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總是夥同資本家,把老百姓弄得沒錢(上) | 陳經
關注風雲之聲提升思維層次
解讀科學,洞察本質
戳穿忽悠,粉碎謠言
導讀
人這種動物,想讓它幹活,就得把它弄得沒錢,它要掙錢才肯幹活。有錢了,好多活它就不肯幹了。很多活都是沒錢的人才肯乾的。要是能坐著收房租或者炒股掙錢,誰願意挖煤搬磚搞基建,誰願意朝九晚五混職場?
——————————————————————————————————————
本文寫作於2009年3月,分為上、下兩篇,此為上篇。
(一)引言
在可以印刷鈔票的現代貨幣體系中,本國發行的貨幣對央行只是一個低成本的工具,它並不寶貴。央行會對錢的數量與流通進行各種控制,回收貨幣燒掉也不在意,錢對央行真的就是紙,或者電子數字。還有一些央行,如德國一戰後、老蔣敗逃前的中央銀行、現在的辛巴威,用瘋狂印錢的法子把錢不當回事。央行有兩種毀滅社會貨幣的方法,一種是回收,一種是通脹。把貨幣從社會上回收,是物理意義上的貨幣毀滅。通脹,是哲學意義上的毀滅,人手裡的錢相當於減少了。
人這種動物,想讓它幹活,就得把它弄得沒錢,它要掙錢才肯幹活。有錢了,好多活它就不肯幹了。很多活都是沒錢的人才肯乾的。要是能坐著收房租或者炒股掙錢,誰願意挖煤搬磚搞基建,誰願意朝九晚五混職場?但對政府與整個社會來說,一些活總得有人去做。所以,政府與央行要想辦法讓社會上人的錢減少,這是必須的。老百姓沒錢了要掙錢,社會又有高速增長的動力了,或者活有人干,能夠維持運行了。老闆們還是有錢,但想掙更多的錢,也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但老闆總不能自己去幹活,說到底還是得把老百姓弄得沒錢,讓他們跑腿貢獻剩餘價值。把老闆弄得沒錢,這沒有用,社會資本少了,可能發展動力還弱了。所以,政府總是傾向於和資本家一夥,把老百姓弄得沒錢。我這不是搞《資本論》,不是善惡分析,是對社會運行規律的思考。
人們對通脹被搶錢熟一些,想存錢靠利息過活,都知道不靠譜了。但對央行回收貨幣可能不太留意,實際上這也是經常發生的。大躍進時要干好多項目,貨幣發得比較多,很多折騰卻實際沒有造出東西來,政府後來收拾局面,對此覺得不安。陳雲想了個辦法,弄了些高級糕點,人們高價買去吃,就把不少貨幣回收回來了。中國政府相對來說,很不喜歡超級通脹的法子,80年代出過事。超級通脹這種事外國政府經常干,中國政府喜歡回收貨幣。當然那年代回收貨幣,不是怕人不肯幹活了,但回收貨幣的招數現在一直在用。
如果我們把中國政府與央行看成一家,那麼現在火了許多年的房地產,某種意義上也是這種陳氏「高級糕點」。政府狂上基建項目,還印人民幣大搞出口換匯,比大躍進是猛多了,很多錢流到個人口袋裡。這些錢說到底都是央行印的,老百姓與內資外資老闆們看到錢,才願意基建也干,出口換匯也干。老闆們百姓們有錢了,政府就算是負債了。就弄了些花里胡哨的樓盤,人們高價買去住了,政府夥同地產公司,土地加稅費,撈回了很多錢,不少貨幣回到了政府手中。政府就又組織一些基建民工和背著房貸的IT民工,開始了新的項目。老闆們有錢了,買完房還是有錢,但想掙更多的錢,買更多的房子,政府繼續與他們合作。
從這個思路出發,我來分析一下中國房地產市場與股市的估值問題。
(二)拉誰打誰
這個「政府夥同資本家,把老百姓弄得沒錢」的原理,需要多方解釋印證。首先,「錢」就是銀行體系中的M0、M1、M2,現金、活期、定期存款都算,對一般人而言,就是每月的現金收入,每年的獎金。其它東西如股票、房子、汽車,是資產。在銀行體系看來,「錢」的所有者變來變去,對應「物」的所有者更換,或者一個「服務」的發生,這就是經濟活動。「沒錢」,不是說沒有資產,而是沒有了購買力,手裡可能已經有了股票汽車房子,大城市中心區隨便一個房產就值上百萬。但想要購買生活用品與服務或者還債,就得靠收入補,不工作可能就麻煩了。
