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它是它就是它,嚇壞全美國的,就是「它」

27年前,1990年版本《小丑回魂》(英文片名《IT》,它),給很多人的童年,留下了心理陰影:

(1990年版《小丑回魂》海報)

27年後,最近在北美上映的新版《小丑回魂》(英文片名《IT》,它),已經嚇壞了全美帝:

(2017年新版《小丑回魂》海報)

1990年版本的《小丑回魂》中,飾演比爾的演員,在2003年自殺身亡時,正好也是27歲。

如今,2017年版《小丑回魂》上映前一個月,四妹(小丑扮演者比爾.斯科斯佳)剛好滿了27歲。

果真如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說《它(it)》一樣,小丑(it)是有周期性的,每隔27年就會出來一次吸取人類恐懼嗎?

根據編劇斯蒂芬金30年前所寫的小說,「它」是從史前就已經存在的宇宙生物,它真實的存在形體,是一種大量破壞性的「死光」,靠吸取人類恐懼來獲得能量。

怪不得該小說改成電影后,很多歐美觀眾被嚇哭了

(翻譯:碧池WTF…(一通髒話),我會把所有東西都扔到他身上,然後跑去教堂)

(翻譯:我在看It的時候,一個小丑走進了我的劇場。我對天發誓:我快要嚇死了!)

影片講述了在1989年的一個小鎮上,經常有小孩接二連三地失蹤。鎮上的家長,對小孩的失蹤,只是貼尋人啟事,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恐慌。

這種荒誕般的「冷靜」,讓小鎮出奇的詭異:

男主角比爾的弟弟喬治失蹤,他決心要找回。

於是,他和被壞孩子們欺負並稱為窩囊廢俱樂部的比利、麥克、史坦、貝芙、艾迪、本和瑞奇組成了失敗者聯盟七人組。

隨著事情越挖越深,他們發現讓鎮上小孩失蹤的,是吸取人類恐懼存活的怪物。

這個怪物為了抓住更多小孩,化身為小孩最懼怕的「小丑」。

那個怪物並沒有確切的形體,也沒有確切的名字,所以影片名字用了「IT」(它)。只要內心存在恐懼,它就會變成最懼怕的東西來吸取你的恐懼。

因為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害怕的物體,當然也不一樣。

比如害怕下水道的黑暗,結果男主角就在那裡看到了發出寒光看著他的小丑:

比如小女孩恐懼《閃靈》洗手間那樣的場景,結果就被水槽噴出的血爆滿整個廁所:

更勁爆的,莫過於7個小孩一起看投影時,小丑突如其來發出威脅。(整個電影院被嚇到豬叫!)

雖然電影真的挺恐怖,假導半夜看完,開車回家也不穩。但作為一個堅定的無產階級革命者和社會主義接班人,假導還是得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護體。

畢竟「小丑恐懼症」在中國影迷心裡根本不成立。

很多中國人對小丑的印象,可能大多停留在麥當勞叔叔、雜技團里的滑稽演員,或者是其他影視作品裡的小丑形象。

1982年,斯皮爾伯格編劇的《吵鬧鬼》,日常的家庭玩具「小丑」活了過來,把小孩拉到床底下:

1952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戲王之王》。小丑台上台下從不卸妝,用搞笑的外表掩飾自己失手殺妻的灰暗過往:

尤其是2008年諾蘭導演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名為joker的令人膽寒的犯罪分子。

他站在正義的對立面,不為了金錢也不為了榮譽,只是為了讓人性崩壞。這樣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犯罪分子,妥妥地讓廣大中國影迷記住了小丑這一形象:

然而這一次的新版《小丑回魂》,才是最接近小丑這一形象的本體——恐懼。

要說小丑恐懼症的源頭,是來自一個連環殺人狂——約翰·韋恩·蓋西(John Wayne Gacy)。

這個人在 1972 年到 1978 年之間對至少 33 名年齡由 14 歲至 21 歲的男孩進行了性侵犯和謀殺。利用大量的閑暇時間為朋友和鄰人們舉辦一些精心策劃的社區派對,服務社區並給孩子們帶去歡樂。他因此被稱為「高蹺小丑」。

被抓入獄後,他在牢中給自己畫了很多自畫像。還曾有人,把這些自畫像辦了一個專題展覽。

想想原本一個一直用來逗笑捧哏的東西,突然翻身開始殺人。這簡直就是一個恐怖題材的無盡寶藏:越無害的東西崩壞的時候越恐怖。

很多恐怖電影,也都套用這個思路,成為經典。

而這次新版《小丑回魂》,卻採取了逆反傳統的恐怖套路,不僅讓觀眾看見黑暗,也讓觀眾看見面對黑暗該有的態度。那就是直面黑暗背後的恐懼。

因為唯一值得恐懼的是恐懼本身。你越逃避恐懼,就會越加重恐懼。

看不清楚小丑將會變成什麼的時候,最令人害怕;在不知道下一個誰會被抓走的時候,最感到害怕。一但破除了這些魔咒,戰勝了恐懼,就會無所畏懼。

這就是《小丑回魂》稱得上年度最佳恐怖片的原因。可惜中國肯定不會引進。(但我知道你已經能想辦法看得到,手動微笑)

PS:飾演小丑的小哥哥四妹,其實是個大帥比,甩2張圖賞個色

—END—

推薦閱讀:

我覺得「希斯萊傑之後 再無小丑」這句話並不正確 有多少人和我有同感?
如果把小丑丟進漫威宇宙的地球,會發生什麼事情?
如何評價「不是蝙蝠俠贏了,而是小丑不想玩了」這句話?
有沒有可能小丑真正身份就是老年蝙蝠俠?

TAG:小丑回魂2017電影 | 小丑 | Jok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