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九一八!擁兵二十萬的張學良你為什麼不抵抗?!
【一二二三 寫正史的工科碩士】
文:李彥歡迎關注個人公眾號:一二二三盜文抄襲必究!
出身於亂世豪傑之家,在其父被刺殺之際,他被部下擁簇火速從前線繼位。而後內平叛亂,外接中原,改旗易幟與當時領袖稱兄道弟,位極人臣。戰場得意情場更是了得,生就一表人才、偉岸帥氣,號稱四大美男之一,時人見其風采無不稱讚連連。
如何?這般完美身世背景的設定是不是常出現在網文小說之中?可我們的「少帥」張學良比穿越男主還主角,他屢屢在中國近代史緊要關頭髮揮出難以想像的催化作用,好似一個已經熟知歷史走向的當代人穿越回百年之前,做出一些超越時人的基本認識的決策,不過即便他真是穿越回去的人物,也不過是一個智力、能力和學識極為平庸還有一點犯二的普通人走了大運而已。
1
張學良被囚禁之前的人生之精彩遠超小說所能描寫的程度:軍閥時期的兩次直奉戰爭,其父死後果斷宣布「東北易幟」歸順南京政府,而後又貿然與蘇聯在中東路開戰,中原大戰擁戴蔣介石,「九一八」事變竟不放一槍一炮拱手退出東北,此後又腦袋一拍扣押蔣介石、發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張學良的前半生之傳奇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我們從他的經歷之中很難以看到一個擁兵數十萬、控疆百萬里的成熟政治家軍事家的深思熟慮,反而呈現出的幾乎完全是一個紈絝二代的任性妄為。
張學良很像現在網路上的一個憤青穿越回多災多難的民國,突然享受到無上的權力和榮耀,沉溺於女人、毒品等紙醉金迷的生活中無法自拔,而建功立業之心又不時在毒癮、精蟲退去之後促使他做出與蘇聯開戰的一系列荒誕行為,他完美的詮釋了一個集花花公子,政治家,軍事家的複雜形象。
張學良這些行為無論是多麼無端,但都因披著愛國的外衣、站在憂民憂國的高度而留下後世翻案的餘地,連少帥晚年都自評道:我們張家父子,若不是為了愛國,會有這種下場嗎?然而有一件事卻始終遭到國共兩黨的一致批評,也是張學良荒誕一生最難以洗白的污點,這便是「九一八」事變中的不抵抗政策。
2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以中國軍隊炸毀瀋陽柳條路南滿鐵路一段路軌為由,遣軍炮轟瀋陽北大營,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當時瀋陽總駐軍兩萬餘人,北大營有東北軍精銳八千,長春也有守軍萬餘,然而東北軍為了避免與日本發生衝突早將武器彈藥盡歸庫房,致使一夜之間瀋陽長春落入僅三千日軍手中。1932年1月,日軍攻克錦州,2月佔領全黑龍江,東三省全部淪陷。
日本在發動事變之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早在1928年日本策划了「皇姑屯事件」後便加速了對東北的覬覦行動,接連利用萬寶山事件、中村事件鼓動民眾以獲得發動侵華戰爭的支持,同時私下積極組織間諜窺探東北地形和軍事部署安排。1931年4月至8月,更是在東北軍眼皮底下先後組織了攻打金州和渡江作戰的演習,甚至在9月初還模擬了進攻北大營的軍事行動。
然而這些演習都是多餘的,因為瀋陽北大營以及錦州根本未曾抵抗,日軍自己都沒想到朝思暮想的滿洲竟然就這樣輕易被吞入,進展出人意料的順利也進一步刺激日本做出全面侵略中國的決定。
而我們的張少帥此時卻在北京協和醫院治療他壓制不住的毒癮,對日軍的一系列行動視而不見。1931年9月6日,事變爆發前幾天還致電其心腹王以哲:「中日關係現甚嚴重,我軍與日軍相處,須格外謹慎。無論受如何挑釁,俱應忍耐,不準衝突,以免事端。」同時致電臧式毅、榮臻等:「對日人,無論其如何尋事,我方務須萬分容忍,不可與之反抗,致釀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屬,切實注意為要。」9月8號,東北邊防軍將日軍架橋演習一事電匯張學良,得到的回復仍是靜觀時變。
