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男孩,要從「拯救家庭」開始

由著名青少年研究專家孫雲曉與兒童心理學博士李文道、趙霞合作完成的,作家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教育研究專著《拯救男孩》,揭示了當代男孩成長危機的三大主因:應試教育對男孩更不利;父教缺失與母愛溺愛導致男孩陽剛不足;流行文化特別是選秀文化盛行對男孩性別形成具有消極影響。據此設計了四種對策:一是改變對男孩的態度——接受男孩更脆弱的事實,耐心等待暫時落後的男孩,學會欣賞與女孩不一樣的男孩;二是父親要成為男孩的榜樣和引路人;三是母親要勇於「放養」男孩;四是學校和家庭要因性施教,比如同校不同班,讓男孩更多課外活動,在試驗、操作中學習(見《北京晚報》2009年12月28日)。    

對於《拯救男孩》一書中揭示的當代男孩成長危機的三大主因,我認為起碼是不全面的。儘管上述三個主因分別對應的是學校、家庭和社會,青少年的成長離不開這三個方面的影響。但是,得出這三個主因恰恰是對這三個方面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分析。譬如筆者近期完成的對青少年的專項調查:你們佩服自己的父母嗎?參與調查的192位初一到高三的男生,竟有168個表示不佩服,只有24個表示佩服,佩服的僅佔12.5%。不佩服父親的原因主要有:處事遮遮掩掩,不果斷;說話朝令夕改,不算數;性情大起大落,不穩定;在母親面前抬不起頭來,在家裡處於弱勢等等,不佩服母親的主要原因有:大事情幫不了忙,小事情嘮嘮叨叨;對自己溺愛過度,對父親過於苛刻;在家裡過於強勢,經常奴役父親等等。在這種「女主男從」的家庭環境下,男孩子從小便覺得不如女孩,過早地產生自卑心理,儘管年齡年復一年地增加,身體日復一日地長大,但這種自卑心理卻一直揮之不去,嚴重影響他們的成長。反之,女孩在女性強勢的庇護下,從小便產生優越的心理,覺得自己就是比男孩子強,甚至像母親藐視父親一樣藐視身邊的男孩。無論從語言、心理、行為、個性上都比男孩強勢。看今天的女孩,不僅成績比男孩優秀,語言也比男孩犀利,心理也比男孩過硬,行為也比男孩乖張,個性也比男孩張揚,做什麼都比男孩大膽。反觀當今的男孩,敢與女孩「較真」「競爭」的卻少之又少,在女孩凌厲的攻勢下噤若寒蟬,甘拜下風的到處可見,校園裡也呈現「女主男從」的態勢。難怪有人驚呼:中國從封建社會的「男尊女卑」發展到當代社會的「女尊男卑」了。    

筆者這樣分析,無非說明,家庭「女主男從」「女尊男卑」的局勢才是導致男孩成長危機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的教育從家庭教育開始。父母的一個眼神、一句言語、一種態度、一種行為,以至父母之間的情感表達,都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就是說,平等和睦、同甘共苦、互相尊重的夫妻關係,給予孩子的肯定是正面、積極的影響,肯定會維護孩子的性別尊嚴,促進孩子的性別優勢發展;互不信任、互相藐視、危機四伏的家庭氛圍,給予孩子的肯定是反面、消極的影響,肯定會侵犯孩子的性別尊嚴,阻礙孩子的性別優勢發展。正如一個高中男孩對其經歷的描述那樣:「當母親斥責父親時,往往也斥責了我,她經常指斥我同父親一樣,無本事,無出息,埋怨自己生男的還不如生女的。長此以往,我便很自卑,從小學、初中到高中,我一直承認自己確實不如女的。」由此看來,「父親要成為男孩的榜樣和引路人」是很難的;「母親要敢於『放養』男孩」,首先應該尊重男孩的父親,尊重自己所生的男孩。如果作為一個男孩的母親和作為這個男孩的父親的妻子,不尊重自己的男孩和自己的丈夫,那麼,再怎樣「放養」這個男孩,他也與父親一樣,在家庭里沒有自尊。一個在家庭里沒有自尊的男孩,是難以在當今的學校里,抑或在當今的社會上彰顯其性別優勢,與女孩同台競爭抉擇的。    

誠然,筆者不希望性別上的厚此薄彼,更不希望在現代文明的背景下,還存在「男尊女卑」或「女尊男卑」的現象,存在弱化男孩或弱化女孩的傾向,只希望男孩與女孩都能有尊嚴地健康成長,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性別優勢,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當然,也更希望少出現或不出現「拯救男孩」或「拯救女孩」這樣尷尬的口號。    

出於這樣的希望,面對《拯救男孩》這本書和全國人大常委、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需要拯救男孩,更加需要拯救的是我們的教育」的評述,筆者認為這樣的評述還欠準確和透徹,應該是「需要拯救男孩,更加需要拯救的是千千萬萬個家庭和我們整個社會的教育。」

推薦閱讀:

怎樣教育男孩?家有男孩,請好好「說話」(深度好文)

TAG:男性主義 | 男孩 | 養育男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