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風水文化的科學研究》——真龍真水的判斷標準——「劉大濕說風水」文字版(2)。
歡迎大家收看我們的節目。
上期節目我們考證了,真正的風水術就是相地+卜宅。那麼相地到底該怎麼相嘞?說到相地啊,我們就無法迴避一個耳熟能詳的詞兒——「尋龍點穴」,很高大上吧,哈哈!這個詞兒在網上已經被很多大師解讀過了,但是,啊,我相信大家看後肯定是如墜迷霧,不看糊塗、看後更糊塗。這一期節目啊,我們不想故弄玄虛,就想說點兒普通人能聽懂的人話。
我們準備分三個小節來講,分別是:
(一),真龍真水。
(二),形勢成局。
(三),點穴奠基。
我們先來看第一節:真龍真水。
古人認為,要判斷一脈山系是不是「真龍」,關鍵是看有沒有「真水」。所謂「入山尋水口,定穴觀明堂」。
那麼什麼是真水嘞?
所謂的真水,就是源源不斷的優質水流。一個適合定居的棲息地,源源不斷的優質水源是第一要素,此所謂「得水為上,藏風次之」。水流能否源源不斷,水質是否優良,都取決於兩個因素:一,補給源區的地質構造;二,河床的地質構造。
補給區的地質構造決定了該區域的持水能力和滲水能力,也就是收集雨水的能力。
河床的地質構造決定了河床的蓄水能力。如果河床滲水嚴重,補給區即便水源充足,河流也是走不遠的。
而水質的優劣,也是取決於補給區和河床的地質構造里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今天我們重點講講水源問題,而水質問題我們以後有機會再講。
要想水流源源不斷,那麼,什麼樣的地質構造適合作為河流的補給區,什麼地質構造才適合做河床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地質構造分為內力成因和外力成因兩種:內力構造有水平構造和垂直構造。水平構造就是褶皺,分向斜與背斜兩種,垂直構造的斷層有地塹和地壘。外力構造分為風化,沉積,侵蝕,搬運。
我們今天只重點說說褶皺的向斜與背斜,其他的地質您自己「百度一下就知道」。
岩層在地殼運動中,受到強大的擠壓力,本來平整的岩層就形成了褶皺。形狀是凸起結構的岩層,就是背斜;形狀是凹陷結構的岩層,就是向斜。
背斜岩層隆起成山的,就叫背斜山;向斜岩層凹陷成谷的,就叫向斜谷。
隨著歲月的變遷,風吹日晒雨淋,完整性被破壞,背斜山表明的岩層被風化侵蝕,逐漸形成土壤,出現植被。而向斜谷受到風化和雨水的侵蝕,逐漸形成向斜谷。
背斜山的土壤和植被像海綿一樣蓄積雨水,雨水順著岩層慢慢下滲,成為河流或泉水的供給源。而向斜谷,因為有堅實的岩層作為底槽,水不容易下滲,更利於蓄水,所以一般水壩都修建在這樣的地形上。
至此,我們可以定義了。像背斜山這種能夠成為河流補給源的山脈,就是真龍;而具有能夠蓄水不滲漏河床的河流,就是真水。
那位看官說了,你這麼說有根據嗎?誒,我們來看古聖先賢是怎麼說的。
《葬書》【晉】郭璞:上地之山,若伏若連,若源自天。若水之波,若馬之馳,其來若奔,其止若屍。若懷萬寶而燕息,若具萬膳而潔齋。若橐[tuó]之鼓,若器之貯[zhù],若龍若鸞,或騰或盤,禽伏獸蹲,若萬乘之尊也。(橐[tuó],古代的一種鼓風吹火器)
經曰:形止氣蓄,化生萬物,為上地也。
葬書是學術界公認的現存最早的風水專著。風水一詞就是出自此書。作者是晉代的郭璞,書中引用了多處「經曰」,這說明「經曰」的內容要更早於郭璞,也可以說葬書整篇都在詮釋「經曰」的內容。那麼我們就先解釋一下「經曰」內容,然後再看郭璞是怎麼解讀的。經曰:形止氣蓄,化生萬物,為上地也。
上地,就是上好地方。上地的標準就是「形止氣蓄,化生萬物」,那麼什麼叫「形止氣蓄,化生萬物」呢?
