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老了,身邊陪伴的是個機器人,會是一種怎麼樣的感受?
確認
取消
我來回答
|
熱門排序
戚夜白
「機器人養老」的存在,更像是在逃避中國「養老難」的真正原因!機器人照顧老年人生活,這項措施說是可以在5年內差不多普及開來。但是我卻覺得實在是悲涼。何為「老年生活」,老年生活是為了讓你得到人生最...
查看全部
「機器人養老」的存在,更像是在逃避中國「養老難」的真正原因!
機器人照顧老年人生活,這項措施說是可以在5年內差不多普及開來。但是我卻覺得實在是悲涼。「機器人養老」的存在,更像是在逃避中國「養老難」的真正原因!
機器人照顧老年人生活,這項措施說是可以在5年內差不多普及開來。但是我卻覺得實在是悲涼。何為「老年生活」,老年生活是為了讓你得到人生最後的休憩。你已經度過了無憂的孩童,忙碌的「工作狂」時期,已經準備開始享受人生了。而這個時候最悲哀的不是牙掉光,吃不得美食了;不是身體衰老,無法去遊玩了;不是老眼昏花,看不清世界了。最最悲哀的是人精神上沒有寄託了,只有一個機器人照顧你基本的生活而已。我們不反對追求物質,因為物質是人所必須的,人要吃要用要活都需要物質。但是只有物質,而沒有什麼追求和「鹹魚」和某種動物有什麼區別。而機器人養老能夠做的只是滿足人的物質,身體健康,卻無法填滿老年人的心靈空虛。
要說這個機器人,作用是挺大的。有些人就說自己沒有時間照顧老人,並且老人有阿茲海默症(即老年痴呆)脾氣很古怪,請了保姆也無法照顧。於是在讓機器人幫忙養老。在這個條件之下,讓機器人代替保姆是挺好的辦法,但最終就怕「糊塗」的老人吧子女都忘了,只記得機器人了。說到這個機器人無法帶給人精神的滿足。有人會說,機器人也會唱歌跳舞啊。是啊機器人會的電視里也有,還更豐富。機器人可以測試健康難道普通儀器就不可以了嗎?「機器人養老」的存在更像是在逃避中國「養老難」的問題!中國現在的四座大山我也懶得說了,而「養老難」是確確實實的現實問題。不僅現實還很緊迫,因為中國也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了。老人在家沒人照顧,早起養老院卻找不到空房間。每個老人彷彿成為社會遺忘的角落一樣。他們被同情,但他們依舊活的艱辛。而這個艱辛是在精神上的。就如「宜家餐廳,老人相親」的事件一樣。老人們想要找一個適合他們的場所,最終無奈選擇了「宜家」,還被採取了措施。這是老人們的悲哀,也是我們未來的可能。機器人養老這個畫面,看著都讓人心酸。雖說功能會越來越齊全,越能夠照顧到老人生活。但老人難道自己不能照顧自己嗎?他們想要得到照顧的是「一顆孤獨的心」罷了!看到這個問題我不禁感到一陣悲涼,人這一生一直在不斷奔波辛苦,老了之後卻只有一個冰冷的機器人陪伴自己,多可悲啊。不過養老機器人的出現也確實反映了中國現在養老難的問題。
第一,中國獨特的人口結構難辭其咎。有報告預測,中國2013年到2021年將處於輕度老齡化階段,但老年人口隨後迅猛增加,由2.58億人增長到3.71億人,年均增長1260萬人,老齡化水平在2024年達到20.3%,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這就導致了沒有足夠的子女來照顧父母的問題。 「十一五」期間提出的「9073」(90%是家庭養老,7%是社區養老,3%是依託機構養老)養老格局中,家庭養老功能逐步式微。中國的家庭規模逐漸縮小,子女流動性增強,傳統的「父母養活子女、子女照顧父母」正在被瓦解。未來一對夫婦除了要照顧自己的孩子,還要忙於每天的工作,已經沒有更多的精力來照顧雙方的4位老人,所以家庭養老模式岌岌可危。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的空巢老人規模已突破1億大關。2012年中國有至少100萬個失獨家庭,且每年以約7萬個數量持續增加。老年人會越來越多,但是卻沒有足夠的勞動力去照顧他們,養老機器人的出現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第二,現在一些資源較好的公立養老院有「一床難求」的現象。老人越來越多,選擇進入養老院的家庭也越來越多,但目前部分養老院的設施並不完善,子女一般不會選擇;而好的養老院價格比較高,四位老人的入院費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一般的上班族也負擔不了。所以一些設施較完善、價格合理的養老院就成了多數人的選擇,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再者,多數養老院都害怕出現意外,承擔醫療、法律和道義的風險,將重病老人、無自理能力老人、失能失智老人拒之門外,使真正有需要的老人反而進不了養老院。 第三,專業護理人員稀缺。現在的養老護理人員或者保姆多數是外來女性,她們經常隨著打工的丈夫而流動,時間不長久流動較大;她們也不具備專業的護理知識,在照顧老人時很容易出現問題。子女平時上班,一周只能看一次父母,並不能真正了解護理人員對父母的照料情況,現在很多保姆都存在虐待老人的現象。 根據以上三點,機器人養老會成為必然的趨勢。當然,它的出現除了說明科技進步也對養老有一定的幫助。一方面它可以起到提醒的作用,幫助護理人員提醒吃藥時間等等;另一方面也能夠給老人的生活帶來一點新鮮感和樂趣,它能陪老人唱歌、跳舞,讓老人的生活不再那樣獨孤和無趣。但是機器人畢竟是沒有感情的,它只能陪著老人做一些事情,卻不能真正了解老人的真實想法,老人精神上還是孤獨的。希望中年人可以多多陪伴自己的父母,哪怕每天只是一通電話也好,不要讓工作羈絆了自己的時間,忘記照顧和關心這世上最愛你的人。當你老了,頭髮白了,身邊沒有活生生人,而是冷冰冰的機器人,從倫理道德上彷彿我們不能接受。但當一個國家政策出現了這種的條文。是不是說明我們該反思了。
