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究竟喜歡在車裡幹什麼?

在車裡,你永遠都想不到人們喜歡幹什麼。

以前在東北,雪夜打車,旁邊的哥經常會拿起車載對講機,和分散在城市各個角落的小夥伴們一路開聊,聊自己在路上的見聞,聊哪個路段擁堵哪個路段好走哪個路段客人多,聊當日載過的傻叉乘客,互相約著收車後上哪家酒館裡搓一頓,憧憬著一醉睡到日上三竿多麼多麼美好。

在北京打車,如果你是個美女或憤青,的哥會很高興地給你介紹下當前的國內外政治格局與領導們的對策。介紹完宏觀形勢,下面開始扒一扒貪官的腐敗史與貪腐的心路歷程,細節之露骨,言辭之鑿鑿,讓聽者會懷疑這傢伙是貪官們的親戚或鄰居。如果你懂得捧哏之道,把的哥逗得高興,他還會主動和你聊聊他載過的明星與大人物,甚至還有他和女乘客的曖昧故事。

對於「人生路漫漫,孤獨常相伴」的的哥司機來說,社交是很重要的一項車內功能,北京的哥甚至不需要藉助車載應用就可以滿足自己的社交需求。

更常見的是車內娛樂。比如唱歌。

比如跳舞。

還有人乾脆把車當成了家,吃喝拉撒睡都在車裡。最經典的莫過於著名的憨豆先生。

還有一對無需坐班的21世紀即插即用型有為青年,買下一部中巴車,在車內開闢出工作和生活區,可以滿足行車、做飯、睡覺、看電影、喝茶、看書工作等六大功能。

老公是互聯網產品出身,他給設計出身的老婆提出了一個產品改造標準:「如果不能跟家裡一樣舒服,不如住酒店。」於是就有了下面這個充滿小資情調又很實用的「移動之家」。

□ 圖片引自微信公眾號「松木巴士」

人類在車內想乾的事雖然千奇百怪,但大體都可歸於三類需求:安全、便利、舒適,這三類需求屬於遞進關係,只有滿足了安全,才有可能去追求便利和舒適,離開了安全這個大前提,其他一切功能都是扯淡。當然,這裡提到的需求僅限於基本需求,至於追求更快更炫更裝十三的炫耀性需求,不在此文討論之列。

安全是車載應用的最基本要求,也是車聯網最主要的服務內容。安全需求的最大問題是它無法被佔有。你開車上街,不去撞別人,別人也有可能來撞你,所以安全無法量化。

對於車企來說,它在滿足安全需求方面能做到的就是推出安全產品,最大程度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安全產品有主動安全和被動安全兩種,主動安全包括胎壓監測、故障預警、碰撞預警、安全氣囊彈出報警等,被動安全包括在車輛丟失時可準確定位、遇險時可自動呼救、忘帶鑰匙時可遠程控制等。有趣的是,國內車主對於被動安全的需求要遠高於主動安全需求,這也許和大家更喜歡亡羊補牢而不是防範於未然有關吧。

能讓車主開車時感覺更為便利的應用很多,最為實用的是導航,畢竟沒有方向感的路盲比較多。能讓車主開車時感覺更為舒適的應用就更多了,本文開頭出現的那些社交、娛樂和生活需求都屬於此列,車商們也似乎在這方面下力頗多,以致於這些年我們得以欣賞到太多極不靠譜的雞肋應用。

車內氛圍燈。車內照明一般用不著這些詭異艷俗的燈光,亮度低的話沒什麼危害,如果亮度過高,前檔上邊在夜晚開車會有反光,影響視野。

□ 這位司機估計是鬼片愛好者。

汽車夜視系統,利用紅外線技術能看見一些物體位置,聽起來高大上,其實沒啥用。而且還要為其配備額外顯示屏設備,可能會影響司機視線,增加安全隱患。

□ 晚上老看這種畫面,多瘮得慌。

車載電視。在移動狀態下,緊盯著一個屏幕,比較容易暈車,還容易分散駕駛者的注意力。

□ 珍愛視力,遠離車載電視。

還有神人把後視鏡改裝成電視,萬能的淘寶上一搜出來一大片。

座椅記憶功能。私家車通常也就是一兩個人來開,很少會用到這個功能,而且有這項功能的車都不便宜,如果選擇普通手動調節的,都可以省下幾萬大洋。

大燈延時關閉。聽起來好像很高端,其實原理很簡單,就是給車燈加了個延時裝置,當熄火下車後,還能為你照亮前進的道路。用手機不好嗎?

