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該不該放下怨恨,與父母和解?

通往「和解」之路

當你問該不該和解時,內心中有著明顯的衝突。一面是父母對待自己的不公平,忽視、過度管制(控制),所累積的憤怒、傷心;一面是對於父母年邁的憐憫和不舍。當這連兩個部分在拉扯時,我們都需要好好充分的去體會,這個過程是很痛苦的,會牽扯出很多的心路歷程,但也是我們真實的感受,我們生命早期痛苦、漫長的掙扎。

去體會內心裡那個掙扎,從而也對自己更加慈悲,原來我一直都在痛苦,都在想原諒而不能原諒的狀態;原來我一直都那麼努力,卻得不到方法。在這個充分拉扯的過程中,我們才能找到方法,而不是忽略對父母的恨和愛,用愛遮蔽恨;或者用恨遮蔽愛,都難以達到真正的和解。

我的一個同行分享過,小的時候母親不停的像她傾述,吐苦水,自己感覺大腦像是被炸過似的,她沒法聽母親談過去,就想出一個法子來了解母親,她扛著攝像機給母親錄像,訪談母親,通過用這樣的方法來傾聽母親,自己也很舒服。

什麼是「真正的」和解?

「爸媽年紀大了,老人家就這樣沒法子了,我睜隻眼閉隻眼,反正我也不和他們發脾氣了。」

「我爸媽就是觀點落後,不考慮我的感受,我要告訴他們對我的傷害。」

「我的原生家庭就是這樣,我沒辦法靠近父母,也沒辦法和他們好好說話,我將來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的孩子。」

經常會聽到類似的分享,能夠看到大家的努力,也是我們在尋找與父母相處的方法,但可能未達到真正的和解。

真正的和解是,我知道父母對我造成的負面影響,因為他們就是那樣成長的。而我選擇不拿父母的影響折磨自己了,即使父母沒有好好愛我,我作為一個人,是可愛的,可敬的,我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經歷生活給我的磨難和幸福。當我有更好的狀態時,我不僅憐憫我自己,我還能憐憫父母,我放下責難,我照顧自己,不為難自己,我可以安靜的真正傾聽父母的話,就像對待一個朋友那樣,我想這才是最好的和解。

與父母和解的要點一,與自己和解

我經常看到很多的來訪,雖然表面上對父母諸多抱怨,但內心深處有著深深的自責與內疚,他們覺得父母的不幸福是自己的錯,是自己不夠努力,不夠包容。

沒有辦法尊重自己內心的需要,而是不斷的照顧父母,可是在這個過程中,是越付出越生氣,越生氣就越內疚,如此反覆不斷。

這種時候,很重要的是尊重自己的感受,先照顧好自己的心情,一旦自己的情緒失衡,不管做了多好的事,結果往往不太好。

我們要停下對自己的責罵,放下「照顧他人」的念頭,去看看自己的難處,疲憊,先照顧好自己。

與父母和解要點二,負擔起自己的人生。

一個25歲的姑娘,剛剛結束了一段戀情,理由是父母不喜歡對方。最近一直被父母逼迫相親,她感到無奈、心痛。她對於感情有很多的迷茫,內心裡反對父母的催逼,可是又不斷的按照父母的意願來生活。

這個25歲的姑娘,很重要的人生功課之一,就是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她需要尊重自己的意願,按照自己的願望來生活,如果一直活在父母的期待下,是很難負起自己的人生,也無法平等的與父母和解。我們需要告訴父母,我會照顧好自己,會根據自己的需要來生活,我會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和解的困局:

為什麼有的人不停的抱怨父母呢?一直卡在這個點上,不能前進。

我們身邊可能有一些朋友經常不停的抱怨父母,是因為他們的抱怨、憤怒、恨從來沒有被真正接納過,他們自己也在一邊罵父母,一邊感到非常的自責和內疚。那個抱怨從來沒有充分的被接納過,沒有人聆聽他們的心酸和痛苦,自己也感到難以啟齒,從而那個憤怒或者是悲傷從來沒有好好的被體驗過,那些苦水一直在內心裡發酵。憤怒和痛苦,沒有被好好體驗過(缺乏支持的環境),就難以有勇氣的去表達,或者是一表達就是家庭災難。也許有更專業的幫助,會有更好的成長。

和解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你要原諒父母有他們的局限性,他們就是那樣的環境長大的,他們的愛很不完美,甚至可怕。

也要對自己慈悲一點,我在這麼多年裡都是這樣過來的,我已經遍體鱗傷,我無法一下子豁達,我也要療傷。

找到自己的方式慢慢和解。不要想著回去和爸媽一起呆一周,好好相處,就能和解。有的時候哪怕是五分鐘的真誠交流與關心,也是和解的第一步。

你發現我好像可以聽媽媽嘮叨十分鐘,毫無怨言,可以靜心聽,聽聽她的痛苦,這就是進步,這就是你和解的一小步。

如果有朋友希望更專業的引導和陪伴,請與我們聯繫。

章慧

心理諮詢師、情緒教練

醫學和心理學雙重學歷教育

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研究生

專業受訓經歷:

EFT國際情緒聚焦(個體)治療,受訓中

國際情緒聚焦家庭治療(EFFT),完訓

國際情緒聚焦伴侶治療,完訓

支持、陪伴有需要的家庭、伴侶和個體,踏上整合、修復心靈的路程。

推薦閱讀:

性格的早熟導致與同齡人之間在思想與三觀上格格不入怎麼辦?
什麼是科學心理學?
從「電子寵物」到旅行青蛙,我們是怎麼迷上這些虛擬寵物的?
心理學如何用MATLAB生成適合屏幕的刺激
一虎一席談是綵排過還是臨場發揮?

TAG: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