老百姓,在本文中主要是指中產階級、普通勞動者。這個群體受到社會風氣的影響,對生活有一定要求,如想要房子、汽車,女性要求結婚買房,小孩要上好學校,全家身體要健康。形成這種生活觀念需要受一定教育,有那種生活環境。窩在鄉下的老農,本來就沒多少錢,將來也掙不著,也沒有太多想法了,不算典型的老百姓。
資本家,就是脫離了老百姓那些低級趣味的人,盤算的不是這些事。資本家就是對掙錢有特別的興趣。當然老百姓也對掙錢有興趣,但可以說是因為要掙錢過日子,攢錢防事,發大財只是幻想一下,就買個彩票,或者炒房炒股。資本家就更有雄心壯志,掙錢就是目的,掙來錢主要不是花了,擴大再生產,錢越掙越多。資本家個人奢侈消費花的錢,看上去比老百姓多得多,但從消費佔收入與資產的比例來說,反而要少得多。資本家凈資產10億,每年掙1億花掉2千萬,老百姓凈資產50萬,每年掙10萬花8萬。資本家有時還挺累的,比老百姓忙多了,但這是資本家的興趣所在,不象老百姓不太願意上班。
這裡說的政府,是指有正常資本主義邏輯的政府。它想做成很多事,搞起基礎設施,社會上要開辦很多公司,公司把老百姓招去幹活,政府自己也要養一堆人,政府企業與事業單位都有,沒能力的弱勢群體也應該過得好點。也有些國家的政府不是這種邏輯的,就比較另類,中國老百姓雖然罵政府挺厲害,但那種就更瞧不上了。咱憑良心說,中國政府算是有正常邏輯的,這些都是正當目標。所謂的「不折騰」,我看也可以說是要按正常邏輯做事,不去追求扭曲的邏輯,比如「民主自由」、「以階級鬥爭為綱」、「以備戰為核心」、「先軍、主體」。問題是,政府想要實現這些正當的要求,它怎麼操作,打誰拉誰?依靠低級趣味的老百姓,還是有著雄心壯志與現實能力的資本家?
按照老百姓的要求,政府當然應該是向著咱們老百姓的。貧富差距這麼大,最好收重重的稅,把資本家巧取豪奪剝削來的錢收走,再分給作為弱勢群體的老百姓,均貧富實現社會和諧。都看出來了,政府沒有這樣做,富人反而越來越富,咱們窮人壓力越來越大。原因也很好解釋,富人就是政府高官的親朋,當官的自然向著他們。有些人知識多些,就繼續推出,這是體制的問題,政府不是老百姓的,要民主自由,要陳勝吳廣,要呼喚毛主席。
但這是搞經濟,不是搞革命。誰是依靠力量,誰是應該團結的勢力,誰是鬥爭對象?對政治團體來說,搞革命自然依靠群眾,打倒當權的。在台上的政治團體要搞經濟,現實選擇就是依靠資本家,團結「弱勢群體」,鬥爭作為「社會中堅」的中產階級老百姓。弱勢群體沒啥能力,也榨不出油水,欺負他們實在是說不過去。而且弱勢群體要求低,自己沒能力也沒啥大指望了,安撫容易,如果不幹活少幹活還能從政府拿錢,易生感激之情,所以要團結他們,社會就能穩定了。資本家好啊,替政府分憂解難,自己掙的錢拿出來創業組織社會生產,招人幹活幫政府解決就業問題,再苦再累也充滿幹勁,交上大把稅收。甚至還有很多「資本家」因為折騰這些事賠錢了,成功一個得倒下九個,這就是市場經濟中的雷鋒啊。資本家裡聰明人多啊,都是人精才能成功,綜合素質強,好多政府解決不了的事,資本家能想出辦法。要是沒有資本家,市場經濟可就真完蛋了,政府親自去干經濟,哪有那個勁,最多就是弄些大企業,9成的企業還得靠資本家來運營。最煩人的就是那些所謂的「社會中堅」中產階級老百姓,也就有點工作能力,沒啥大本事,羨慕資本家,自己又不敢去做。整天罵政府罵資本家,要這要那,嫌自己掙的少。還特別貪,不想付出勞動就想發財,自以為小聰明其實是笨,低價股票房子不敢買,高價卻一起衝去買房買股,賠了就罵政府,打橫幅退房,掙了就沒啥表示。還惹不起,動不動以人民的名義自稱,指天罵地輿論在手。劣跡實在太多,這就是一夥靠不住的白眼狼。所以,政府要依靠聰明的資本家,圈住又貪又笨的老百姓,這樣才能搞好經濟!
