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走過的地方:眉山

出生前後宋朝疆域

去世前後是宋朝疆域

一個人的豪邁或者哀怨,都深深植根於他所處的民族大背景之中。蘇東坡雖然一生顛沛流離,但是大宋朝國土從其出生到去世,是有所拓展的。因此,他在密州生活過到要挖茼蒿度日,心中卻有「西北望,射天狼」的豪邁。全不像南宋陸遊,日子雖然不比蘇東坡過得苦,但是筆下儘是「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那樣的哀怨,憂愁。時至今日,中華民族暫時的不強大,使得中華兒女三居海外的,雖然衣食無憂,其內心深處的豪邁感,還有待於中華民族的復興。

眉山,現在的眉山市 (出生到20來歲) 中國古代,要想在歷史上留下點東西,功名在身是很重要的。進士及第是絕大多數著名詩人的出身。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只有蘇洵不是進士出身。其餘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等都做過高官。和尚賈島還還俗參加科舉考試,可惜屢試不第。可能還是才華不夠,所以苦吟。王安石兩度拜相不說,其餘的多數也是主政一方的太守(相當於現在的省長)。

老蘇沒有中進士,但是他其實很在意功名的,只不過由於種種原因沒能 如意,可能是懂事太遲了,三字經「老蘇泉 二十七 始發憤 讀書籍」說的就是蘇洵。自己沒能科場折桂,他於是致力於培養他的兩個兒子。看過老蘇的《過秦論》,就能明白蘇軾兄弟的父親在制策方面的功力。這樣的眼界和和見識,用來培養蘇軾兄弟專門應對科舉考試,那是相當厲害的。何況蘇軾兄弟天賦又高。可以說蘇軾之天賦,在古代文人中,可以躋身前三。蘇軾青少年的精力都用在了專研科舉制策上了。他自己也說過,少年時學做的文章,都是應對科舉考試的。現今很多人反傳統教育,反考試,甚至「反智」,說應試教育坑人,其觀點還是狹隘的。對於教育自己孩子或者學生,不要去舉那些極端的例子,如韓寒,學習很差但是成就斐然,那是特定情況下才有的,這種成功只是偶然不能學習。在應試教育中能脫穎而出的,其自我約束能力,其目標的專一性,其理解能力,其記憶能力都是出眾的。蘇軾就是這樣的一個少年,白蘿蔔就米飯,對於經史總能領會其要領,到快要參加科舉的時候,能日賦千言。

青少年時期的蘇軾沒有太多故事,至於傾慕他的堂妹,我覺得倒是可以有。這種傾慕,也許並不是林語堂說的那樣男女戀愛,而是小時候就喜歡和她一起玩,要好,要好到一天不見都不行。仔細回憶一下,似乎如同我們小時候的那個玩伴,再若這個玩伴長的漂亮,性格又好,那自然會懷念一生。後來聽說這個堂妹去世,蘇軾「心如刀割」,這何其正常,為什麼要杜撰出是男女愛戀呢。大概是成年人不能理解小男孩對漂亮小女孩的那種感情,就是喜歡和他玩,看見就很開心,看見就愉快。以至於覺得任何人都配不上她,後來蘇軾在他這個堂妹家住了幾個月,寫了許多詩,卻沒有一首是給這個堂妹丈夫的。因而林語堂又說這個是他暗戀表妹的證據。我們完全可以理解為,蘇軾看到那個她心中天真爛漫的小時玩伴沒有人配得上,嫁給這個人讓他心裡感覺若有所思。詩人,尤其是偉大詩人,對這種情愫是難以派遣的,他們的行為言行,無不強烈地受感情的驅使,因而不提堂妹的丈夫柳仲遠,也完全解釋的清楚。

蘇軾的一生,是情感做主的一生。說話處事完全從感情出發:嫉惡如仇,遇有邪惡,則如蠅在台,吐之乃已。這也決定了其官場的失意和顛沛流離的一生,同時也造就了詩人璀璨的篇章。他寫過西湖之後,再無贊西湖之詩;他寫過月亮之後,再無詠月之詞;他寫過赤壁之後,再無記游之賦。


推薦閱讀:

中國傳統文化的春節應該怎麼介紹?
社會篇(四):「天下事無非是戲,世間人何須認真」:名實分離、潛規則與儀禮性統治
明代緙絲瑤池吉慶圖,最燒錢的絲織品
拾遺|光是我的靈魂——光芒漸微中國皮影藝術
名門創始人隆乾:立湘西之命,做無效社交的造反者

TAG:生活、藝術、文化與活動 | 中國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