形:就是形狀,這個沒必要多解釋。
那麼,
止:是什麼意思嘞?大家肯定會說,你傻呀!停止的意思唄。當然,您說得也沒錯。但是我們還想站到字的本意角度去理解古人的真正意思。
這是金文的止字。
止,是個象形字,象形腳掌的形狀,三個枝杈是三個腳趾,那位看官說了,難道我們的老祖先是三個腳趾的外星人?可不是啊,造字最初的形勢就是圖畫,當然要畫成跟腳一模一樣的圖形來,但是隨著字的演化,逐漸就簡化了嘛。關於這個呀,您可以查閱一下字形演化方面的知識。所以啊,這個止字就是以三個腳趾來象徵五個腳趾。引申意為停止,駐足不前。
形止:的意思就是,山的外形,就像腳趾一樣,停留在那裡。
氣:這個字古人賦予他很多玄而又玄的含義在裡面。我們暫且不表,但看葬書裡面郭璞是怎麼描述的。
夫陰陽之氣,噫(ài)而為風,升而為雲,降而為雨,行乎地中,謂之生氣。
噫:本意就是吃飽了打嗝。在這裡他認為風的形成就是大地像人一樣吃飽了打嗝形成的。這個風然後上升,就形成了天上的雲,然後又落下來成為雨,這個雨水在地下流動,這就是所謂的「生氣」,生養萬物的「氣」。
古人就是這麼理解降雨形成的,如果我們站在今天科學知識的角度來定義陰陽二氣,該怎麼說嘞?
陽氣嘛:就是陽光,光合作用,引申為乾燥、光明,向陽的地方一般都乾燥,或者你可以直接理解成較為乾燥的空氣就是陽氣,也行。陰氣嘛:就是水,水氣,引申為濕潤、陰暗潮濕,背陰的地方一般都濕潤、陰暗潮濕,您也可以直接理解為較為濕潤的空氣就是陰氣,也可以。
陽光(也就是陽氣)照射含有水蒸氣的空氣(也就是陰氣),空氣溫度因此變得不均勻,就產生了高壓和低壓,於是就形成了風;這就是陰陽二氣的交流。空氣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氣,上升受冷凝結成無數個小水滴就形成了雲,凝結的水滴落下來,就是雨。這個雨可是陰陽二氣交融的產物哦!雨水滲入土壤,就形成了「墒」,那位看官說了,「墒」是個什麼玩意兒啊?城市的孩子們是不知道滴!你得問我們農民伯伯,「墒」啊,就是土壤適合種子發芽和作物生長的濕度。那麼這個濕度,就是郭璞所說的「生氣」。陰陽二氣交融所產生的適合生物生長繁衍的氣。
是不是這樣嘞?
這真是:老龍正在沙灘卧,一句話點醒夢中人哪。哦哦哦,原來如此!如果您順著我的這個思路下去,您會發現古人的很多玄而又玄的表述,您都差不多能弄明白了。
有些人可能並不能馬上認同我的觀點,這不要緊,我們今後會專門有一期節目《葬書:風水學的基礎知識,大師也未必真懂!》(第六章)來詳細討論。
(到這裡12分鐘左右)
我們再來看「蓄」這個字。
這是金文的蓄字。
蓄字的象形意義是,山連著田地,山上有草。我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山上的植被和山體積聚雨水,進而灌溉農田呢?