(註:這段解釋政府的思路,觀察社會,無關道德。算是一種另類觀察,也不代表本人的立場,我自己也是老百姓中的一個。輕鬆看看就好,不宜太認真)
(三)沒錢的痛苦
政府與資本家聯手整治老百姓,是黑暗的自然選擇。從來沒有哪個政治家敢這樣宣稱,說出來的只會是美好的人文關懷,甚至我們可以相信一些大人物的高尚情懷。包青天胡耀邦這樣正直的官員,得到民間輿論推許。主席讓老百姓斗大官,他在人民心中永遠是個大英雄。
這都是過去的事了,不是封建社會就是社會主義時代,經濟發展慢。現在我們是在先進的市場經濟時代。一些老百姓曾經以為朱總理也是個大英雄,會象包青天一樣英勇地打幾個大老虎,美名傳揚千古。也有些人至今仍然相信,老朱壯志未酬,是因為沒有斗過「壞人」,不能怪他。當然,更多的人醒悟過來,原來老朱下狠手對付的,是俺們老百姓。又貪又笨還天真的老百姓,毫無準備地來到了市場經濟時代,過上了吃肉罵娘的痛苦生活。
我從來都宣揚,中國經濟前景很好。但是沒說過中國老百姓感覺很幸福,也沒說老百姓將來會很happy。老百姓吃喝會好,房子車子也慢慢能混上。小孩上不起學只是流傳中的悲慘故事,真碰上不容易。過去治得了的病,現在只能等死的情況也少見。物質地看,咱們會發現經濟增長是真實的,連得到的服務都進步了。但是這一切,都需要老百姓用錢去換,經常會弄得「沒錢」。這是心靈痛苦的根源,是政府與資本家設計的黑暗人生遊戲,老百姓卻無法「拒絕再玩」。這也不是什麼新鮮事,發達國家也這樣。只不過中國老百姓玩的時間還短,不太習慣。
老百姓,天生喜歡共產主義生活。當然只是其中「共產」的部分,勞動交給機器人去辦。我對人工智慧熟一些,知道這東西能力有限,連理論都長久停滯,多半是胡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活該勞動的。怎麼辦?實踐已經告訴我們答案了。社會主義大家庭,人人都是勞動者,這個不靈。現在這世道,雖然經常感到「沒錢」很痛苦,可以前也有別的痛苦。沒有資本家,但也是等級社會,混級別,等分配。當官的更不是好東西,憑什麼比老百姓待遇好多了,所以跟著主席斗當權派才痛快。想辦些什麼事,現在能靠錢,以前得求人。咱說句心裡話,有些事如果靠錢能解決,誰願意求人?我哥等單位分房,嘴上已經把管分配的弄死好幾次了,最後還是靠集資建房解決問題的。
當然,老百姓從來都是政府眼中的白眼狼與麻煩製造者,從來都不會滿意。現在「求人」的痛苦少了,又來了「沒錢」的痛苦。不同的是,這回的痛苦可能是永久的。奴隸社會可以起義,封建社會可以造反,殖民地或三座大山社會可以革命,社會主義社會可以政變,資本主義社會只能自由地罵娘。革命時代確實是過去了,資本主義老百姓罵了幾百年,真動手的沒幾個。但老百姓的痛苦時代在延續。
在現在這個痛苦周期中,老百姓的主要問題是「沒錢」。東西倒是越來越多,但人類心理就是這樣,已經到手的東西,帶來的喜悅是短暫的,更麻煩的是,失去它會帶來痛苦。能夠換東西的「錢」是通用而方便的解決方案,對老百姓的心理而言,它比毒品還厲害。老百姓不知不覺中,已經全體成了「錢」毒的重症上癮者,沒有戒除的可能。老百姓在追求這種毒品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種種失去理智的瘋狂行為,也與吸毒者一般無二。索羅斯說的「公眾幻象」,並不是一種形容詞,是真實存在的。而作為毒品製造商與販賣者的政府與資本家集團,就獲得了驅使老百姓勞動的能力。
國際上有些弱勢國家,以及每個國家都有的一些弱勢民眾,從心理上放棄了這種吸毒行為,但是被國際社會與老百姓視為弱者。中國老百姓當然不肯這樣,而是選擇和本國與國際的毒品販子「與狼共舞」。有什麼狠招,只管往俺們身上招呼吧,只要給俺們毒品。
(四)消費心理
中國政府以前宣傳,老百姓要有理想有道德,努力工作,無私奉獻,雷鋒精神,要當磚頭與螺絲釘,聽從組織安排。以前學校里教的是這一套,現在的學校我不了解了,可能還在教。中宣部也還在宣傳勞模與好乾部,應該是還沒轉型。
其實這種宣傳還真是脫離時代,盡折騰些沒用的,對政府與資本家開展工作不利。誰讓你有理想了?你倒是想讓組織安排,不知道組織上早沒位置了么?還得往外趕人。一個好老百姓,應該自謀出路,平時好好乾活掙錢,掙了錢醉生夢死。但政府說這個不太方便,說個擴大內需也不知所云,還是資本家來得直接。報刊雜誌電影電視小資媒體介紹現代生活,廣告推出產品,直接間接讓老百姓知道,這才是人過的日子。資本家干這個還是比政府厲害多了,中央台成天拍些革命正劇、農村劇、愛心劇,不是井岡山就是西柏坡的,不頂事。
