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談論西方藝術史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如題,一說起西方藝術史,你會想到什麼?

基佬大師達芬奇?

第四個忍者神龜為什麼是多納泰羅?

畢加索和他的情婦們?

康定斯基有沒有去過康定?

達利還是達利園?

亂七八糟的片語浮現在腦海里時,如同海上亂七八糟的船,印象深者如超現實主義,甚至看得清桅杆上水手無聊時划上去地刻痕,模糊者如印象派,只能遠望帆的輪廓。

這是我在了解西方藝術史之前的想法,信息量多卻不成系統。

當我讀完《藝術哲學》,哪怕是走馬觀花地掃了一遍,也勉強感覺自己構建起零星的港口,開闢了一條斷續的航線。

言歸正書,《藝術哲學》是法國史學家兼批評家丹納講課的講義。

全書共有五編:

第一編,藝術品的本質及其產生;

第二編,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

第三編,尼德蘭的繪畫;

第四編,希臘的雕塑;

第五編,藝術中的理想。

本書作者邏輯之嚴密,層層推理猶如地質工作者通過岩芯取樣推論地質構造。

我且生搬硬套地把其書濃縮為三個部分:

首先介紹藝術的本質是什麼?

其次通過義大利、尼德蘭、希臘等不同地區不同時代的藝術發展史來敘述藝術從哪裡來?

最後討論美學,如何開展藝術批評。

可惜對不少讀者來說,書名帶有「哲學」二字就幾乎與枯燥劃等號。

估計你光看我這個拙劣的大綱,就會覺得這本書味同嚼蠟。

的確,蜂蠟是澀口的,這本書也是。

不僅如此,作為一本與歷史有關的書籍,本書包含大量人名、地名和藝術作品名稱,且三聯再版此書時為了保證傅雷先生1959年翻譯的「原汁原味」並未按照《英語姓名譯名手冊》(新華社譯名室編輯的1984年版)將書中這些名詞替換。

所以當你讀到「鐵相」(今譯作「提香」),「蒙特爾仲」(今譯作「門德爾松」),「盎凡爾斯」(今譯作「安特衛普」)難免不會不頭大。

如果你看到這裡,壓根兒就不想去翻這本書時,你也許就錯過蜂蠟間流淌的蜂蜜了。

在品味精華時,容我先插一段關於讀書的思考:當代作家馬伯庸曾談到自己閱讀《隋唐兩京坊里譜》(光看這高大上的名字就興趣全無)時,帶著目的去讀書,去讀自己感興趣地細節,不一定通讀全書。

很可惜,我看到馬親王這個方法時已接近合卷。

我於此開始琢磨這本書,這原本就是大學教授的講義。

最適合的閱讀方式就是「聽書」,就像親王講的「找書」一樣。不刻意去糾結翻譯問題,轉而思考這本書的核心:用史料去解釋藝術,推演藝術以及評價藝術。

想像一下:

熱天午後。

階梯教室。

黑板上龍飛鳳舞的粉筆字。

戴著玳瑁眼鏡的老師。

斜倚著講台喝口茶。

鋼筆書寫的講義甚至都沒從掉色的公文包里抽出。

嘴皮上下翻飛直到鈴聲響起。

你不需要投影儀,不需要做筆記,你只需要帶著耳朵聽故事就夠了,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選修課。

故事中亞平寧半島的男人們很容易就被決鬥引燃體內流淌的酒精;日耳曼人沉浸在哲學和音樂之中;英格蘭熱衷於政治。每個種族都擁有各自的天賦樹,這可能以偏概全,可從藝術的成果來看,義大利這個民族的確孕育出更多大師。

畢竟這個行當得靠上帝賞飯,種族是基本形勢

除了種族天賦之外,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環境作為次要形勢培育藝術的土壤就像子宮為這些天選之子提供受精卵的著床。

當英格蘭剛剛結束百年戰爭,德國正爆發胡斯黨戰爭,法國遍地土匪與流寇時,義大利差不多已經成為近代國家了。

和平助推經濟發展,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物質水平,人們不斷追求高品質的物質生活也相應地提升了審美和藝術欣賞水平。