現今史學界對東北軍不抵抗命令由張學良下達已經達到一致共識,但並不能因此就全面推脫蔣介石在面對日軍進攻時所表現的消極責任。
1930年11月的中原大戰結束不久,東北軍留駐華北多達十餘萬,直至1931年7月,東北軍十五萬精銳已經全部入關,日本趁此時機積極尋找出兵借口。7月初的萬寶山事件中,日本挑撥中朝兩國國民對抗,衝突中朝鮮華僑傷亡近千,中國各大城市爆發大規模遊行抗議。
蔣介石致電正在北京遼陽的張學良:「日本陰險狡猾,現非抗日之時,希督殤所部,切勿使民眾發生軌外行動。」8月16日,再次電令張學良:「無論日本軍隊此後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不予抵抗,力避衝突,吾兄萬勿逞一時之憤,置國家民族於不顧。」張學良在對日問題上與蔣介石達成一致,張學良同時電令吉林省政府:「寧聽其武力侵害,我方萬難承諾。惟軍警力避衝突,地方人民若有暴動,或反抗情形,惹出事件時,應有日領負責。」9月初,蔣介石於石家莊同張學良會面,再次傳達了不許抵抗日軍的命令。
要知1931年的形勢已經惡化到白丁都知道日本遲早要對東北下手,而作為國家最高領導人的蔣介石以及張學良等儘管知曉日本虎視眈眈,但仍未做足應戰準備,導致與日開戰初期便全面潰敗陷入不利局面,在這一點的責任上二人無可非議。
當是之時,蔣介石的主要精力是在剿共上,不希望形勢複雜,牽扯日、俄、朝、中四方的東北發生戰事,時任國民政府監察院長於右任曾對張學良講明南京的態度:「中央現在以平定內亂為第一,東北同志宜加體會。」而當時僅憑東北軍的實力無法抗衡日本,因此張學良將希望寄託於國民政府,而國民政府又將希望寄託於國聯,希望美國和國聯能夠牽制住日本,以獲得戰略緩衝時間。
然而事與願違,毫無約束力的國聯根本發揮不了任何作用,日本早就按捺不住入侵中國的野心,「九一八」事變的爆發也徹底撲滅了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夙願。
3
如果要說九一八事變中的不抵抗政策,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來自於張學良,那更深層次的原因仍然是來自國民政府領袖蔣介石的顧慮。但為何人們最終仍然將所有的罪責怪罪到張學良頭上?這是因為他幹了另一件更慫的事情。
九一八事變之後,東北軍大部撤至錦州,9月23日,張學良在錦州成立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和遼寧省政府行署,戒毒中的張學良一度親赴錦州部署防禦事宜。11月19日,日軍佔據齊齊哈爾後,便調兵直指錦州。1931年12月初,國民政府已經徹底看清日本吞併東北的野心,因此聯繫國聯等國際力量積極介入,這一階段國民政府所作出的努力我們也應當給予認可。
南京國民政府於11月25日向國聯提出設立錦州為中立區的提議:中國軍隊撤出錦州和山海關,但英、法、美三國要保證中立區的安全。早已處於極端焦慮中的張學良聽聞後便私下接觸日本並表示同意中立區的主張,然而錦州中立案卻遭到了全國各界的強烈反對,同時歐美大國並不願意介入此事,國民政府於12月4日被迫宣布放棄中立案。
對於中立案的流產,國民政府心知肚明。早在兩天前的12月2號,主管外交和經濟的顧維鈞和宋子文二人聯名致電張學良,告知中立案調停失敗,並要求他「如日軍不顧國聯決議,悍然進攻,只能竭力抵禦」。12月5日再次致電張學良懇請「為國家計,為兄個人前途計,期能抵禦」,8日蔣介石電令張學良「錦州軍隊此時切勿撤退」。然而即便國民政府以命令和交情的角度要求張學良抵禦日軍之進攻,少帥卻仍在日軍發動攻擊後的第三天(21日)命令一線部隊撤離。30日,東北軍全面撤出錦州,三天後日軍在未遭遇任何抵抗的形勢下進入錦州,錦州的淪陷也意味著東北全境的淪陷,東北軍全部撤回關內。
4
張學良就這樣從「東北王」變成了「不抵抗將軍」,更可笑的是這個稱號還是「曲線救國」的汪精衛送給他的。要說張學良對日本的挑釁一再容忍,是不想與日本全面爆發正面衝突,也沒能料到日本已經下定全面佔據東北的決定。可為何張學良在日軍進攻瀋陽、錦州,已經徹底撕破臉完全露出侵略野心時仍然一退千里呢?
