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視迷城:一場生態化反與商業的博弈

樂視上一次被人們熱議是因為高調進軍美國市場的時候,不過這一次是因為傳聞樂視拖欠供應商項目款的事情。讀者們都應該知道我對樂視這家公司一貫的觀點,就是最具有潛力和風險的公司,潛力在於勾勒出了前人難以想像的遼闊的發展遠景,風險在於市場是否具有對這個遠景的消費需求和樂視資金實力。

樂視宣布在美國的首輪搶購中經過4小時15分鐘全部商品成功售罄,吃瓜網民覺得樂視非常牛逼的同時也有不小的質疑聲。先不談論這個數據的真實性,而是看美國人對於樂視這家來自中國公司的看法。從微軟Bing的搜索結果來看,最新的一篇文章是The Verge對於Pro 3的資訊,短短數百字,除了說樂視在美國發布了這款產品之外沒有多說一句對於樂視或者這款手機的看法。也就是說基本上美國媒體對於樂視除了質疑沒什麼看法,美國業內人士最多也是知道一個來自中國的叫Le echo的公司收購了Vizio。

《華爾街日報》就樂視進行了不小篇幅的報道,主要談論了對樂視營銷能力的擔憂,以及所謂生態化反是否能在美國複製的問題。先說樂視手機,低價手機在中國也許很暢銷,可是在美國這種電信行業高度發展的國家,硬體和電信服務做到了高度的綁定,用戶可以支付極少的費用用到最新款旗艦機型,所以不存在用戶會貪圖便宜的問題。再加上Le echo這樣生疏的中國品牌,除了華人和留學生之外貌似沒有適當的購買人群了。還有樂視電視和其他硬體,除了MGM和幾個小廠之外沒有更多的內容支持,也就是說把這個龐然大物買回來基本只能當大屏顯示器使。

花了這麼大的篇幅說樂視在美國的發展是為何呢?因為樂視做的這一切都只是為了服務國內市場,而不是想深耕美國市場。樂視作為創業板上市公司,不能像其他在美國上市的或者沒有上市的互聯網公司一樣有虧損,這就是為什麼雖然每年樂視營收巨大,可利潤寥寥可數,其實都是為了符合國內的相關法律硬生生擠出來的利潤。創造利潤的方式很多,一個是多賣錢,還有一個是少花錢,前者對於硬體虧損的樂視來說是個哭笑不得的事情,後者對於高速發展期的公司來說也是很難做到的事情,那這倆如果不成只能用財務的方式「造利潤」,把該收的錢儘早收回來,把該付的錢能拖多久就托多久,心疼一下樂視的供應商們。

樂視曾經在國內被戲稱為發布會驅動的公司,是說樂視開發布會之多在國內互聯網圈裡首屈一指。經歷了幾年瘋狂發展以及勾勒了這麼大的樂視生態,投資人也進入了疲倦期,準備薅羊毛時才發現仍然看不清樂視,所以在6月3日復盤後的每股60多塊高點時交易量仍然不太理想,這時需要為投資人的高預期服務的機構投資人和大戶開始離場,這就導致了11月2日樂視股價暴跌7.49%,瞬間蒸發了66億市值。

東窗事發之前誰都不知道樂視這座迷城裡是什麼情況,是不是像傳聞中說的資金吃緊,反正美國法拉第未來工廠的工程款還沒付清是個事實,冠名國安隊最後不了了之也是個事實。

推薦閱讀:

TAG:互聯網 | 樂視網信息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