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時候會想起你,你應該是在北方
電影越來越多,但願意去影院買單的依舊寥寥。
這部片子算是物超所值,原本是沖著章子怡去的,看完驚喜爆棚,劇情、手法、角色等等無一不愛,絕對個人年度最佳,以至於拖稿懶人都忍不住要胡亂寫些碎碎念。
以下僅為個人觀感,細節若有差錯歡迎指正。
簡單概括,片子似乎講述了一個上世紀30年代上海灘黑幫大佬的復仇故事。仔細深究,遠不止於此。時代的風雲際會下,黑幫大佬不過是主線,日本人、電影明星、情人、殺手、妓女等等眾生皆為珠子,交織纏繞下,是一個時代的浮華景象。老上海的拿腔拿調,每個人的羅曼蒂克,夢醒皆空。
無一倖免的羅曼蒂克
小五。痴情陸先生卻被冷落的姨太太,用忠誠的舉槍完成了她的羅曼蒂克。
童子雞馬仔。他最初的羅曼蒂克應該是掙錢回鄉下娶相好的,說這話的他有多純真多可愛。可下一秒,他就舉起鐵鍬把周先生拍成了四濺的血泥,再到最後對妓女表衷心「我弄上癮了,我不回鄉下了,我早把她忘了,我養你」,舊的羅曼蒂克已死,新的羅曼蒂克不過是機緣巧合和信口開河。個人覺得片子唯一的瑕疵就在童子雞這一部分,開場的渲染並未在後面有所提及,二人究竟如何?那句意味深長的「你將來能成大事」應有呼應的。面對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我,業內一朋友給出的近乎官方的解讀是:
「其實這條線是個豐滿的獨立故事,沒法拍。相濡以沫,你儂我儂,但後來童子雞成為中G官員背叛了這個救過他命、用賣身錢養著他的女人,解放後看著她成為被打擊對象選擇了麻木。」
渡部,陸先生的妹夫,深藏不露的日本間諜。當他舉著潔白的毛巾給性奴小六擦傷擦身體時,我腦海里浮現的卻是前面這個鏡頭。像是對待祖國食物般虔誠,小心翼翼,一絲不苟。但又如何,一個是為了飽腹,一個是為了填欲。很難歸納他的羅曼蒂克是何物,帝國的勝利?那很明顯,在菲律賓戰場上受傷喃喃自語時,他的羅曼蒂克就已經開始瓦解,不過那時還有兒子的信念存活心中。等親眼目睹大兒子被殺,算是徹底死心。渡部算是全片著墨最多也最為複雜的人物,對黑貓關愛有加對小六不忍下手卻明知妻子將死而不為,身戴面具數載真正的人格卻只能通過食物與性發泄,特別是車中凌辱小六的情節,除卻臨時的見色起意,受制於形勢的不安惶恐怕是更大的誘因。
神秘的車夫,一個寡言少語卻極具張力的角色。干著出生入死的殺手營生,卻只收車夫的錢。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忠心,為的是什麼?怕只有真正的身份能解釋這一切。從王媽全心引薦及王媽與之對話的口吻,還有帶其去見陸先生路上的慢動作鏡頭推測,王媽應是車夫的上峰。而王媽是去替戴先生做說客與吳小姐對話的人,她臨死前的鎮靜自若也絕非常人所及。至此,國民黨陣營似乎已經清晰可見,戴先生、王媽、車夫,還有那模稜兩可的送貨人小張。這樣一來,片尾陸先生隻身赴港車夫不見蹤跡的情節也就解釋得通了,任務完成,再見了您。
小六,不安分的老闆妻子,不入流的演藝明星。私底下和男人亂搞,家族餐桌上是名副其實的花痴十三點。可看似無腦的她其實並不傻,她心裡有陸先生,後者亦然。她利用這份曖昧做著不現實的夢「到處都是這麼多人,想去沒人的地方,咱倆跑吧」,闖了禍卻不怕「我知道你不會殺我,你會想辦法」,而後者並不是不想私奔,而是要照顧的人太多不能。「我有時候會想起你,你應該是在北方」,一言道盡所有。可這又如何,塵埃落定,她不知所蹤,他孤身赴港。渡部送小六去蘇州路遇國民軍隊的一段,像是對全片的羅曼蒂克做註解,曲風陰鬱沙啞的《帶我回上海》縈繞不斷,忽明忽暗的車燈映照下,美人如畫,憂思可見。可惜,生不逢時的美是致命的,她的羅曼蒂克在這時就已經結束了。馬上迎接她的,是一場猝不及防的凌辱和長達七年的囚禁。
作為一個很少粉明星的人,章子怡算是為數不多個人很喜歡的演員,從演技實力到活出自我不取悅他人的性格。影片中小六的角色其實很單薄,一個依附男人的浮萍,發揮空間並不大,但章子怡表現的依舊可圈可點,片頭與舞蹈老師跳舞時的眼波流轉是第一個亮點,眉目間儘是攝人的風情;片中路遇國民黨車輛被車燈照亮的臉龐,是我眼中全片最美的畫面,光影參差中的愁腸百結;片尾與陸先生再見時更見功底,從麻木、驚喜到感動,無一句話,全靠眼神。整體而言,雖無法與宮二相提並論,但較於真好太多,當然,很大因素源自角色本身,不負期待。
