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向孩子伸出食指,請伸出大拇指

1

小男孩從好朋友那裡拿過來一塊髒兮兮的糖,一點點掰開往嘴裡送。

爸爸看見後大怒吼道:「把那糖扔到垃圾桶去!馬上!」孩子一下子沒反應過來,愣在那裡,嘴裡繼續嚼著糖。爸爸生氣地用食指往垃圾桶一指:「那麼臟!你必須馬上給我扔掉!」

孩子終於明白過來父親的意思,眼淚開始在眼圈打滾,但他捨不得手裡那塊糖,狠狠地掰下一大塊塞進嘴裡大口吃著,眼睛狠狠地瞪著父親。

爸爸的怒火開始上涌,再次吼道:「我數到三,再不扔掉你就不能玩遊戲了!一……二……」孩子放聲大哭,衝過去對父親拳打腳踢。父親被兒子突如其來的襲擊激怒,大吼:「你敢打我!……」

一個小小的事件,立刻升華為父子嚴重的衝突,激發的矛盾如熊熊烈火,一發不可收拾。

這是我常常看到的中國父子的相處方式,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遇見類似以上事件的情景,孩子一個小小的問題,卻在家長的盛怒之下,演變成無法收拾的爛攤子。

作為旁觀者時我們或許都會斥責這父親的魯莽,但當自己被情緒左右的時候,卻又會突然變成這樣的一個家長:想方設法去控制和命令孩子,不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去思考,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孩子,且只要求孩子服從而不理會孩子的感受。這種情況在中國家長中尤為常見。

追究其原因,中國傳統文化中缺乏與孩子平等的觀念,自古以來中國式父尊子卑的殘留觀念讓大多數父母認為,孩子只需要聽從父母的,就一定是正確的。與孩子沒有平等對話,便談不上對孩子的尊重,而一旦孩子稍有叛逆,便上升為不尊不孝等嚴重品格問題。歸根結底我們只是把孩子視為不懂事的需要教化的孩子,而從來沒有把孩子視為獨立的個體,有其獨立的思想和人格。

2

另外一個情景,美國聖地亞哥動物園,一個金髮碧眼的小男孩正在一個小橋上的欄杆往上爬。小橋外是猛獸區,小男孩估計是看不清楚,便不顧一切後果地爬上去。

這時跟在後面的爸爸一個箭步衝上來,毫不猶豫地把小男孩抱下來放在地上。

爸爸蹲下來平視著孩子,嚴肅地壓著嗓子說:「內森,你在做什麼?」

孩子:「我想爬上去看獅子。」

爸爸:「我知道你想看獅子,如果你爬上去,你知道會有什麼危險嗎?」

小男孩看了一下欄杆以及外圍,低下頭說:「我可能會摔下去。」

爸爸:「很好!你看到危險了!如果掉下去,爸爸便無法抱你起來了,裡面有獅子,你想想有多危險!」孩子瞪大眼睛看著父親。

爸爸:「你現在知道危險了!很好!你覺得除了爬上去,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你看到獅子?」

孩子想了想說:「騎到爸爸的肩膀上~!」

爸爸的臉上終於綻放出笑容:「好吧,小鬼,你真有辦法!現在爬到我肩膀上來!」

於是小男孩爬到爸爸肩膀上,兩人開始指指點點說說笑笑地討論著獅子。

這是我在美國常常看到的讓我十分感動的父子相處模式。或許是文化或傳統使然,美國人天生有一種樂觀而充滿智慧的與人相處模式,包括對家人孩子,或者朋友甚至陌生人,他們非常善於運用讚美,於是很多父母都具備這種把對孩子的批評轉化為讚揚的能力,引導孩子自己去思考去判斷。

相比而言,吃一塊髒兮兮的糖的問題嚴重性遠遠沒有在獅子山外爬欄杆重,但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卻映射出完全不同的教育智慧,將來也必定培育出不同品格有不同未來的孩子。這種智慧的背後,隱藏其中的,是父母對孩子的尊重。

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每一個人都會極力去維護自己的自尊,這一點孩子也不例外。

當我們感覺被別人控制指來指去,被別人奚落冷嘲熱諷,被別人批評催促懲罰打罵時,我們的反應會是如何?

當我們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我們的反應會是怎樣的?

美國的小學教育中,有一句話老師常常會告訴孩子的,就是:「當你說的話可能會傷害到別人的感受時,請你不要說出來!」我覺得這句話同樣適合改編為我們做父母的使用:「當你說的話可能會傷害到孩子的感受時,請你不要說出來!」

當我們正準備伸出我們的食指,準備冒出「你必須……」;「你敢……」; 「你給我聽著……」;「如果你……就(後果)……」;「你只有……才能……」這類型的句子時,請冷靜一下。因為這種帶有控制命令色彩的話語,往往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個沒有自我的附屬品,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反抗這種控制。這就是很多人不明白孩子為什麼不聽話,為什麼鬧不可休的原因。而換一種語氣,你則可能會看到不一樣的效果。

很多美國父母善用「和善而堅定」的原則,他們反對孩子做某事時,常常會冒出這樣的句子:「對不起!親愛的,現在沒到甜點時間,你可以再玩十分鐘積木,到時間了我叫你。」把想要表達的「不可以」做的事轉變為「可以」做的事,這會讓孩子感覺自己的要求受到了尊重,並知道了自己怎樣做就可以得到滿足。當孩子做到了你說的「可以」做的事時,為他伸出你的大拇指,告訴他:「你真有耐心!」

還有一種表達同理心的方式:「哦!親愛的!如果我是你,我是不會吃那髒兮兮的糖的,那樣會可能會讓我肚子疼。」告訴孩子如果發生在「我」身上的後果會是什麼,比直接告訴孩子在他身上的後果是什麼會讓他更容易接受。如果他做到了,給他伸出你的大拇指:「我的甜心!糖那麼好吃你都可以忍住不吃了,要做到真的不容易啊!」;「你是一個講衛生的孩子!」

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美國父母對孩子說話的時候,總是帶有很多情感色彩的稱謂或用語,如「親愛的「,」甜心」等是他們常用的對孩子的稱謂。而「我愛你」則是他們時時刻刻掛在嘴邊的話。這讓孩子感覺甜蜜,即便自己犯錯,自己仍然是父母的甜心,不會因此而懼怕失去父母的愛。這,其實是美國人尊重孩子的最高智慧。

親子關係最重要的因素是平等與尊重,只要把孩子視為有獨立人格的個體,多考慮他的需求和感受,多以商量探討的口吻跟孩子說話,孩子享受被尊重的感覺的同時,自然也學會了如何與他人談話或相處,學會如何去尊重他人的感受。

當你想向孩子伸出你的食指的時候,

請冷靜一下,

看看如何能向他伸出你的大拇指吧!


推薦閱讀:

別再」限時隔離「教育了,揭:對孩子有危害
專註力培養的第一個階段——探索與專註力:2歲
一群影視動畫行業的爸媽 湊在一起能搞出什麼樣的親子IP
奇蹟男孩:普通人只看到善良,聰明家長卻能看透好教育的本質
中國從來不缺和稀泥的專家

TAG:親子教育 | 親子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