那麼「經曰:形止氣蓄,化生萬物,為上地也。」一句,我們就可以理解為:
像腳趾那樣的山脈形勢,有利於積聚雨水,雨水滋養萬物,這樣的地方就是上好的地方。
我們再回頭看看郭璞對這句話的理解:上地之山,若伏若連,若源自天。若水之波,若馬之馳,其來若奔,其止若屍。若懷萬寶而燕息,若具萬膳而潔齋。若橐[tuó]之鼓,若器之貯,若龍若鸞,或騰或盤,禽伏獸蹲,若萬乘之尊也。(橐[tuó],古代的一種鼓風吹火器)
「若伏若連,若源自天。若水之波,若馬之馳,其來若奔,其止若屍…若龍若鸞,或騰或盤,禽伏獸蹲,若萬乘之尊也。」
這都是描寫山脈起伏連綿的狀態和象形的,我們就不啰嗦了。
我們重點看看這一句:若懷萬寶而燕息,若具萬膳而潔齋。若橐[tuó]之鼓,若器之貯。
燕息:就是燕子休息,燕子在窩裡是不吃東西的,即便窩裡有食物,那是留給雛燕的,成年的燕子都是出外覓食的。
潔齋:就是不吃東西或少吃東西。《論語》:齋必變食,至不多食。
兩句的意思是:這個山體雖然自己懷揣著很多寶貝資源,但是像燕子一樣自己不享用,留給子孫。就像一個齋戒的人,即便廚房裡有很多種食物,也不吃。
若橐[tuó]之鼓,若器之貯:橐,就是燒火的風箱,現代人已經很少見了,偏遠農村還有。就拿我們熟悉的電吹風來說吧。一頭進氣、一頭出氣,自己什麼都不保留,就是為了方便我們來使用。看到沒,這就是雷鋒轉世投胎啊!投胎成了電吹風。若器之貯,就是像容器一樣能夠儲存。
看到沒,郭璞就是這麼描述「上地之山」的。這就是背斜山所具備的特性。
《人子須知·龍法》【明】徐善繼、徐善述:「山之有袓,亦木之有根,源深則流長。故尋龍之法,必先究其祖宗,則龍之遠近長短,氣之輕重厚薄,力量大小,福澤久暫,皆可於此察識之。」
這是在說,山脈越是綿長,蓄水能力就越強,龍就越真就越好。
《山法全書》【清】葉泰:「太祖少祖是辨大地之用,祖宗山是辨中地之用,父母山則是小地之用也。
所謂的大用、中用、小用,是指地域人口承載量來說的。人口越多,需要的水資源也就越多,那麼補給區的面積也就需要越大,就需要考量補給區的山脈是否綿長。就你一個小山村,幾十口子的人,有個小溪流或打一眼小井就夠了,沒必要考量多大的補給區了。
(16分鐘左右)
在這裡啊,我想發幾句牢騷,請大家原諒。
我在閱讀古籍時,對照今天有些人的解釋,我發現很多問題。今天的人們都是站在我們自己現有的認知範圍和語言表達習慣的角度,去解讀古人的文字的,這就是大錯特錯了。因為古人在他們當時的那種認知情況下,以及他們當時習慣的那種表述方式,與我們今天那是大不一樣的。
比如我們第一期節目里曾經講到過:堪輿,造圖宅書者。有個易友在QQ上跟我說,你那個解釋錯了。應該是:造「圖宅」書者,《圖宅書》是一本書,堪輿是《圖宅書》的作者。再有,那個「宅」,就是住宅的意思,《圖宅書》就是畫住宅圖紙的書。
我是這麼回答他的:我們如果把圖宅兩個字略去或換成其他什麼名字,那就是「造書」或「造某某書」,請問您在閱讀古籍時,發現哪一處有「造書」一詞或類似的表述嗎?造和書這兩個字能往一起組合嗎?當然我們今天可以這麼表述,但是古人是沒有滴!再說那個「宅」字,漢代的劉熙《釋名》中說:「宅,擇也,擇吉處而營之也。」劉熙的意思是,這個宅的本意是選擇,就是選擇一個好的地方來營造建築。只不過這個「宅」字的意思逐漸演化了,比如「住宅」,本意是選擇一個好的地方來住,而現在的意思就是房屋了。再比如「宅居」,本意也是選擇一個地方來居住,現在也泛指房屋了。
有的觀眾可能要說了啊:你少糊弄人,我們也是看過書滴,漢代王充在《論衡·詰術篇》不就提到過「圖宅術」嗎?
