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過度自信的治療師嗎?

作者:S.(Jeb) Brown, Ph.D., Ashley Simon, M.A.,and Takuya Minami, Ph.D.

翻譯:羅菁

編輯:胡姝婧

作為一名治療師,你真有那麼好嗎?總的說來,治療師似乎是一個很自信的群體。Walfish, McAllister, O』Donnell和Lambert (2012) 調查了129名治療師,請他們將自己的心理治療效果和同行比較,結果發現25%的治療師認為他們的治療效果在所有治療師中排前10%,沒有一個人覺得他們的治療效果低於平均水平。顯然,這在統計上是不可能的,這個結果說明了一個問題:治療師們通常會過度自信

2015年12月的《心理治療》有個特別的議題,該議題關注對心理治療的進程監測和反饋。Wampold (2015)重新提出一個Clement (1994) 曾經問過心理治療師的問題,「你真的有那麼好嗎?」, Clement建議治療師在專業和倫理上有義務對自己的治療效果進行系統評估。值得稱道的是,Clement遵循了他自己的建議——他評價了自己的整個職業生涯(683個個案)。

幾十年的心理治療研究表明,有一些心理治療師表現特別突出,還有一些則不是(Wampold & Brown, 2005)。治療效果和多年的治療經驗有關嗎?答案是:並沒有!Clement (1994)根據他自己的案例得出,他的治療效果並沒有隨著經驗增多而更好。還有其他一些證據也得出相同結論(如, Minami et al., 2009)。

那和治療方法有關嗎?似乎也並沒有。不同治療方法對當事人取得進步的貢獻很小(Wampold & Imel, 2015)。因此,即使你的治療師告訴你TA是認知行為治療師,也並不能確保他就很好。

要評價治療師的治療效果,一套成熟的方法是必須的,這就涉及到測量問題,比如不同測量量表的使用,不同案例組合的差異,以及樣本量的問題。我們和合作者們嘗試使用一系列論文中成千上萬的治療師的數據來解決這些多年來的問題(如, Minami,Wampold, Serlin, Kircher, & Brown, 2007; Minami, Serlin, Wampold, Kircher,& Brown, 2008a; Minami et al., 2008b; Minami et al., 2009; Minami, Brown,McCulloch, & Bolstrom, 2012; Brown, Simon, Cameron, & Minami, 2015)。

這份簡短的研究報告的目的是展示關於應用來自ACORN collaboration的數據集方法的最新研究,其中包括不同的臨床設置下,超過4000名的治療師,治療各種各樣的問題。

樣本選取:治療師和當事人

我們選取的治療師具備以下條件:至少有5個案例,且案例有2次以上的評估,當事人的初始分數在臨床上達到足夠嚴重的範圍。共有2820名治療師滿足這個標準,總樣本量達到162168個案例。

心理保健門診病人中典型的情況是,60%以上的當事人都是女性,大概三分之一的個案是年齡在18歲以下的青少年,由於不同機構有特殊報告需求,沒有其他人口統計變數可用於整個資料庫。

雖然大部分問卷作為ACORNcollaboration的部分開發,很多網站也會用其他一些成熟的量表,比如OQ-45, BASIS-32, PHQ9, GAD7, 和 ORS。這些問卷有非常相似的因子結構,並且效應可比。

因素分析證實,所有的問卷都具有共同因素項目,我們稱之為「普遍性痛苦」。正因為如此,我們能夠很容易地把不同問卷的調查結果相結合,並有信心結果與其他用於測量心理治療效果的成熟問卷保持一致。

統計方法

以前的文章已經詳盡描述過方法,這裡簡短概括下。標準化治療前後的差異(如,改變的評分)達到規模效應(Cohen』s d),僅通過初始調查問卷的標準差將改變評分加以區分(Cohen, 1988; Becker, 1988)。

不過,值得重視的是,改變分數的幅度高度依賴於治療前得分。初始痛苦程度得分高的當事人會比得分低的當事人報告的改變幅度大很多。因此,我們將初始得分不在臨床範圍內的當事人數據剔除。這種剔除方式在選取樣本上還有一個優勢,使在各種疾病的心理治療臨床試驗中的樣本更具有可比性。

我們用兩種方式進一步對治療師進行基線控制:

