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電影《一步之遙》
昨晚,我又看了一遍姜文的電影《一步之遙》。是的,又,具體是第幾次,我也記不清了,總之是很多次,但比《讓子彈飛》要少,畢竟《讓子彈飛》是我最喜歡的中國電影,看多少遍都不覺得乏味。
在平時,當我們說那是一部誰的電影時,誰一般指的都是電影的導演。嚴格說,這是有失妥當的。因為要拍攝一部電影,首先得有劇本,劇本是電影的骨架,有了劇本後,才需要導演指導演員來把劇本里的故事演繹出來。
當然在現實中,電影製作的流程要比這複雜得多,但從藝術的角度簡單來看,編劇、導演和演員是對一部電影貢獻最大的人。其中,導演承擔了最多的藝術創作,包括取景(選取外景,搭建內景)、構圖(一個畫面中會出現什麼?這些出現的人和物以及物和物的相對位置是怎樣?我們是從哪個角度看到這些的?都由導演決定)、選取配樂等。雖是這樣,但編劇和演員也是功不可沒的。
一般情況下,編劇、導演和演員不是同一個人,而一些大導演則例外,他們可以身兼多職。比如克里斯托弗·諾蘭和黑澤明,他們即是編劇又是導演,當然還有王家衛和李安。又比如周星馳和姜文,他們則是能編能導又能演。所以,說《讓子彈飛》和《一步之遙》是姜文的電影,完全沒有問題,因為他不僅是這兩部片的導演,還是編劇和演員。
接著說回《一步之遙》,關於這部電影,我聽過最多的論調就是:看不懂。那我不禁要問,到底什麼才叫看懂?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先弄清楚一個問題,什麼是電影?
用《一步之遙》里的台詞來說,電影就是全世界人民都看得懂的藝術。這個說法並沒有錯,但是藝術這個概念即抽象又寬泛,很多人,尤其是看不懂這個電影的人,對藝術的理解都還停留在雲里霧裡的階段。所以,還是讓我換一種簡單點的說法吧。電影,就是全世界人民都看得懂的故事。
這樣一來,是不是就好理解多了,只要看懂了這個故事,就是看懂了這部電影。而故事,有那麼難看懂嗎?
簡單說,《一步之遙》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北洋年間的中國上海,軍閥領袖武大帥的兒子武七(文章飾)找到馬走日(姜文飾),求他為自己洗錢,不僅要洗,而且要漂亮地洗。武七宣稱,他洗錢是為了整個上海的榮耀。
於是,馬走日和項飛田警官(葛優飾)策划了一場盛大的世界級選美比賽——花域總統大選。在他們兩人的安排下,馬走日的發小完顏英(舒淇飾)成功連任為花域大總統,她順便還把自己的全部家產捐了出去。就這樣,武七少爺的錢被漂亮地洗白了,但也白洗了,因為該花的錢和該掙的錢都花出去了。
大選結束後的一天晚上,馬走日和完顏英抽了鴉片,興奮過頭,開車闖進了荒郊野外,結果汽車很不幸地翻倒,完顏英身亡。馬走日清楚自己難脫關係,就去武大帥家尋求幫助,因為武大帥的大老婆曾是馬走日的老師,而且馬走日和武大帥的女兒武六(周韻飾)也是舊識。
馬走日到了武大帥家後,糾結再三還是開不了口,只好亡命天涯。在逃命前,他還順便救出了因帶武七嫖娼而被武大帥抓了的項飛田。
逃亡過程中,馬走日因受不了上海灘名角王天王在一出名叫《槍斃馬狗日》的上海戲劇中對自己的歪曲和羞辱,衝進劇場對王天王大打出手,他因此被捕。
武六不忍看馬走日被槍斃,就想出了個辦法,讓馬走日配合出演她拍攝的電影《槍斃馬走日》,並讓項飛田槍斃假的馬走日。這樣一來,既給了憤怒的群眾一個交代(在王天王等人的添油加醋下,群眾早已相信馬走日就是殺人兇手),真的馬走日又可以遠走高飛。
但馬走日誓死不從,因為他沒有殺死完顏英,在他看來,讓他演一個殺人狂魔並在公眾面前承認這一點,是對他和完顏的羞辱,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聽了馬走日聲淚俱下的傾訴後,武六被打動,她選擇相信馬走日並愛上了他。為救馬走日,武六請求武大帥把馬走日從法租界的監獄引渡到她家。
大帥同意了武六的請求,把馬走日引渡了過來。然而,項飛田和武七等人,為了自身的利益,也為響應群眾的呼聲,說服了武大帥,他們最終的決定是,不管馬走日殺沒殺人,都要槍斃他。
沒辦法,武六隻好叛出家族,帶著馬走日出逃,為了愛情,她願意放棄一切。
一場荒唐的追車戲就此展開,最終,馬走日沒能逃過眾人的包圍,被槍殺。影片在此結束。
這樣一個故事,相信是個正常人都能看懂。那為什麼還是有人看不懂?很簡單,因為看得不認真,沒有仔細去看去聽每一句台詞。
還有部分人,我相信是大多數,看懂了故事,但還是說看不懂這個電影。他們想問的其實是這個電影表達了什麼感情?隱喻了什麼現象?暗含了什麼道理?