陸先生,大家族中的老三,片中實權大佬。一個羅曼蒂克的黑幫符號。表情沒有起伏,語調平靜如一,惜字如金,吃飯喝茶間差手下給鄰座之人獻上一隻血淋淋的玉手,日本餐館槍林彈雨中走得不急不緩雲淡風輕(全片最喜歡的一個鏡頭,可惜沒有找到截圖),面對渡部「我了解你」的自傲乾淨利落的殺掉自己的親侄子……兄弟背叛,家族殺戮,世道變遷,他從一而終,甚至優雅從容更勝。比起聲嘶力竭的血腥氣,這樣的反差更具衝擊力更有厚重感。
可惜戰爭的煙雲下,家宅已荒,繁華已逝,昔日僕從眾多的大佬返港時孑然一身。聽從安檢摘下帽子的那一刻,像是對昔日的浮華揮手作別,羅曼蒂克至此全部消亡,the wasted times,the end era。
「他一直拖到一九四九年五月初才坐上去香港的輪船,算得上真正的末班車。沒有人知道他在拖什麼或等待什麼,我想他自己也未必知道,不過是下意識的拖延。不久他就死在香港,死前再沒有值得記述的事件或說過的話,他基本沒再說話,這沒什麼可奇怪的,一切都不值一提,他終於走向自己的沉默。 」
其實,片中老闆、張、陸三人在現實生活中均有原型可考。他們分別是上海灘青幫三大亨黃金榮、張嘯林、杜月笙(政商兩界國共兩黨均關係匪淺)。據朋友所言,張嘯林因與日本人合作,被杜月笙和國民黨所殺,黃金榮留在上海解放後淪落到在街上掃大街的境地,彼時已身在香港的杜月笙看到黃金榮的這條新聞後不久便去世了。結合這般史實來看,陸先生過關脫帽的慢動作、伸開雙臂的十字架造型就更耐人尋味了。
飯局
吃飯喝茶在中國人的骨子裡從來都不是一項單純的行為,談事情才是主題。
片子伊始的吃飯喝茶,為的是留出時間給周先生獻上一雙血淋淋的玉手,逼其就範;
日本餐館的鴻門宴,要談的是王媽的死,要殺的是對座的人,飯桌變戰場本就在計劃之中;
大家庭聚散時,王媽毫不避諱的引薦車夫細數殺人事件,眾人談笑依舊,黑幫本性展漏無疑;
陸先生找老闆談如何處理小六時,也是在飯桌上。一貫佔據主導地位的陸先生,聽了老闆的話才拿起筷子,拿起也只是小口的吃,直到老闆說不殺送走,陸先生才放心的大口吃了起來,二人之間的地位及陸與小六的關係一目了然;
還有一頓飯也很重要。被戴先生安排在重慶的吳小姐在餐桌上抱怨,喜歡一個地方就會喜歡一個地方的菜。這句無意的話,卻點醒了陸先生他的妹夫可能有詐進而引出後文。
其他
1、渡部自詐死後幾乎就沒講過上海話。
2、家庭聚餐時,渡部一直在看小六,小六的手帕掉在地上也是渡部撿了起來;後來渡部埋司機時,小六遞給他的就是這個手帕。
3、小六向眾人講述試鏡時曾說:我問導演,我是怎麼死的?自殺還是他殺?導演明明有劇本,卻說不知道,說不定我沒死呢。其實鋪墊了她後來的命運。
4、渡部最後被小六槍殺中彈的位置,也是他之前詐死中彈的位置。
5、除卻三個大佬,片中的小六、戴先生、吳小姐也有原型。小六對應的是露蘭春,女演員,曾讓黃金榮拋棄妻子與其結婚,後因露蘭春另有所愛而離婚;戴先生指的是國民黨特務戴笠,以好色聞名;吳小姐指胡蝶,自己被戴幽禁三年,丈夫被逼走,後戴欲娶胡蝶時飛機失事遇難,胡蝶重獲自由,另與電影不同,胡蝶與丈夫感情甚好。
6、拍攝上,很喜歡航拍的俯視視角(據說是致敬昆汀?無知如我對昆汀了解不多,懂得盆友們可以跟我科普下),特別是陸先生穿過血泊、穿過白布覆蓋棺材的兩個畫面,對比衝擊力太強。
7、配樂上,插曲《帶我回上海》不能更贊,沙啞厚重太像心頭所愛打雷姐,之前剛發布的時候便忍不住斷定電影成功了一半。讓人不禁想起《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Young and Beautiful》,當然後者是一種紙醉金迷的浮華,而《帶我回上海》則是陰鬱旖旎的氛圍,作為配樂,它們都與電影融合的太完美,卻又有著同一種難以言說的腔調。
8、敘事上,插敘倒敘不斷轉換,不走尋常路的非線性敘事,很碎片化但並不難懂,專註於故事情節便很好理解,甚至忽略時間提示,都能跟得上節奏。敘述手法的別緻,一則考驗觀眾的用心度,二則讓前因後果更具反轉,比起平鋪直敘有太多驚喜。不過導演也說了,沒打算讓人看懂,所以哈姆雷特的我們各自解讀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