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長亭外,古道邊,一曲《送別》知情深。

《送別》是一首由李叔同作詞的中文歌曲。歌詞類似中國詩詞中的長短句,有著古典詩詞的文雅,但意思卻能平白易懂。

送別

詞:李叔同

曲:約翰·龐德·奧特威

演唱:李叔同

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余歡 今宵別夢寒

情千里 酒一杯 聲聲喋喋催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余歡 今宵別夢寒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1915年,在杭州第一師範任教的李叔同,寫了這首著名的《送別》。它屬於李叔同早年創作的「學堂樂歌」。所謂「學堂樂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負的知識分子,鼓吹音樂對思想啟蒙的重大作用,積極提倡在學校中開設音樂課。同時,一些在日本留學的青年學子,借當時流行於日本和歐美的曲調,填上新詞,編成新的歌曲。此外,「學堂樂歌」還常常採用中國古典詩詞來填寫新的歌詞。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龐德·奧特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作《送別》一曲。

為送別朋友而賦詩,是中國古典詩詞的一個基本母題。送別詩,是唐詩宋詞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這些都是送別詩中千古流傳的名句。

而在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中: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與李叔同的《送別》,有許多的相通之處。

《送別》的意象和語言,基本上是對中國古典送別詩的繼承。長亭飲酒、古道相送、折柳贈別、夕陽揮手、芳草離情,都是千百年來送別詩中常用的意象。但《送別》以短短的一首歌詞,把這些意象都集中起來,以一種「集大成」的衝擊力,強烈震撼著中國人的離別「集體無意識」。所以,《送別》也就成為中國人離別的一種文化心理符號。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淡淡的笛音吹出了離愁,幽美的歌詞寫出了別緒,一對知心朋友分別在即,想到從此天各一方,雙方都有無限的感傷。他們端起酒杯,想借酒盡最後的一點歡娛。酒醉夢別,彼此在記憶中留下那「晚風拂柳」、「夕陽在山」的難忘一幕!

長短句的結構,精鍊的語言,真摯的感情,《送別》在音樂與文學的結合堪稱完美,意蘊悠長。

朴樹《送別》淚撒錄音棚,一度哽咽失聲。

在《大事發聲》的錄製現場,當朴樹低頭吟唱到「情千縷,酒一杯,聲聲離笛催」時,他面容抽動,低頭不語,轉過身後早已泣不成聲。「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當這第二段的伴奏響起,朴樹再次觸動深情,忍不住哽咽了嗓子,捂臉痛哭起來。

我們不知當時的他內心在想些什麼,這首歌對他來說又意味著什麼,但我們的心靈彷彿就在此刻被定格打通了,聽朴樹,聽《送別》。

李叔同

(1880—194

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

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號弘一,後被尊稱為弘一法師。

李叔同是我國現代歌史的啟蒙先驅。他較早注意將民族傳統文化遺產作為學堂樂歌的題材,1905年從《詩經》《楚辭》和古詩詞中選出13篇,配以西洋和日本曲調,連同兩首崑曲的譯譜合集編印出版《國學唱歌集》供學校教學用。其中的《祖國歌》,還是當時為數較少、以中國民間曲調來填詞的一首學堂樂歌,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不久他東渡日本,學習西方音樂、美術、戲劇理論,主攻鋼琴。曾創辦我國第一部音樂刊物《音樂小雜誌》,竭力提倡音樂「琢磨道德,促社會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會教育功能。

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樂歌作品70餘首。編作的樂歌繼承了中國古典詩詞的優良傳統,大多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辭依永秀麗,聲轍抑揚頓挫有致,意境深遠而富於韻味。加上他具有較為全面的中西音樂文化修養,選用的多為歐美各國的通俗名曲,曲調優美動人,清新流暢,詞曲的結合貼切順達,相得益彰,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樂歌作品廣為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喜愛,像《送別》《憶兒時》《夢》《西湖》等,特別是《送別》,先後被電影《早春二月》、《城南舊事》成功地選作插曲或主題歌,已成為了一個歷史時期中國青年學生或知識分子思想感情的象徵。由他自己寫的詞譜曲的《春遊》,則是我國目前可見的最早的一首合唱歌曲;南京大學歷史上第一首校歌也為李叔同譜曲。

圖片來源於網路

整理:名師樓編輯部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名師樓微信公眾號(@mingshilou)

名師樓是多元的文化藝術場域,集合了美好的希望與樂趣。這裡是一個提供由心靈至專業知識的學習中心,一個理想的實踐之地,一個彙集學術交流、設計創意的跨界交流平台。

合作 | 投稿 | 發布 請留言


推薦閱讀:

眼淚也是水

TAG:弘一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