如果說知道了這些問題的答案才算是看懂了電影,那確實,不是每個人都看得懂電影。這很正常,因為理解一部電影的內涵,需要的不僅僅是看懂一個故事的能力,更需要以大量知識和經驗為支撐的分析能力,還需要一定的審美和品鑒意識。這些能力並不是天生的,基本都靠主動學習和訓練得來,每個人都擁有分析能力和審美觀,但質量肯定是參差不齊。
所以,多數情況下,特別在一部電影的導演是姜文的情況下,如果觀眾不理解一部電影,那不是電影的錯。導演和編劇等主創的任務只是講好一個正常人都看得懂的故事,並盡量避免邏輯上的漏洞。不管他們想表達隱喻多少東西,讓觀眾能夠看懂故事都是他們必須要做的事情,並且,他們對此唯一負責。至於觀眾能否真正理解內涵,那完全是觀眾自己的事,和導演等人無關。
我不敢說自己完全理解了《一步之遙》,但我還是看出了一些東西。在我看來,《一步之遙》暗含了三個道理,或者說,討論了三個主題。
第一個主題,影片一開始就說了: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具體到這部影片,那就是,一個人應該保持自我、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時刻捍衛尊嚴、倔強而堅強地生存或毀滅,還是為了求穩而歸於平庸、為了活著而放棄尊嚴、為了物慾與俗世同流合污?
顯然,電影中的大部分人選擇了後者,比如項飛田和武七等,因為選擇前者的代價太大了,有時甚至要付出生命。馬走日和武六就是選擇了前者的人,在我國歷史上,還有眾人皆醉而他獨醒的屈原。
這不僅是電影的主題,還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問題。從高考報志願,到找工作,再到結婚生子,其實人生中每個重大的選擇都涉及到了這個問題。而遺憾的是,對這個問題,從來就沒有一個統一答案。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在現實中,大部分人和電影中一樣,選擇了後者。而且,時間久了之後,他們會習慣於此,也可以說變得麻木,也許只有在某個偶然的夜晚,在和別人碰杯飲酒時,他們才會突然聽到夢碎的聲音。
第二個主題,是群體的智力和心理。從影片中可以看出,群體的智商普遍偏低,而且衝動易怒,所以他們不分青紅皂白就一口咬定馬走日是殺人兇手,並義憤填膺地要求槍斃他。
有趣的是,完顏英死的時候很安詳,身上沒有任何皮外傷,但在王天王的戲劇改編下,完顏被分屍了。久而久之,以訛傳訛,我估計很多人就真的相信完顏被分屍了,就真的相信馬走日是變態殺人狂了。
看到這裡,你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還記得於歡案嗎?還記得網上是怎麼描述於歡的母親被侮辱的過程嗎?還記得有多少人相信了網上的誇張描述嗎?還記得判決書里又是怎麼說的嗎?不記得也沒事,我這裡恰好有一道傳送門——刺辱母者案——現實版《羅生門》
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居斯塔夫(也譯作古斯塔夫)·勒龐早就在《烏合之眾》一書中說過:
在集體心理中,個人的智力差異削弱了,個性也消失了。異質淹沒在同質中,無意識的特點佔了上風。
群體在智力上總是劣於獨處的人。
獨處的個人能控制自己的反應能力,而群體卻缺乏這種能力。
如果人體可以長期狂怒,我們可以說,對於動不動就發怒的群體來說,狂怒才是其正常狀態。
第三個主題,是愛情。不論是天真可愛的完顏英,還是成熟穩重的武六,當她們愛上了馬走日後,心裡想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和他在一起,不顧一切地在一起。所以完顏英像個孩子一樣,近乎哀求地讓馬走日娶她,完全忘了自己之前還是高高在上的花域大總統。所以武六為了和心愛的人在一起,毅然背離了自己的家族。在她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愛情的力量是多麼偉大,在真正的愛情面前,一個人真的可以不顧一切。
單獨講個人在面對社會的洪流時是否該保持自身又該如何保持自身的電影有很多,比如《飛越瘋人院》、《教父》等。單獨講群體誤會(或者說污衊)並迫害好人的電影也有,最出名的應該是丹麥電影《狩獵》。單獨講愛情的電影那就更多,《泰坦尼克號》里的Rose為了和Jack在一起,還不是相當於放棄了上層社會的一切。
而有一部電影,以巧妙而幽默的方式囊括了這三個主題,由大名鼎鼎的導演執導,由數一數二的演員出演,那麼,這樣一部電影怎麼會不值得一看呢?
(正文完。)
感謝閱讀。
姜文的電影還有一個特點,台詞特別有趣,朗朗上口。在《一步之遙》中,武七同為富二代和官二代,是個十足的紈絝子弟。但紈絝這個詞有點抽象,具體是怎麼個紈絝法呢?他爹武大帥給出了非常精闢的解釋:
「見著錢就想花,見著女人就想嫖!」
題圖(也即文章開頭的圖)來自《一步之遙》劇照
首發於:個人微信公眾號王夢天(W_MengTian)
虛懷若谷心有夢,莫測如仙目無天。
推薦閱讀:
※李雪主作為第一夫人後,還有演出嗎?
※咋評價阿甘正傳?
※《那年花開月正圓》前兩集演的什麼?
※為什麼大家不覺得電影《阿凡達》里的男主角是地球叛徒?
※《建黨偉業》有哪些吸引人的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