這事有點不好辦的是,現在這伙老百姓,表面上過去都吃過苦,知道現代生活的好處,但其實受傳統的影響很深。腦子沒轉過來,不少人油鹽不進,不好忽悠。先進的消費文化沒學會,只有「掙錢」這個最樸素思維倒不用學,但還不夠,得花錢。這麼多人的國家,都是想掙錢的人,掙誰的錢去啊?社會制度已經象是資本主義了,但是思想上,社會主義的流毒還很深。老百姓還是不自覺,mindset其實還是想搞共產主義,對資本主義沒有發自內心的信服,更別說熱愛,希望政府幹共產主義的痛快事。資本主義美德沒學會,社會主義美德快忘光了。不好好乾活,嫌掙的少。老想政府按共產主義那一套給解決問題,工作給我,房子給我,錢我留著數著高興。發財的是壞人,政府里的人發財是貪污腐敗來的,老闆發財是黑心發家的。俺們平頭老百姓,沒有當大官的老爸,又不會當黑心老闆,社會拋棄了俺們。不消費,是因為生活沒有保障,沒安全感。這都是用社會主義腦瓜理解市場經濟時代。
資本主義美德應該如何?要好好乾工作,掙錢花了開心。要對制度有信心,眾人拾柴火焰高,大搞資本主義創造繁榮,未來很美好。最重要的,要創業,勇敢地親手創造繁榮。當然,現在一些發達國家弄過火了,丟失了資本主義美德。也不好好乾活了,靠工會更容易保住高工資。不管是對未來太有信心,還是借錢花習慣了,就沒認真想過還錢的事。創業也不容易了,一些行業都讓幾大公司佔了,根本不可能再有機會了。資本家集團製造繁榮假象,利用企業制度漏洞賺錢,不做長遠打算。最後,可能民眾對資本主義也會失去信心。中國社會不是這個問題。發達國家民眾以前還是認真干過一段資本主義的,中國民眾連這個時期都沒經過,還處于思想轉型期,美德固然沒有,也還沒有學到那麼壞。
但中國政府與資本家集團,雖然會遭到群眾的強烈不滿,已經不得不用「把老百姓弄得沒錢」的方法來操作了。不管怎麼的,先強迫老百姓吸上「錢毒」再說。以後,就自覺了。錢和毒品之所以厲害,就在於用上以後,很容易就自覺了。
中國最先中了政府與資本家的圈套的,或者說更識時務的,是女人。根據心理學分析,據說女人比男人要更加物質,我也覺得確實如此。生意經說,女人和小孩的錢好賺。小孩是因為不懂事不理解錢是什麼,大人表愛心花錢多。其實小孩未必真喜歡錢,有好玩的事才不用花錢,有錢沒錢都可以快樂。女人那就是真是因為更加物質,是真喜歡錢。喜歡逛街購物的是女人,聲稱沒房活不下去的多半是女人。男人打遊戲運動下棋看球搞文史,直接折騰精神文化的不少,仗義疏財的男人也不罕見,女人似乎需要通過化妝品之類的物質來精神。其原因殊不可考,我認為這和女人喜歡直覺有關,總得有個什麼東西給她來直覺吧,直覺喜歡就買。男人思維多些,除了物質,也還能通過思維產生精神效果。現代社會吃喝不愁,男人女人都是因為精神需要而作出行動的,女人得靠物質,男人還有別的辦法。
還有面子問題,男人女人都重面子,但女人比男人更依賴物質去獲取面子。女人更在乎外在打扮,為此花錢比男人多。大大咧咧不在乎的男人很多,這樣的女人很少。女人還更願意互相較勁,不僅自己想比人家好,還比老公,比小孩,比房子車子。男人也在乎面子,但似乎要求不太一樣,比如江湖道義名聲之類的東西,和物質關係遠一些。暴發戶式地互比,有修養的男人知道要收斂,女人似乎更直接些。男人要老婆或者女友漂亮有品味,女人要求老公男朋友能掙錢有地位。所以,即使在面子問題上,男人對女人的要求也是偏精神,女人對男人的要求偏物質。
從精神準備來看,中國的女人比男人更早進入了資本主義時代。以前中國農村婦女的自殺率不低,從心理上來說,物質缺乏,又要承擔勞動與家庭責任,比男子更容易對生活絕望。現在不知數據如何了。市場經濟時代,物質條件進步大,女人比男人更容易受影響,所以女人率先從精神上轉型了。遲鈍的男人,驚訝地發現了女人的變化,被逼只好也轉型了。
男人本來還渾渾噩噩地混日子,胡扯著革命與戰爭之類的無聊事,不關心資本主義時代的混法。其實男女相處,其本原和物質關係並不大,哪種世代都有,不在乎物質的男人並沒有錯,現在也仍然有各類混法。不過既然女人已經被物質俘虜了,男人也沒辦法,還受到更大的壓力。因為在男女關係中,傳統要求以男人為主去掙錢掙面子。城市男子的自殺率,從心理上來說,應該高於女子。
因著這些特殊的背景,中國老百姓形成了特殊的心理。一個是,還是不習慣花錢,總覺得共產才是天經地義,花錢不管換來什麼好事,它本身是不痛快的事,賺錢才痛快。二個是,女人帶動的物質與面子消費習氣。中國「把老百姓弄得沒錢」的招數,就顯出另類的特色。
(五)價格與心理