但是我們來想一想電影《我的機器人女友》有沒有覺得一個可能會擁有感情的機器人陪在我們身邊,穿越多年即使滄海桑田也有一個人等你陪你。也許容顏未變,也許記憶蒼老,但我在這裡只等你歸來。 但是回歸現實,究竟是我們的「不近人情」還是這個社會繁忙到我們都沒有了正常的情感交流。小時候我們盼望著工作的父母早點回家來陪我們玩耍,每次離別的依依不捨,而現在角色互換,父母老人變成了那個在家裡苦苦期盼我們回家的人,我們變成了那個當年一個電話就被叫走而不得不說著那句「有機會我就回來看」「有時間我一定多回來陪陪您」,可是最不靠譜的約定就是下次吧,我們不能確定我們距離下次還有多長時間,但我們要知道明天和意外我們不知道誰先來,我們是不是應該盡我所能的陪伴。 我想這個立法的意義是對於未來的推測,因為會有獨身老人,但是人與人交流的情感才是才是發展根本。這個立法的意義更多的也是要我們反思,我們是不是缺乏了與老人們的交流。 因為機器人並不是一個大群體用戶可以用並接受的,不如我們現在拿起電話給許久不聯繫的家人朋友來一聲問候。就算是微信群發我也願意回你,最近歲數大了隔幾天就會用微信給我的老朋友發發東西。別讓還處於機械化沒有情感的電子設備充斥於我們的生活。我覺得如果當我老了,是一個機器人在身邊,那會覺得相當悲涼。因為機器人是一種冰冷的智能機器而已,他沒有感情,只能執行。面對這樣的對象,老人難以得到心靈上的慰藉。
「機器人養老」的推行和實施確實彰顯了我們日漸增長的科技,但是卻無法忽視日漸冰冷的人心。什麼時候,陪伴父母的使命由機器人來代勞?你們真的覺得年老的父母看著在身邊轉轉悠悠的機器人會開心嗎?等到有一天,機器人普及在養老院,我們作為兒女,不去看望年邁的父母是不是會變得理所當然?光想想都覺得人類社會可悲。
無論未來「機器人養老」是不是會普及,我都希望作為兒女的我們還要多一份真善美,作為人的一份真性情。人類最脆弱的時期,就是無助的童年和孤獨的老年。當這個世界只剩下「代執行」的智能人工,那還有什麼樂趣可言?有什麼真情可言呢?
不知道大家之前有沒有看過幾年前春晚上的一個小品,郭達跟蔡明演的,馬大姐蔡明演個機器人,感覺笑點超多啊!老年人身邊陪著個機器人,當然現實中的機器人肯定沒有人扮演的那麼搞笑!
印象中機器人都是機器貓多啦a夢那樣的,要是老來能有個叮噹貓陪伴,那麼該多好啊!滿足兒時的夢想,那是不是還能坐時空隧道回到童年啊!哈哈,當然是異想天開了。老小孩啊,也滿足一下老年童心。如果我老年後有個機器人陪伴,總感覺不是那麼回事呢!可能自己思想還是太保守了。咱中國人都是推崇養兒防老的,多子多福就是為了老來有個依靠。老來被孩子送進養老院心裡都不是那個滋味。而且還怕別人說養了孩子都不養老,不孝順啊!感覺機器人現在還不普遍啊即使普遍了也是要花錢的吧。有些不肖子孫甚至都不舍的花錢送家裡老人去好一點的養老院,難道還會花錢買機器人嗎?當然好像現在的老人都很有錢的,也不排除自己買個機器人來陪伴自己的可能性。老來有個伴最好了啊,老伴老伴啊。兩個人相濡以沫到一輩子多甜蜜幸福啊!但是人生老病死是不可逆轉的,另一半若是先自己一步走了,唉,之後機器人陪伴也沒有那種感覺和感情啊!當我老了,就算2066年吧,我不相信在這短短的50年內,機器人能夠完全發展到像人一樣,有人一樣的情感,能夠跟人正常的交流,要知道,人類進化到現在,可是經過幾千萬年呢~即使是最前衛的科幻小說,也要把這個設定設在22世紀以後。
一個冷冰冰的機器人,或許到那時候他們能夠滿足我日常生活使用的一些需求,給予我一定的幫助,但仍然讓人感覺不到溫暖。人,並不是滿足生存需求就可以了,我需要的溫暖,需要的交流,這可不是一個冷冰冰的機器人能夠解決的哦。關於機器人的發展,多留意相關的報道也就知道了,在短時期內,確實是很難得到突破的。
關於「機器人養老」,總的來說,還是持一個觀望的態度。他能夠解決一些低層次的需求,但對於高層次的需求,他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去發展才有可能滿足。
推薦閱讀:
※高清管道機器人下井作業有哪些操作步驟?
※堪比大腦!小小電路板竟讓機器人處理視覺信息效率翻數倍?
※智能機器人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家庭服務機器人不只是「智能手機+殼」
※10大"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大會"排行榜,你認為哪場值得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