裡找到的?」
然後便笑開了,像個孩子。
李婆婆說,她的兒子女兒都給她錢,他們沒錢了自己也給他們一點,她沒飯了他們給飯吃,餓了就去外面找些柴,自己生火做菜。
電影里她去屋外找了幾根枯樹枝,用乾草引火起了一灶,番茄切成小塊,丟進沸騰的水裡,再放下寬寬的麵皮,她胃口不錯。
村裡的小孩喜歡圍著她鬧,叫她「奶奶」,她高興時又生一次火,煮了食物分給孩子們吃。
她還是個貓奴,院里養著好幾隻流浪貓,和自己兒媳聊天時,也不忘關注它們:
你說它是不是懷孕啦?我看她肚子鼓鼓的。
來吃呀,把你的孩子也帶來。
誒!不準進屋去!
……
海南小村莊,人們茶餘飯後的娛樂便是在樹蔭下結一張吊床乘涼,殺一個椰子解暑,來一局小本做注的棋牌。
李婆婆掏出兩塊錢擺在桌上,熟練地摸牌,或是打開老古董電視機,全神貫注地看一集86版《西遊記》。
兒媳說,李婆婆生活很幸福,過去的困難他們感受不到,只要她現在開心就行。
如果你想看的是傷感、痛苦,不,很少。
她們很可愛,身體尚可,老有所依,生活中充滿平凡的樂趣。
電影里烏雲和暴雨中穿插著這些細小的詼諧,甚至讓人不由會心一笑,如果不聊起那段往事,她們和天下所有的阿婆沒有差別。
也只有這樣,她們才能活下去,活到今天。
看完電影老徐問我,你會推薦別人去看嗎?我說不會。
因為慰安婦受害者作為日軍侵華的鐵證,已經是民族壓迫的符號,阿婆們的苦難被裝在民族主義的容器里,成為政治聲討的佐據。
既然如此,申訴、教育後代的事應當留給整個國家的人來做,而不是讓她們一次次出鏡,複述那些暗無天日的日子。
如果年輕的後生留下廉價的眼淚,發表完憤恨的見解,便不再做什麼,也不能為她們換來什麼,那等於公開行刑。
哪怕心底的傷口再深再大,仇恨終究不能支撐人的全部意志。
不再提起,不去打擾,也許才是她們最想要的生活。
2.
活下來的人始終有不幸中的萬幸,那麼離開的人,又為什麼離開?
或許我們最該做的,是去了解電影沒有說的故事。
二戰後,我國放棄了國家賠償,對慰安婦受害者的民間索賠「採取默認,或者有所支持」。
在中日友好的政治氛圍下,國家層面對慰安婦倖存受害者僅有的支持都是道義上的。
電影里,幫助阿婆們的有日本留學生、韓國人、民間志願者,她們大部分跟隨子女生活,或是受到養老院院長的特殊照顧,唯獨沒有政府角色。
日本女孩米田麻衣
中國慰安婦受害者研究第一人蘇智良,曾奔走海內外,為倖存的阿婆們籌集援助金,最後每人每月拿到了100塊(後來增至200元/月),他說,他沒有想到,有人會為了1200塊給他下跪。
由於沒有專項資金,阿婆們能從政府領到的只有五保戶補助和養老金,在2012年對海南慰安婦受害者的生存狀況研究中,一位阿婆的女兒說,
她的母親每月只能領到160元的五保戶補助,養老金剛領三個月,一共165元。而她們每月的醫療開支是以千計的。
相比之下,韓國政府對每位慰安婦倖存者提供的生活補貼,是每月五十萬韓元(約3000元人民幣),還有免費醫療保險等。
國內關於慰安婦受害者的報道從2012年開始顯著增長。
觀察詞頻出現的規律,2012年的峰值正是釣魚島之爭期間,2014年是慰安婦受害者報道的歷史高點,而這一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來的關係最低點。
涉及阿婆們的報道,自始至終充滿了非常複雜的政治色彩。
戰爭的傷害只是一部分,社會的蕩婦羞辱才剝奪了她們剩下的人生,很多受害者在戰爭中倖存下來,最後被看不見的利刃殺死。
在有的村莊里,村民們詬病她們沒有以死成全名節;
當她們講述過去,會被視為給子孫抹黑,甚至是利用這個不幹凈的「身份」來掙錢;
有子孫礙於臉面拒不承擔贍養義務;
有的因為不能生育被丈夫拋棄;
有的婚後夫妻關係並不融洽;
……
這些直接導致一些原本就患有嚴重 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的阿婆們越來越邊緣化,最後含恨而終。
哪怕直到今天,女性依然被視為一種性戰利品,對她們的貞操苛責仍然存在。
我們並沒有從戰爭中吸取教訓,阿婆們的遭遇激發了民族情結,也僅止於此。
我想,無論是逝去的,還是尚在的,她們想要的不過就是「活著」而已。
參考資料:
蘇智良、陳禮茂:《我研究「慰安婦」問題的歷程》,史林,2006年S1期
