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婚主義者眼中的松子
看完《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最受感觸的不是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而是松子反覆訴說的「總比一個人好」。因為這句話,我竟開始有點害怕自己的人生。
從小我就是個不婚主義者,「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句話更是在過去十幾年裡被我奉為圭臬(當然,現在沒有這麼極端了)。也不知道兒時受了什麼刺激為什麼會冒出這麼一個所謂的反社會的想法,但是我只知道當我對於愛情和婚姻還一無所知時就已經有這個概念了,也可能是我選擇性遺忘了產生這個想法的原因——忽略過程,只記結果。
而從小到大談及這方面時我總會向身邊的朋友宣揚我的立場,她們大多會哂笑一聲,然後斬釘截鐵地說:「你也就是現在這麼想,以後一定會改變想法的,說不定還是最早嫁出去的那個呢!再說了,你家裡人會同意嗎?到時還不是要逼著你結婚?你能違背他們嗎?」聽見這種提問我覺得簡直不能理解:「我自己的生活掌握在自己手裡,為什麼要父母來幫我決定?我結不結婚是自己的事,他們有什麼權利干涉我選擇的自由」剛開始我會這樣強力爭辯,力圖說服別人相信自己,後來想又何必要別人相信呢,所以很少向別人表達這件事,即使說了遭到否定也就一笑而過「時間會證明一切」只是在心底竊竊私語。
上個月和父親談到這個問題,我第一次正式地和他表達了我的這個想法,不像我的朋友們所猜測的那樣——你父母肯定會生氣地斥責,父親只是沉默了一下,然後問我:「你為什麼會這麼想,是因為看見我和你媽這樣嗎?」我當時很驚訝,因為之前從來沒有想過我不想結婚是受父母婚姻的影響,事實上我認為我父母的婚姻挺成功的,他們和那個年代的大多數人一樣,也是靠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結婚前根本就沒有見過幾次面。然而我能看出父母現在很相愛,從我有記憶起,兩人就沒有吵過架。雙方對彼此很照顧,即使常年異地,我也沒有覺得父母的感情有任何衰減的跡象。我一直覺得很幸運能出生在這樣的家庭。
所以我立馬回答:「當然不是了,沒有什麼原因,只是單純地不想結婚而已。」
我知道父親現在心裡想的肯定是:你不過是太年輕,以後肯定會改變這個想法的。正在想如何應對這句聽到耳朵起繭的老話時,父親卻問我:「那你老了怎麼辦?」
這個問題我肯定有思考過,或許年老時有人陪伴,排遣孤獨正是結婚的理由之一,但是我不害怕孤獨啊,正相反,我很享受孤單的感覺,尤其當一個人處在完全陌生的環境之中,那是我認為的自由的最佳狀態。為什麼要費盡心思,經過多道磨人的程序只是為了將兩個人束縛在一個制度之下,從此私人空間將大大縮小甚至不復存在。但是我不想和站在完全不同角度的他談論這個問題,只是隨便敷衍了一句「到時再說唄」。
「希望你這輩子開心幸福就好」父親又緩緩說道。
當時真的被這句話溫暖到了,大概這就是父愛吧。從來不知道父親如此沉靜,寬容和開明。雖然我還是堅持認為他和大多數人一樣相信我一定會改變這個想法的。但是那又有什麼關係呢?不管父母贊成或反對,不婚都是我這一生要堅持的原則。
按照我從前的脾性和以上的思考邏輯是完全不能理解和贊同松子即使犧牲一切只是希望有一個人能陪在她身邊的自殺式行為。甚至會認為松子不過如片名所言,是自己作死,活該被人嫌棄。但是雖然還沒有步入社會,遭受太大的人生挫折,畢竟年長了一點,多了一點見識,也能理解松子並且十分敬佩這麼一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活得如此淋漓盡致的女性,只是她沒有意識到感情不是交換,徹底的付出不一定會得到回應,就像影片的最後她向那個小鮮肉寫信以為對方一定會回復自己一樣,可是現實並不是這樣,所以她一直在問為什麼。表面看來,松子一生都是在為了別人而活,做鬼臉是為了博父親一笑,向弟弟借錢,做浴池女郎是為了男人,學理髮是為了男人,甘願被打是為了男人······可是她的人生想法不就是為了得到別人的愛可以付出一切嗎?她的確是這樣做的啊,從這方面來看,也算是一位把生活過出藝術感的女性。
我知道我現在還過於年輕,不了解真正的社會是什麼樣的,所以看完松子的一生我很害怕:難道一個人生活真的那麼可怕嗎?我害怕以後當我在社會上摔得頭破血流之後會像她一樣恐懼孤獨,然後踐行朋友們的「讖言」走進愛情的墳墓,或者恐慌走不進愛情的墳墓。倒不是畏懼會被朋友們笑話,而是無法饒恕自己對這個世界的妥協。
不知道未來的我會不會變成自己所討厭的樣子,只是再一次深深地祝福自己能自由地選擇想要的生活方式。
推薦閱讀:
※我打算不結婚不生孩子,但我擔心我的晚年該如何度過?
※以中國現在的現狀,女性不結婚會過得很糟糕嗎?
※中國男人,你怎麼這麼Low!
※我不想找女朋友,結婚,怎麼讓家裡人接受啊?
※有想過以後孤獨終老的日子怎麼過么?
TAG:不婚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