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罪犯根據什麼鎖定女性「獵物」?不用躲藏,自信與強大是良方

編者按:

中國留美學者章瑩穎失蹤案這一陣子以來著實牽動了很多人的心。當地時間7月3日上午10點,美國聯邦法院首次對已逮捕的涉嫌綁架嫌疑人克里斯·滕森舉行法庭聆訊,滕森取保候審請求被拒絕,將在7月5日繼續第二次聆訊。然而,由於嫌犯拒絕交代,章瑩穎仍下落不明,凶多吉少。

嫌犯瀏覽的涉綁架、虐待內容網站、章瑩穎為何不明原因上了一輛陌生的車……引發了人們對性犯罪者、連環殺手、跟蹤、綁架等一系列的猜想與討論。即使是在這樣的悲劇還未明了、以及多年來呼籲不要「譴責受害者」的倡導之後,仍有人在網上說出「自己上的車,怨不得別人」這樣的不負責言論。

暴力行為發生,不論情境、起因為何,都不是受害人的錯,後果與責任都應該由施暴方全權承擔,這裡就不再老調重彈。今天想要討論的是,到底有所謂的「易得手特質」嗎?如果有,它和我們通常所想像的一致嗎?

最後,給女性朋友們一些可能會更容易識別潛在危險的提示與建議。但也請隨時牢記:女性有權利、有自由行走在任何我們想要去的地方,保持警惕、掌握方法只是為了在這仍不友善的世界中,更加自信從容地應對各種可能。

你有沒有想過什麼樣的女性更容易被認為是好騙的、愛上鉤的「可以輕易得手的獵物」?

為什麼相比衣著暴露的嬌小女性,穿T恤、牛仔的胖女人反而更容易被選中?

一些研究表明,潛在的犯罪分子在偵測「獵物」弱點時的確有著相當神奇的第六感,然而大多數女人都對這類危險男人的驚人直覺毫無防備。不過別擔心,當你看完這篇文章以後,或許你會有所警惕。

就像有些罪犯在行動前會先「踩點」幾個家庭一樣,危險的男人也會利用某些線索來幫助他們挑選「容易得手」的目標。

因此,如今的研究除了關注罪犯的犯罪技巧,受害者行為的相似處、肢體語言和著裝風格也成了重點研究內容。

面具的迷惑性

不要輕易相信鄰家男孩,或是看起來很無助的男性。

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也對你哭。

記者卡倫·克拉克採訪過邁克爾·羅斯(編者註:Michael Ross,美國連環殺手,1981到1984年間殺害了多名14至25歲的女性)後說過,如果她在昏暗的大街上聽到有腳步聲逼近自己,轉頭一看發現是個像羅斯那個的帥氣「鄰家男孩」,她也會放鬆警惕的。而就是這樣的人,姦殺了至少8名女性,彼時已經被判死刑。

另一位殺手泰德·邦迪(編者註:Ted Bundy,美國連環殺手,上世紀70年代可能襲擊並殺害至少30個受害者數)的策略則通常是假裝自己手臂受傷,然後利用好心女人的同情心欺騙和傷害她們。很顯然,這種愛裝無助類型的男人,危險性一點兒也不亞於在街角遊盪的小混混。

一般而言,早在受害者意識到施害人存在之前,一個有經驗的「狩獵者」就已經在進行預判了,就像是他在進行一番「海選」。在決定是否行動之前,他們會針對潛在受害者的心理狀況和易受害程度先進行評估

如果評估結果是否定的,即潛在受害者對他和他的意圖有所懷疑,那他就會比較容易放棄這一目標。而一個肯定的評估結果則意味著他很確信受害者對他的不良動機沒有任何察覺,或者注意力被分散,好讓他能夠毫無顧忌地繼續犯罪計劃。

就像連環殺手泰德·邦迪採用的策略一樣,通過裝弱勢尋求幫助來引起女性的同情心與善心,分散她們的注意力後再下手,這的確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犯罪策略。

短裙讓你變得更好得手?

關於性感著裝的真相。

相信你一定聽說過這樣的話:「穿這麼騷(低胸裝、迷你裙……)不是自找麻煩是什麼?」

然而事實恐怕不是如此。

關於被強姦時的著裝,近十幾年來一直有一個叫做「國際牛仔日」的運動,以反對根據女性的著裝評判她是否「理應」被強姦。這個運動最早起源於義大利最高法庭判決的一個強姦定罪案——受害者在案發時身著緊身牛仔褲,法官認為既然如此,那她一定在強姦過程中幫助罪犯脫下了褲子,因此認定強姦不成立。

這是什麼奇怪的邏輯?!

無論是穿T恤、牛仔,還是其它衣著,女性都有可能成為性暴力的受害者。

女性卻從小就被教導「別穿著太撩人,不然就是自討苦吃」。而真相卻恰恰相反,尋找獵物的男人往往更容易鎖定穿著保守的女性

這是什麼原因呢?從一個尋獵者的角度看,穿著暴露的女性通常更加自信而自信,對於潛在強姦犯而言,正好是紅色預警。

隨意對比兩個人:一個是昂首挺胸、穿短裙的自信女性,一個是穿著運動衫牛仔褲、低頭塌肩、眼神閃躲的忸怩女性,很明顯,後者的行為是在向潛在犯罪者釋放「服從」的信號。

走路姿態暴露的信息

你的走路姿式可以傳達給攻擊者哪些信息?