您看清楚啊,王充提到的可是「圖宅術」而不是「圖宅書」哦?有什麼區別嗎?當然有啦!別看一字之差,意思可就差遠了。術,是技能、方法的意思;圖宅術,當然也是一本書啦,但它是介紹規劃設計和占卜選擇這種方法和技能的書籍,這與「造圖宅書者」的意思是兩回事兒。首先我們可以確定,在古代造和宅是兩個動詞;而圖和書嘞,有時候當動詞有時候當名詞,有時候還混用,比如河圖洛書,其實就是兩種圖畫嘛,一個在馬身上,一個在龜身上,是不是?
試想一下,如果是一個意思,王充幹嘛不直接說是「圖宅書」而說「圖宅術」呢?他就那麼沒文化嗎?
所以啊,我給各位易友提個建議,我們在閱讀理解古籍的時候,不要站在我們今天的認知和表述習慣上去理解古人的意思,我們應該站在古人他們當時社會歷史環境下的認知和表述習慣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語言和文字。只有這樣,我們的理解才能更接近他們的本來意思。
接下來我要說一個很毀三觀的話題了。根據現存的史料來看,五代十國之前,風水學上並不把山稱為「龍」,而是稱為「岳」或「山」或「壠」。也就是土字旁加個龍字。卻經常把河流稱為「龍」。唐朝時期,日本的遣唐使把《大唐陰陽書》翻譯成為日文版時,把原書中「岳」一詞翻譯成了「龍巢」,龍的巢穴,也就是河流的源頭、發源地的意思。
唐末至五代十國的百年動亂,那些處於奴隸社會甚至原始社會的北方少數民族對先進的漢文明大肆破壞,大量的古籍滅絕了,《大唐陰陽書》也從此湮沒在歷史的塵埃里了。宋代人又把日文版的《大唐陰陽書》翻譯過來,把「龍巢」一詞簡略為「龍」,這就是唐宋前後風水學上「龍」所對應的山脈還是河流的不同。
當今,日本風水學界,他們對風水考量的主要因素是地質、土壤和水質。反觀我們中國這幫子風水大師們呢?什麼氣啊,穴啊,形啊,勢啊,什麼坐山朝向的吉凶啊,什麼三元九運啊,東四命西四命的。如果我們站在當今社會如此發達的高科技面前,理性的想一想,是不是很可笑嘞?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日本的風水術才是真傳嘞?
聽到這裡啊,可能有觀眾會跳起來了。你過來,我保證不打死你!漢奸、賣國賊!
哎呦,寶貝兒,我勸您啊,暫息雷霆之怒,休發虎狼之威。出門左轉,韓國樂天超市裡有免費的中央空調,您先冷靜一下,好嗎?
我的意思您應該很清楚,這並不是在為日本人唱讚歌,我們要尊重科學、尊重歷史事實嘛。即便日本的風水學是真傳,那也是從我們這裡傳過去的,我們再學回來,有什麼丟人的嘞?
其實啊,中華民族風水術的真傳,並沒有丟失,也還在我們現存的那些古籍里,比如葬書。問題並不在於我們老祖宗的書里說得不科學,而是我們後人理解得不科學。古人站在當時那種科技文明狀態下,給出那些玄虛的表述,已經很了不起了耶。如果站在當今的科技文明下,我們還玄虛地去理解古人的表述,那就太迂腐了嘛!
說到這裡啊,節目所剩時間已經不多了。我們再簡單說一下與背斜山、向斜谷相反的一種地質形勢:向斜成山和背斜成谷,地理上叫做「地形倒置」,也稱「逆地形」。向斜山不能像海綿一樣收集雨水,背斜谷里的水也順著岩石縫隙滲漏掉了。這當然不好了。
那麼問題來了,所謂的真龍真水時時處處都好嗎?
不盡然啊,所謂:龍有善惡,水分咎祥。即便是真龍真水也是有吉凶善惡之區別。欲知詳情,且聽下回分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