我們這裡談的雖然是經濟,但更多是哲學式的觀察。聽著似乎挺邪門,其實也不是這麼可怕的,看各人心情。這也是哲學的特點,哲學家想多了就自殺了,他們眼中的世界和常人不一樣。到底什麼是真相,也說不清。政府與資本家也是個人組成的,沒有什麼大規模的黑暗陰謀。只不過各懷鬼胎集體行動,表現出來的就象是有那麼回事了。老百姓物質享受有了,精神上有壓力,到底感覺如何,這也和各人的心情有關。有些人聲稱現代生活享受得很痛苦,想到鄉下光屁股種地,也沒真去做。
經濟象是研究客觀指標的,通過數學打扮得象自然科學,但生活是主觀的。人的主觀心態,會影響到客觀指標,這是經濟學一個很好玩的地方。我認為,雖然早期的經濟學家很多其實是數學家,但是象數學定義那樣去研究經濟搞經濟,不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根本辦法,更多是跟在現實屁股後頭解釋。其它的都好辦,經濟學要上層次,得研究「人」的問題。經濟學裡有個「經濟人」假設把這個核心問題簡化了,我看這個不夠。開個玩笑,可能我們需要「政府經濟人」、「經濟男人」、「經濟女人」之類的假設,經濟學家要象心理學家那樣去研究問題。
另外,經濟學家在制定經濟政策的時候,容易只盯著經濟體制、價格機制、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這些傳統經濟學問題,我覺得思路不夠開放。經濟學機制最終是用到「人」身上才起作用的,應該向政治家、資本家學習,研究「忽悠人」的問題。主席改造社會的魄力,是超過經濟學家想像力的。資本家能想出辦法,把礦物質賣成鑽石,把磚頭水泥賣成尊貴華府,這也是經濟學家不敢想的。所以經濟學家要投靠政治家、資本家,境界上確實低一個層次。
供求價格曲線
經濟學的核心研究課題之一,就是那個供求價格曲線。有了市場經濟,價格上升會導致供給上升需求下滑,價格下降會導致供給下滑需求上升,供求兩條曲線反向運動,交叉點就是均衡價格。因為生產力進步,供給曲線整體平移,均衡價格減小。所以要搞市場經濟,價格信號真實均衡圓滿。所謂的「需求」,很大程度就是人的心理。這裡片面假設價格升跌決定心理,可能過於簡單。男人買東西討好女人,生意人撐場面,有時還就選貴的,便宜的反而賣不動。買房買股都有追漲殺跌的心理。心理因素導致曲線很複雜,資本家、炒股高手對此的理解要深刻得多,經濟學家的假設往往脫離實際。
我的領悟是,有時候觀察價格現象,要象政治家、資本家那樣去想事,要深入分析人的心理。「與人斗其樂無窮」,政治家、資本家這方面的本事遠遠超過經濟學家。小老百姓是不行,還不如經濟學家知道個供求曲線。但經濟學家也不行,供求曲線的奇特變化,往往讓他們張大了嘴難以置信,政治家、資本家卻敢想敢幹。資本主義時代,不入流的經濟學家死讀書的那點本事,也就混飯吃,在資本市場上就是個死。
上證指數月K線圖
還有這個上證指數月線圖。那個大尖包,有哪個經濟學家能想像出來?有唱多的,有唱空的,就是沒人能想到這樣大漲又大跌。
對於對此類資產價格問題,經濟學其實也不頂什麼事。要上層次,在這類問題上作出有意義的研究,就得研究「人」。我的領悟是,政府、資本家、老百姓的心理才是決定因素。無論房市股市,都不是自由市場,而是受操縱的。而操縱的目的,還是不要想得太光明。
(六)低物價體系
中國老百姓過資本主義生活歷史短,還不習慣。普通老百姓收入低,也不覺得自己有啥大本事,對未來收入沒有信心。對政府與資本家也沒信心,因為它們讓自己痛苦。對國家的發展還是有信心的,那是覺得中國人多,自己不行也有牛人行。這樣一夥老百姓,只會接受低消費。這個群體非常龐大,即使部分人收入上升,社會生產也必須以這個群體的需求為基準。糧食、奶粉、房租,這類價格上漲不易。即使由於輸入型通脹商品成本上升,政府也如臨大敵,想辦法壓住價格。中國人均GDP並不算低,綜合發展水平更是遠高於人均GDP排名,此類基礎物價卻並不高,比許多發展中國家都低,相當反常。世界銀行用PPP來調整中國的GDP,有一些統計調查,我相當懷疑執行人員對此類基礎物價給的權重太低,過於注重小資消費。我認為應該按消費量來算,大米的均價按銷售量加權平均,不要超市裡抓把小資白米就算了。
這樣一個低價格體系,對政府與資本家「把老百姓弄得沒錢」實現貨幣循環很不利。如果是個小區域,千萬人口的規模,就有較理想的模式,把基本生活用品價格與底層民眾的收入硬拉上去。吃頓飯花20,租個房3000,端個盤子掃掃地也能掙5000,就進入高層次的貨幣循環了。在中國這沒法操作,各地情況千差萬別,人員到處流竄。有些城市想這麼干,弄什麼「高素質」,只會可恥地失敗。資本家想要在中國把基本生活用品賣出高價,只能折騰「品味、安全、高科技」之類的概念。但是遭到了草根資本家山寨式的狙擊,反而把很多高利潤產品弄成了白菜價,三聚氰胺奶粉式的大勝仗不多。