上世紀80年代初,有學者曾做過一個關於犯罪者如何挑選潛在受害者的幕後研究。該研究給服刑中的罪犯觀看一些繁華地帶人流匆匆的視頻片段,而僅僅基於這些鏡頭片段,他們就能在7秒內選到可以下手的對象。

但更令人驚訝的是,他們選中的受害者都是同一批。而連罪犯們自己,都說不清為什麼會選出這些人。

不過當研究者們仔細分析視頻時,他們發現了潛在目標的一些共通之處:

走路的步伐&協調性

我們可以發現,焦急的母親總是希望她年幼的孩子能走快點,但小朋友卻通常喜歡拖著步伐、慢悠悠地往前走。這種緩慢的步伐,除了可能困擾家長們,也可能對女性有不小的危害。

為什麼呢?

上述研究發現,女性的走路姿態與她被侵犯的幾率有關。潛在受害者通常比普通人走得慢,這可能是因為她們看著不像是有任務或是急事在身。

那些走路步伐的大小不太自然——例如步伐偏大或偏小——的女性,也往往更容易被侵犯。

還有那些喜歡走路不抬的人,也會引發犯罪者「叢林法則」的直覺——她不是一個有領導力的人,很有可能更加優柔寡斷,這就意味著更容易對她下手。

肢體語言也能暗示是否容易得手

研究還發現,走路時人的肢體擺動如果不夠協調連貫,那她被襲擊的幾率也會增加。

最後,一些象徵服從的姿態,例如眼睛總向下看或者垂頭喪氣地攤著,就更是常見的判斷標誌了。

眼神交流的秘密

和犯罪者對視真的會讓他更容易鎖定你嗎?

很多女性直覺里會認為,與異性進行對視,就是在發出「我對你很感興趣」的訊息。這就是為什麼當注意到有男人在看你時,很多女人的第一反應是選擇迴避。

在酒吧中,對於吧台另一端只想找個一夜情對象的男人來說,你的目光迴避可能是有用的。但在犯罪者的眼裡,迴避卻可能帶來更壞的結果。

在可能受到侵害的情況下,眼神交流其實傳達了另一種信息——它代表著「我看到你了並且注意到你了」,而這正是犯罪者最不想要的關注。他們通常喜歡利用「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作為策略,以製造最大的優勢。

此時,你無畏的眼神會告訴對方,你不會那種會唯唯諾諾輕易服從的人,不是他容易得手的目標。

需要警惕的「海選」規則是什麼?

在總結了諸多犯罪技巧後,有學者提出了下面的犯罪「4D原則」:

對話(Dialogue):通過對話分散受害者的注意力。這是一種可以接近受害者的很常用的技巧,例如:問一個問題,讓女性停下步伐,然後藉此機會進一步評估她的安全意識。更重要的是,她停下來以後,會更有效的減小距離,把她帶到更近的距離。

欺騙(Deception):用人畜無害的行為掩飾不良企圖,而當你發現他的真面目時,往往已經太晚了。

轉移注意力(Distraction):這個戰術主要用來使女人分神,這樣他就可以成功地實現他的意圖。注意力的轉移可能是採用提問的形式,也可能是提供或者尋求幫助。這些策略都有可能會讓女生放鬆警惕。

下手(Destruction):當犯罪者認為下手的時機已到,即這個女人已經和他對過話,相信了他的偽裝,注意力也被分散了之後,下一步就是他最有利的王牌: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有犯罪企圖的男性深知,當女性覺察到危險時,自然反應一定是逃跑,所以更聰明的犯罪者會先打消她們的戒心,然後突然襲擊讓她不知所措。

保持安全——避開危險接觸

* 當你遇到陌生人時,永遠不要質疑你的直覺。很多在暴力攻擊中倖存的女性都曾提到過,她們總是試圖以更大的善意來接觸他人,努力讓自己相信對方是無害的,但其實她們在當時可以感覺到一些不對。

* 時刻注意你所處的環境。不時問問自己:我現在是一個人嗎?我現在是否遠離了人群?通常,沒什麼壞心的男性可以做到保持安全距離,因為他們能夠理解,在如今的環境中,一個獨自出行的女性會他懷有戒心是很正常的。

* 如果有人看起來起了歹心,而你和他仍然有一段安全距離時,請立刻停下,與他進行對視確保你的身體姿態是強有力的並直面對方

* 要意識到一些情緒狀態可能會加劇你被選中的危險,比如說當你在經歷了一場爭吵後衝出家門。

* 下載一些方便的聯絡應用,提前設置可以隨時緊急聯絡的好友,確保你在遠離人群的情況下ta們也可以通過追蹤你的動態確保你的安全。當你覺得有危險或覺得自己被跟蹤時,請開啟你的安全應用。

* 當你遭遇突然襲擊,且對方用武器逼迫你離開當前位置時,盡量保持不動。因為要明白,移去任何地方其實都是對對方更有利的,會更容易讓他掌控你的自由。

文章來源| Street Smart Women, What Do Violent Men Look For In The Women They Target?

譯| 大遙

校對| 山柰

編輯| 合子

推薦閱讀:

被性侵,我沒有錯
孩子遭遇性侵後
性侵受害者的這些年:出櫃、自殺和抑鬱症
「撿鑰匙式」猥褻?瞄準亞裔女留學生?變態為什麼這麼多
媳婦在健身房受到教練性騷擾怎麼辦?

TAG:性侵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