趙青青:《日軍「慰安婦」倖存者生存狀況調查與PTSD初步探究》,2012年
宋少鵬:《媒體中的「慰安婦」話語——符號化的「慰安婦」和「慰安婦」敘事中的記憶/忘卻機制》,開放時代,2016年03期
黎若谷:《中國「慰安婦」索賠問題研究》,2016年
《外交部就日本高法終審駁回我慰安婦賠償上訴答問》,中國政府門戶網站,2010年03月5日
這部片子我看了一下,比較陰沉,讓人感到心情低落,尤其是這些老人敢於揭露這塊傷疤,心中在流血,卻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這段歷史,勇敢的站了出來,這很不容易。
通過二十二,我們知道了很多,首先,銘記歷史,不要忘記那段歷史,說實話,經過抗戰神劇的洗刷,我們已經將那段歷史娛樂化了,但是我們要知道,當年日本給我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這些災難是一場浩劫,無數的人死在了戰場,還有一部分人淪為了慰安婦,一直遭受著戰爭的創傷。
一切的記錄都是為了讓我們珍惜現在,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
看完《二十二》,我又一次真正的體會到生命的價值,活著的意義,就如同片中的依據台詞一樣「人生只愁命短不愁窮,只要命長,窮不講了」。聽聽這句話,說的是多麼的樸實,沒有過多的修飾,華麗的詞藻,有的只是稀鬆平常的話語,但是我們卻可看出生命誠可貴。
也許人這一輩的生命是沒有定數的,說不定哪天就會離開,這個有時候是毫無徵兆的,可是我們要樂觀,要微笑的面對我們活著的每一天,山珍海味、清湯寡水,都是一天天的吃,只要健康的活著就是很好的,人生不怕吃的差,穿的差,住的差,但是真要到你生命終結的那一刻,真的或許會怕的,人生在世幾十年,真的要離開的時候,不知道還會不會有機會再回來,還有機會看看這個世界嗎?看看自己的親人嗎?真的,也許我們應該好好的愛護自己的身體,保持身體健康,只要活著就好。
我是懷著沉重的罪惡感與負罪感看完這部紀錄片的。為了揭露那段罪惡滔天的歷史,為了讓這段歷史客觀的呈現給世人,一個個耄耋之年的老人,在事過多年以後重新解開自己的傷疤,只為了還世人一個真相。這段歷史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然而,真相就在那裡,從不曾被掩埋,每一個中國人都不能忘記。印象最深的是韋紹蘭老人,結婚三個月被抓走,回來時,身懷懷身孕。由於兒子有些日本人的血統,一直沒有娶上妻子。悲傷的歲月已經過去,現在的我們擁有著和平的日子,強大的祖國。這些受害者的存在確實為日本侵略者慘無人道的卑劣行徑做出了充分證明,事實就是事實,它不會因施害者恬不知恥的否認而被抹煞。沒有聲勢浩大的前期宣傳,沒有眾星聯手的演員陣容,沒有大規模的排檔,然而《二十二》註定成為中國電影的楷模。
看完電影《二十二》其實感觸挺深的,她們在我心目中早就不再是慰安婦,她們是一個個有名有姓的人,毛銀梅,何玉珍,韋紹蘭,李鳳雲,張先兔,李秀梅,趙蘭英,劉改連,任蘭娥,郝菊香,駢煥英,李愛連,曹黑毛,劉風孩,符桂英,林愛蘭,符美菊,王志鳳,李美金,陳連村,陳亞扁,黃有良。這些名字將會一直銘記在我心中,她們將黑暗的過去深埋於心底,她們中最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面對未來。我們根本無法想像她們到底遭受了什麼樣的痛苦,在成功逃出之後她們又是怎麼樣受盡所謂同胞們的歧視和白眼,這一切的一切她們都堅持下來了,如今安寧的生活得來不易,更讓人珍惜。我們更應該銘記著歷史,銘記著這些時代的英雄們。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這部紀錄片我終於有型看完了,剛開始了解到這部影片是因為馮導的一篇微博才知道,一開始也並不是很了解慰安婦這三個字,只是有一點點印象,後來得知了這部影片,就去影院找,找了好久才找到,今天有幸看完了,影片結束後,我久久不能從沉痛的心情里走出來,真的悲傷到說不出話來,我無法忘記影片中那一張張布滿皺紋的蒼老的臉龐,無法忘記她們雖然經歷過這麼多苦難卻依舊笑著的聲音,她們真的是太偉大了,苦痛或許摧毀了她們的身體,卻沒有帶走她們對生活的渴望與樂觀的態度,我們應該銘記這段歷史,記住她們是時代的英雄。
