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港大/C9/985/NUS,要不要轉學?(二)

一,轉學利弊分析總結

1,案例分析總結

接我在港大/C9/985/NUS,要不要轉學?(一)的利弊對比分析,我的結論是:從申請和不申請的成本收益風險對比分析來說,申請的風險是完全可以通過技術手段進行管控,申請的收益大於不申請的收益,而申請的成本是遠小於不申請的成本。因此我給出的答案是堅決的申請,只不過在申請的時候,要通過正確的設定目標,明白自己申請的動機就好。就像我在轉學申請的技巧文章中說過:所有學校都喜歡的是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生。他們不會因為你學校不好就接受你的轉學申請,而是喜歡看到一個能夠充分利用自己學校資源做到自己在自己環境內能做到最好的年輕人。如果你已經在你所在的領域做到很好了,而現在的環境確實無法滿足你的需求,你希望有一個更好的平台更好的幫助自己提升,這種轉學動機才是學校最希望看到的,最能實現共贏的。

2,選擇的非技術思量點

1)人生哲學

這個選擇的重要指導方向是每個人的人生哲學和人生態度:到底是進入更好的大學過一種更具挑戰有意義好還是在一個輕鬆的大學裡積累自己的自信心,建立心理優越感好,是因每個人的成長經歷和人生哲學而決定的。所以這個答案只能自己給。

從生物學角度,人類其實只是「不朽的複製基因的生存機器」(見理查德 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對於生命的意義,我們個體存在的意義是個很哲學的問題,也是很有爭議的問題,更是個無關對錯的問題。這些年我見過各種學生,了解他們成長經歷背後的故事,所以我能理解他們做出的一些我原來不認同的選擇的原因。No judgement是我在從事留學工作中從西方學習的一個比較重要的看問題的視角。

2)對自己人生高度的期許

這個點準確的說,算是這個選擇中技術與非技術因素的綜合體。既和人生哲學有關,又涉及技術層面的權衡。你到底希望自己走到什麼樣的高度

首先,很多事實都說明,在一個二流大學成為一流學生和在一流大學做二流學生在成功概率上相差並沒有那麼大。有不少學生拼了命進入了一流大學,最後卻發現自己毫無優勢,身邊各種牛人,自信心受打擊,從而淪為二流,最後比那些二流大學的一流學生還弱。但另一方面,在一流大學成為一流學生的成功概率一定是大於二流大學的一流學生。(這裡並不是說該學生所在的港大及我列出的同類學校是二流大學,而是相對他們想去的美國top20大學而言,後者的本科教學質量實力是高於前者的)

因此這種各有利弊的情況下,我們到底是舒服的在二流大學做一流學生,還是更努力的進入一流大學,並爭取成為一流學生,是一種人生態度。毫無疑問選擇前者會讓自己過得更舒服;後者會過得更辛苦,而且同樣有失敗的風險。

在這裡,我只能給出我個人的觀點供大家作參考:我們從小努力學習,目的不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好嗎?如同我很喜歡的懷特海對教育的目的的定義:激發和引導學生的自我成長之路。我們在現在的大學努力學習,不就是為了在這個過程中變得更強。所以無論是研究生去更好的學校還是本科轉學去更好的學校,完全是一回事。

對於大多數糾結這個問題的學生,並不是在成長中有什麼特殊的經歷,所以需要更柔和的方式逐步適應。更多是由於人性,願意呆在自己的舒適區,害怕做出改變。(這點我在你是那隻溫水中的青蛙嗎? -本科轉學系列三 中有提過)所以我一直以來堅持學習,反省自己,突破自己的舒適區,同時也這麼要求我的學生。而從我這十幾年看到的結果證明我這麼做是對的。

而且即使在一流大學面對激烈競爭,成不了一流學生,也會讓自己走到一個另外的高度。這裡唯一要注意的是在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的過程中不要忘了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努力。因為如果知道自己的方向,就不會因為眼前的很多事情干擾而忘了自己出發的原因。只要能做到這點,那麼即使面臨挑戰,也能克服,不會出現喪失信心,走向極端。

就像3月7號晚上我發的朋友圈的那個給我微信的學生一樣,當初我幫他申請到RPI的博士全獎錄取,進到學校後發現同學全是清北復交的優等生,而自己在很多方面都被同學碾壓。所以有幾年時間裡他的自信心收到了一定的打擊,畢竟在哈工程他是學弟學妹們的榜樣。(去年去西雅圖時聊天跟我說的)但是昨天晚上他答辯完跟我說,如果沒有當初的幫助,他肯定就在國內混著了。而現在他去了微軟從事知識圖譜的研究工作,成為一般學弟學妹眼中的MSR大神。所以一個人的成長路程一定是會有挑戰的。如共我們的一個海外諮詢師跟我討論時所說:我們當初所經歷的血淚史,早一點讓他們年輕人知道,可以讓他們以後面對困難時可以不那麼手足無措。