車載卡拉OK。都是現在的直播惹的禍,真這麼熱愛唱歌,直接上練歌房多好,在大馬路上吼一嗓子,唱得好還行,唱得不好會嚇壞路人的。

對於汽車的功能與社會地位,最常見的比喻有兩種:

1、汽車是人類在家、辦公室和公共場所之外待的時間最長的「第四空間」。

2、汽車是繼電視、電腦和手機之後商家必爭的「第四屏」。

比較懶惰的推論是:

1、既然汽車是空間的一種類型,那麼你在家裡、在辦公室里或在公共場所里做的那些愛做的事情,都有可能也喜歡在車裡做。

2、既然汽車是屏顯的一種類型,那麼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有多少商業模式,在汽車裡就有多少種商業模式。

沒毛病。可是這種對標忽略了速度的存在。有些在其他地方可以乾的事,如果放到車裡干,既有可能可以讓你嗨翻天,也有可能讓你暈到吐。畢竟,高速位移狀態下的汽車之中的應用,在操控方式乃至應用內容的選擇上都有和互聯網不一樣的場景邏輯。

玩遊戲,看視頻,有著大量文字的閱讀,都不適合在車上使用,因為它會分散司機的視線,在行駛期間,哪怕半秒遲疑與大腦放空都會造成無可挽回的事故。

最適合在車上使用的應用是與語音和聽力有關的活動,比如音樂、新聞、通過語音發出的服務指令,它們無需動用眼睛和四肢,只需要嘴巴和耳朵,就可以滿足人類在車裡的各種基本需求和高級需求。

不好意思,沒有聊車震,如果您是沖著摘要里的「啪啪啪」點擊進來的,可能要讓您失望了。汽車既然作為空間的一種,車震這類事情也很自然,但它有趣的地方在於,汽車介乎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之間,在車裡,車門一關,窗帘一拉,便是兩個人的世界,但車所在的位置又常常位於公共空間之中,這就造成了親密行為引發的許多社會爭議。銀幕里對於車震題材的引用也非常多,關注這一話題的小夥伴可以自行搜羅,於我而言,銀幕車震里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莫過於《美國往事》裡面條出獄後那輛麵包車裡發生的場景。就此打住吧,哈哈。

JIANYIHUI

多說兩句

中國人家裡的大宗消費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出現過三次較為明顯的浪潮:20世紀80年代初期,手錶、自行車、縫紉機是殷實家庭必備的「三大件」,價格均在百元級;到了20世紀90年代,電視、冰箱、洗衣機成了居家嫁娶必備的「三大件」,價格為千元級;進入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空調、音響、摩托車受到民眾的熱捧,價格均在數千元;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電腦、手機和汽車成了千家萬戶的新式「三大件」,價格從千元到萬元以上不等。尤其是汽車,在官方對大眾汽車消費立場從抑制轉為鼓勵之後,中國人的汽車消費熱情開始井噴,汽車產業鏈開始茁壯成長。

汽車象徵著速度、自由和駕馭,因而被稱為「男人的玩具」。不過在商家的眼裡,這個玩具顯然還不夠完美,它理應承載更多功能,讓各類人群在車裡能做更多的事,同時還能保證安全。

從汽車誕生時起,「四個輪子+兩張沙發」的汽車傳統運行形態一直延續到今天。隨著信息技術革命往縱深發展,移動互聯網對傳統商業模式展開顛覆式清剿,汽車正在從代步工具向移動交互終端嬗變,「四個輪子+一塊電池+一台電腦」即將成為下一代汽車的標配。

車聯網與互聯網都有個類似的誕生方式:互聯網始於軍用,後來轉為高校間連接,最後變成民用;車聯網始於商用,車隊在轄下車中嵌入應用,用來調度和監控,這便成為車聯網的啟蒙產品,隨著私家車規模的日益龐大與無線通信技術的不斷成熟,民間對於車輛通信的旺盛需求,促成了汽車製造商對車載通信產品的研發與推廣。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車聯網在民用層面如火如荼,但在商用方面始終停步不前,產品應用徘徊在應付主管部門檢查和車輛安全監控這兩個早期功能上。

互聯網上有句話流行頗廣:百度連接了人與信息,騰訊連接了人與人,阿里連接了人與商品。與特定目標的成功連接也成就了百度、騰訊和阿里今日的江湖霸主地位。而在車聯網領域,無論是車與車的連接、車與道路的連接、車與行人的連接、車與雲端的連接,還是車與家之間的連接,都未出現足以與百度、騰訊和阿里匹敵的企業。究其根由,底層技術上的掣肘最是明顯,比如信息通信技術跟不上具體業務創新的節奏。

移動互聯網能在中國開花結果,基礎技術架構已經成熟,反倒是移動支付功能在民間層面的意外普及立了大功。但在車聯網領域,現有的4G、LTE-V(以LTE蜂窩網路為V2X基礎的車聯網專有協議)和DSRC(專用短程通信技術)等技術無法滿足每秒鐘消耗0.75GB(4000GB/天)數據量的智能汽車交互需求,換句話說,智能駕駛汽車開一天所消耗的數據交互量,是一個人每個月所消耗數據量的1000倍。如果無法實現雲端處理,就無法實現汽車與智能道路系統的零時差交互,其他的一切美好構想也就是空中樓閣。


推薦閱讀:

碰瓷不選豪華車 除了怕挨揍還最怕啥?
平衡車是否應該允許上路?
頂配14萬,配1.8T發動機,外形年輕內飾時尚,你會夠買嗎?
鈴木吉姆尼和JEEP自由俠哪個好?
20到30萬中型SUV哪個車好?

TAG:汽車 | 車聯網 | 移動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