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狗的方言

說到語言我們想到的一般是狗叫。其實吠叫並不是狗語言的主要部分。作為狗的祖先,狼就基本不吠叫,它們只有集體「嗷叫」,更像是一種儀式,而不是語言。狗在被人類馴化之後,叫聲才成為它們一種重要的溝通方式,但也主要是叫給人聽的。為啥會這樣?因為人類是話嘮吧。總以為自己什麼都能說清楚。所以人類想要會叫的狗,根據進化選擇,狗就越來越喜歡叫了。聽說最近人類住進了城市,又不喜歡狗叫了。人類真麻煩。

互相認識的狗之間,只要不是因為被繩拴住著急的話,其實很少叫。只有不認識的狗,見面才喜歡叫。對話內容一般是:

「嘿,你幹什麼的?」

「你管得著嗎?」

「滾遠點!」

「你咋不滾遠點?」

翻來覆去大概就這麼幾句,所以,有沒有口音一點也不影響理解。

狗的語言主要是肢體語言。美國的動物行為學家 Patricia McConnell寫過一本書,叫《別跟狗爭老大》。其實原書名也不是這個意思,台灣出版的時候起了這個書名,國內也就直接用了。原書名叫The Other End of the Leash,就是說人和狗處於牽繩的兩端,應該互相了解對方。裡面講了很多她對狗的理解,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狗對肢體動作特別敏感,堪稱肢體語言大師。感興趣可以買來看看,這本書很有趣。

最近我看了很多犬敏捷比賽視頻,狗在人的帶領下,穿越賽場上的各個障礙。有的障礙故意擺的很靠近,就是考驗它能不能區分到底人要它跑哪一個。這時候主要靠人的肢體動作跟狗溝通,狗在跑動中也能通過人的小動作,還有身體的傾斜角度等,判斷人的意圖。這些狗能進入世界級的決賽,身體素質和單項技能都是頂尖的,凡是出錯大都是溝通上的問題。一般是人的動作一猶豫,狗就容易跑錯路線。

狗之間的肢體語言,就存在「口音」問題。「口音」不是存在於不同地區之間,而是存在於不同的品種之間。因為不同品種的狗,長相實在差別太大了。

狗的肢體語言主要通過耳朵、尾巴、頸毛、嘴唇、站立角度來表現。但是有的狗是垂耳的(如金毛),有的是天生就立耳(如哈士奇),有的是天生垂耳但被剪成了立耳(如杜賓);有的是天生翹尾巴(如柴犬),有的是天生夾著尾巴(如義大利靈緹);有的是長尾巴(如阿富汗獵犬),有的是短尾(如布列塔尼獵犬),有的是天生沒尾巴(如彭布羅克柯基),有的是天生長尾巴但被剪斷了(如杜賓——又是杜賓,杜賓好慘。順便說一下,在歐洲給杜賓斷尾或者剪耳是違法的。咱們這撿別人玩剩下的,還當成威風和時尚。)。所以這些品種的狗之間肢體語言就會相差很大。例如搖尾巴這件事,很多狗沒有尾巴(它自己又不知道),它以為自己在搖(幻肢),然而對方啥也沒看到。如果不是從小就互相見過的話,有可能會出現溝通障礙。

聽說前幾天圍脖上有個事,一個拴著的羅威拿犬,把一隻沒牽的小貴賓咬死了,因為這個主人之間鬧了糾紛,引起觀眾紛紛站隊吵群架。這個事情,在譴責小貴賓主人不拴狗繩之外,肯定是兩隻狗之間的溝通出了問題。如果小貴賓能看懂羅威拿的肢體語言實際上說「你過來我咬死你」,那它肯定不會上前了。

推薦閱讀:

特侖蘇自然科學課堂 | 動物有話說
特侖蘇自然科學課堂 | 原來動物也要開晨會,dating和囤貨

TAG:動物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