我創業第一年選擇和我們合作的學生

而且只要在申請中按照我一直提倡的以自己能力提升為目標,把申請當作提升自己實力,認知的途徑,而不是留學的目的和終點,那麼在申請過程中自然能夠以一種淡定的心態面對得與失。這就是和創留學的很多學生在經過了辛苦的努力,交完材料的那一刻跟我們說:無論結果如何,都感謝我們的服務,感謝這段過程中的成長和收穫。結果,對他們而言,只是個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因為更大的挑戰是從拿到錄取結果開始的。

經常有學生和家長問我:水哥,現在美國好留嗎?客觀事實是美國從來從來就不好留!美國是移民國家不假,但是他們的移民政策是為了吸引全球人才。所以大家如果看統計數據,就會發現這些年回國的人一年比一年多。因此經常就有爭論和討論:留學值不值。(這個問題等我有時間時,會跟大家系統討論一下)但是就我對我自己多年前學生的追蹤,以及和創學員的了解,我們的學員回國的比例遠低於總比例。

為什麼我們的學員留在國外的比例會比總數據好很多???舉個小例子,昨天我們一個學生跟我們諮詢師說,他們同學交完申請之後機構就徹底不管了,孩子們天天放假,天天打遊戲。而我們會一直提醒我們的學生,拿到錄取結果是挑戰的真正開始,要從現在開始準備簡歷,要持續學習英語這是你在美國留下來最大的挑戰,托福過了沒意義的等等。(再次分享我最喜歡的那句話:世間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還依然熱愛它~)那些有能力DIY但還會找和創的學生多數都明白,找和創不是圖省事,而是讓自己可以集中精力做對自己更有意義的事情,讓專業的教練幫助自己更快的提升,不犯錯誤。

所以,在這個年紀,就應該逼自己脫離舒適區,通過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留學,轉學,做競爭力提升這些,是非常好的、具體的幫助自己脫離舒適區的方式。

二,面對選擇的決策思路

1,用工具和方法幫助自己做決策

決策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多年前,我一直是個內因決定論者。這個和天朝的雞湯文化有關。但是當我從事了多年的留學申請工作,開始有了更強的獨立思考意識(我覺得我目前還算不上是批判性思維,還需要訓練。我只是了解留學就能受比較大的對比產生的影響,可想在國外呆多年會是什麼效果。),尤其是接觸了更多的牛人之後,我發現從客觀結果上來說,選擇和努力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選擇決定上限,努力決定下限。

因此在做決策的時候,大家一定要像我在上篇文章那樣,把利弊得失,成本收益進行客觀的陳列對比才能做到比較理性的選擇。相信我,人在進化中,我們的行為很多是受基因「編好的程序」所控制(看《自私的基因》以及最近大量的心理學研究事實就好了)。所以用這種工具手段去幫助自己的做決策分析。

2,作決策分析要儘可能做好功課

關於這點我在

曹賢水:任何艱難的決策,都是因為信息量不夠?

zhuanlan.zhihu.com圖標

這篇文章中有提到過。由於現在的世界發展極pic1.zhimg.com/80/v2-7c快,極為複雜,現在信息獲取的渠道很多,但是要有能力甄別真偽,並且要花時間做相應的功課,才能收穫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這也是李笑來說花錢解決一些問題往往是最高效,「最省錢」的方法(比如我現在會花錢買視頻會員不用去看廣告,並且能夠高效的找到自己想要看的內容,確實很省時間,而時間是最寶貴的財富)

但是由於學生往往面臨著巨大的學習壓力,三圍三座大山基本已經讓學生們精疲力盡了。所以要麼自己父母有時間,並且有能力幫助做功課,要麼就找到專業人士幫助自己解決專業信息的問題。

3,相信專業的力量

專業與業餘--從吳軍的文章談留學申請的專業與業餘的區別 通過吳軍這篇文章大家應該能了解到專業的價值。所以找一個專業人士是一個理智的選擇。這一點如今我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都會採用這種方式,而不是像以前那樣認為自己什麼都干,可以省錢。其實在這個高度分工的時代,我們不可能脫離協作體系生存了。既然無法逆轉這個潮流,我們回不到農耕時代,那麼就接受它就好了。

這裡想起《三體》中的那句話了:弱小和無知都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面對這個複雜的世界,我們時刻保持一顆謙卑的心,不斷刷新自己的認知,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終身學習~

---------------

我是和創留學的水哥,一個喜歡跟有追求的准留學生及家長們交朋友、說真話的人。如果你認同我說的內容,歡迎您關注、轉發、評論或默默點贊~我們一起讓更多人的留學之路少踩坑~


推薦閱讀:

Master 和 Ph.D 到底該如何選擇?美國的PhD有多高的含金量?
優弗留學:留學生活小趣事分享
【答疑解惑】出國留學它到底值不值?
教你留學找房時如何識別騙子
去美國交換被導師折磨,學了14年的專業一朝放棄…投身公益的他,用音符將愛傳遞

TAG:大學轉學 | 留學美國 | 留學申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