從發展模式上來看,一個小經濟體弄得不錯,就會自覺加入發達國家的高價體系,資本主義的格局仍然穩定。但中國這樣的大國搞起資本主義掙錢很猛,卻自己整一套低價體系,事情就不一樣了。中國掙錢多,就要增發貨幣,錢就流到民間去了。基本生活用品又沒法猛漲價,老百姓的存錢能力眼見著高起來了。資本家憚精竭慮,炮製出了種種分級產品,通過細分市場牽扯各類人群的消費神經,不能說不儘力。但這個國情,實在不好忽悠。不同收入人群的基本消費檔資確實不同,但都留著力,我感覺越是高收入人士,節餘占收入比例還越高。老百姓喜歡安全地花錢,精神輕鬆地享受生活。
老百姓要能舒服了,資本家就難受了,有些事是不能雙贏的。老百姓舒心花錢,錢越存越多,這錢是哪來的?是資本家借的,政府印的借的。中國政府不喜歡印錢,這當然也是老百姓的一致要求。按老百姓的想法,我存錢到銀行里,資本家借去做生意,給我發工資,我越存越多。那不等於資本家得越借越多,給老百姓存著開心?這還有天理沒有,真把資本家當雷鋒啊。基礎貨幣通共也就10來萬億,已經是大國里最多的一類,也就夠老百姓一人存一萬,這點錢老百姓會滿足?再要往多里存,就得資本家借錢付工資。有人說,不消費是因為掙的少,讓我收入多,我就消費了。那意思其實是想存得更多,花得也能多點,這增收的羊毛是出在資本家羊身上。就這種老百姓,怪不得做外貿容易掙錢。還是外國老百姓豪爽,真信資本主義,美國人借錢都要買中國商品。
資本主義的天理本是「政府夥同資本家,把老百姓弄得沒錢」,中國老百姓覺悟低不講道理,要求「政府幫助老百姓增收,把資本家弄得沒錢」,甚至「沒錢」還不夠,要「欠錢」給老百姓發工資。階級鬥爭太殘酷了,老百姓這是把資本家往死里整,中國做內需的資本家陣亡率很高。中國資本家太可憐了,就算再雄心勃勃,借錢發展事業,可怎麼填得平幾億老百姓對金錢赤裸裸的慾望?老百姓和資本家到政府門前說理,政府要用市場經濟發展生產力,會覺得誰有理?政府里也有些人不講道理,還要求什麼最低工資、勞動保障,資本家受不了,自然是關廠了事,大家不要玩了。當然,中國政府還是有執政能力的,知道資本家才是靠得住的,不能聽老百姓的,還是走上了「夥同資本家」的道路。而且,中國政府本身也干資本家的活,是中國甚至全世界最大的資本家,世界大企業佔頭幾名。老百姓來告刁狀,這不正撞在槍口上了么?
對付這樣一夥油鹽不進的老百姓,自然得動用強力武器。老百姓想讓小孩做人上人,重視教育,這是一個突破點。老百姓怕死怕病痛,要錢不要命的是少數,這裡也能想些辦法。但這兩個事,不太方便。老百姓叫起撞天屈,上聯合國都敢鬧。而且最關鍵的是,油水其實也不是太大。上大學的費用其實也就和外國收入比例差不多,小病醫療費用雖然漲不少,還是比外國便宜多了,大病哪國都沒辦法。這方面也就這樣了,整治老百姓到這個程度已經算夠狠了,政府還得往裡貼錢,不解決問題。把老百姓弄得沒錢,化解政府與資本家的苦難,得靠兩個終極武器:股市與房市。中國男人覺得自己聰明,又愛輕鬆掙錢,股票有天然的吸引力,是個很好的搏殺戰場。中國女人需要「安全感」,又喜歡看到擺在那的物質,對房子有超乎尋常的興趣。男人女人就這麼兩個大弱點,終於讓政府與資本家抓住了,所謂天道循環報應不爽,資本主義在中國總算找到出路了。因為中國老百姓對資本家特別狠,所以政府與資本家的反撲自然也猛烈,中國的房子與股票就特別貴。
(註:本文講的一些道理,顯然是政治不正確的。並不是站著哪一方的立場上,而是希望大家明白,老百姓的直覺並不是完全正確的,哪一方都有麻煩事,事情要平衡看待。有些正義感過強的河友可能看不明白【本文原發於西西河論壇】,宜以輕鬆調侃的心態去理解)
(七)估值與忽悠
本節,我繼續第五節的話題,對於「價格」給出深入的哲學觀察。
經濟學用供求曲線來判斷商品的價格,這是一個不錯的模型,適合於某些商品。例如蘿蔔白菜,貴了買的人就少了,便宜了買的人會多。在資本市場上,也有這樣的產品,例如國債公司債。這類債券的收益是固定的,例如100元持有到期後還本付息110元。沒到期也可以賣,賣價低,買的人就多,102賣比103賣買的人更多。這類商品或者資本品的特徵是,其價值想像力很低,不好忽悠,俗話說「蘿蔔賣不出人蔘的價」。供求曲線能較好地解釋它們的價格。
