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的思維方式》讀感
源起:最初是專業課接觸到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以及凱恩斯主義,然後去年蹭了蹭復旦宏觀經濟學的課,寒假的時候讀了讀《經濟學的思維方式》,然後拖到現在才總結下一些不成熟的小想法。
一
何為經濟學?
經濟學的核心是交易,早在經濟學科出現之前,交易就已經發生,並且是有序的。經濟學的出現即是在解釋這種有序,並利用發現的規律,幫助維繫更健康的經濟系統。
經濟學家的假設:所有社會現象均源於個體的行為和互動,在這些活動中,人們基於他們所期望的額外收益和成本進行選擇。
經濟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即是研究選擇的學科
二
交易為何會發生?
專業化和勞動分工,發展出比較優勢,人們根據自身的比較優勢生產產品,並用生產的產品去交換自己「不擅長」生產的產品。從而使社會的運作保持在較好的效率。
三
什麼是需求?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需求並不等於「我需要」,它是關於商品數量和價格的函數,我們想要購買的商品數量並不是由我們「自己決定」,而是與我們的收入變化、替代品的價格、互補品的價格、審美偏好相關。
四
什麼是供給?
供給是生產者決定將資源用於生產該種商品而不是別的產品,所放棄的機會成本。因而行業產業鏈的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影響供給。
五
需求和供給之間是何種關係?
需求量和供給量之間通過價格來相互協調。價格是稀缺性的「指示燈」。價格的形成是供求曲線共同作用的結果。
六
交易中的個體行為?
為追逐利潤,企業家所採取的套利、創新、模仿等行為,其獲得利潤是因為其更好的預測了未來。
七
交易並非完美無缺。
交易過程中存在負外部性,是決策者考慮之外的成本。為保證社會的效率和公平,會需要立法來解決負外部性的問題,但是應盡量少用「命令和控制」,留出一定的選擇性。
八
交易中的政府行為
政府其實也是「生產者」,他們生產的「產品」是那些由於高交易成本而無法排除不付費人的服務,如國防、道路和學校、法律等,以及破除一些「囚徒困境」。
九
什麼是經濟系統?
經濟系統實際上是一種社會系統,它是關於人、資源和制度的函數。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