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曾國藩

?知乎有個熱門問題,叫如何評價曾國藩,我草草瞄了一眼,滿屏都是下面的詞句:

曾國藩是庸人的楷模,中年人的撫慰。

曾國藩的天賦並不高。

曾國藩是個老實人,甚至年近中年也沒什麼大成就的普通清末官吏而已。

作為一個資深曾國藩粉,我感覺自己受到了深深的愚弄。我們的武英殿大學士一等毅勇侯署理直隸總督曾文正公,要聽到百年後有一群考不上清北復交浙的自媒體人,為了騙一點流量,就這麼評價一位不世出再造王朝的名臣,不知道棺材板能不能按得住。

8歲能將四書五經倒背如流;14歲入長沙童子試,成績被列為優等;23歲中秀才24歲中舉人28歲中進士點翰林;當京官十年七遷,39歲任禮部右侍郎(相當於現在的副部長),為湖南人最高官職。這就是老曾起飛前的履歷。天才,實在是天才!

清朝科舉:會試錄取人數按南、北、中三個區域比例來定,多的時候雍正八年錄406名,少的一次乾隆五十四年錄96名。當時中國人口4億,考中進士約等於百萬分之一的概率。而我們的老曾是殿試的第一等第二名。

老曾心裡苦。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無一不是巔峰的老曾,卻成了後人口中又笨又慢、靠著超凡毅力取得大成就的勵志典型。那些睡覺也要抱著一本冰鑒入眠的崇拜者們,多是懷著一個屌絲逆襲的大夢:我比老曾天分高,他能我也能!

真想對那些狂妄之徒澆一盆冷水:先考個北大試試啊

我抓耳撓腮,心想老曾是得罪誰了,落下這麼個鬼人設。一查史書,嘿,還真是不是冤家不聚頭,曾國藩這才短的形象,還是拜左騾子宮保雞丁·左東閣大學士二等恪靖侯署理兩江總督左文襄公所賜。

才具稍欠開展。 - 左宗棠對曾國藩的第一印象。

滌公才短。 - 左宗棠寫給胡林翼的信。

滌公正人,其將略未知何如? - 曾國藩寄信左宗棠請他來幫助自己,被回絕。

左宗棠一生都是看不起曾國藩的。曾左不和,甚至是晚清政局最好玩的史料之一。但是,曾對左,雖有公事之爭,私下仍然客客氣氣;左對曾,一提起總是天雷勾動地火,始終放不下宿怨。

原因有三點。

一是科舉情結。在中國古代,科舉是從政者繞不過的門檻。曾國藩好歹是同進士出身(二榜中第,好比北大普通班),又點了翰林(入學考試成績好,被提拔到尖子班);左宗棠雖然才氣縱橫,進士考了三次沒中,之後一怒發誓再不走科舉的路,天天宣揚高考無用論。所以左宗棠第一次見曾國藩,就好比藍翔技校的差生看到北大畢業的尖子生,雖然挖掘技術強,還得聽人家指揮,妒忌憤懣裝在小心臟里撲通撲通,只能酸一下安慰自己:他看起來挺笨的,肯定是運氣好才考上北大!

二是性情差別。老曾按照心理學的分類,應該屬於粘液質人格,穩重、考慮問題全面,安靜、善於克制自己。偏偏老左又是典型的多血質,心直口快思慮敏捷變化無常。兩個人相遇,就好比海水碰到火山,冰山碰到溫泉,水星碰到火星,要互相看對眼當然不容易。

三是瑜亮之爭。左宗棠命好,如果不是生逢這三千年未有之變局(出自李鴻章奏摺),不是遭遇八旗腐化無力抗衡洪楊軍隊的時代,不是面臨道學先生無力解決新問題的時代,就算左舉人的才華名揚天下,他大概終其一生只會成為一個出色的鄉下教書匠。然而時代給了左宗棠一個成為今亮(今天的諸葛亮)的機會,他也證明了自己的帥才,完成了舉人到大學士的不可能之跨越。左宗棠命也不好,因為他的面前還橫了一個曾國藩,一個才能不輸給他而資歷更好名望更大人脈更廣的老鄉。有了老曾,男主角的位置是沒戲了,舞台的燈光打在了別人的身上,空有一身好演技也沒用。這是老左的落寞,也是曾左之爭的真正原因。

那麼,老曾真的天分一般么?

余性魯鈍,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讀不能終一行。他人頃刻立辦者,余或沉吟數時不能了。

這些都是老曾的自述。不妨下個定論:老曾智商不低,但也不屬於那種才思敏捷下筆有神大開大合的人才。那麼他的真正秘訣就在於結硬寨打呆仗以苦功勝天分么?也不是。

他的秘訣在於無比強大的自制力、無比準確的審時度勢、眼光獨到的用人識人。可以說這三點,他是同時代當之無愧的最強者。

說到自制力,誰能猜到性情謙遜目光遲鈍外表優柔的曾侍郎,也曾經是憤青一枚。剛到北京不到三個月,就和人因為口角打了兩次大架。除了憤青,他還貪玩好色,天天喝酒吃請看戲,還偷看朋友家的美妻。以上種種,就寫在日記狂魔老曾的日記里。但是,三十歲的老曾,居然想當聖人!要知道用世俗的眼光評價,立大功就意味著擁有權力、財富、美女等等慾望的極大滿足,而老曾卻毅然走向了慾望的對立面,走向了人性最脆弱的部分。三十歲往後的日記,你可以滿滿體會到這種「揮刀自宮」的痛苦,他不停倒下又站起來,向著自己的一個個嗜好發起衝鋒:戒煙戒色戒宴請、戒急戒巧戒吵架,終於從多血質的曾國藩變成了粘液質的曾國藩。人最難的莫過於改變自己的性格,而他做到了。

老曾是個高明的戰略大師。當滿朝文武面對亂局手足無措的時候,他就提出了「武昌 → 九江 → 安慶 → 天京」的戰略,而清王朝正是在這個戰略的指導下取得了勝利。而湘軍攻陷天京之後,他就預測到了湘軍未來的腐化以及中樞對自己的猜疑,主動裁撤了湘軍,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他的遠見。相比之下老曾的徒弟老李就差了些大局觀的火候,雖然多了些細微處的精明,還是只能做個末世的裱糊匠。如果老曾能再活二十年,甲午的故事不一定按劇本來。

老曾愛才。光八十人的幕府(智囊團),就貢獻了十來個尚書、總督、侍郎、巡撫。他們都願意尊老曾為師,天不亮就得起來一起吃早飯,吃飽飯就討論點四書五經歷史詩詞,吃一頓飯比上一節高管班還管用。老曾用人兩個特點,一是不盯著缺點拿放大鏡看,有一技之長就留用,能獨當一面就往外推;二是心胸寬廣,老李一度生氣離開了幕府,又後悔了,寫了封情真意切的信給老曾,老曾看過之後既往不咎,繼續把老李當接班人培養。

所以,請不要再覺得老曾是笨鳥一飛衝天的典型,他的笨拙背後有太多你學不來的大巧若拙的苦思;而你也不用去學他,做揮灑自如的自己,工作之外留點嗜好,不比做聖人更有意思嗎?


推薦閱讀:

曾國藩:惜命最好的方式,不是養生,而是折騰
曾國藩從屌絲到聖賢(四):十年七遷的修身之法
曾國藩:一輩子不要瞎忙,首先做對這四件事
曾國藩如果顛覆了滿清,結果會如何?

TAG:曾國藩 | 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