例如美國國債,由於市場的避險需求,收益率很低也願意買。已經發行的債券價格上升,中國持有的債券市場價由103上漲到107,浮盈上升很多。美聯儲新發的債券收益率降低,票面值100的一年期債券,2%的收益率就賣光了,本來要3%才能賣光的。例如鋼材,由於中國基建需求,價格上升,由於鋼鐵廠瘋狂上產能,價格下降。這都可以用供求關係來解釋,經濟學對此研究很深。經濟政策、經濟形勢可以改變供求曲線,影響價格。價格也發出信號,說明供求關係如何。經濟學就研究這些作用與信號,越來越博大精深,市場經濟越研究越有道理。這類商品的價格,上下區間很容易確定,波動也就是在其中進行,討價還價估值很容易。正常人都有能力進行估值,吃虧佔便宜都不會太大,再精明的大媽買蘿蔔也省不了幾個錢,再不會過日子的姑娘也虧不了多少。
另外一些商品與資本品,就有完全不同的特徵,價值想像力很高。例如股票、房子、黃金、郵票、藝術品。有一些商品在特殊的經濟形勢下,價值想像空間也會發生變化。例如石油,原來並不稀缺,忽然市場覺得要挖完了,想像力就極大上升。價值想像力高的商品與資本品,它的估值非常不容易。我們以房市和股市為例來說明。
股票有三種常見估值法:市盈率、市凈率、分紅率。房子是租售率。每年能貢獻多少收益,乘以一個倍數。這類估值法的特點是,試圖把這類難以估值的資本品,與容易估值的第一類資本品建立聯繫。例如一種推理說,買工商銀行4元一年分紅有2毛,分紅率高達5%,你存一年定期才有3%的利息,存銀行不如買銀行。這就是把難於估值的工行股票,與極容易估值的定期存款建立聯繫。也有推理說,100萬買個房子,每月收租金1000元,還不如銀行利息多,不值。經濟學家很願意進行這類估值。謝國忠說,中國股市沒有一個基準債市,估值沒譜。他是想中國人習以為常地買國債,例如一年收益5%而不是存定期的3%,那麼股市分紅或者每股盈利與股價相比,應該圍繞這個固定收益率波動,股價就能比沒有成熟債市時低些。這類估值方法,都是假設人在買股票的時候,會象買白菜一樣理性地評估。
讓問題複雜化的是,股票或者房子的每股收益、分紅、租金,以及用來作為對比的固定收益,都會發生變化。那麼如何進行估值?有時就再引入成長性。成長性好,給的倍率就高。但固定收益率忽然發生變化,2%變成1%,難道這就會讓股票內在價值忽然翻倍?所以,這類方法的弱點是邏輯根基不紮實,表現在機構作出估值時,給的市盈率、市凈率、租售率,非常隨意。典型文體是:列一堆理由後,忽然一句,給予20倍市盈率,估值30元。也可能是這樣的,參照某類似股20倍的市盈率,或者A股平均市盈率20倍,給予20倍市盈率。這顯然沒有解決邏輯根基問題,市盈率的來源從哲學上來說就是循環論證,不可信。
我的結論是,這類估值法的本質就是宣傳,而不是證明。給出種種理由,宣傳一個「合理」的倍率,追問下去,寫報告的人也不知道。既然是宣傳,就只有「相信」與「不相信」的問題。如果是一個久經考驗的物理定律,我們應該選擇相信它,不要跳樓,相信地球引力會讓人掉下去。選擇「不相信」,就會付出代價,哲學家認為相信這個定律其實也沒有充足理由,就摔死了。如果是一個「宣傳」,哲學上我們還是選擇「不相信」更好。因為相信它,我們實際上犯了邏輯錯誤,沒有根基的。不相信,至少不會有損失,說不定還能相信別的更好的東西,例如關於此事終於出了一個很可信的物理定律。這在圍棋上,就是「保留變化」,到時需要的時候可以相機而動。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售樓小姐說,這個房子值100萬,很好啊,買吧。我們判斷這是個宣傳,應該不相信她,這樣我們就「保留變化」了。等過陣子,小姐可能說,這樓成本30萬,我們賣35萬,不掙錢。我們考慮之後,就認為這個是「真理」,而不是小姐的宣傳,選擇相信。
我們得出一個重要結論,關於房子股票價值的各種貌似合理的「估值報告」,基本都是宣傳。它們披著理性的外衣,其實就是「忽悠」。在非常少的情況下,它們才象關於國債估值一樣,是完全可信的有邏輯的估值。例如一個房子,付出10萬首付以後,月供是2000元,而它確實能租出去收到2500元,那麼我們相信這個價格是很有邏輯的,不妨大膽相信。再例如一個股票,肯定不會倒閉,手持現金已經多過市值了,那這股價就可以相信。一般來說,房子股票跌到很低的時候,會出來一些值得相信的估值理論。我認為,巴菲特對這類「可信估值理論」研究很深,他能開發出一些經過實踐檢驗的可信估值理論,如果不失誤,他的估值不是「忽悠」,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價值投資派應該開發這類堅實的估值理論,堅決抵制各類「忽悠」式估值。如果開發出了一個可信估值,那麼就堅定相信,雖然市場上反而認為這個估值是假的。這就是價值投資的真義,一個要仔細調查,證明我們做出的是可信估值,一個不要被別人帶得反而不相信了。價值投資諺語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這是說不要相信不可靠的估值報告。在別人恐懼時貪婪,不是說跌得低了一片看空時買入,這其實是空話,一個下跌過程中,很多這種情況,買入容易錯。而是說,趁別人恐懼價格被打低,要開發可信的估值報告,也有這個可能性了,以此為依據,堅定地買入持有。