1、計算每個個案的嚴重度校正效應量(SAES,severity adjusted effect sizes,),而不是原始效應量。這個方法能夠控制不同治療師的不同個案組合的差異(如,診斷和初始得分)。

2、運用多層線性模型對治療師的表現進行估算,實際上,資料庫中的治療師只是所有治療師的一小部分,當事人也是這些治療師個案中的一小部分。這種方法對治療師的表現能得出一個更保守但更可靠的估算。

結果

結果表明,在諮詢師有超過100個個案時,平均起來,當事人大概有80%的機率在治療前後得到改善

同樣,對得分最低的治療師而言,當事人只有60%的機率在治療前後得到改善,與50%的機率相比,並沒有很大的改善。

另一方面,得分最高的治療師,其當事人有95%的機率在治療前後得到改善。

如果你是當事人,你想選哪位治療師?

還有更糟的呢,至少有一項研究調查了那些只是在治療等待名單中的當事人的改變情況,發現當事人不用接受任何治療也有56%的機率能夠得到好轉,概率上,只比那些表現最差的治療師低4%

評估進一步說明,表現更好的治療師的資料庫中有大量的當事人,因此他們靠更多會談來達到效果的可能性非常低。

因此,假設改善程度是穩定的,那麼表現最差的治療師需要3倍的會談量才能達到一般治療師的水平,要7倍的會談量才能達到表現最好的治療師的水平。

討論

總體結果對大量治療師的表現有了一個穩定的估計,這些結果也表明相比採用HLM,用簡單的均值來評估治療師的治療效果時更容易犯錯。最後,以上表格只是給治療師們提供一些指導,只要大家評估自己的治療效果就行。

毫無疑問,基線控制並不是完全精確的,因此,可以有無數的理由來解釋治療師表現的差異。此外,結果也並不能對具體哪些治療師和當事人提供解釋。不管怎樣,這個結果明確了治療師需要測量自己的治療表現,儘管會有不完美,但是也要比不測量好。

如這個例子所示,治療師的表現有實質性的差異。幸運的是,大部分治療師的結果和大家所期待的做得好的臨床治療可以相比,大概25%的治療師超過基線10%甚至更多,25%的治療師達不到標準,低於基線10%左右。

「作為一名治療師,你真有那麼好嗎?」這個問題只在一個條件下成立,那就是「和誰比?」,基線管理提供了一種方法來回答這個問題,並能評估治療師的表現是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更好。

Wampold (2015)從一些文章中總結了證據,並得出結論,有充分的證據說明要發明一種反饋系統,不然也是類似的替代品。我們非常贊同且擁護這個說法,就像 Clement (1994)曾做的那樣,不對治療過程進行監控,不反饋治療表現,是不符合倫理的。

歸根結底,如果你不評估你的治療效果,你不會知道你是不是真的不錯。

插圖來自於網路

本文最初發佈於東方明見心理,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版權合作:dfmjxl@126.com

微信搜索公眾號dfmjxl,關注並獲取更多幫助諮詢師成長的內容與信息。

往期回顧

20年當事人心理治療進展研究的10大啟示 - 知乎專欄

三招提高諮詢效力 - 知乎專欄

最好的督導實踐長啥樣?--美國督導新指南 - 知乎專欄

我是個以人為中心的心理治療師嗎? - 知乎專欄

當心理學用於減肥--數字化體重管理:行為和技術 - 知乎專欄

熱門問答

誰詳細介紹一下心理督導? - 東方明見心理的回答 - 知乎

在心理諮詢行業中有「天賦」一說嗎,具體通常是哪些特質呢? - 東方明見心理的回答 - 知乎

高級心理諮詢師可以直接做督導師嗎? - 東方明見心理的回答 - 知乎

心理醫生自己出現了心理問題怎麼辦? - 東方明見心理的回答 - 知乎

心理諮詢師可以接受比他更年輕的諮詢師督導嗎? - 東方明見心理的回答 - 知乎


推薦閱讀:

你對《薛定諤的貓》有什麼看法?
為什麼理想難以實現?
瑞典人快樂的秘密?
內心都不夠強大,你憑什麼留在大城市?
心理學研究的是什麼?

TAG:心理學 | 心理諮詢 | 心理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