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遍全球的《小豬佩奇》藏著我們最渴望的原生家庭

01

為什麼有些人成不了好父母?

最近收到兒子老師發來的微信,內容如下:某某媽媽,這是某某寫的作業,說實話,這個字跡讓我簡直無從批改。

我的心立即一沉,開始自責。

我知道兒子的書寫狀況,也曾對他進行嚴格的要求,但效果不明顯,從這個學期開始,為了脫離我的「管教」,他和我申請自己管理學習,除非遇到難點,否則全程自己處理作業。

而這次,就是他自主學習的第一周。

我打開老師發來的圖片,好一陣暈眩。

「這簡直是鬼畫的嘛.......」我輕輕說了一句。

說完以後,我突然驚覺我媽媽以前對我說過一模一樣的話!

我的字也是從小就不整齊,為了讓我寫好字,做老師的媽媽曾沒少花功夫,擦掉重來,批評說教,偶爾還會血脈噴張直接撕之而後快,告訴我:這是鬼畫符,必須重新寫!

我不記得在母親嚴厲管教之下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但從兒子的字跡里,以及他對於書寫的消極抵抗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我居然一直在用母親對待我的一套教育他。

有一次,當我嚴厲要求孩子把字重寫的時候,他突然說:「媽媽,你太嚴肅了,能不能像「小豬佩奇」的媽媽那樣溫和呢?」

我回答他,我願意,但請允許我慢慢來。

02

那些無敵的完美父母,

不過是複製了他們上一代好的養育方式

我知道「小豬佩奇」這部動畫片,畫面清新,故事暖心。

更重要的是,佩奇父母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育兒方法,可以打敗所有的育兒叢書。

剛看幾集的時候,我就有這樣的感受:如果世界上真的存在完美型父母,那非佩奇父母不可。

因為他們無限溫柔和耐心,又充滿了智慧和童真。

他們帶著孩子玩耍,陪孩子遊戲;孩子們高興他們跟著高興,孩子們不高興,他們逗孩子們高興;孩子們莽撞他們不阻止,孩子們犯錯了,他們不批評........

其中有個情節讓人印象深刻。

小豬佩奇和弟弟喬治很喜歡在泥潭裡面跳來跳去,但媽媽從不阻止他們,只是提醒著:如果你要在泥坑裡跳,你需要穿上靴子才行。

結果,他們跳到一個大泥潭裡面,弄得渾身髒兮兮的,回到家把地板弄髒了。

爸爸看到後,只說了一句:「沒事,只是些泥而已」,之後就陪他們一起出去玩了。

也難怪了,很多小孩子看完該劇,就學習佩奇發出呼嚕聲,或許他們以為這樣就可以變成佩奇,可以讓自己的媽媽也對自己這麼好。

但恐怕,這種願望很難實現。

除了編劇帶著自己對完美父母的幻想和希望,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佩奇的祖父母也非常的完美。

某網友說,佩奇的祖父笑起來簡直是一尊彌勒佛,他溫和寬厚,熱愛生活,這點在帶著喬治和佩奇種植花草,笑盈盈看著喬治將恐龍玩具種在地里就可見一斑。

既不越俎代孢去包辦和寵溺,又鼓勵孩子去嘗試和探索,並且從不因為他們有奇怪的想法去笑話他們,相反會抓住他們星星點點的進步就及時肯定他們。

而這一切的尊重,陪伴,和無條件支持,就像臍帶中的營養似的,毫無保留的輸送到了他們兒女身體里,以至於在他們的兒女有了孩子以後,這些特質就全都展現到了他們對待孩子的養育上。

演員黃磊被奉為國民好爸爸,他對黃多多的成功培養讓很多父母望塵莫及,有人說這是他天生具備的智慧,但從一次採訪中,我就發現了他這個智慧的來源。

在有人和黃磊談及叛逆這個話題時,黃磊說:為什麼青春期都需要叛逆呢?我就沒有啊。

主持人好奇的問:是因為你比較懂事嗎?

黃磊回答:是因為我需要的尊重和愛,都已經在童年裡得到了,所以我不需要用叛逆來表達對父母的不滿。

這與心理學家說的概念一致:當孩子完全依附父母的時候,父母把他們推開或傷害了,那麼等到孩子有了力量的時候,他們就會用力把父母推開。

這,就是叛逆

而黃磊不需要叛逆,是因為他沒有被父母推開或傷害的經歷。

所以說無論是佩奇還是喬治,或者是黃多多,其實他們的幸運已經在二三十年前就埋下了伏筆。

那就是他們的父母在自己的童年裡,就已經體會到了無條件的接納和愛。

但那些沒有經歷過的父母呢?

怎麼可以把自己沒有的東西去給予孩子呢?

