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技術語言到消費者語言

2016年的手機市場,藍綠大廠在激烈競爭中的「突兀」崛起讓很多人大跌眼鏡。各種分析文層出不窮,營銷、廣告、渠道的解讀最多,也被認為是藍綠大廠成功的最主要因素。今天師兄嘗試從一個小細節來解讀OPPO是如何獲得消費者傾心的。

我們先把時間倒流到2014年。手機屏幕解析度步入2K時代,8核CPU成為主流,與此對應的是耗電量劇增,續航時間縮短,手機廠商紛紛加大電池容量來保證續航。為了應對大容量電池的高效充電,高通的Quick Charge 2.0,MTK的Pump Express,OPPO的VOOC紛紛登場,各有獨家法寶,2014年可以說是閃充技術元年。

同年,OPPO支持VOOC充電技術R5上市,VOOC閃充卻並未成為話題,直到R7上市時的廣告語「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才真正火遍大江南北。

而全球兩大手機晶元巨頭高通的QC2.0技術和MTK的PE技術,卻沒有如此深入人心。要知道OPPO手機使用的也是這兩家的晶元。我們不禁要問Why?!

師兄認為,各家廠商早期的宣傳語太過技術化:Quick Charge 2.0、Pump Express、VOOC都是工程師的技術語言,而作為消費者並不懂得這些意味著什麼。雖然有宣稱閃充,但閃充到底代表著什麼卻沒有一家講清楚。直到OPPO把其轉化為消費者語言,用「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作為廣告語,消費者才恍然大悟。

工程師都有很強的自豪心和成就感,做產品時習慣於把其耳熟能詳的技術名詞當作產品的賣點推給消費者,卻全然不顧消費者是否理解

比如針對「省電」這個需求點,空調廠商一直沿用著技術語言的宣傳:從定頻到變頻,從交流變頻到直流變頻,SVE技術、1赫茲變頻......

消費者卻並不明白到底好在哪裡,省電能省多少。直到美的用消費者語言來表達,簡單明了。

TV廠商直到如今依然深陷於「技術語言」中無法自拔。

消費者語言並不是憑空造出來的,而是消費者腦中原有生活經驗、價值觀的歸納提煉。例如不粘鍋附送的鍋鏟,為了避免劃傷不沾塗層,剷頭一般是塑料或者硅膠材料。工程師費了很大心血以確保其安全、易清洗;而到了消費者手中,第一反應卻是「塑料的爆炒時是否會融化?是否會有有毒物質散發出來」。結果就是棄之不用。

從技術語言到消費者語言是一個艱難的轉換過程,據師兄了解,目前大多數企業還處於盲目的碰運氣的階段,寄希望於營銷團隊的靈光一現或廣告公司的神來之筆。

你對技術語言到消費者語言的轉換有什麼心得體會嗎?歡迎留言一起探討。

我是師兄,一個做創新研究的小透明。

微信公眾號:大師兄說(inno4869),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輕薄高顏手感佳,ORICO H8000快充移動電源上手體驗

TAG:OPPO | 手機快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