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德國婆婆,好德國啊!

文/悠悠媽 微信公眾號:德國育兒研究(ID: yoyomadeguo)

本文於2018年2月23日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歡迎關注!

我婆婆是個非常典型的德國人,她從小在嚴格的家教下長大,待人處事都非常講究,追求精緻完美的生活,家裡時時刻刻保持窗明几淨,餐桌和茶几上永遠擺著鮮花或植物裝飾,不管出不出門都會噴香水,出門必化妝。

曾經,我和婆婆一起去參觀一家幼兒園,本來我覺得那家幼兒園還可以的,回到家婆婆卻不滿地說:「那家幼兒園不行,我建議你別送悠悠去。整個幼兒園的檯面上連一束鮮花或一株綠植都沒有,說明這個幼兒園的園長和老師缺乏審美和生活情趣,孩子若在這樣的環境里待五年,能得到什麼熏陶?

「哦。」 我心想,「原來在德國婆婆眼裡,幼兒園裡沒有擺鮮花也可以作為否定一家幼兒園的理由。」 在此之前,我在挑幼兒園時還從來沒注意過這一點。

退休前,婆婆是德國中學的社工,對有心理問題或暴力傾向等問題行為的學生提供心理諮詢和輔助家庭治療,是一名教育工作者。

我們一家三口和公公婆婆住在同一幢房子里,地下室至二樓屬於他們,三樓屬於我們。雖然大家在同一個屋檐下,但是我們和公公婆婆除了共用一樓的大門外,其餘都是隔開的。婆婆和我們保持著應有的距離,每天不在一起吃飯,也不像中國老人那樣退休後24小時幫助照顧孫輩。有時候忙起來我們一個星期才見著一面。

看奶奶得先預約

其實,在悠悠出生前兩個月,我婆婆就退休了。我們住得這麼近,還以為她會給我們幫忙,沒想到婆婆提前明確告訴我們:「別指望我幫你們帶孩子,那是你們自己的責任。」

在孩子剛出生的頭一年,我和老公在沒有月嫂、保姆、鐘點工、清潔工和沒有老人幫忙的情況下,幾乎天天都累得精疲力盡,上氣不接下氣。每每向婆婆吐槽帶孩子太累時,她都會用兩句話回應我們:

  • 我養大了三個孩子,比你們累多了,你們這一個孩子算什麼。我當然知道帶孩子累,就是因為以前太累了,所以現在不想再帶孩子了。
  • 又不是我要你們生孩子的,是你們自己想生的。孩子是你們的,要自己承擔結果。

縱使我和老公心裡有百般無助,面對婆婆的話,我們也無言以對。

當然,我婆婆也不是個冷血的人,她有時也會主動推著孫女出去散步,讓我有時間洗個澡;有時也會做了晚飯,邀請我們下樓一起用餐。但帶悠悠的時間都很短,超過一個小時,婆婆就會按門鈴讓我去把悠悠接回來。

後來悠悠大了,會自己下樓梯了,想奶奶的時候她會不經我們同意自己溜下樓去找奶奶,一開始婆婆看到小孫女自己來敲門還很熱情地接待。不過隨著悠悠不請自來的次數越來越多,婆婆不淡定了。

她向我們發出了約法三章的通知:以後悠悠要下樓造訪,必須先跟他們預約時間。有時候他們也會明確發出禁令:今天我們要休息/烤蛋糕/大掃除/健身等等,不準讓悠悠下來!

在約法三章之後,悠悠再不經我們同意溜下去,經常是失望而歸。她說:「沒人在家。」 其實我和她爸都清楚,奶奶在家,只是悠悠去的時間不對,奶奶不想開門。

這對於一個中國人來說,恐怕是無法想像的。中國老人哪一個不是迫切希望抱孫子?很多時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還為了搶著照顧孫子而吃醋。而德國老人卻會嚴格控制與孫輩相處的時間,一旦超出他們的承受範圍,就會毫不留情說不。

不過,我倒發現,即使是這樣,悠悠依然特別喜歡奶奶,每次接她回家時,她都要大哭一場,撕心裂肺地喊奶奶,不願離開。挖掘一下原因,我婆婆雖陪悠悠的總時間不多,但悠悠的每次造訪,她都會全神貫注地陪她玩,陪玩質量極高,而不是一會兒看手機,一會又打電話。

我在樓上常常能聽到從樓下傳來的婆婆和悠悠的歌聲笑聲,她放音樂和悠悠一起唱歌跳舞做運動;她拿出樂高得寶的情景積木,陪悠悠邊搭積木邊投入地扮演角色;她給悠悠講故事;她帶著悠悠在花園裡玩沙玩水,即使弄得滿地是沙,也無怨言;她陪悠悠畫畫,教她打雞蛋打奶油,做餅乾烤蛋糕……一個小時下來,就跟上了一節早教班似的。確實婆婆也挺累的,需要休息一下。

德國婆婆看重的是陪孫輩的質量,而不是時間長短。孩子來了就一定要做到全身心陪伴,如果這一刻做不到,還不如乾脆不接待,絕不能降低陪伴的質量。所以,即使奶奶陪悠悠的時間不多,但每一次見面都玩得很開心,導致悠悠總挂念著奶奶,喜歡和奶奶在一起。

