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成為超級大國只用了20年,走得太快,暗藏了哪些隱患?
1917年3月,第一次世界大戰仍在繼續,俄羅斯帝國卻在二月革命之下,結束了漫長的君主專制統治。二月革命後臨時政府和蘇維埃政權同時並立,因臨時政府的措施不當,1917年11月爆發了十月革命,開啟了以列寧為首的蘇維埃政權時代,即蘇俄時代。1922年12月30日,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為首等四個國家合併,組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即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
受一戰的影響,俄羅斯等國的國力衰退。蘇共上台後,到20世紀30年代末的短短二十年間,蘇聯一舉成長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工業大國,將英法德等甩在了身後,鯉魚躍龍門之勢不可擋。
不過,了解俄羅斯的人都知道,這之前,因其極度惡劣的自然環境,以及比英法等國稍落後的技術條件,使得在一眾老牌帝國當中一直處在靠後的位置。一戰更使其國力消耗殆盡,這才會爆發革命。兒砸歐蘇俄誕生之初,內受白俄之困,外遭列強封鎖,國家更是舉步維艱。
雖說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但在短短二十年里,蘇聯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將俄羅斯拉出泥潭,甚至有了超越沙俄鼎盛時間的實力,成為全世界第二工業國。著實讓人驚奇和感嘆:蘇聯究竟使了什麼招數能在短時間內有如此成效?
雲石君將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分析:
第一,第二次工業革命成果在全國大範圍的普及。
19世紀下半頁,歐洲受工業革命成果大範圍普及,及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靠著機器大工業使得英、法、德、美等國再一次實現了大飛躍。而俄羅斯因受自身極度惡劣的自然環境及落後的社會結構的影響,並沒能在短時間內實現上述國家的突破,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羅斯淪落到「帝國主義的薄弱環節」的地步,昔日威震歐洲大陸的風采不再。
自19世紀70年代開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到1922年蘇聯的正式成立,50年已過去。雖然,俄羅斯沒能和英法德美等國一起乘上技術革命的早班車,但是,50年里,曾經的前沿技術也走向成熟,大大降低了推廣和普及成本,俄羅斯也搭上了機器化大工業的列車。憑藉強大的體量,使得其地緣潛力逐步釋放。而在俄羅斯廣袤的土地上,交通線路的鋪開尤為重要。早在1916年,視作俄羅斯國家主血管的西伯利亞鐵路已全線通車。在先進的技術的加持下,俄羅斯原本人類無法征服的凍土荒漠地區也有了征服、改造的機會,這就為其成規模工業開發提供了條件,也將俄羅斯推到時代的風口浪尖上。
而這些也為蘇聯的崛起提供了有利的物質條件。
第二,在兩次革命之下,舊有社會關係覆滅,為工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雖然說,革命要流血犧牲,是一種端暴力的方式,不過,在特殊的環境下,蘇共以社會下層為自己的力量來源,以革命的方式卻能最有效的顛覆了舊有社會關係,創造出新的適合社會發展的社會關係。
沙俄時代的俄羅斯,統治集團是依託在保留有大量的農耕殘餘的經濟結構之上歐構建的。這種封建的勢力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避免自己喪失掉社會從農業向工業轉型時的巨大利益和統治地位,使得他們會成為俄羅斯大規模工業化的阻礙,抵觸經濟轉型。
通過暴力革命,可以最大程度的斬斷舊體制下既得利益集團的持續性阻擾,為俄羅斯實現工業化轉型掃清障礙,實現快速崛起。而快刀斬亂麻之下,一定程度上又能避免因新舊體制的長期鬥爭而過度消耗國力。不過,國家財富短期內急劇消耗是不可避免的。
自19世紀下半頁以來,俄羅斯國運一直處於頹靡狀態,再加上工業化轉型滯緩,以及一戰的巨額消耗,按理說,一場暴力革命對千瘡百孔的俄羅斯來說打擊也會非常大。但是,革命無異於是最後一根救命稻草,與其讓俄羅斯自生自滅,還不如奮力一搏,贏取一線生機。而革命一旦成功,社會關係層面的各種掣肘被消滅,工業化轉型的障礙也被掃除,重振國威指日可待。
第三,蘇共的高壓政治體制加速了蘇聯快速崛起。
雖然,革命取得了成功,但擺在蘇共面前的現狀還是非常棘手。凍土荒漠土地居多,自然環境極度惡劣,就算再大的地盤也難挑選出幾塊適合人類生存發展的良地。而在廣袤的土地上,有許多少數民族獨立居住在各邊緣板塊,再加上複雜的地緣與人文結構,使得俄羅斯存在嚴重的分裂危險,國民對國家的認同感也不足。在這樣的國情之下,蘇聯要如何調動國民的生產積極性,怎樣在全國範圍內大鋪開工業化開發,迅速積累國力呢?
如果從人的驅動力來說,用錢鼓勵國民生產是最直接的辦法,畢竟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不過,要是蘇聯有錢,國民生產條件也不會太差,也不至於到了革命的地步。首先,俄羅斯帝國因沒能早早趕上工業化的列車,發展已落後幾十年,國力積蓄也不足。其次,日俄戰爭、一戰,俄羅斯的國力消耗嚴重。最後,蘇聯建國初期,長期面臨西方列強的圍堵封鎖。內憂外患之下,蘇聯也為錢發愁,也希望飛來一筆橫財。
一般來說,胡蘿蔔加大棒的方式,才能有效激勵人的潛能和工作積極性。不過,顯然,蘇聯的胡蘿蔔很少,不得已之下,那就只能偏離,重用大棒。蘇聯在國內施行高壓政治,用強力威懾民眾,逼迫他們按照國家意志從事勞動,給予他們很少的報酬。在這種高壓政策之下,短時間內,蘇聯實現了國家的工業化轉型,為蘇聯實現大國崛起奠定了物質基礎。
不過,人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在高壓之下總會需要些寄託來消遣,大棒扛多了,總是需要點甜頭嘗嘗的,不然都會有逆反情緒。那麼,從蘇聯實現崛起,到蘇聯解體的50多年裡,蘇聯要怎樣才能維持其超級大國的榮耀?蘇聯崛起後,國民會得到多一點的胡蘿蔔嗎?
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183章。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推薦閱讀:
※蘇聯電力機車發展歷程(一):緣自高加索的深山的饋贈
※蘇共如何讓戈爾巴喬夫這樣的人走上蘇聯權力頂峰?
※馬克思列寧主義與新時代——紀念十月革命勝利九十九周年
※蘇聯紅軍為什麼不能力挽狂瀾挽救搖搖欲墜的聯盟?(《試析軍隊為何未能挽救蘇聯》,張鵬)
※學生會文件:加強紀律工作(原型:第227號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