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體制化」了嗎? | 《肖申克的救贖》

原文/辣湯談學習,微博@張辣湯

好東西,從不因為品嘗的次數而失去光芒。相反,它像一壺好酒,時間越長,越耐人尋味。且每次都能使人感受到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我看了不下5次。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人,憑藉自身的學識與超強的耐心,贏得了應有的自由。

在電影中有一幕令我倍感深受:

當年過六旬的布魯斯獲得假釋時,對他而言卻如同自己的人生抵達了終點。按照瑞德的描述,他已被「體制化」了。

以下是瑞德所說的話:

我告訴你,這些圍牆很有趣的。開始,你狠它們;接著,你適應了它們;時間久了,你開始離不開它們。那就是被體制化了。

某種程度上,不止在監獄會被「體制化」。其實,在我們身邊早已有很多人已被「體制化」。可笑的是,他們從未意識到「體制化」他們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的父母親人,還有身邊的朋友與所謂的傳統。

馬上就到年三十了,不知又有多少人會被父母逼迫安排相親。也許你並不願意這麼做,但你總會在內心裡對自己說:「我別無選擇!」

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是否有這樣的講究。但在我的老家就有這種講究:不論男孩女孩,最好都在本命年之前結婚。

某種意義上,正因大多數父母遵從這條講究,進而督促自己的子女在本命年之前完成婚禮。(正是24周歲之前)對於男孩還好說,但對女孩而言,在短暫的一年,甚至幾個月之內將自己的一生託付給別人,未免有些太過草率了罷。

兩年前,我的一位中學同學在那年的最後一天給我打電話,說自己要結婚了。之前從未聽說過她要結婚的動靜。

在電話中她對我說:「過了今年就到我的本命年了,所以我必須得在本命年來臨之前,將自己嫁出去。要不然會被人說閑話的。」

我當時的回答是:「你真想好了嗎?」

她是這樣回答的:「反正遲早得嫁人,我覺得這個男孩對我還不錯,再說他家離我家也比較近,結婚之後也方便回家看望父母。」

我清楚這個決定對她而言並非情願,在她內心中完全是因為形勢所逼。換句話說,根本由不得自己做決定,決定權早已在別人身上(父母和身邊的人)。

在我看來,某種程度上,她已被體制化了。體制化她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最親愛的父母,當然還有自己所謂的閨蜜與朋友。

對每個人而言,父母確實都是為自己著想,但我們要明確一點:最終做決定的一定要是自己,而非任何人。

由於從小到大都是父母照顧我們,並且幫我們做決定。雖然剛開始我們會對此作出強烈反抗,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慢慢習慣這種感覺,最終無法抗拒它。

如果我們在外闖了禍,父母幫我們解圍;當我們感到不安時,父母給我們溫暖,為我們提供安全感;我們被人欺負時,父母替我們出頭....

久而久之,對父母的依賴使我們無法離開他們。甚至到了離開他們,我們會相信自己活不下去的程度。這就猶如瑞德所言,我們已經被體制化了。

如果把每個人比作是一家上市公司,那麼在這家公司中,你永遠是最大的股東。即便父母也是這家公司的部分股東,但最終做出決策的還是我們自己。也許部分股東會臨時撤股,但作為公司最大的股東(我自己),是無法抽身的。

大多數父母通常都會要求自己的孩子,在結婚之後立刻準備生育。在我身邊的朋友中,大多數都是在結婚之後的第一年升級成為孩子的父母。但如果你要是問他們為何做這樣的選擇,他們通常的回答是:「別人不都是這樣嗎?」可想而知,被體制化的父母有多少數量呢?

其實,最好的生育時間是婚後2年。由於剛進入新婚的男女,特別是女方。要融入一個全新的家庭,需要足夠的時間適應。另一方面,對於剛結婚的男女來說,婚後的2年時間,正是打好感情基礎的絕佳時機。

很多結婚之後馬上生育的男女,通常由於要照顧的事情突然變多,無法適應。進而很難騰出時間與配偶進行感情積累,甚至很多人已經忽視了這方面的投入。最終只會使感情在忙碌的瑣事中被沖淡。而且相對年輕人而言,具備足夠耐心的人真的很少見。

聰明人的行事原則是:

聽大多數人的話,參考少數人的意見,最終自己做出決定。

這裡的「聽大多人的話」,並非要你按照大多數人的話行事,而是琢磨他們所說的話,思考他們的想法是什麼。可恰恰在人群中,絕大多數人正是按照大多數人的話做決定,其結果只會使自己遍體鱗傷。

電影中,布魯斯在臨終遺言里,透露出了自己的無奈與孤獨:

外面的變化令我難以想像。我童年時只看過一次汽車,但現在到處都是,世界在一片巨大的忙碌之中。

假釋委員會給我安排了中途宿舍和一份工作。在一家雜貨店包裝食物。雖然很辛苦,但我很努力工作。我的手經常感到酸痛,我想那店主不太喜歡我。有時工作完後,我到公園裡去喂那些鴿子。我一直希望,傑克會飛來和我打招呼,但它從未來過。我希望,不管在哪,它都過的很好,又交到新朋友。

晚上我不能入睡,經常做噩夢,身體像一直往下掉。醒來時感到恐懼,要想一會兒才知道自己在哪兒。也許我該用槍打劫,讓他們好送我回家。我可以打死那個店主,作為額外補助。但我已經太老了,再也幹不了這種蠢事。我不喜歡這地方,它令我感到害怕,我決定....離開

由於布魯斯被監獄體制化太久,監獄就是他唯一的溫室,離開了監獄他無法適應外面的世界,進而選擇離開人世。

同樣,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父母就是自己的溫室,離開了父母就意味著無法繼續生存,進而他們雖未離開人世,但自我早已經死了。

羅曼·羅蘭曾說過:多數人二十或三十多歲已經死了,他們變成自己的影子,不斷重複以前的自己。

在我看來,他們並非已經死了,而是被「體制化」了,進而無法成為真正的自己。

不論你是否看過這部電影,我還是要推薦你看看。

end!

如果喜歡我的文字,那就關注我吧!我們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歡迎轉發給你的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公眾號轉載請通過簡信或微信聯繫作者本人獲得授權(索要白名單)。感謝你的大力支持。

weixin.qq.com/r/VEXh_Tn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學術寫作交流群 誠邀加入
寫作的三項意外收穫
《中國詩歌》雜誌徵稿啟事
寫作的智慧與思考
如何在百家號寫一篇好文章?

TAG:影視評論 | 寫作 | 戀愛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