這也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當時義大利的上流社會都是Party Animal,熱衷於社交。在那個沒有狼人殺的年代裡,唯有舞會體現你的身份。舞會少不了音樂,詩歌,舞池也離不開繪畫、雕塑作裝飾。

張大公掛了達芬奇的繪畫,李伯爵就得找米開朗琪羅整個雕塑。

攀比之風漸起,藝術圈的軍備競賽演變成了文藝復興

為什麼說是復興,因為歐洲大陸早在公元前就在文藝的春風中糜醉。

這就是古希臘文明。

希臘毛細血管般發達的海岸線和妊娠紋般乾癟的土地迫使當地居民不得不出海謀生,同時期其他地區的居民還停留在農業文明的時候,古希臘已通過近海航運發展起了一定的商業文明。

商業的繁榮為古希臘的上層建築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地中海特有的溫熱氣候使得「全身裸露是希臘人特有的習慣……連蘇格拉底都只在宴會上穿鞋子」,再加上人們熱愛體育,雅典遍地都是公共體育場,「健美的肉體就像一大片莊稼中幾支較高的麥穗。

這等於給希臘藝術家大量優秀的人體模特,《斷臂維納斯》、《擲鐵餅者》、《勝利女神》等大批不朽的雕塑噴涌而出,高聳於衛城之上的帕特農神廟更是雅典雕塑和建築的集大成者。

可是光有經濟基礎遠遠不夠,上層建築的走向才會最終決定藝術,乃至文明的發展。如果政治、科技、軍事等體制不能與經濟在符合本國國情的上匹配發展,這些終將成為藝術和文明的制縛。哪怕該國在藝術史上擁有驚艷,也註定是曇花一現。

例如17世紀的尼德蘭王國(今天的荷蘭和比利時)曾被稱為海上馬車夫。飛翔的荷蘭人同樣藉助於海上航運的發展實現了國內經濟騰飛。人民在富足之餘開始追求藝術,魯本斯、倫勃朗等大師地橫空出世也開創了藝術史上屬於蘭翔的一片天地。

「人戀夕陽好,不願黑太早。」這時期的尼德蘭走上了古希臘的老路,聯想到北宋、康乾時期,東方瓷器兩大巔峰也是如此。內有政治體制缺陷之憂,外有軍事強敵欺侮之患,藝術慢慢凋零,文明漸漸沒落(此處涉及太廣,不作展開)。丹納把這濃縮為兩個字:時代

藝術是時代的產物,藝術也可以傳承時代甚至超越時代。因為創作優秀藝術作品唯一條件——「不論你們的頭腦和心靈多麼廣闊,都應當裝滿你們的時代的思想感情」,因為感情是普通人最易於感受的, 「藝術是『又高級又通俗』的東西,把最高級的內容傳達給大眾」。這便是藝術的本質。

正如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高級與通俗的區別在於特徵重要的程度,特徵有益的程度,效果集中的程度。

「特徵」你可以理解為藝術品具象實物和抽象意圖,意味著一花一世界。哪怕是相同的實物,創作者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也容易導致「一千個哈姆雷特」。譬如作者列舉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柯勒喬三位畫家表現同一神話人物——麗達來說明,「達芬奇的是無邊的幸福所產生的詩意,米開朗琪羅的是剛強悲壯的氣魄,柯勒喬的是體貼入微的深刻的同情」,所以並不能單純地去評價藝術孰優孰劣。

正因為不同的審美個體會對藝術不同的理解,所以唯有綜合考量特徵是否重要、是否有益、效果是否集中才能更好地幫組我們去欣賞藝術。《藝術哲學》只是打開了一扇門,門後面還有更多蜂蜜等待著採摘。

我在讀此書時,深感知識匱乏,希臘神話、《聖經》、莎翁未曾讀過,文藝復興諸多名作也從未細看,哥特、巴洛克各類建築更未曾親臨。我要學的東西太多,不得不嘆一句:學無邊,生有涯,縱窮有涯之生,殆矣,好過無知之罔矣。

推薦閱讀:

TAG:藝術 | 藝術哲學 | 西方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