但這種好機會不多。大多數情況下,股票房子不是那種一買就賺的情況。我們還得考慮和「忽悠」鬥爭,那就得用股票與房子真正常規管用的估值邏輯了。按照索羅斯的理解,資本品的價格是一個「假象」,沒有所謂的「價值」。獲利的途徑是,認清「假象」,投身其中,在公眾發現「假象」之前,退出遊戲。這就是說,我們要清楚,所有的估值都是吹,全都不要信。我們要觀察的是,「公眾」會如何相信這個「假象」。這是可以觀察的,力量大的甚至可以操縱。例如,中國股市2007年大大偏離任何估值模型,漲到6000點。它漲上去的直接原因是,眾多股市評論家不斷宣傳「十年黃金牛市」,「漲到一萬點」,「站在珠峰看奧運」,也包括中央的「財產性收入」、「股市健康發展」等文宣。這些宣傳,會說很多理由,但邏輯根基是沒有的,全是「忽悠」。但是,隨著股市不斷上漲,它在公眾中形成了一個「假象」,許多人真的相信了!公眾的這種「相信」,會產生真實的力量,從而預期自我實現。2007年,西西股票版確實很多人堅定「相信」了「萬點論」。石油漲到147美元也是這個過程,各類宣傳不斷影響人,高盛看多報告一個接一個,人人都能說出石油上漲的那些理由。2008年7月,我在西西經濟版有一個關於油價的投票,投票結果顯示,大多數人相信100元的油價是底。108人說140美元的油價不是泡沫,79人說會跌下100美元。本來比例更明顯,投票截止前已經開跌了,讓一些人終於「棄暗投明」。
索羅斯的觀察厲害在於,公眾的力量是真正不可阻擋的,它能真正決定資本品的價格。凱恩斯的類似觀察更早,他炒股的理念是,看別人怎麼對股票估值。有時,我們說「機構操縱股市」,「政府開發商操縱房價」,這其實需要仔細分析。真正能決定股價房價的,只有我們老百姓的真金白銀。機構或者政府、開發商拿錢去托股市、房市,或者砸股市,在人民的力量面前,都是徒勞的。只有人民,才是決定歷史的真英雄。但是,老百姓的真金白銀朝哪運動,這是可以「忽悠」的。機構、政府、開發商,會用各種工具操縱輿論,在老百姓中形成預期。老百姓的哲學水平都不太高,無法認清這些是「忽悠」還是「真理」。有時覺得是「忽悠」,又痛悔地覺得要是當初信了就好。經過一段時間的輿論操縱,並以股價房價的實際表現為依據,就可以在老百姓中形成一個「假象」。有時機構也屬於「假象」的一部分,例如基金,是老百姓買的,並不比老百姓更能分清「假象」。在機構、政府、開發商不斷的輿論誘導下,「假象」會發展,會形成趨勢,這樣就會造成資本品價格可觀的單向運動。這種趨勢形成以後,由於是英雄的人民群眾造成的,是真正不可阻擋的,有時甚至會出乎始作俑者的預料。例如A股猛漲到6000點就超過了政府的預料,雖然是政府用各種辦法發動牛市的。
至此,我們構成了兩類估值體系。一類是固定收益類,儲蓄或者債券,各類研究分歧不大,只需要常識。另一類,由「公眾心理」決定價格,經濟學傳統的供求曲線不適用。這一類的價格,極端低的情況下用價值投資可信估值來觀察。一般情況下,應該用陰謀論式的「旁觀者清」來觀察,判斷機構、政府、開發商要進行什麼樣的忽悠,公眾會如何相信「假象」。
(待續)
背景簡介:本文作者筆名陳經,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碩士,科技與戰略風雲學會會員,微博@風雲學會陳經;文章寫於2009年3月,並於2016年7月1日發於個人微博(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3992370180922095)。責任編輯:孫遠
歡迎關注風雲之聲
知乎專欄:
http://zhuanlan.zhihu.com/fengyun
一點資訊:
http://www.yidianzixun.com/home?page=channel&id=m107089
今日頭條:
http://toutiao.com/m6256575842
推薦閱讀:
※拆解《3G資本帝國》第九章
※愚昧的人民群眾與可怕的資本力量
※瘋狂的動物診療,獸醫喊話資本大鱷:人傻錢多,速來撒幣
※拆解《3G資本帝國》第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