不給孩子喂飯

作為中國人,我們普遍最擔心的是孩子沒吃飽,所以家裡經常出現幾個老人追著孩子喂飯的畫面。悠悠是個從小就不愛吃的孩子,為此我傷透了腦筋,可是比這更讓我痛苦的是,我是我們家唯一一個擔心悠悠不吃飯的人。她爸爸不擔心,她爺爺奶奶姑姑也都不擔心。孩子飯量小得可憐,就在我想方設法讓孩子多吃一點的時候,卻發現沒有人跟我站在同一條戰線上,我完全是在孤軍奮戰。

有一次媽媽來德國,我們一起在婆婆家吃飯。正好悠悠的姑姑也來了,她給悠悠專門做了輔食。我們滿懷期待地以為悠悠會多吃點,結果只吃了幾口她就向往常一樣不吃了。我和媽媽開始使出中國人的絕招,拿起勺子喂她,好說歹說,她才張開了嘴吃了一小口。我媽媽使出渾身解數逗她笑,轉移她的注意力,然後趁她嘴巴張開的時候我趕緊塞一勺子進去。

正在我們為自己的功績感到自豪,想要邀功時,我發現對面的幾位德國家人臉色都不對勁了。我問他們:「你們要不要也來喂一喂,真的很有效哦!」他們忙推辭:「不不不,我們才不喂呢!」 一副不贊同的語氣。我不解地說:「為什麼只有我一個人關心孩子吃了多少?為什麼你們都覺得孩子吃多吃少跟你們沒關係?」

我的德國家人的回復是:「我們不應該逼著孩子吃,她既然已經表現出不想吃了,那就應該立刻停止。孩子是否吃飽她自己心裡最清楚,難不成孩子會傻到自己把自己給餓死嗎?」

事實上,不止我公公婆婆一家這樣。在孩子吃飯的問題上,德國人還真是普遍持有這樣的想法。我從來沒見過哪個德國人苦口婆心地勸孩子多吃點,孩子不想吃了,那就隨他的便吧。

曾經有一次,悠悠的好朋友Gulie生病了不想自己吃飯,請媽媽喂她吃,Gulie媽媽調侃說:「啊,有那麼累嗎?連勺子都拿不動了?」 可見喂飯在德國父母眼裡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德國人認為,孩子從小應該學會對自己負責,包括飲食。把自己餵飽是每個人自己的責任,不好好吃飯就會挨餓也是孩子自己應承擔的後果。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給予孩子為自己負責的機會,總是替孩子做決定,孩子永遠也學不會擔當,永遠也無法體會「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意味著什麼。

我給孩子穿衣服,她給孩子脫衣服

我是那種從小被我媽媽穿很多的人,雖然我知道穿太多不好,也有意識給悠悠減少穿衣量,但由於我從小被裹多了,比較怕冷,所以即使我已經儘力給悠悠少穿衣了,但在不怕冷的婆婆看來,我還是給悠悠穿太多了。

每次去婆婆那裡接悠悠,我發現,不管我之前給悠悠穿了多少,到最後總是被婆婆脫得只剩一件T恤,即使是大冬天。而冬天以外的季節,悠悠到奶奶家後,她奶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脫襪子,婆婆說光著腳對孩子最好。一開始我不服氣,諮詢了兩位兒科醫生,了解了光腳丫的好處之後,我對婆婆是一個大寫的「服」!(推薦閱讀《別再糾結寶寶穿不穿襪子了!國外醫生說光腳丫對孩子腿型最好!》)

每次天氣有一點升溫,婆婆就會第一時間提醒我,明天少穿點;而我的父母從小到大都是在降溫的時候提醒我多穿點,這種反差令人感覺挺滑稽。

婆婆這種做法的直接結果就是:打造了悠悠的鋼筋鐵骨,很少生病。這也讓我切身體會到,衣服穿得少並不會增加感冒的幾率。

這樣的德國婆婆,大家是想來一打呢,還是覺得中國婆婆更好呢?未完待續哦......

果喜歡,歡迎轉發!謝謝支持!

作者簡介:悠悠媽,坐標德國,曾經的學霸,留過學,做過外企項目經理,現教育專欄作者,德國早教研究者與推廣人。有一個兩歲的混血女兒,愛混德國親子圈和幼兒園。創立微信公眾號:德國育兒研究(ID: yoyomadeguo)專註分享在德國學到的育兒知識、先進教育理念以及女兒在德國的真實成長經歷。歡迎關注!

深諳中外教育差異,不教條,不追捧。相信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教育方式。用生活完成教育,潤物細無聲。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公眾號出處,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推薦閱讀:

德國人如何為孩子選擇興趣班?
德國幼兒園:沒有班級、沒有晨檢、100%尊重兒童!
拿到永居之前,在德國能享受什麼待遇?
德國語言班申請(2)--沒有DAF成績,咋辦?
德國安檬年會:來自中國的童話

TAG:德國教育 | 早教 | 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