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岡仁波齊》| 為朝聖而生,亦為朝聖而死

陽睿定製旅行/品質樂活/自然之旅/深度體驗之旅

一座高原,一個西藏,五百山水,三千佛唱。

因為沒有草原,就忘了你是馬。

只有奄奄一息過,那個真正的我,才誕生。

小時候西藏在很多人印象里,只是偏西的一座高原,那裡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有終年不化的冰山積雪,還有一座著名的「日光城」,同樣的,那裡也是一個極其貧窮落後的地方。

後來,年歲漸長,越來越覺得西藏在我的心中已不僅是一個地理名詞,一個真實存在的遠方。它更是一個身體與靈魂同行的朝聖之地一種虔誠的信仰。

不知什麼時候起,對於西藏便有了這麼深的執念,好像前世曾到過那裡,和那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結下過情緣,所以今生才格外的熟悉。

很多人只是想去看看而已,算不上洗滌心靈,算不上跟風,或許只是想完成當初答應自己的一個人去西藏的夙願。

顧野生在《朝聖》里寫到,「書寫西藏之艱難,是一場自我精神意義上的朝聖,以孤獨為紙,歷練為墨,手執流浪,萬里征程,三步一頭長。」

所以當看到那些虔誠的朝聖者,三步一叩首,不遠萬里行走到西藏,都會被他們的堅持所震撼。到底是要有多大的勇氣,多深刻的信仰,才會以這樣的方式走到西藏,走向他們的聖地。

每一個朝聖者當他們站在布達拉宮的那一刻,我想他們都是最真、最善、最美的人。

轉動經筒,他們在佛經里找尋生命的困惑。

西藏芒康,一個世代農牧的寧靜村莊。

藏獒是全世界最殘暴的犬類,它被關進鐵籠,或當街咬死老人,或被投機的主人以2000萬賣掉。

怎麼到了這,就成了一個「呆萌的看家狗」?

磕長頭用的手板,也沒有小麋鹿想像中的神秘,電影里,他們隨便找了塊木頭,用斧頭砍了幾下就做好了。

一個終生未走出大山寄望於來世的老人

一個即將臨盆的孕婦

一個家徒四壁的酗酒屠夫

一個自幼殘疾的少年

一個九歲的女孩子

一個因車禍一蹶不振的父親

一年時間,從芒康出發,磕兩千五百公里的頭,去神山岡仁波齊朝聖

11個人,2500公里,一年時間,走過一條朝聖之路。

這條路似乎離我們很遠,高原上執著的堅持與大部分人的日常無關。

這條路又離我們很近,每個人都在生活中跋涉,堅守過一日又一日,去往內心最渴望的方向。

這條朝聖路上的困惑與追求

有些人為了救贖 有些人卻是為了逃離

還有一些人為了父母 更多的人卻是為了眾生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確

神山聖湖並不是終點而是接受平淡的自我 但不放棄理想和信仰

熱愛生活 人總要有信仰 自醒暢遠方 誠於心

有人覺得好看 有人覺得不好看 有人評價導演消費信仰 有人抨擊信仰本身的愚昧

也許這只是一種生活方式 我們何嘗不是在自己人生道路上的朝拜者

用著自己喜歡的方式 眾生皆平等 只是有人更虔誠

其中有三個情節讓小麋鹿到現在都印象深刻:

第一段是,一行人決定在雪中點火取暖,一個小夥子跑到路邊一戶人家,說「大姐,要點柴火。」

大姐說「跟我來」,就把他帶到自己家裡,把柴火給了他。

第二段是,大夥磕頭磕累了,在路邊架起爐子喝茶,這時一個陌生的朝聖者磕著頭來了。

我想所有觀眾能猜到的劇情,他們一定會請他喝杯茶、聊聊天,而他們也確實這麼做了。

他們聊了從哪來,到哪去,聊完後,又重新上路。

第三段是,車翻倒後,而後的一幕讓我深深的被震撼到了,男人們推著車子,女人們跟在其後「三步一叩首」。

這般景象,已經讓人感動,誰又會想到,接下來,男人們推到前方將車停下,再走回起點,叩首朝聖到車輛停留處。

這種對陌生人的熱情,對人性本善的堅信,這種齊心前行的虔誠,我很好奇,也更嚮往。

在朝聖路上,也許你走一天,什麼也不會發生,如果你一路走到底,卻又像過了一生。

路上出生了一個嬰兒,路上送別了一位老人,在生與死之間,就是每個人都需要走過的路。

「藏族人對生死的態度,和我們不太一樣,他們認為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你死了就回到自然之中。」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這些朝聖者如實地接納一切發生,車壞了就拉著它走,沒錢了就打打零工,迎接新生命有喜悅,送別至親時有肅穆,他們跟隨著生命在流動,不畏將來,不念過往。

有人說,這一生一定要去的一個地方 — 西藏。

高山、湖泊、日光、經幡、佛寺以及朝聖者,還有最真實的生命感。

寫滿了虔誠、滄桑、豁達,能真實的感受到他們心靈的深邃和不滅的信仰。

無論是那岡仁波齊,還是羊卓雍措,抑或是後藏首府日喀則,都是讓行者魂牽夢縈的地方,都是為之心動而神往的地方!

陽睿旅行,只為定製你的自然之旅!

地球之大,我想和你去看看,

世上永遠有著與你截然不同的人、事、物在地球的彼端發生。

所以,旅行永遠是最好、最有效的心理治療方式。

推薦閱讀:

天空的聖地,人間凈土——高野山

TAG:西藏 | 朝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