03

好父母是輕易學不來的

隨著信息的開放,以及心理學的湧現,社會對父母的要求越來越高,但凡孩子出了任何問題,或者有任何缺點,父母就成了被問責的第一人。

而隨著父母的壓力越來越大,各種門派的父母課堂應運而生。

但殊不知,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烙印在父母人格上的痕迹,很難通過幾次課程就徹底清除掉。

所以很多心理學家就提出建議:有些父母需要的不是學習如何育兒,而是先療愈自己。

我的一個朋友雲,最近幾年就魔怔了,不斷地遊走在不同的學習班,她每年在自我教育方面花費的精力和學費令很多朋友覺得不可思議。

而她卻說,比她瘋狂的家長,還有很多很多。

但是最近她還是很沮喪:儘管學了這麼多,但兩個孩子之間的衝突還是讓她無力去化解。

我以為她會因此不再走求學這條路,但轉眼她又去報了個學費更高的教練班。

其實我很心疼她,據我對她童年的了解,她和弟弟從小就衝突不斷,而父母對他們的干預也是粗暴多過理性,所以當她試圖從父母的影響中走出來,除了剋制不對孩子們憤怒,其餘的就無能為力了。

我真的很想去抱一抱她。

那個在童年裡和弟弟戰爭總是失敗,找父母求助總換來批評的孩子,她需要的不是別人來告訴她怎樣養孩子, 而是需要回到自己的童年裡,去安全地待一待。

04

做不到完美沒關係,

做真實的父母就可以

據我一個做心理諮詢的朋友說,很多的父母不是不好,而是太焦慮,而這種焦慮就來自於他們有不完美的童年,卻要求自己做完美的父母。

我有個讀者,為了控制自己的憤怒,不惜大冷天往身上潑冷水,更有網友為了控制自己不對孩子嘮叨,在手臂上刺上「沉默」二字。

然而,一味的隱忍和剋制,並不能給養育帶來好的效果。這個問題在美劇《我們這一天》裡面就有清晰的呈現。

傑克.皮爾森夫妻本身都在缺乏愛和關注的家庭里長大,正因為他們對自己父母的養育態度不認可,所以當他們有了孩子以後,就幾乎照搬了教科書。

他們對每個孩子都關懷備至,又始終陪伴。父親熱愛工作又風趣幽默,母親溫柔美麗又善解人意,我原以為在這樣的養育下,三個孩子都一定能成為健康又出色的人。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三個孩子在成年後都有了各自不同的心理問題。

雖然這其中有父親猝然離世的原因,但這個因素只是個引子。

真正的問題,來自皮爾森夫妻對完美父母的過度追求,以及對自己真實需求的過度隱藏。

皮爾森一心想戒掉和父親相似的對酒精的依賴,但為了不破壞自己在家庭里無所不能的完美形象,他選擇一個人在黑夜裡苦苦煎熬。

而瑞貝卡,為了做好完美的妻子,也為了全心全意撫養三個孩子,她含淚將歌唱的夢想熄滅。

除此之外,他們對孩子過度的體諒和付出,又在不斷掏空自己的心,這就像是帶著傷口在長途跋涉。

最後,雖然靠著堅持走到了終點,但他們忍痛克制的樣子,卻印刻在了孩子們的潛意識裡。

又成了他們成長中痛苦的根源。

05

停下自責,給好父母重新定義

前幾天,和幾個好朋友聊天,她說過去也經常會因為孩子的問題而焦慮,甚至會因為自責而徹夜失眠,但後來有人告訴她:別自責了,這不是你的問題。

她突然驚醒,原來她身上背負著上一代甚至更上一代的養育問題,她犯的錯,也是父母對她犯過的錯。

於是她決定結束自責,去尋求幫助,與過去和解,大概半年以後,她說自己走出來了,說原來她缺的不是理念,而是不懂如何去愛,而父母卻沒有教會她。

她說:當我不過分地去鑽研育兒,而是學著去愛自己,我的內在就充滿能量,而帶著這些能量去面對孩子,又發現養育變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雖然佩奇父母這樣的狀態令人神往,黃磊也成了全民學習的榜樣,但我們要承認,也許傾其一生我們都無法成為他們,但那又如何呢?

不如先原諒自己吧。

不稱職不是我們的錯,而是父母或祖父母留給我們的一個成長的起點,讓我們在陪伴和養育的過程中,不斷擁抱和療愈自己。

當我們對自己足夠包容和接納了,就離好父母的標準更近一點了。

世界和我愛著你?

本文作者:周周

微信原文鏈接:火遍全球的《小豬佩奇》藏著我們最渴望的原生家庭


推薦閱讀:

小豬佩奇里有什麼家庭文化?
《小豬佩奇》這部動畫片看完孩子學豬叫的事該如何看待?
《小豬佩奇》都是講的什麼內容?
動畫片《小豬佩奇》為什麼能火遍全球?

TAG:原生家庭 | 叛逆期 | 小豬佩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