《二十二》剛上映的時候,我從網上了解到了是關於「慰安婦」的紀錄片,一開始我是很抗拒的,我特別害怕看到那樣血腥,慘無人道的場景。被朋友拉進影院的我,很緊張,但看到那些老人們平靜的面龐時,我的心好像都沉靜下來。整部影片都非常平靜,沒有什麼激烈的場景,有的只是老人們的生活場景,但正是因為這種平靜,卻讓我思考了更多,讓我體會到了那段歷史的不平靜。看完《二十二》最大的感悟就是,永遠都不要對生活失去希望,就像老人所說的「這世界真好,吃野東西都要留出命來看」,幸運和不幸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熱情的對待生活,生活也同樣會善待你。這部影片也激勵著我們當代的年輕人,銘記那段歷史,努力奮鬥,為祖國繁榮昌盛獻出自己的力量。
我記得片中有個老人說到「下輩子,不想要再投胎了」,這是要在怎樣的絕望下才能有此想法。
《二十二》不僅僅是說告訴我們那些也曾是青澀懵懂、花兒一樣的少女因為殘酷的戰爭、因為那些慘無人道、因為那些喪心病狂的國家而遭受的巨大痛苦是多麼令人同情和悲慘。這些如今已是八九十高齡、華髮叢生的老人為什麼會願意勇敢的揭開那令人痛苦和不堪的過去,慰安婦就是類似於軍妓一樣的存在,那些歲月對於她們來說就是恥辱,就是不堪回首。
但今天我不僅僅是想唾棄那些令人作嘔的加害者,我想說的是那些作為幫凶的某些親人或鄰里,我不懂這些人是哪裡來的優越感去嫌棄那些遭受或摧殘的女性。有時候親近之人的傷害比之那些禽獸更加令人心寒。
那個年代真的很不容易,她們如今能夠活著更加的不容易,她們以前要受到別人的指指點點,自己明明是受害者,卻要活在那樣的異樣眼光中,真的很堅強的。
真的很心痛,往往就是這樣的紀錄片才能夠讓我們感悟更加的深厚。我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事情,很多東西都是通過歷史書籍了解到了,如今卻通過一部紀錄片,通過這些親身經歷者,這些受害者來了解這段歷史,真的記憶深刻,感觸很大。
歷史是慘痛的,有人不忍直面這段歷史,可以理解。但我想說,這部電影,不是為我們去撕開過去的傷疤,而且通過一隻蒼老的手,在撫摸早已結了厚厚血痂的傷口。溫柔而有力,讓我們可以慢慢的去了解曾經的創傷,以及如今的安康。
電影結局的時候也讓我特別的感慨良多,因為是一個老人的葬禮。在葬禮過後,只剩下了雪,在拍攝的畫面來看,讓我想到了落了一個白茫茫真乾淨的心境。後一幕就是春天到來了,可是春天的到來卻讓小編覺得這部電影格外的沉重。
看完《二十二》以後心裡很難過,但是同時也很欣慰,難過的是這些老人們在最美的年華經歷了人生中最大的痛苦,很多人失去了父母,自己還被日本鬼子抓走成了慰安婦。對於當年侵華的日本人,日本鬼子簡直就是最形象的比喻。在中國古代傳統中,罵人最狠的也無非是賊,豎子一類。但是對於侵華的日本人則直接成了鬼。這就足可見他們的罪行之深。我們看《二十二》不是為了激起仇恨,而是為了讓自己,銘記歷史,珍惜和平。
那一年她們一個個正當年華如花似玉,那一年她們一個個被當成玩物沒有白天黑夜,那一年她們一個個被所有人避千里之外無人關懷,那一年她們一個個的眼神里沒有了光芒和希望。她們有錯嗎?生而為人她們本應該去享受人人生而平等的權利,卻被抓到那暗無天日的地方,她們被指指點點被唾棄,她們願意如此嗎?戰爭對她們何其殘忍,她們不能說自己的苦楚,不能跟任何人說,會被指點生活也將打亂,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過去了很多年,她們一個個也將老去離去,她們苟延殘喘的活了下來等的不過是日本人的一聲道歉,可是沒有人去道歉,他們否認自己的所作所為。我想把這段歷史銘記於心是對於她們的尊重,最好的尊重。
推薦閱讀:
※《二十二》中讓你感觸最深的是什麼?
※你最迷茫是什麼時候?
※電影《二十二》,給你帶來哪些感悟?
※從《二十二》里的可愛老人身上你學到了什麼?
TAG:二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