張學良在後世的口述歷史之中,還專門就閻錫山批評他不抵抗一事做出解釋。他常為自己辯白的理由是自己當時並不清楚日本的真實目的,自己的情報工作沒做好,不相信日本敢全面進攻中國,不然以他「敢捅破天的膽子」是絕對要跟日本干一仗的。我們不排除張少帥有這樣的虎勁,畢竟他腦門子一熱跟蘇聯對干、扣押蔣介石的事也做得出來,而且退居關內的東北軍在熱河與日軍激戰也說明張學良並非害怕日軍。
但即便張學良如何掩蓋,他在東北的大撤退主要是基於保存實力的需求。我們一直有一個誤解,認為丟了東北的張學良就成了喪家之犬,已經陷入繼承東北政權以來最大的困境。可事實並非如此,當時的東北雖是張學良的大本營,但自中原大戰後東北軍精銳長期駐紮關內,張學良本人就混跡於北平各大娛樂場所,熱河華北一帶幾乎完全掌握在張學良手中,這裡才是他最後的底線。
對於張學良而言,相較於在瀋陽、錦州調集主力與日本血拚至殘,手握十餘萬精銳退守熱河、背倚國民政府支持的結局並不算最壞。因為從軍閥混戰上台的張學良深知實力的重要性,倘若東北軍被盡數殲滅,他才會真正陷入到無法翻身的局面。這也是為何當日軍吞下東北向熱河進軍之時,張學良即便只得到蔣介石的空頭支票也要和日本人血戰到底的主要原因,倘若熱河再失手,他才真正成為了喪家之犬。事實也是當他失掉了熱河,旋即跌入了政治生涯的谷底。
—————————————————————————————————————————
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促進全國統一、發動西安事變積極抗日,為其能夠在歷史上留下較為正面的形象發揮了關鍵作用。但他在處置足以影響世紀巨變的大事時所作出的決定,完全像一個不受約束的憤青腦袋一拍的作風,而這種隨意性也使他常為後人詬病,只不過這些決策都披上了愛國的外衣、產生了對民族有利的積極影響,也給他留下了拳拳愛國的歷史評價。
但與不能否認張學良功勞的同時,我們也同樣不能忽視他的罪責。作為東北地區的直接領導者,即便當時的形勢環境多麼不利,也不能成為他丟棄國土的理由,他必須承擔東北淪陷的主要責任,並不能以其功勞做出簡單的加減。如同崇禎皇帝一般,就算他再怎麼勵精圖治,再怎麼天不時地不利爛攤子,可北京城就是在他手上被攻破的,大明就是在他手上亡的,亡國的主要責任仍然得背負在他身上,提起他仍是亡國之君。
最後再說兩句,東北軍可不是孬蛋!日軍進攻北大營之時,上層嚴令駐守各部「不準抵抗,不準動,把槍放在庫房裡,挺著死,大家成仁,為國犧牲。」赤手空拳的守軍傷亡較多,而此時駐守的第7旅旅長王以哲在外賑災不住在營房,其部下620團團長王鐵漢卻違抗軍令,命令手下士兵只要日軍靠近就開火。這個性格跟名字一樣硬朗的軍官之後在抗日戰場上同樣十分英勇,只是作為東北軍舊部而未能有機會建立更顯赫的戰功。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前所未有而又極為複雜的民族解放戰爭,任何一個為國家民族做出犧牲和努力的人都不應該被遺忘!
張學良的故事,我們以後慢慢講。
參考文獻:
[1] 李自強.張學良與中國近代史的關鍵時刻[D].
[2] 武健群.蔣介石權力之路與九一八事變(1928-1931)[D].
[3] 李曉敏.蔣介石的不抵抗與張學良的不抵抗[D].
[4] 張寧.張學良主政時期東北新建設研究[D].
[5] 王佳.蔣介石、張學良與中東路事件[D].
[6] 徐暢.張學良與九一八事變再探討[J].
[7] 沈宗艷.論張學良對不抵抗政策的不辯之辯[J].
[8] 李蓉.從張學良口述看九一八事變與西安事變時的張學良[J].
推薦閱讀:
※1928年濟南慘案,山東被日軍侵佔,蔣介石為何不收復?
※【轉載】美軍「鐵路殺手」記憶中的國共與華北抗戰
※日本人如何看待抗日神劇?
※澳門在抗戰中為何沒有被日軍侵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